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法治

焦点访谈丨ICU 生命的守护

2023-01-11 10:51:45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最近这段时期,在各地各级医院里,各科室联合作战,共同构成了多道防线。这其中,医院的重症医学科,也就是ICU,就成为抢救新冠重症、危重症患者的重要阵地。那么,ICU是如何运转的?奋战在ICU的医护工作者们是怎样减少危重症患者的病亡率、提高治愈率的?记者近日走进北京协和医院的重症医学科ICU,记录下这些生死抢救的时刻。

  2022年12月以来,全国各地很多医院的急诊、发热门诊陆续集中收治新冠感染患者,处于超负荷的紧张诊治状态。

  和急诊的忙碌相比,医院的重症医学科却显得有些平静。不过,在这平静的背后,却是更为严酷的无声的战斗,这里的医护人员每天都在和死神赛跑。

  范先生是河北唐山人,糖尿病患者。2022年12月,他感染了新冠病毒,陷入昏迷,在当地辗转了几家医院,也没有醒过来。12月28日,范先生被送到了北京协和医院急诊抢救室,然后转到了医院重症医学科ICU。

  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ICU)主治医师 周元凯:“由于基础有糖尿病病史,所以感染新冠之后引起病情急性加重,来的时候很严重,休克和呼吸功能衰竭。”

  像范先生一样,原本患有各种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由于感染了新冠病毒,病情加重被送入ICU救治。

  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ICU)主任 隆云:“每个新冠重症病人都是危及生命的状态,严重的呼吸衰竭,呼吸窘迫。还有急诊的,一看就是多器官功能已经衰竭了,优先选择送到ICU。”

  隆云是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ICU)主任,从事重症医学已经27年了。从2022年12月中旬ICU开始收治新冠重症患者以来,他就一直坚守在ICU。

  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ICU)主任 隆云:“ICU就是把医院所有的设备人力都集中起来,抓住一切的时间和资源去抢救病人的生命,给病人创造生的希望。ICU工作服都是绿色的,象征着生命,象征着有生机。”

  2022年12月以来,ICU一直是满负荷运转。北京协和医院统一部署,其他的病房,比如急诊综合病房、内科综合病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乃至各专科ICU,都在积极收治新冠重症患者。“防重症、防病亡”是这一时期医院的中心任务。

  内科ICU原来主要收治各类内科重症患者,现在,收治的基本都是新冠重症患者。为了加快ICU的病床使用效率,医院还打通了各科室的病房,一旦这些重症病人病情好转,经过评估,就可以转出ICU。病床刚刚腾出来,马上就会有新的重症患者转运进来。新冠感染重症患者的一个主要表现是急性呼吸衰竭,会直接危及生命,必须争分夺秒进行抢救。

  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ICU)主任 隆云:“挽救顽固性缺氧新冠患者的生命,可能是我们最困难的一点,因为这些病人缺氧非常严重,肺功能可能只有10%到20%,这种情况我们怎么进行气体交换,怎么维持住生命,这是最困难的一点。”

  5床的患者是位68岁的老人,原本就有肺病,肺功能只有50%,这次又感染了新冠病毒,呼吸衰竭。2022年12月24日,他被转入ICU后,医生迅速给他上了呼吸机,并进行了气管插管,维持呼吸。但几天下来,病情并没有稳定住。

  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ICU)主任 隆云:“用呼吸机维持不住他的呼吸了,为了保护他的肺,我们在体外给他建立一个膜肺,用体外生命支持系统ECMO。我们有一个高速的泵,像离心泵一样的装备,把血抽出来,然后在体外进行膜氧合作用,把氧合好的血再回到病人体内,这样支持他的通气功能不足。”

  在ICU的这些患者,大多是新冠病毒感染合并其他疾病,或基础病,需要医生有更全面的救治能力。给重症患者上生命支持系统,也就是ECMO,相当于一台病床边的手术。上了ECMO之后,这位患者的生命体征逐渐稳定。

  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ICU)主任 隆云:“一方面治疗新冠,一方面还得治疗基础的疾病,才有机会挽救他的生命,这是这次疾病的一个特点。”

