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法治

准备好!以最好的状态迎接2023

2022-12-31 21:26:5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12月31日电(韦香惠)新冠大流行走到第三年,中国防疫进入新阶段。26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公告,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同时明确指出,2023年1月8日起,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

12月31日,2023年元旦假期首日,旅客前往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准备搭乘航班出行。 中新社记者 侯宇 摄

  “打的是有准备之仗”

  2022年,奥密克戎席卷全球。在因时因势优化完善的防控措施中,我国探索出了疫情防控的重要经验,也做到了最大程度保障人民健康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

  这一年,我们打赢了大上海保卫战,有效处置百余起聚集性疫情,抵御一波波境外输入疫情的冲击,为疫苗、药物的研发应用以及医疗等资源的准备赢得宝贵时间。

图为民众接种吸入式新冠疫苗。 陈冠言 摄

  11月1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优化疫情防控的二十条措施。12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也被民间称为“新十条”防控优化措施。

  12月2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表示,当前,随着病毒变异、疫情变化、疫苗接种普及和防控经验积累,我国新冠疫情防控进入了新阶段,防控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

  “我们密切跟踪病毒特点,研判疫情形势变化,加快推进疫苗接种和药物供给,加强医疗救治和防控体系建设,提升应急处置能力等因素,都为我们调整新冠病毒感染的法律归类创造了条件。”李斌称,调整为“乙类乙管”我们打的是有准备之仗,绝不是被动的放开。

  “最近好多了”

  面对疫情,信心比黄金更珍贵。第一波感染高峰的冲击引起了广泛关注,但奋战在一线的那些人始终坚持用专业和信念与病毒斗争。他们相信,一切都会朝更好的方向发展

  12月27日,刚刚结束了一个大夜班,张洋交接完工作后感到一阵久违的轻松。她是中日友好医院发热门诊的护士长,已经在急诊一线连轴转了好几个星期。

  “最近好多了。”她向中新网介绍,一周前,中日友好医院发热门诊一天接诊患者数高达700人,最近一周,每天的患者数已经稳定在约400人。

图为中日友好医院发热门诊 韦香惠 摄

  据了解,发热门诊患者数激增的初期,该院便立即从其他科室调配医护人员“火线支援”发热门诊,医生增加至11人,护士扩充到40人,每日至少保证3名医生出诊。“增加医护队伍力量,有效地提升了就诊效率,患者排队候诊的时间明显缩短,不超过15分钟即可就诊。”张洋说。

  如今,迎战急危重症患者是医院正在经历的严峻考验。中日友好医院感染疾病科医生张璟介绍,医院在发热门诊和急诊之间已搭建起畅通的转诊“绿色通道”。医护人员按照一套相对完善的接诊转科制度,做好分级诊疗。

  “以最好的状态迎接2023”

  “在长长的抗疫隧道里走了3年,我们即将走出隧道,空气、阳光、自由自在的旅行,都在等待着我们。”12月12日,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在“华山感染”公众号发文写道。

  最近,“第一批‘阳康’已经到达三亚”的话题冲上微博热门。不少人在社交平台上称,仿佛回到三年前。据媒体报道,12月18日,三亚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4.27万人次,创8月以来新高。游客的大批量到达,三亚部分酒店的预订量和价格也开始回升,沙滩、海鲜市场、小吃街等地方逐渐热闹起来。

12月31日,2023年元旦假期首日,旅客前往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准备搭乘航班出行。 中新社记者 侯宇 摄

  张怡正是涌向三亚的“阳康”之一。她已经订好了旅行的机票,打算先从上海出发去泉州,之后到厦门再到海口,最终目的地是三亚。“公司1月14号就放假了,整整10天,我可以有一段非常充实的旅行。”她高兴地说道。

  在前述文章中,张文宏也表示,“最后一程,我们需要全社会的动员,做自己健康的负责人,也做家中老人的保护伞……最重要的是,我们历经三年,以极低病死率走出疫情、回归正常生活,才是我们国家引以为豪的最后的胜利”。

  12月30日,2022年最后一个工作日结束了。下班后,张怡发了一条朋友圈,“疫情只是路过,生活还要继续,阳康后工作学习陆续恢复正常,以最好的状态迎接2023”。(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新疆兵团套彩烙画传承人31载匠心烙出屯垦戍边情

      中新网乌鲁木齐1月1日电 (史玉江 孙丽娜)“作为‘兵二代’,我想用烙画来记录、赞美兵团,让更多人通过我的作品了解兵团,感受兵团文化的魅力。”12月31日,新疆兵团套彩烙画传承人杨新平告诉中新网记者。  55岁的杨新平是新疆兵团第九师一六四团职工,31年来创造具有新疆兵团特色的套彩烙画,让中国千年...

