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法治

洞庭湖畔芥菜种植户的特殊“年货”

2023-01-20 11:35:43

来源:中国新闻网

  (新春见闻)洞庭湖畔芥菜种植户的特殊“年货”

  中新社岳阳1月20日电 题:洞庭湖畔芥菜种植户的特殊“年货”

  中新社记者 傅煜

  临近春节,湖南华容县三封寺镇泰和村芥菜种植大户刘绍亮家坪前一派忙碌景象。指着正在建设的12口芥菜标准腌制池,他打趣道:“这也是我们家准备的‘年货’,马上就要派上大用场!”

  不用多久,刘绍亮2022年种植的430亩芥菜将进行大规模采收,这批与村里共建的芥菜腌制池也将同步投用。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相较直接卖鲜菜,经标准化腌制后的芥菜利润可以增加百分之二十。

  地处洞庭湖腹地的华容县是中国最大的芥菜生产基地,有着1500多年的芥菜种植史。独特的地理位置,孕育出这里植株硕大、质地脆嫩的大叶芥菜。

  当地人以传统窖藏工艺结合现代食品加工技术,将芥菜做出金黄色泽和微酸爽口的味道。作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华容芥菜长期受市场欢迎,并“俘获”了众多海外食客的味蕾,产品远销东南亚和欧美地区。

  2022年3月,因有加工企业被曝用“土坑”腌菜,一度将华容芥菜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面对危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全面取缔“土窖”腌制,建立标准化腌制体系和智慧化监管体系是当地谋求产业“重生”的重要举措。

  离刘绍亮家不远的泰和村标准腌制池建设现场,200多口刚刷完环保食用防水涂层的腌制池整齐排列。“目前主体工程已完工,后续这里将安装温度、湿度监测设备和食盐、亚硝酸盐检测设备,实现监控设备全覆盖、芥菜腌制全过程可视可控。”三封寺镇分管农业的党委委员高卓林介绍。

  据悉,为保证商品化酸菜全部标准化腌制,华容推行种植户联建、加工企业联建、社会资本与村集体合建等模式,采取财政奖补撬动社会资本投入的方式,共新建标准化腌制池30万立方米,新增腌制能力30万吨。

  “芥菜采收期短,以往由于企业腌制池数量有限,造成产销供需矛盾,一些农户被迫使用产品附加值不高、易造成土地盐碱化问题的‘土窖’腌制法。”三封寺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刘迪红说,通过标准化腌制加工,不仅从源头确保了食品安全、提升了产品品质,还有利于芥菜规模化种植。

  管好腌制环节仅是一方面。记者了解到,当地正通过打造大数据监管平台、“透明工厂”等举措,实行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质量溯源管理,实现所有芥菜产品“赋码溯源”“带证上市”。

  在华容,每4名劳动人口中,就有1人从事芥菜相关产业。每年芥菜产业可为民增收超6亿元(人民币,下同),成为湖南富民增收的亮点产业。刘绍亮成立的芥菜种植合作社,就吸纳了周边60多名村民常年在此务工。“今天又发了年前最后一笔两万多元工资,让大家安心过个好年。”

  尽管菜还在地里,前阵子陆续收到的外省订单,让刘绍亮感受到市场的热情。“完全不愁销路,毕竟市场需求在这里。随着各方面越来越规范,我们的芥菜也更好卖了。”谈及新年计划,他满怀憧憬地说:“今年还要扩种100亩!”(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陕西榆林:零下15度守护天然气输送的巡线人

      中新网西安1月20日电(阿琳娜 张肖锋 杨绍军)“我们巡线,最怕的是在野外迷路,得顺着标志桩走。”长庆采气二厂探井管理作业区工人郑艳军微眯着眼,仔细辨别着管线的走向。  临近春节,陕西省榆林市西部毛乌素沙地里的气温已接近零下15摄氏度。四名巡线工人冒着冬日里凌冽的寒风,向荒漠深处前进。图为...

    时间:01-20
  • “11朵金花”守护99046台继电器 奏响春运安全曲

      中新网西安1月20日电 (阿琳娜 魏科伦)在国铁西安局集团公司安康电务段综合检修车间,有一个由11名女子组成的继电器维修班组,她们负责着襄渝、阳安、西康、宝成四条铁路线上,107站的99046台继电器的维护、检修工作。  “继电器”是铁路联锁系统的“心脏”,它的每一次吸起、落下,关乎着铁路运输的安...

