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法治

“阶梯式”管理、成立多学科专家组......粤医院保障患者救治

2022-12-30 08:59:56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广州12月30日电 (蔡敏婕 张灿城 简文杨 周晋安)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调整,医疗机构迎来了生命救治“大考”。激增的就医用药需求,扩容的发热门诊,数倍于平时的急诊患者……连日来,广东多家医院通过“阶梯式”多层管理、成立多学科联合救治专家组、改造场地增加诊室及床位等多种方式,保障患者救治。

  “目前我们每天的接诊量是300人次至400人次之间,高峰期时每天多达700多人次。随着更多医务人员返岗,相信情况会越来越好。”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发热门诊护士长欧阳姗说。为了减轻发热门诊和急诊的压力,各科室在医院统筹安排下联动起来,纷纷派出会诊小分队前往急诊会诊、转诊重症患者。与此同时,该院专门成立了新冠感染职工管理专班,慰问临床一线医护工作者,协助感染职工解决实际困难。

急诊科医务人员工作中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供图

  为了尽可能收治更多的患者,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根据实际情况优化调整了收治流程,“阶梯式”收治重症患者。

  “医院实行“阶梯式”多层管理,第一层是急诊、发热门诊、重症监护室。第二层是呼吸内科、感染科,科内床位转化为重症监护病床。第三层是大内科、中医科、神经内科。第四层是战备科室:康复科、精神心理科、大外科等。根据患者病情,各科室优先从第一层、第二层开始收治重症患者,患者病情转好后转到第三层、第四层病区,实现病床的高效流转。”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质管科主任朱洁明介绍说。

  “医院正根据此前丰富的抗疫经验、结合本次患者的实际情况修定临床救治、临床护理工作指南,医院也成立了多学科联合救治专家组,指导各专科开展综合救治工作,确保医疗安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院长戎利民说,在医院的高效管理之下,已有越来越多的患者在医务人员的精心救治下走向康复。

  随着新冠病毒感染的高峰期到来,医院迎来急症、重症救治高峰。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每晚举行线上医疗调度专项会,强化人员力量和医疗救治设备配置,同时,医院成立“合并COVID感染重症患者多学科抢救专家组”,保障危重症患者救治。

  为缓解急诊压力,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通过改造场地,通过扩容,及移动板房等形式,增加诊室及床位,并增配呼吸机、吸痰机、输液泵、监护仪等设备。同时,进一步打通急诊与住院部的收治通道,及时跨科收治和科学分级,在纾解诊疗压力的同时,调配医、护、设、药等资源,对急诊危重症患者进行医疗资源倾斜。各科增援医护负责非重症急诊患者的诊治,释放急诊科医生力量负责急诊重症患者的救治。

  医院重症治疗资源高位运转,除新生儿NICU外,中心ICU及各专科ICU纳入综合ICU平台,医院综合ICU床位数由31张增为81张,并持续改造肾外科、呼吸科床位;护理部统筹全院护士资源,增援ICU、急诊、透析等科室。同时,组织开展全院呼吸机使用培训,提升院内呼吸机救治能力。

心内科等专科ICU纳入统筹管理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供图

  12月21日,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冠门诊正式运行。在分区诊疗的前提下,作为发热门诊的补充力量,新冠门诊位于独立楼栋15号楼2楼,采用现场挂号形式。目前常设诊室9间,可转化诊室8间,集挂号、缴费、检验、检查、清创换药等多功能于一体,可满足阳性患者的日常就诊需求,分流急诊治疗压力。同时,扩通发热门诊收入院渠道,危重症患者可转入专科重症床位或急诊重症床位收治,实现院前、院中、院后联动,集中力量支援ICU及急诊。

  为积极应对可能到来的急危重症患者就诊高峰,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进一步细化工作保障高龄老人、低龄儿童以及合并基础疾病的高风险人群的就医需求。

  为增强医院新冠肺炎急危重症患者的收治能力,除重点使用好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病区、医院ICU、心血管内科病区(含CCU)的、约100张病床以外,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已准备将目前康复医学中心病区和放疗科病区改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二病区(约50张床)。

扩容后的急诊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供图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院长文卫平表示,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是医院当前乃至未来一段时间内最紧要的任务,全院各科室都要不断提升自身专科救治合并新冠肺炎急危重症的能力与水平,做好全力支持院内重症救治的准备工作。(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江秋莲与刘暖曦生命权纠纷案二审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中新网12月30日电 据山东省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官方微博消息,2022年12月30日,山东省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江秋莲与刘暖曦(曾用名:刘鑫)生命权纠纷案作出二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二审案件受理费10760元,由上诉人刘暖曦负担。判决依法向双方当事人送达。 ​​​图片来源:山东省青岛市...