  在ICU,医护人员和新冠病毒每天都在进行着艰苦的拉锯战。他们要时刻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分析和研判,给出最佳的治疗方案。

  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ICU)主任 隆云:“我们每天有严密的三级查房制度,可能每个病人要讨论很长时间,要查房好几次,把治疗方案尽快确定下来。如果一到疑难情况,我们还组织院内多学科会诊,然后再进行诊断。”

  一位72岁的患者,急性心梗合并新冠感染,病情非常严重。心外科医生来为老人会诊,随后进行心脏搭桥手术。在ICU的每一位患者,只要病情需要,都会有多个学科的医生们前来会诊,共同救治。这名患者需要尽快去做心脏造影检查。

  推着患者外出到相应科室去做检查,是每个ICU里的一项日常工作。因为重症患者身上连接着各种仪器和管线来维持他们的生命状态,一名患者外出检查,通常需要3到6名医护人员陪同。

  新冠重症患者的护理工作,比一般的重症患者更多更重。医护人员正在给一位患者实施俯卧位治疗,也就是让患者身体趴在床上。新冠病毒所致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的一个主要表现,而俯卧位通气是治疗的一项重要措施。

  重症患者几乎都没有行动能力,再加上每位患者身上都连着各种治疗仪器和输液泵,所以每次俯卧位治疗都需要大量人力。每天上午,医护人员要为这些重症患者逐一实施俯卧位治疗,几个小时后,他们需要再把这些病人翻回正常体位。

  在ICU里,医护人员要24小时值守在病床旁,随时进行治疗和护理。同时,他们每天还要为患者擦洗身体,换床单,确保患者有一个舒适的环境。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适时地鼓励、安抚患者的情绪。这样繁重的高强度治疗和护理工作,在重症医学科的每个病室里是每天的常态。

  北京协和医院内科ICU主任 翁利:“为什么ICU大夫最后会变成一个主力?就是因为这些病人需要一个团队的治疗,一个系统化的治疗。”

  翁利一个月前也感染了新冠病毒。从12月初开始,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新冠重症患者不断增加,同时,医院的医护人员也因为感染而大量减员。

  北京协和医院内科ICU护士长 夏莹:“当时工作量相对比现在要翻最少三倍以上,而且那时候病人也都很重,从医疗上,从护理上,我们要做好自我防护,同时也要保证病人安全,所以每班次下来真的很辛苦。”

  随着医护人员的陆续康复,现在,基本回到了工作岗位。经过精心救治,好消息不断传来。很多患者都脱离了呼吸机、拔掉气管插管,病情逐渐好转。

  刘先生因为消化道疾病合并新冠感染,住进内科ICU,近日情况好转,已经转到了普通病房和家人团聚。71岁的叶兰英老人,基础肺病合并新冠感染,呼吸衰竭,住进了ICU,经过治疗,老人病情明显好转,已转到普通病房。82岁的陈先生,救治成功,转危为安,从内科ICU转到了普通病房。一位83岁的老人,顺利拔掉了气管插管,即将转到普通病房。经过8天救治,河北唐山来的范先生病情好转,各项指标稳定,达到了转出ICU的标准。

  据统计,从2022年12月初截至2023年1月9日,北京协和医院ICU和内科ICU累计收治了80位新冠重症患者,累计治愈转出39人。

  看似平静的ICU,其实是更为紧张的战场,因为它是生与死的激烈交锋。这里的救治和护理工作是24小时不舍昼夜、365天全年无休。我们看到,医护人员的努力和付出,正换来更多危重症患者的新生。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会根据每个地方疫情发展不同阶段的需求,及时统筹调配全国重症医疗资源加强重症患者的医疗救治。我们希望,更多的患者能够转危为安。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湖北将出现寒潮天气 降温剧烈伴雨雪冰冻

      中新网武汉1月11日电 (记者 马芙蓉)湖北省气象局11日发布重要天气消息,根据最新气象资料分析,受强冷空气南下影响,13日至15日,该省自北向南将有一次寒潮天气,并伴雨雪冰冻。  湖北此次寒潮天气从13日夜间开始降温,降温幅度一般有10℃~15℃、局部达18℃以上;最高气温将降至-3℃~2℃,最低气温出现在16日至...

