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法治

随时发生的生命赛跑 记者探访北京协和医院

2022-12-27 06:17:55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根据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判断,当前北京疫情还处于上升期,未来一到两周的重要任务是“防重症、防病亡”。25日晚总台央视记者探访了北京协和医院的发热门诊和急诊室。患者和家属希望的是尽快看上病、治好病,医生和护士面临的,是越来越多危重病人需要抢救的压力。但是大家坚信,再努力坚持一下,一定可以挺过难关。

  记者探访北京协和医院

  25日晚10时多,北京协和医院急诊室外,救护车陆续把患者送过来。

  北京协和医院通过内部改造,已经对急诊和发热门诊进行扩容,现在拥有两个发热门诊区,一个急诊区。在第一发热门诊区,晚上8时多,急诊科副主任李毅教授正在出门诊,他今天已经连续接诊7个多小时。

  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副主任 李毅:我们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去跟病人服务,我们只要有能力接待,我们会尽自己最大的力量。

  在第二发热门诊区,大部分患者都是白发苍苍的老人。因为连日的高烧,老年患者的血管状态已经非常不好,护士们蹲在老人身边,仔细地看细致地找,希望能够一针就能扎准,让老人家尽快输液控制住病情。

  发热门诊内多为老年患者

  93年出生的护士姜旭颖,正在分诊台快速处置各项工作。本月中旬,她感染了新冠病毒后,烧一退,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就立刻返回工作岗位。仅25日这一天,北京协和医院发热门诊就接诊了340多位患者,其中老年人占到大多数,几乎每一位患者都要及时进行吸氧处置。

  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护师 姜旭颖:我们是有岗位职责的,但是真忙起来的时候并不能说每个人就固定在自己的岗位去干什么,大家都是穿插着来的,可能这个岗位需要的人正在忙别的事儿,那我肯定就会顶上去,去干这件事情,大家都是相互帮助的。

  连日来,前来就诊的患者普遍年龄偏大、病情严重,让临床一线的医生真切地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巨大挑战 。

  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主治医师 周央中:最紧张的时候可能还是这个月月中的时候,我觉得跟之前还是不太一样。之前更多人刚开始发烧比较紧张就来看,现在更多可能还是年纪大的,真正有肺炎的这些病人来得会很多,基本都是六七十岁,还有九十多的很多,因为他们确实是比较重的病人,需要去密切监测、观察、治疗。希望现在是最难的时候,我们一边走一边看。后面我觉得可能还是重症病人会为主,也是比较有挑战的。我觉得随着大家对病毒、疫情了解更深,治疗也更有经验,应该会越来越好。

  记者在急诊科看到,一位医生拎着氧气瓶,对患者和家属快速地交代病情后,转身又往发热门诊跑,记者跟到诊室后发现了原因,这里有等待就诊的患者。

  北京协和医院内科住院医生 李菡钰:病人他基础是一个慢性肾衰竭,然后现在又出现一个急性心衰加重,他就是有急诊透析指征的,可能要做血滤的,所以我就联系了抢救室的二线,他们说让他去急诊那边,给他进一步的处理。

  再难再辛苦也不能少了对患者的关爱。在虎坊桥居住的这位老人,今年79岁,她一个人来协和看病, 医护人员帮着老人家拿氧气瓶、找座位,老人输液结束后,医护人员还要给她测一下血氧,才放心让她离开。

  记者:您现在舒服一点了吗?

  老人:舒服一点了。

  护士:您问问医生,您是在这再观察观察,还是先回家,明天再过来输液?

  老人:我明天过来。

  根据急诊分级标准,目前来北京协和医院急诊就诊的病人75%以上都是病情比较严重,进展快的患者。

  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主任 朱华栋:我从医大概有30来年了,可以说是最困难的一个时候。病人量多,还有危重程度也超过平时。像在以往的话,一、二、三级占的比例平均平时的话也就是在50%左右。最近这几天我们监测到一、二、三级这些急诊的病人比例已经占到了75%,甚至80%,危重病人的比重高,可以说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

  面对急诊的告急,北京协和医院很多教授、主任们也都赶来增援,扑在一线抢救患者。

  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总值班 马士程:我们的教授主任们都跑到一线来跟我们一起来并肩作战,这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鼓舞,也告诉我们身为大夫不管你是什么样的职称和职位,只要有病人需要,哪里需要,我们就去哪里。