    时间:12-30
  • “疫”不容辞!刻不容缓!120急救车的24小时

      【疫情防控“新十条”发布之后⑧】  “疫”不容辞!刻不容缓!120急救车的24小时  中工网记者 余嘉熙 通讯员 葛慧君  鸣响的汽笛,闪烁的蓝色车灯,12月28日下午16时左右,一辆配备了便携式呼吸机、氧气瓶等医疗设备的负压救护车快速驶出河南省职工医院急诊科,执行当天的第15次出车任务。此时,郑州12...

    时间:12-30
  • 沙漠公路让大漠成通途 新疆民众不再“隔沙相望”

      中新网乌鲁木齐12月30日电 (喇小飞)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出发,驱车南行15千米左右,即可转入S254线尉犁县—且末县沙漠公路,这是2022年6月30日正式通车运营的新疆第六条修建于世界第二大流动性沙漠“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沙漠公路。  交通不畅制约经济发展  新疆的沙漠有...

    时间:12-30
  • 首都机场迎元旦客流高峰,注意禁带各种消毒液及这类酒精

      首都机场今迎元旦客流高峰,注意禁带各种消毒液及这类酒精  12月31日至1月2日,首都机场将迎来“元旦”小长假。数据预测,首都机场今日(12月30日)迎来元旦小长假节前客流高峰,全天计划起降航班653架次,预计进出港旅客7.93万人次。  针对“元旦”小长假期间可能出现的客流高峰,首都机场会根据航班出...

    时间:12-30
  • 权威快报|我国注册志愿者逾2.3亿人

    记者30日从民政部获悉截至目前我国注册志愿者已逾2.3亿人志愿队伍总数达135万个志愿项目总数1010万个记录志愿服务时间超过52亿小时其中江苏、山东、四川、河南、安徽、广东、河北、湖北、广西等地注册志愿者总数均超1000万人  记者:高蕾、董博婷  设计:朱舜  新华社国内部出品...

    时间:12-30
  • 以网络文学书写时代的壮丽多姿

      本报记者 刘江伟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  不久前,由国家新闻出版署组织实施的2021年“优秀现实题材和历史题材网络文学出版工程”入选作品揭晓,阅文平台的《故巷暖阳》《投行之路》等作品榜上有名。  “书里的大部分情节就是我的生活。”《投行之路》作者“离月上雪”把亲身经历融汇在真...

    时间:12-30
  • 新华社评出2022年国内十大新闻

      新华社北京12月29日电 新华社评出2022年国内十大新闻(按事件发生时间先后为序)...

    时间:12-30
  • 用水果蔬菜还原年度名场面 这些瞬间你还记得吗?

      创意演绎2022丨用水果蔬菜还原年度名场面 这些瞬间你还记得吗?  四季更迭,2022年已近尾声。  这一年,我们一起经历国家发展,我们一起关注体育盛事,我们感受人间冷暖,我们不惧生活的苦难。我们积极乐观,勇敢向前。  我们既是社会的一分子,也是每一个精彩瞬间的见证人。  2022年的每一个瞬间,可爱...

    时间:12-30
  • 2022看见自信中国丨脚下的土地,是我们勇毅前行的底气

      2022年即将过去  年终岁末  央视新闻客户端推出  第三期主题画展“自信中国”  回望2022砥砺奋进的这一年  监制丨唐怡  制片人丨房轶婷  主编丨田野  策划丨刘敏敏  手绘丨黄鲁峰 巩丽慧 李雪莹 赵桃子  统筹丨孙琳萱  审校丨朱冬梅  (央视新闻客户端)...

    时间:12-30
  • 湖北武汉武昌区开通24小时热线:康复咨询 服务居民

      湖北武汉武昌区开通24小时热线——  康复咨询 服务居民  “我想买退烧药。”拨通“居家康复咨询热线”,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南湖街道居民李春梅焦急地说。  李春梅腿脚不便,出行困难。得知李春梅家中没有备药,接线的解答专员迅速联系她所在社区的家庭医生。没过多久,社区工作人员马宏伟便上了...

    时间:12-30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