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法治

开启“数字反哺” 超九成受访大学生会教长辈用电子产品

2023-01-20 06:22:32

来源:中国青年报

  超九成受访大学生会教长辈用电子产品,超五成认为可以增进沟通和亲情

  数字青年开启“数字反哺”

  “这个人的电话我怎么存下来?”“这个视频应该从哪里按出来?”爷爷把攒了半年的问题像子弹一样密集输出,因为年关将至,“梦绮回来了”。2022年暑假开学后,倪梦绮成了福建一所高校的大一学生。读大学之前,倪梦绮是爷爷奶奶的“智能产品助手”,手机、平板电脑有什么功能搞不定,梦绮立即出马。离家读大学后,倪梦绮远程“指挥”不便,不过放假回家的第二天,“智能产品助手”就复工了。“虽然读初中的妹妹手机也用得很溜,但爷爷奶奶总觉得她还是小孩子,还是要等我回来。”倪梦绮说。

  就读于吕梁学院的李鑫淼也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会和姥姥“互换角色”。读幼儿园起,她就在姥姥的守护下长大,智能手机出现后,曾经的孩童化身姥姥的“小老师”。在她看来,教会姥姥使用智能手机,让因为地理距离而“走远”的亲密关系又回来了。

  新兴技术飞速发展,一道“数字鸿沟”横亘在一些中老年人和数字生活之间,令他们无所适从。不过,随着“互联网原住民”长大成人,他们渐渐成为长辈的“小老师”,“数字反哺”也成为他们与长辈交流中的关键词之一。中国青年报·中青校媒面向全国各地大学生发起问卷调查,共回收来自142所高校学生填写的有效问卷3035份,95.19%受访者教过父母、祖辈或其他长辈使用电子产品,其中91.86%受访者会在过年返乡或放假回家时教长辈,远程语音或视频指导(33.81%)和远程截图、制作引导图(20.89%)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带长辈一起拥抱数字生活

  “首席智能产品助手”的地位不可撼动,源自倪梦绮平日里孜孜不倦地答疑解惑。60多岁的奶奶几年前开始学习使用微信,从怎么发语音、怎么视频通话,到怎么发朋友圈、给别人点赞,遇到想学的问题她都要问倪梦绮。奶奶也在追赶电子产品潮流,看到别人发视频,也想试试看,在孙女的指导下,她学会了拍视频、把日常生活和好看的风景发到App,再分享给她的朋友。

  倪梦绮还专门教了奶奶怎么用平板电脑。“老人平时能娱乐休闲的项目不多,奶奶喜欢看电视剧,因为电视的点播功能太复杂,手机屏幕又太小、看视频太累,我就把用平板电脑刷剧的功能教给了奶奶。”在倪梦绮看来,智能电子产品的确使用方便,应该让长辈也享受它们带来的便捷和新功能。

  中青校媒调查显示,受访者教长辈使用最多的是智能手机(94.76%),此外还有电脑(30.51%)、智能电视(28.20%)、平板电脑(20.13%)、相机或摄像机(8.11%)、智能手表及VR眼镜等穿戴设备(7.91%)、智能音箱(7.38%)等。28.17%受访者会主动教长辈使用新产品、新功能,29.69%受访者在长辈询问如何使用时会教他们,还有42.14%受访者以上两种情况都有。受访者教长辈使用的电子产品功能包括聊天通信(83.03%)、拍照或录制视频(53.77%)、手机支付或网上银行(45.04%)、在线购物及点外卖(38.91%)、观看短视频(36.64%)、发表情包(34.40%)、朋友圈分享等动态发布(25.40%)、查阅新闻(22.21%),等等。

  早在智能手机刚兴起时,汤桂圆就鼓励父母赶紧学习新事物。“这是未来发展趋势,如果将来别人都用,你不会使用,就像别人开车、你只能骑自行车,一定会落伍。”但当时父母很抵触,觉得不会网上聊天,打电话也很方便,不用电子支付,现金也一定能解决问题。

  直到后来,父母慢慢发现,向商贩售卖农产品时,商贩不再带现金,就带一部手机,一手转账、一手交货,没有手机支付账户很难交易。汤桂圆于是帮爸爸下载了软件、开通了线上支付账户、教爸爸怎样收付款,为了防止使用不当产生财产风险,他还嘱咐爸爸只在收款时使用。不过爸爸没有逃过“真香定律”,很快就发现平时买菜、加油,用手机支付非常方便,对手机支付逐渐接受了。

