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法治

中欧班列“整备师”:日行10公里为列车“问诊”

2023-01-11 16:59:28

来源:中国新闻网

  (新春走基层)中欧班列“整备师”:日行10公里为列车“问诊”

  中新网郑州1月11日电 题:中欧班列“整备师”:日行10公里为列车“问诊”

  中新网记者 韩章云

  弯腰、探身、钻车、检查……1月10日晚,身穿黄色反光作业服的郑宁强和工友们在中欧班列(郑州)整备作业点,“叮叮当、叮叮当”,伴随着铁锤敲击车体的金属碰撞声,当晚的班列整备作业开始了。

  今年60岁郑宁强是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郑州北车辆段检车员。他所在的班组主要负责中欧班列(郑州)所用车辆的检修整备,像医生一样为班列“问诊”,对不符合技术标准的配件进行更换、处理,消除故障隐患,保障班列安全运行。

郑宁强检查车辆车轮踏面。 李伟 摄

  整备作业往往是辛苦而又枯燥。中欧班列(郑州)的平板车底盘比较低,受空间限制,检车员探身或者跨步时,有时候要爬进车底才能完成作业项目。

  “我们整备一列班列平均耗时4个小时,检车员平均弯腰200多次,在车底下钻爬200多次,行走近10公里。”郑宁强介绍,检车员们的工作强度如此之大,与中欧班列(郑州)的特殊使命密不可分。

郑宁强(右)与工友配合检查车辆。 李伟 摄

  穿行在亚欧大陆上的中欧班列(郑州)犹如一支支“钢铁驼队”,把中国的货物送往欧洲,而后又将国外的货物运返回中国,常年不歇。

  2013年7月,中欧班列(郑州)首班开行。2023年,是中欧班列(郑州)运行的第十个年头。十年来,中欧班列(郑州)越开越密、越跑越快,从每周“单趟对开”到如今每周最高往返32列,业务范围覆盖40多个国家140多个城市,成为河南省“陆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要载体和平台。

中欧班列(郑州)整装待发。 李伟 摄

  中欧班列(郑州)运行里程达7000多公里(国内段来回距离),列车运行速度相比普通列车更快,因此车辆都是优中选优,整备要求也更高,以确保列车运输安全。

  “每检查一辆车,都要做到锤到、眼到、精神到。”郑宁强介绍,为中欧班列(郑州)整备作业有着严格的技术标准,每辆车的集装箱锁头、车钩、轮对等部位都要仔细检查到位。

  “闸瓦(火车运行制动时直接摩擦车轮使火车停车的制动零件)的厚度要求不能低于20毫米,你看这块刚闸瓦的磨耗已经相当严重了,得换下来。”郑宁强指着一块闸瓦说,整备作业时需要对每块闸瓦进行鉴定,一列班列仅闸瓦数量就超过500块,每一块都要鉴定到位。

郑宁强与工友进入中欧班列(郑州)作业整备点。 李伟 摄

  “这个班下来,我和工友们共鉴定车辆闸瓦440块,更换不合格闸瓦39块。”寒风中,郑宁强的脸被冻得通红,但手脚依旧麻利。1月10日晚23点32分,55辆中欧班列(郑州)所用车辆试风作业结束,郑宁强才和工友们拖着疲惫的身躯返回班组。

  今年也是郑宁强从事中欧班列(郑州)整备作业的第10个年头,他所在班组已累计整备班列10万余辆。到4月份,郑宁强就该退休了,这是他为班列“问诊”的最后一个春运。

  “每当看见亲朋好友餐桌上摆放着中欧班列(郑州)带回的‘洋货’,我就有一种自豪感,因为我参与了班列的保障工作。”郑宁强如是说。(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中国多地研判已渡过感染高峰 脆弱人群集中场所仍是防控重点

      中新社北京1月11日电 (马帅莎)随着新冠感染“乙类乙管”实施,加之春节临近,人们的出行需求更加强烈,2023年春运客流量回升明显。目前,中国多地宣布已经渡过新冠病毒感染高峰期,春节出行是否还需保持个人防护措施?脆弱人群集中场所疫情防控有何特殊要求?  多地研判已渡过感染高峰  截至目前,北京、河...

