首页 > 社会·法治

稳稳的幸福年|老乡们生活越来越红火

2023-01-23 01:25:08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希望大家继续努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乡村振兴中取得新的更大成绩,一起迈向共同富裕,生活越过越红火。”

  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通过视频连线向全国广大农民朋友,向奋斗在乡村振兴一线的同志们致以新春的美好祝福。

  新春佳节,各地村落乡间年味浓浓。广袤乡村涌动发展希望,乡村振兴日益呈现新图景,亿万农民信心满怀。

  仲冬时节,四川眉山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连片的高标准农田里依然满目生机。农人驾驶着各类现代化农机装备在田地间穿梭,翻耕土地、铺地膜、种青菜苗……一如秋收时那般繁忙。

  作为四川省首个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东坡区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区,永丰村已建成全省规模最大、新品种数量最多的水稻新品种新技术中试基地,并在全省率先实现水稻“耕、种、播、收”全程机械化生产。

  “种植水稻、西葫芦、青菜,除去种植成本,一年的收入有二三十万元。”种粮大户邵国东掰着指头算起了账。

  在永丰村,像邵国东一样的种粮大户有5户,都采用稻药、稻菜轮作等模式,让土地既能产粮又能赚钱,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2022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永丰村高标准水稻种植基地的稻田深处,俯身察看秧苗长势。放眼广袤田野,总书记思虑深远:“推进农业现代化,既要靠我们中国的农业专家,也要靠我们中国的农民,我们有信心、有底气实现粮食安全的目标。”

  “生活真的是越来越甜。”村民林赛均说,“我家的地都包给了大户,每年有好几千元进账。我和老公就近在地里帮工,一天收入有200元左右。现在儿子儿媳在外上班,孙子也渐渐‘盘’大了,你说咋能不幸福嘛?”

  去年,位于陕北的榆林市米脂县高西沟人抢抓政策机遇,大力推广高效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有效解决了全村1830亩谷子和山地苹果的“饮水难”。

  “高西沟村的旱作节水农业项目,有效解决了过去农田漫灌费工、费水、费肥的难题,每年可节约灌溉用水7.5万立方米,谷子亩产量也达到800斤。昔日的‘望天田’变身为稳产田、高产田,全村每年可实现增收169万元。”米脂县农业农村局干部介绍。

  2022年,我国农业增产丰收,特别是粮食生产实现了“十九连丰”,粮食总产量达到13731亿斤。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33元,比上年名义增长6.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2%。

  正如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高西沟村田地里,同乡亲们拉家常时所说:

  “沧桑之变啊,乡亲们今天的日子过得很踏实。”

  “大米小珍馐,小吃大灵魂。粉好度日月,螺小赛乾坤。”

  在广西柳州,一家家螺蛳粉店门庭若市,不少返乡的人都要来嗦一碗粉。下单、烫粉、配料、浇汁,几分钟后,一碗期待已久的家乡味道就端到眼前。

  2021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柳州考察时叮嘱道:“发展产业一定要有特色。”“要继续走品牌化道路,同时坚持高质量、把住高标准。”

  从一把米到一颗螺,再到竹笋、豆角、木耳等多种配菜,许多螺蛳粉原材料产自柳州当地。

  稻螺种养是当地创新的一种螺蛳养殖模式。隆冬时节,位于柳州市鱼峰区白沙镇王眉村的螺蛳粉原材料示范基地,稻田里金黄的稻穗早已收割完毕,肥美的田螺大多已经打捞上岸,运送至螺蛳粉生产企业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返乡就业,黄春俊是其中一员。“大伙琢磨,要搞竹笋深加工,提升附加值呢!”他说,“总书记对螺蛳粉产业的关心,对农民增收的牵挂,给我们带来致富的底气和福气!”