    时间:01-20
  • 陕西甘泉:农家小院年味浓 村民舞秧歌迎新春

      中新网西安1月20日电 (白腾 李一璠)新春将至,在铿锵有力的锣鼓声中,陕西省延安市甘泉县石门镇和平村秧歌队在农家小院内扭起了红火的秧歌,队员们时而交叉换列,时而整齐划一,欢快的鼓点激荡人心,现场洋溢着浓厚的新春氛围。  和平村的迎新春活动在喜庆的秧歌中拉开了序幕,写福字、贴春联、扫尘日、剪...

    时间:01-20
  • (新春走基层)“玉兔迎春”端上桌 创意年夜饭品出“团圆味”

      中新网石家庄1月20日电 题:“玉兔迎春”端上桌 创意年夜饭品出“团圆味”  作者 赵丹媚  “作为团圆的象征,一年中最重要的一餐,当然要吃点与众不同的。”第一次当除夕家宴“主厨”,25岁的姜蕊正在练习兔年年夜饭的重头菜“玉兔迎春”。  “‘兔耳’用的是煮熟的鹌鹑蛋蛋白,需要反复练习才能...

    时间:01-20
  • 古都今岁尽 灯影迎春来

      中新网西安1月20日电 题:古都今岁尽 灯影迎春来  作者 杨英琦  夜幕低垂,华灯初上。古都西安大雁塔景区步行街游人如织。抬眼望去,夜色中悬挂着串串“诗词”灯饰,灿若星河。穿过这条长街,春节前夕的光影也由此“点亮”,映照出一城年意。西安城墙新春灯会火树银花,璀璨夜空。 梅镱泷 摄  “一步...

    时间:01-20
  • 春运路上的“守夜人”

      中新网北京1月20日电 (邓有林)夜风吹散白天的热闹喧嚣,北京站广场少了匆匆赶路的脚步,多了一份静谧。  “小崔,你穿暖和点,屋里有热水,喝完就回来倒。”带着同事的关心,民警崔铭朗推开北京站派出所的大门,室外寒流扑面而来,深夜的困意一扫而空,整个人瞬间就精神了。北京铁警在站内巡视 北京铁路公安局...

    时间:01-20
  • (新春走基层)在校亦如家 上海高校留校学子“花式过年”

      中新网上海1月20日电 (记者 许婧)一起写春联、剪纸、制作灯笼,享用年货大礼包、拍摄新年贺岁照,品尝美味新年套餐、欢度团圆年夜饭……沪上高校的留校学生在校如家,“花式过年”,感受温馨年味。  20日晚,上海交通大学约400名留校学生共聚一堂,“共享”2023年的迎春团圆年夜饭。大展宏“兔”、“兔”...

    时间:01-20
  • 全球首只仿生大熊猫机器人“小川”在成都亮相

      中新网成都1月20日电 (记者 安源)记者20日从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以下简称:熊猫基地)获悉,熊猫基地大熊猫博物馆内于日前迎来了一位“新朋友”——仿生大熊猫机器人“小川”。此次展出的仿生大熊猫机器人属全球首只,极高的仿真外形吸引了大批游客驻足观看,游客们纷纷与“小川”互动对话,从中了解...

    时间:01-20
  • (新春走基层)“Z世代”铁路人接力春运:“她力量”护航平安路

      中新网杭州1月20日电(张煜欢)又是一年春运时。预计今年春运40天长三角铁路将发送旅客6000万人次,日均发送旅客150万人次,客流量或迎近三年来的新高。  在大客流背后,一群铁路人正为民众平安归家保驾护航,其中,不少“Z世代”铁路人迎来了他们工作中的首次春运。记者走进高铁站、列车以及检修车间,发...

    时间:01-20
  • (新春走基层)西藏米林:文艺汇演下基层 新春祝福送万家

      中新网拉萨1月20日电 (德吉 李苑明)新春佳节来临之际,为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近日,西藏林芝市米林县艺术团到米林镇红卫片区开展“迎春送福进万家,文艺演出年味浓”的文艺演出活动,丰富的文艺节目吸引了近70余名当地民众前来观看。图为文艺汇演现场。 李苑明 摄图为文艺汇演现场。 德吉 摄  文艺...

    时间:01-20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