  重症患者急诊首诊负责 必要时转至ICU

  急诊收得进来,还要分得出去。11月19日,北京协和医院正式启用首个院内新冠患者隔离病房,之后又相继启用多个隔离病房,并已过渡到各专科分别收治本专科的新冠患者。对于病情转重的新冠重症患者,由急诊科抢救室落实首诊负责制,再转到各个ICU进行抢救。各专科都设有重症病床或专科内的ICU,在需要时24小时内就能完成重症病床转换。

  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总值班 马士程:我们也在很努力挺着,而且我们现在大夫也在陆续返岗,我们的药也在逐步地跟上,我们其他的社会反应速度也在跟上,我们的支援力量也在跟上,所以我们一定会越来越好的。(央视新闻客户端)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居家办公工资正常支付吗?最高法明确

      中新网北京12月27日电 27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为稳定就业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文件依法对劳动者居家办公或灵活办公工资支付等问题作出规范。资料图。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居家办公工资能正常支付吗?  文件明确,妥善审理劳动合同纠纷案件。用人单位生产经营困难,按照法定程序经与职...

    时间:12-27
  • 中国官方发布中外人员往来暂行措施

      中新社北京12月27日电 中国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外事组27日印发通知,制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后中外人员往来暂行措施,于2023年1月8日起实施。相关措施指出,对健康申报正常且海关口岸常规检疫无异常的入境人员,可放行进入社会面。  中国官方26日发文指出,自2023年1月8日起,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

    时间:12-27
  • 新冠病毒感染进一步降至丙类传染病?中疾控:尚需一定时间观察研究

      中新社北京12月27日电 中国是否有可能再进一步将新冠病毒感染降至丙类传染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急中心主任李群对此表示,目前尚需一定时间去观察研究,积累更多科学数据进行评估。  中国官方26日发布决定,自2023年1月8日起,新冠病毒感染将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中国国务院联防联...

    时间:12-27
  • 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后如何防止医疗资源挤兑? 国家卫健委回应

      中新社北京12月27日电 中国官方26日发文明确,2023年1月8日起,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对“乙类乙管”后如何有效地防止医疗资源挤兑,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司司长焦雅辉表示,中国已建立日调度制度,每天对全国医疗资源准备和使用情况进行统筹调度,中国二级以上医院总床位数561.6万张,近期...

    时间:12-27
  • 为了母子平安 妊娠期或哺乳期感染新冠应这样用药

      妊娠期、哺乳期的新冠病毒感染者用药若不科学,可能直接危害宝宝健康,但妈妈们若是“硬扛”着不用药,高烧等症状也会影响胎儿发育和哺乳。对此,陆军军医大学陆军特色医学中心药剂科专家为“准妈妈”和哺乳期妈妈整理出了新冠用药指南。     具体有哪些常备药物适合孕期的“准妈妈”和哺乳期妈妈应...

    时间:12-27
  • 一张“发热门诊地图”精准引导居民快速就诊

      新华全媒+丨一张“发热门诊地图”精准引导居民快速就诊  电子发热门诊地图截图。(受访单位供图)  新华社上海12月26日电(记者贾远琨、龚雯)家住上海市宝山区杨行二村的居民沈承雨按照宝山区发布的电子发热门诊地图,找到了离家最近且相对空闲的就诊点杨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只花了十多分钟就开好...

    时间:12-27
  • 【寻味中华】撒拉宴席:“农牧结合”的独家风味

      中新社西宁12月27日电 题:撒拉宴席:“农牧结合”的独家风味  中新社记者 张添福  “品尝之后,我想到《中国烹饪》的读者未必有此机会。当时记下了餐单,回来写此简报。”自嘲为“贪嘴馋食之徒”的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曾长期为《中国烹饪》期刊供稿,1987年,在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体验撒拉传统宴席后...

    时间:12-27
  • 北京:对老年等人群发放血氧夹,鼓励社区卫生机构提供氧气灌装

      北京市卫健委、北京市医疗保障局日前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提升重症救治服务能力的通知》。要求各医院对120转运的急危重症患者,要应收尽收,不得拒诊;在加强社区对居家隔离康复人员摸排的基础上,组织对老年人等高风险人群发放血氧夹,在家自测血氧,明确简明监测预警标准。  通知全文  各区卫生健康...

    时间:12-27
  • 南方地区有雨雪天气过程 弱冷空气继续影响我国

      中新网12月27日电 据中央气象台网站消息,27日至29日,西南地区、江南、华南等地有雨雪天气过程。27日至28日,受弱冷空气影响,西北地区东部、华北、西南地区东部以及江南西部等地将有4~6℃降温,局地降温幅度可达8℃以上,上述部分地区有4~5级风,阵风6~8级。  南方地区有雨雪天气过程  27日至29日,西南...

    时间:12-27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