  除了赚钱的快乐,乡亲们更高兴的是“村里的竹笋,跟着螺蛳粉漂洋过海了”。

  在陕北,虽然已进入传统的农闲期,但延安市高桥镇南沟村的乡亲们依然忙碌。苹果是村里的致富支柱,驻村干部张光红忙着通过互联网,向外界推介南沟村的苹果。

  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南沟村,鼓励乡亲们:“大力发展苹果种植业可谓天时地利人和,这是最好的、最合适的产业,大有前途。”

  2021年,南沟村苹果种植面积达到3160亩,人均3亩。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4年的4653元增加到2022年的1.95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由“零”增长到55万元。

  非遗腊肉、沙地花生、杂粮醋……新春佳节,各地特色农产品走出大山端上千家万户的餐桌。

  每一份土特产背后都是一个产业。产业兴带动百业旺,祖国大江南北,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步履铿锵,农民生活越走越有奔头。

  在不断拍打变化的竹竿间,随节奏起舞,蹲身、站立、移步……海南五指山脚下的毛纳村,村民们正在跳黎族的打柴舞。

  坐落在热带雨林深处的毛纳村,是一个黎族百姓聚居的村寨,不仅风光秀丽,村民还能歌善舞。黎族阿哥阿姐们每天下午都会在共同广场表演黎族歌舞。

  在乡村振兴工作队的帮扶下,毛纳村成立了歌舞队,从本地黎族苗族传统文化中选材,策划排练演出节目。“现在,即使登台给中外嘉宾演出,我们也不会怯场!”歌舞队队长王政珠信心满满。

  除了歌舞,毛纳村黎锦织就的包包、衣服,也备受游客喜爱。

  2022年4月11日,正在海南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毛纳村,沿长廊察看黎族特色农产品和黎锦、藤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广场上,总书记鼓励大家“搞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全面振兴有效衔接”。

  “九仙织女下凡间,开创黎锦三千年。”如今,村里通过培训激发村民尤其是年轻人学习传统技艺的兴趣,助力传承传统文化,促进村民增收致富。

  在湖南益阳清溪村,最具乡土特色的是“虾子起拱”表演,一条竹编的30米长的“大龙虾”重达百斤,要在几十人的合力下将它举起舞动,寓意新的一年五谷丰登、步步高升。

  在浙江松阳县赤岸村,以特色民俗舞龙、舞狮、畲族歌舞等为主打戏的“乡村春晚”,是当地村民必不可少的文化大餐。

  乡村振兴要塑形,更要铸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

  一座座乡村文化礼堂,让村民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一个个民俗展示馆、乡村博物馆,令美丽乡村吹拂文明乡风;一家家农家书屋改建提升,偏僻山乡弥漫书香……文明新风吹遍田野乡村。越来越多的乡亲们改了旧习惯,提了精神气,换了新面貌。

  兔年春节,喜庆丰收的乡亲们,又在盘算新的耕耘。

  新的一年,希望在田野上蓬勃生长。广大农民正以更扎实的努力奋斗,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向着共同富裕阔步前进。

  总监制丨钱蔚 王姗姗

  监制丨 张鸥

  制片人丨兴来

  主编丨宁黎黎

  编辑丨刘欣颜

  视觉丨江雨航

  校对丨程昱

  责任编辑:刘欣颜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新春走基层)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里的“小迪警官”:与这片“梦幻乐土”共成长

      中新网上海1月23日电 (记者 李姝徵)癸卯年新春是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迎来的第六个春节。每年的春节假期,上海市公安局浦东分局国际旅游度假区公安处的“小迪警官”们都会在岗就位。  吸引全国游客纷至沓来的上海迪士尼乐园,令人留恋“逛吃”的迪士尼小镇和比斯特上海购物村,波光粼粼的星愿湖,暗香...

    时间:01-23
  • 新春走基层丨大年初一,他们时刻“在线”

      新华社呼和浩特1月22日电 题:大年初一,他们时刻“在线”  新华社记者刘懿德、连振、贺书琛  大年初一,千家万户张灯结彩、欢度佳节。在这阖家欢乐的幸福背后,是无数人时刻“在线”的默默坚守。他们守护在滴水成冰的塞外边疆,他们工作在煤炭保运的第一线,他们奋战在守...