  杨渊凯是山西一所高校的学生。作为爷爷奶奶的“小老师”,“杨渊凯智能小课堂”的授课内容是从最基础的解锁手机开始的。“先是将息屏状态解锁,打开手机后找到手机应用软件商城,下载软件、注册登录,再教如何使用。”“小杨老师”的教学模式很严苛——教完以后,将手机软件卸载,让爷爷奶奶自己下载一遍。“能感觉到他们学习的劲头很足,学会以后特别开心。”杨渊凯说。

  除了教父母使用电子产品,汤桂圆还会开启“避坑”教学。刚教爸爸使用线上支付时,他就给爸爸科普防诈骗知识,“比如各种短信里的链接都不要点、别随便点别人发的红包、不要相信天上掉馅饼,等等。现在爸爸很严谨,就算有人在群里发红包,他都不会去点开。”

  如果遇到损失可能性小的情况,汤桂圆还是会选择让父母“试错”。有一次妈妈在电商平台看上一件衣服,觉得又便宜又好看,汤桂圆则觉得衣服质量差,但拗不过妈妈,他决定先买下来。收到衣服后,果然衣服质量不好,妈妈也不喜欢,但只能先将就着穿。“不过这样就会让爸妈知道,网上不是所有东西都像看起来那么好,当然也不是什么都像他们想象中那么坏,要学会理性地辨别。”现在,汤桂圆既是父母使用电子产品的“指导员”,又是“参谋长”,长辈在很多时候都会征求他的意见。

  “像儿时长辈抚育我们一样教他们”

  中青校媒调查显示,受访者教长辈使用电子产品时最常有的情绪是耐心(64.71%)、欢乐(50.15%)和成就感(33.18%),但也有时候是搞笑(29.52%),甚至艰难(17.73%)、崩溃(6.66%)。

  “耐心是最重要的,有时候要重复很多次,他们才能记得住。如果有一段时间没用某个功能,他们可能就会忘记。”但比起一遍遍重复的麻烦,倪梦绮更怕爷爷奶奶觉得自己老了、没用了。“我总是说‘现在会用智能手机的老人不多,你们能用已经非常厉害了’。一定要多鼓励他们。”

  李鑫淼觉得自己相对急躁,有时候姥姥没学会,她就“有点不耐烦”。有一次姥姥在看视频时,点进一个人的主页,不知道怎么退出来,“像个老小孩儿,手忙脚乱不知道怎么办。”担心李鑫淼不耐烦,姥姥就会像小孩犯了错一样,小心翼翼地问李鑫淼应该怎么办,甚至明明还没学会,就假装说“原来是这样,我知道了”。李鑫淼有些哽咽,她知道姥姥对自己特别好,但自己做得还不够。

  意识到这个问题后,她下决心要改变。“姥姥学会拍视频后,每年正月初十是姥爷的生日,家里人都会回去给姥爷过生日,姥姥就会组织大家拍视频,一家人从年轻到年长,依次出镜,或者一大家子一起跳舞。”类似的视频已拍了几年,但是李鑫淼总是拒绝参与,她计划今年加入。“姥姥一定会很开心。亲情是相互的,姥姥希望我高兴,我也希望姥姥高兴。”

  在不自觉的急躁后劝自己要耐心,不仅是李鑫淼一个人的反应。一次让妈妈帮自己拍一张证书的经历,让汤桂圆“崩溃”。为了远程教妈妈怎么把证书拍下来、发图片给自己,他花了两三个小时,好不容易收到了图片,却发现妈妈发的不是“原图”,图片模糊,“只好再教她怎么发‘原图’”。

  2021年,汤桂圆从学校毕业,成为一名飞行员,每年在家的时间更少了。回家时,他会帮父母清理手机里的垃圾软件和缓存,再问问父母需不需要使用一些新软件,帮他们在手机里下载好。他还会把一些常用功能的步骤写在小卡片上,方便父母随时查看。