    时间:01-01
  • 全力守护,精心救治——天津医疗救治一线直击

      新华全媒+|全力守护,精心救治——天津医疗救治一线直击  跟随天津市人民医院ICU主任辛绍斌的脚步,记者走进了医院忙碌的重症监护室。  上午十点多,辛绍斌放缓了匆匆的步伐,开始仔细查看重症监护室中每一位患者的情况。“目前大部分患者都是70岁以上的老人,每每出现呼吸衰竭后,由于有基础疾病极易出...

    时间:01-01
  • 武汉:十年迈入世界级地铁城市

      中新社武汉1月1日电 (记者 张芹)2023年“第一缕阳光”照亮着拥有百年历史的武汉江汉关,钟楼上清脆悠远的钟声响彻长江两岸。此时,在距离江汉关大楼地下30米深处隧道内,武汉地铁2号线列车呼啸而过,穿越万里长江。  从2012年中国首条穿越长江地铁、武汉第一条轨道交通地下线路2号线开通运营,到近日两...

    时间:01-01
  • 湖北要求在新冠感染救治中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

      中新网武汉1月1日电 (孙苗)湖北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2022年12月31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救治工作中作用的通知》,要求充分认识中医药对新冠病毒感染早干预、早治疗、防重症、降死亡的重要作用,在新冠感染救治工作中彰显中医药特色和优势。  根据要求,全省要建立省、...

    时间:01-01
  • 三大跨年活动在厦门百年商圈中山路展开

      中新网厦门1月1日电 (杨伏山 冯娜)2022年12月31日晚,厦门繁华商业圈、百年老街中山路年味十足:中华城内三大跨年晚会活动如火如荼展开;众多市民、游客用音乐一起倒数迎接新年。  当天,2022-2023“幸福生活·好运思明”购物节暨中山路闽南年俗文化生活节在中山路拉开帷幕,3位思明购物节“旅游体验官...

    时间:01-01
  • 西藏昌都电力保供重点项目江达索日光伏电站并网发电

      中新网拉萨1月1日电 (李林)12月31日,随着最后一台光伏组件逆变器直流开关的闭合,西藏昌都江达索日光伏项目并入西藏电网,在2023年新年来临之际为昌都民众带去温暖和光明。  此次并网投产项目为昌都市今冬明春及“十四五”期间电力保供重点项目,位于海拔4000米的昌都市江达县青泥洞乡索日村,中国电...

    时间:01-01
  • 农历癸卯兔年“闰二月”,全年共有384天

      新华社天津1月1日电(记者周润健)2022年已经过去,崭新的2023年开始走来。天文科普专家介绍,公历2023年为平年,2月有28天,全年共有365天。即将到来的农历癸卯兔年为闰年,全年共有384天。  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公历和农历各有不同的历史渊源和历法规制。公历每4年设一闰年。...

    时间:01-01
  • 普通感冒、流感、新冠病毒感染有何不同?专家教你快速识别

      在冬季不少人会出现鼻塞、流鼻涕、嗓子痒等症状。是普通感冒、流感,还是新冠病毒感染?这三者有什么不同?针对这个问题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相关领域专家进行了回应。专家指出,普通感冒、流感、新冠病毒感染在流行性和在临床表现上有很大不同。  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副主任 刘继海:我们说普通感冒的话,...

    时间:01-01
  • 上海首批环城生态公园即将开放 “十四五”末50座公园构成环上生态公园群

      中新网上海1月1日电 (记者 殷立勤)深入贯彻“人民城市”重要理念,优化“一江一河一带”生态空间布局,建设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的公园城市,上海正全力推进环城生态公园带建设。根据计划,“十四五”期间,上海将在环城绿带的基础上新增36座生态公园,与顾村公园、滨江森林公园、闵行体育公园等14座已...

    时间:01-01
  • 上海城中村改造探索民营资本参与模式

      中新网上海1月1日电 (记者 殷立勤)兔年春节前,徐泾老集镇的居民们要迎来一件喜事:翘首以盼的新家终于要和大家见面了。2023年1月中旬,徐泾老集镇“城中村”改造项目的1700多套安置房即将交付。  说是搬新家,也是回老家。从上海市房管局了解到,徐泾老集镇城中村改造是全市第一个实现100%原址回迁的...

    时间:01-01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