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法治

百余盆景飘雅韵 颐和园梅花“传春报喜”

2023-01-18 17:51:07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1月18日电(徐婧)做福字、绘梅花、扎兔灯……18日,颐和园第十二届“傲骨幽香”梅花、蜡梅迎春文化展开展。十余个品种的百余盆梅花、腊梅等植物盆景飘来阵阵幽香,大年初一至初五,配合展览还将开展寓教于乐的青少年科普活动,为游客送上中国农历兔年春的祝福。

  梅是中国传统名花,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乾隆营造清漪园(颐和园前身)时,曾在万寿山、玉澜堂、乐寿堂等处摆放盆栽梅花及蜡梅,并御笔题下“金盆香透老梅根”“盆梅白玉争”等咏梅诗句。

  本次开放的“傲骨幽香”梅花、蜡梅文化展位于畅观堂景区,共展出梅花、蜡梅树桩盆景及其它植物百余盆,十余个品种。红梅、白梅、粉梅似点点繁星,在梅花盆景之间还穿插展出了古桩盆蜡梅盆景,鹅黄色蜡梅花为游客带来暖融融的春意。

图为小朋友参与配合本次展览举办的科普活动。 徐婧 摄

  展览共设两大展厅,展厅内用清代《竹波轩梅册》作为布景主材料,还使用了历代书法家写的“梅”字以及历代梅花名画作为背景,以映衬梅花、蜡梅典雅风韵,营造出浓郁的文化气息。展出的梅花、蜡梅盆景,配以山石、苔藓、枯木,呈现“缩地成寸”“日行万里”的巧妙对比,给人以一花识古今的深远意境。

  18日下午,在畅观堂景区西配殿,今年二年级的祥祥将梅花形状的印章盖在纸上,随后用画笔勾勒出树干与树枝。另一边,工作人员正向两位女孩教学制作兔子形状的布艺包。

  据了解,大年初一至初五,畅观堂景区西配殿将开展寓教于乐的青少年科普活动。科普活动分为“妙手梅香”与“瑞兔盈福”两个系列。其中,“妙手梅香”活动由科普讲师带领孩子们认识梅花,欣赏梅花,咏颂梅花诗词。孩子们还可参与印制梅花包,绘制梅花笔记等;“瑞兔盈福”系列以DIY手工制作的形式,带领小朋友们了解生肖文化。

  颐和园副园长王树标介绍,新春佳节之际,为了让游客游览颐和园时获得更加丰富的文化获得感和满足感,颐和园持续打造“傲骨幽香”迎春文化展览,将传统园林文化通过现代文化展陈的形式服务大众、直抵人心,让花卉贺春的文化传统为首都市民与广大游客的春节文化生活赋能、增色。

图为游客参观颐和园第十二届“傲骨幽香”梅花、蜡梅迎春文化展。 徐婧 摄

  新春佳节,颐和园为来园游客准备了“贺岁游园大礼包”。有体现古典文化的文物特展“园说Ⅳ——这片山水这片园”,“傲骨幽香”梅花、蜡梅文化展;有适合亲子参与的昆明湖冰上文化活动;还有寓教于乐的青少年科普活动,让游客在浓浓的文化气息中欢度佳节。

  “傲骨幽香”梅花、蜡梅迎春文化展由颐和园管理处与海淀区文化和旅游局主办,是2023年“海之春”新春文化季系列活动之一。展期共12天,从1月18日持续至1月29日。(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广州百年水上花市开埠 再现岭南传统民俗魅力

      中新社广州1月18日电 (记者 许青青)岸上鲜花盛开,水上花舫飘香。有着数百年历史的广州“水上花市”18日在荔湾区的荔湾湖畔开埠,20余艘各具特色花舫伴随着热闹的新年音乐在湖面巡游,岸边看花买花的市民人头攒动,再现了岭南传统民俗的魅力。  广州“水上花市”的历史可追溯至数百年前,据屈大均的《...

    时间:01-18
  • 西藏林芝派墨公路多雄拉隧道出口发生雪崩 已致8人遇难

      新华社拉萨1月18日电 记者18日从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委获悉,1月17日19时50分许,林芝市墨脱县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接群众报警称:米林县派镇至墨脱公路多雄拉隧道出口(墨脱方向)发生雪崩,致人员和车辆被困。截至目前,搜救人员已发现遇难者8人,失联人员搜救工作正有序推进。  ...