  也有时候,他要通过电话一步一步地指导父母。“他们明明也看得懂提示的字,但就是不敢点,还要一步一步地引导他们。”当妈妈要发送东西给他,他就率先提问“你现在看到了什么字”,当妈妈说看到了“发送”,他就说“那你现在要发送给我,就要点‘发送’呀”。

  “感觉就像面对小孩,真的很崩溃。你需要一遍一遍又一遍地讲,今天讲了,明天又忘了。”但“烦躁”之余,汤桂圆又觉得,“我们小时候,爸爸妈妈教我们走路、说话,可能也重复了无数遍,我们才学会。”这样想来,这场“数字反哺”,他还是要全力以赴。

  毕竟,在他终于喘了口气、感叹“爸妈可算学会了”之后,就会看到他们的成就感和“小骄傲”。“五六十岁了,会线上支付、还会网上购物,在村里也是潮人了,有种领先时代的感觉。”工作以后,汤桂圆还让父母把这份“小骄傲”发挥到了极致。他给家里买了智能冰箱、智能按摩仪等智能家居产品。“据说家里刚摆上智能冰箱那会儿,邻居都可羡慕了。”

  被数字生活拉近的代际距离

  中青校媒调查显示,受访者表示可以主动留心一些新功能,教长辈使用,增加共同语言(52.85%)。此外,33.94%受访者认为电子产品使用也是一种谈资,可以增进沟通,增进亲情。

  李鑫淼觉得智能手机的出现打开了她和姥姥之间的话题匣子。“长大以后回姥姥身边的时间很少,相比小时候会有些疏远,有时面对面就不知道怎么开口。但是现在过节、放假回姥姥家,她经常问我智能手机怎么用,平时的交流也变多了,感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关系慢慢地近了。”

  尽管年纪尚轻的父母不怎么需要倪梦绮的电子产品科普,有时还会被她唠叨两句“手机不要看太久哦”,但电子产品的使用,也拉近了父母和女儿之间的距离。妈妈常年在国外工作,一年才回家一次。小时候没有视频电话,和妈妈很长时间没见的她,在妈妈回家时张口就喊“阿姨”。但妹妹小时候就不会再闹这样的“笑话”了,母女可以常常隔着网线相见。

  杨渊凯不想因为年龄、距离和爷爷奶奶之间产生隔阂,“不想他们被时代抛弃,希望用自己的方式陪伴着他们。现在吃饭的时候大家经常玩手机,爷爷奶奶也不知道晚辈在手机里忙些什么。现在教会他们之后,他们其实特别开心,能知道晚辈在做什么、想什么,还可以加入讨论。”

  临近过年,杨渊凯的爷爷主动要求学习“发红包”,“想着过节让大家高兴高兴,我演示了一遍,爷爷就会了”。完成“理论学习”后,爷爷立即实践,连着给杨渊凯的微信号发了3个200元的红包。从红包里崭新的纸币到微信群里的电子货币,时代的变化,拓展了爷孙两代人的交流方式。

  因为工作原因,汤桂圆有时会错过节日和家人的团圆,但透过他教父母使用的电子产品功能,家的温暖传递过来。虎年春节时,他因为要执飞没能回家。大年初一早上5点多,他就起床准备新一天的飞行,妈妈则一大早发来微信语音:“过年好。不用担心家里。你现在在工作,还是要以工作为主,保证飞行安全。”手机听筒里传来的声音熟悉而质朴,为汤桂圆开启这一年温暖与充实的源泉。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毕若旭 程思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新春见闻)金丝楠木越千年 为小山村撑起新春“幸福伞”

      中新社重庆1月20日电 题:金丝楠木越千年 为小山村撑起新春“幸福伞”  作者 梁钦卿  已是二十四节气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寒,山坡上几株高大的金丝楠依旧苍翠茂盛,状如伞盖,枝上系的祈福红丝带格外显眼,树根旁还留有不久前的焚香痕迹。放眼望去,家家户户已张贴上春联、福字,“年味儿”顺着金丝楠枝叶...

    时间:01-20
  • 中国海警“净海2022”专项行动查获涉嫌走私案件471起 案值约21.8亿元

      中新社北京1月20日电 (记者 阮煜琳)记者20日从中国海警局获悉,2022年,中国海警局部署开展了打击海上走私“净海2022”专项行动,全年共查获涉嫌走私案件471起,查扣走私冻品3.3万吨、香烟3.6万件、农(海、水)产品1000余吨以及洋垃圾等,案值约21.8亿元(人民币,下同),有力打击震慑了海上走私不法分子。  ...