    时间:01-11
  • 中国散裂中子源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获批

      中新社北京1月11日电 (记者 孙自法)记者11日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科院高能所)获悉,该所建于广东东莞、被誉为“超级显微镜”的大科学装置——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其备受关注的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近日已获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  中科院高能所表示,可行性研究报告获批,标志...

    时间:01-11
  • 中国国家卫健委同世界卫生组织举行新冠疫情技术交流视频会议

      中新社北京1月11日电 据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消息,1月11日,国家卫健委同世界卫生组织举行新冠疫情防控技术交流视频会议。国家卫健委副主任曹雪涛和国家疾控局副局长、中国疾控中心主任沈洪兵出席。  在前期交流的基础上,中方进一步介绍了当前疫情防控、医疗救治的最新情况。双方就疫情形...

    时间:01-11
  • (新春走基层)钢轨“整形师”:用“钢花”守护平安春运

      中新网广州1月11日电 题:钢轨“整形师”:用“钢花”守护平安春运  作者 郭军 陆省省  1月11日凌晨,雨淅淅沥沥,广深线平湖站内,机器轰鸣,“钢花”四射。  春运期间,广深线列车运行密度大,为保障行车安全,广铁集团广州工务段平湖线路车间平湖线路工区的职工们对站内线路设备进行钢轨打磨、钢轨检查...

    时间:01-11
  • 春节商超等客流量较大场所如何防疫?官方回应

      中新网北京1月11日电(韦香惠)春节临近,商场、超市、农贸市场等客流量较大场所的疫情防控措施受到关注。1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重点机构和重点场所疫情防控有关情况。图为发布会现场。 韦香惠 摄  重点人群、重点机构、重点场所仍是防控重点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

    时间:01-11
  • (新春走基层)吉林高速客服的春运时间:24小时值守 3分钟快速响应

      中新网长春1月11日电 (李丹)“您好!吉林高速为您服务,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到您?”“京哈高速辽宁省与吉林省分界点,一辆货车发生事故,请立刻派拖车处理!”在吉高集团运营事业部客服中心,电话声此起彼伏。  客服员王淼一边接电话,一边敲键盘。3分钟时间内,她分别向路巡清障队、高速交警队发出了信息。很快,...

    时间:01-11
  • 中国国产小分子新冠病毒治疗药物正进行临床试验

      中新社北京1月11日电 (记者 黄钰钦 李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11日在北京表示,中国研发的小分子新冠病毒治疗药物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临床试验,若临床结果有效预计将尽快批准上市。  当日,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举办吹风会介绍有关中国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情况。近期,辉瑞公司生产的口服...

    时间:01-11
  • 新疆科研人员如何为甘薯食味评价?实验室实地探访

      中新网乌鲁木齐1月11日电 题:新疆科研人员如何为甘薯食味评价?实验室实地探访  中新网记者  王小军  1月10日,记者来到新疆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加工实验室,零距离观看科研人员怎样为优质甘薯划出一道“硬杠杠”。  对于普通群众该如何选出“好看又好吃”的甘薯?随着新疆农业科学院甘薯...

    时间:01-11
  • 北京加大对通州区基础教育发展支持力度

      中新网北京1月11日电 (记者 杜燕)北京市教委制定了第二期《支持通州区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积极回应民众对享受优质教育的期待,将统筹协调各方资源,加大对通州区基础教育发展的支持力度,促进多元主体间的协作、互补,建立完善公共教育服务供给体系。  《行动计划》根...

    时间:01-11
  • 中国最大内陆淡水湖出现“冰上浮雕”景观

      中新网乌鲁木齐1月11日电 (刘雨珊 郭玉顺 阿布都热合曼)连日来,受到冷空气和风浪的双重影响,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博斯腾湖出现了奇特的“冰上浮雕”景观。  从高空俯瞰地面,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北部的博斯腾湖宛如一块晶莹的翡翠,静静地镶嵌在黄沙之间。冰封的湖面上,一片片洁白的霜雪凝结在...

    时间:01-11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