    时间:01-18
  • 新版医保目录发布 国产创新剂型降糖药等纳入

      中新网北京1月18日电 最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18日公布,本次调整,共有111个药品新增进入目录,3个药品被调出目录,不少罕见病、肿瘤以及日常用药的创新药首次纳入目录。  据介绍,这是国家医保局成立以来连续5年对目录进行调整,目录内药品总数达到2967种,包括了1586种西药,和1381种中成药,全面提高医保药...

    时间:01-18
  • (新春走基层)四川宜宾:铁路道砟采石场的“守山人”

      中新网宜宾1月18日电 (王鹏 魏启睿 赵喆)“矿山边坡、平台要仔细检查是否有裂纹及位移的现象,破碎生产线、堆料场、配电室要做好详细的安全检查,确保出产道砟高质量上线使用。”兔年春节前夕,在四川省宜宾市珙县兴太村的群山之中,孙庆良叮嘱正在忙碌的工友。  孙庆良是铁路成都工务大修段道砟生产...

    时间:01-18
  • “00后”消防员的春节:我守护万家灯火,愿你渐入“家”境

      中新网北京1月18日电(韦香惠)“起床——”小年清晨的第一声“起床哨”,在消防员王中嗣听来亲切而又响亮。尽管春节临近,他依然还在执行森林巡护任务,一刻不敢松懈。  出生于2000年的王中嗣,2019年参加工作,现已是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消防支队的一名班长,去年12月来江西省九江市执行跨省驻防任务。图...

    时间:01-18
  • 陕西安康:守护铁路“心脏”的信号工

      中新网西安1月18日电 (阿琳娜 王建滆)春节将至,素有秦岭深处铁路“心脏”之称的安康东站场上,一群铁路工人穿梭在股道间,他们手脚利索地进行着信号设备检查,仅仅十几分钟,工人们已经冻得满脸通红。图为安康电务段职工王延琪和周道建正在一丝不苟检修信号设备。 王建滆 摄  因冬季气候寒冷,铁路线极...

    时间:01-18
  • 各方关爱城市“奔跑者”:留沪外卖小哥等共享兔年新春团圆餐

      中新网上海1月18日电 (记者 陈静)骑着电瓶车,每天穿梭在市区的大街小巷,把一单单外卖送到顾客手里,这是外卖小哥们的日常工作常态,他们的工作就是与时间赛跑,是街头巷尾的“奔跑者”。  18日,近80位留沪外卖小哥和网约车司机在“年味倍加浓,暖‘新’更暖心”活动中,共享团圆餐。外卖小哥小李说,平日风...

    时间:01-18
  • (新春走基层)宝成线上的五等小站:“90后”接力守护安全

      中新网绵阳1月18日电 (邓文鑫)“车站是第二个家,我们准备了香肠腊肉,还包了饺子,在这里好好过个年。”临近除夕,在位于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雁门镇的斑竹园车站,青工郎依王杰一边忙着贴春联,一边说他跟家人商量好了,今年除夕他当班,就不回家吃年夜饭了。  斑竹园车站地处西南山区腹地,原名雁门坝站,始建于...

    时间:01-18
  • (新春走基层)青海“一号水利”工程:历经27年建设,收官战紧锣密鼓

      中新网西宁1月18日电 题:青海“一号水利”工程:历经27年建设,收官战紧锣密鼓  作者 庞彩英 贾克文 张添福  作为一名钢筋工,24岁的黄恩堂已经参与过青海“一号水利”工程——引大济湟工程西干渠7个隧洞的修建。  “引大济湟”工程从1958年开始构想,1996年陆续开工建设,是一项跨流域的大型调水工...

    时间:01-18
  • 中国首家“三甲”藏医医院建设传统诊疗中心 促藏医药浴应用

      中新网西宁1月18日电 (记者 张添福)记者18日从青海省藏医院获悉,该院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传统诊疗中心大楼已完成竣工验收,将主要开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藏医药浴法。  2018年,中国“藏医药浴法”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时间:01-18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