    时间:01-11
  • 赣政协委员建言绿色生态大省江西加快打通“两山”双向转化通道

      中新网南昌1月11日电 (刘力鑫)江西作为唯一兼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国家试点的省份,如何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资产、将生态价值体现为经济价值,加快打通“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双向转化通道?正在召开的江西省两会上,江西省政协委员建议要完善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这...

    时间:01-11
  • (新春走基层)宁夏银川:年宵花俏销“年味儿”浓

    市民正在选购鲜花。 于晶 摄  中新网银川1月11日电(记者 于晶)随着农历春节的临近,宁夏银川花卉市场也迎来销售旺季。蝴蝶兰、杜鹃、鸿运当头、仙客来、君子兰......11日,记者在宁夏银川宁苗花卉市场看到,不少花卉业户都把象征“好彩头”的年宵花摆放到了店铺显眼处,吸引了不少前来购买鲜花的市民,花...

    时间:01-11
  • 中山大学成立绿色化学与分子工程研究院 校长高松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新网广州1月11日电 (记者 许青青)记者11日从中山大学获悉,该校绿色化学与分子工程研究院近日揭牌成立。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校长高松亲自挂帅,担任该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另有多名院士担任副主任委员和委员。  据介绍,该研究院是中山大学又一跨学科实体学术机构,以该校化学学院为依托...

    时间:01-11
  • 内蒙古政协委员的“双重身份”:关注“幸福感”捍卫“安全感”

      中新网呼和浩特1月11日电 (记者 乌娅娜)内蒙古政协委员傅钰有着“双重身份”,他既是一名社会工作者,也是一名应急救援志愿者。  作为包头市社会工作发展中心理事长,傅钰如是介绍:“应该说有人群的地方,就有社会工作服务的内容。”资料图。图为蓝天救援队工作瞬间。 傅钰 摄  在傅钰看来,社会工作...

    时间:01-11
  • 宁夏首次发布移动源环境管理年报 机动车污染防治成新挑战

      中新网银川1月11日电 (记者 杨迪)记者11日从宁夏生态环境厅获悉,该厅近日发布《宁夏回族自治区移动源环境管理年报(2022年)》(以下简称《年报》),公布2021年宁夏移动源环境管理情况,这也是宁夏首次编制并发布移动源环境管理年报。  移动源排放的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是造成城市臭氧(O3)及细颗...

    时间:01-11
  • 新冠病毒感染强调综合治疗 小分子口服抗病毒药应严格规范使用

      近期,一些治疗新冠的抗病毒药物受到高度关注。与病毒“交战”,真有所谓的“特效药”吗?突然成为“抢手货”,价格也随之猛涨,公众有必要储备吗?国家卫生健康委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就此进行了解读。  “目前,新冠病毒感染的治疗仍然强调综合治疗,包括对症支持治疗、早期抗病毒治疗、早期氧疗、免疫治疗、...

    时间:01-11
  • 中柬警方合作抓获9名诈骗集团幕后组织者 查明涉案金额上亿元

      中新社北京1月11日电 (记者 郭超凯)记者11日从中国公安部获悉,近日,中国公安机关与柬埔寨警方积极开展警务合作,成功抓获9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集团幕后组织者,查明涉案金额上亿元(人民币,下同),“拔钉”行动取得重要成果。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多发高发,电信网络诈骗分子在境外搭建窝点,大肆对中国...

    时间:01-11
  • 中风患者防疫需要注意什么?

      新华全媒+|中风患者防疫需要注意什么?  新华社长沙1月10日电(记者帅才)中风患者(脑血管病患者)普遍存在免疫力低等问题,部分患者还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中风患者如何防疫,若感染了新冠病毒需要注意什么?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夏健说,中风患者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外出...

    时间:01-11
  • 2022年十大语文差错

      中新网1月11日电(记者 上官云)11日,《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了2022年十大语文差错:①“踔厉奋发”的“踔”误读为zhuō;②“天和核心舱”误为“天河核心舱”;③“连花清瘟”误为“莲花清瘟”;④数量减少误用“倍”;⑤“天然气”误为“天燃气”;⑥“不负众望”误为“不孚众望”;⑦“英国女王”误为“英国...

    时间:01-11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