    时间:01-20
  • (新春走基层)探访扬州瘦西湖:春节假期免费开放 最美风景微笑服务

      中新网扬州1月20日电 题:探访扬州瘦西湖:春节假期免费开放 最美风景微笑服务  作者 崔佳明 邵帅  瘦西湖是古城扬州的地标与第一名片,是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也是外来旅行者到扬州的“第一目的地”。今年春节假期,瘦西湖免费对外开放,入园需提前预约。“公园免费逛,服务不打折。”20日,扬州瘦西湖风...

    时间:01-20
  • 云南保山一警犬协助缴毒逾73公斤 获评功勋犬

      中新网保山1月20日电 题:云南保山一警犬协助缴毒逾73公斤 获评功勋犬  作者 张锦难 颜广 陈道霖  近日,云南保山边境管理支队芒颜边境检查站警犬“鹰空”,被国家移民管理局评定为功勋犬。这是该支队自2019年转隶以来,首头警犬获此殊荣。  “鹰空”是一头马里努阿犬,2020年2月,随警犬训导员姜定...

    时间:01-20
  • 河南林州迎来“红旗渠”号旅客列车

      中新网安阳1月20日电 (记者 韩章云)1月20日,位于河南安阳林州的铁路红旗渠站正式开办客运业务,“红旗渠”号旅客列车当日也从郑州站首次开行,此举结束河南林州地区不通铁路旅客列车的历史。  豫北林州,是“人工天河”红旗渠所在地。20世纪60年代林县(今林州市)民众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在太行山腰修...

    时间:01-20
  • 除夕至3月底,山东132家国有A级景区免首道门票

      中新网济南1月20日电 (记者 赵晓)据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官方微信20日消息,为加快推动旅游业复苏,进一步增强居民旅游消费意愿,扩大市场有效需求,促进旅游综合消费提升能级,今年1月21日起至3月31日继续在山东全省实施景区门票减免,全省国有A级旅游景区免首道门票,鼓励非国有A级旅游景区首道门票至少半价...

    时间:01-20
  • (新春走基层)中越国际道路客运重启11天 温暖游子回家路

      中新网广西凭祥1月20日电(农斐 王妍 黄必成)“3年了,终于可以回家见到我的父母和孩子了!”日前,在广西凭祥市友谊关口岸接驳点,在越南工作回国的李女士入关后难掩心中的激动之情。  春节临近,随着中国防疫政策进一步优化调整,不少身处境外的中国公民不约而同踏上回国路,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  广西...

    时间:01-20
  • (新春走基层)政府搭“擂台”百姓争“状元” 湖南桃江小手艺放“光彩”

      中新网益阳1月20日电 (李胜财 卢静 肖瑶)欢天喜地年廿八。1月19日一整天,湖南益阳桃江县高桥镇居民过的年廿八形式与众不同,家家户户带着自己“看家手艺”到镇政府地坪里打起了“擂台”,精致的竹篓、竹篮、竹盘,特色纯手工农特产品,一个个“争香斗艳”好不热闹。  脆甜的辣椒萝卜、嚼劲十足的蒸红...

    时间:01-20
  • 中国科大揭示光感知调控血糖代谢的神经机制

      中新网合肥1月20日电 (记者 吴兰)北京时间1月20日零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薛天教授研究团队在《细胞》在线发表研究成果——揭示光感知调控血糖代谢的神经机制。  光是一切生命产生的源动力,也是生命体最重要的感知觉输入之一。同时,生命体根据外界环境条件控制体内营养物质的代谢...

    时间:01-20
  • 春运两周北京铁警处理行政案件34起

      中新网1月20日电 题:春运两周北京铁警处理行政案件34起  中新财经作者 曹旭帆 王东宇  1月20日春运第14天,记者从北京铁路公安处获悉,春运以来北京铁路公安处共办理行政案件34起,其中8人受到行政拘留处理。春节临近,北京铁路警方提醒带大量“年货”的旅客,合理安排出行时间,防止掐点出行影响行程。...

    时间:01-20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