    时间:01-23
  • (新春走基层)甘肃“00后”铁警护万千旅客回家路:在岗一分钟,负责60秒

      中新网兰州1月23日电 (冯文鹏)2023年春运以来,每天清晨,甘肃河西走廊的夜幕尚未褪去,在兰新高铁出疆进甘的最后一段铁路线路旁,“00后”民警闫立国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冒着严寒,踩着积雪,小心翼翼前行,偶尔停下来,拿出笔记本,借助手电的光亮在上边写着什么。此刻,当地气温已到零下二十几摄氏度,写字的手...

    时间:01-23
  • (新春见闻)探访雄安“冰糖葫芦之乡”:“糖翅膀”下是红彤彤的美好期盼

    1月18日,雄安新区大树刘庄村辛爱青家中的冰糖葫芦加工厂,工人正在制作冰糖葫芦。作为远近闻名的“冰糖葫芦村”,大树刘庄村制作冰糖葫芦的历史已有100多年,全村三分之二的村民都会这门手艺,吸引不少游客慕名而来。 中新社记者 韩冰 摄  中新社河北雄安1月23日电 题:探访雄安“冰糖葫芦之乡”:“糖翅膀...

    时间:01-23
  • (新春走基层)上海百年古刹玉佛禅寺迎春送福送温暖

      中新网上海1月23日电(记者 范宇斌)万家团圆贺新春,九州同庆中国年。值此农历癸卯兔年新春佳节之际,上海百年古刹玉佛禅寺在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五举行“玉兔呈祥瑞 送福进万家——为大众题写春联”公益活动。“玉兔呈祥瑞 送福进万家——为大众题写春联”公益活动现场。 玉佛禅寺供图  春节是中国...

    时间:01-23
  • 新疆库尔勒:野生天鹅连续十八年“赴约”至孔雀河越冬

      中新网新疆库尔勒1月23日电 (史玉江 杨厚伟)1月22日,近600只野生天鹅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库尔勒市孔雀河上鸣叫,惬意嬉戏,与近千只其它水禽一起游弋、觅食、栖息,其场面吸引着许多市民前来欣赏打卡。天鹅在水中惬意嬉戏。 杨厚伟 摄  据孔雀河管理部门介绍,自2006年冬季开始至今,野生天鹅已连...

    时间:01-23
  • (新春走基层)“福见好戏” 闹新春 国粹京剧快闪进景区

      中新网福州1月23日电 (记者 刘可耕)过大年享“福”气,贺新春看“福”戏。23日,中国农历兔年正月初二,福建京剧院经典传统剧目《锁麟囊》线上展播贺新春。  “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正月初一,福建京剧院在福州三坊七巷、西湖公园等景区景点,举办以“红色经典大家唱 传统...

    时间:01-23
  • (新春走基层)新疆玛纳斯县:社火“耍”出幸福年味

      中新网新疆玛纳斯1月23日电 (苟继鹏)“箫鼓分曹社火齐,登场相赛舞狻猊。”大年初一,一场社火表演点燃了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昌吉州)玛纳斯县的年味,这座位于天山北麓的小城热闹又红火,街巷内锣鼓阵阵,红绸飞舞。  22日,由玛纳斯县凉州户镇和玛纳斯镇代表队带来的社火表演,吸引了众多居民和游...

    时间:01-23
  • 三门峡大坝下游多名游客被冲走 已致2人死亡7人失联

      记者从河南省三门峡市委宣传部获悉,2023年1月22日下午,三门峡水利枢纽下游河道发生人员溺水事件。截至23日7时,已救出10名溺水人员,其中6人身体经检查无恙已回家;2人正在医院救治无生命危险;2人经紧急抢救无效死亡。经连夜排查和群众反映,另有7人联系不上。  (总台记者 王涛 央视新闻客户端)...

    时间:01-23
  • “中国东极”新春鱼市见闻

      新华全媒+丨“中国东极”新春鱼市见闻    新华社哈尔滨1月22日电 题:“中国东极”新春鱼市见闻  新华社记者闫睿  零下30℃左右的低温呵气成霜,半人多高的大鱼插在冰桶里,各色江鱼层层排列,叫卖声此起彼伏,场面蔚为壮观。  这里是“中国东极”黑龙江省抚远市,因...

    时间:01-23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