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法治

“培养人才,就是要让后浪超越前浪”

2022-12-25 10:34:23

来源:光明日报


  【人才强国新征程】

  “在高比能电池这条新赛道上,我们走在了世界前列。”北京理工大学(以下简称“北理工”)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长聘教授黄佳琦说,“科研上的突破,得益于学校给了我们很高的学术自由度。”

  前不久,黄佳琦摘得第十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奖特别奖。该奖项两年颁布一次,特别奖只授予10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北理工将始终保持人才引育模式的创新性,以一流引领一流,让后浪超越前浪。”中国工程院院士、北理工党委书记张军强调。

  1.“引得来、立得稳、留得住、长得好”

  2016年8月,32岁的黄佳琦以预聘副教授身份,加入北理工创新打造的“人才特区”——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

  在北京理工大学“青年科学家工作室”项目的支持下,黄佳琦快速组建起学术团队,并很快从两三人发展成为一支三十多人的创新团队。

  凭借一系列出色研究,黄佳琦团队获得国际同行广泛关注,相关论文成为所在领域的重要文献。黄佳琦于2018年至2022年连续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并获得2022年中国颗粒学会自然科学一等奖。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北理工高度关注人才金字塔的结构重心——青年人才,他们是学校事业发展的源头活水。”北理工校长助理阎艳说,黄佳琦团队的突出成绩,从一个侧面折射着北理工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澎湃活力和坚实步伐。

  党的十八大以来,北理工大力推进人事制度改革,构建并实施与国际接轨、具有北理工特色的“预聘-长聘-专聘”聘用体系。建立“人才特区”平台,成立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先进结构技术研究院、医工融合研究院等新型机构,创新学科交叉、人才会聚、资源集约保障和平台共建共享模式,全力打造“新兴学科孵化器”“高端人才蓄水池”。构建全球人才选聘体系,先后举办8届“特立国际青年学者论坛”和“走进北理”活动,赴欧美等发达国家著名高校开展招聘会50余场,设立23个海外人才工作站。

  2022年8月31日,《自然》杂志刊发了北理工突破传统物质结构认知的科研成果,该成果的第一作者正是因特立论坛而结缘北理工的青年学者周家东。

  2020年,周家东拒绝了国外大学邀请,来到北理工物理学院执教。“科学没国界,科学家有祖国。”他说,“在特立论坛上,我了解了北理工的科研环境和红色基因,这里集聚着一批心怀‘国之大者’、志在为国为民的科学精英,我愿意成为其中一员。”

  2022年3月,为深入学习贯彻中央人才工作会精神,北理工召开学校人才工作会,系统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研究制定《北京理工大学人才强校战略行动方案》,启动实施五大人才计划、五大提升专项,深化五大改革任务,打造“54321”创新人才金字塔,奋力推进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

  如今,北理工已建立起以“头雁效应”“集聚效应”“倍增效应”“师承效应”为代表的人才培引新模式,营造了“引得来、立得稳、留得住、长得好”的良好生态。新增选两院院士6位,优秀青年人才增长16倍,会集了一支由30余位院士领衔、170余位学术领军人才和270余位优秀青年人才组成的高水平人才队伍,高端人才荟萃“集结号”初显成效,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人才支撑、智力支撑更加坚实有力。

  2.“激发学生对科研创新的热爱”

  参与国家重大重点课题研究6项,拥有授权专利10项,获软件著作权4项……北理工光电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徐辰宇闪亮成绩的背后,是扎实的科研素养和突出的创新创业能力。

  研究生期间,徐辰宇牵头研制的“理明人虫仿生慧眼”,突破国内现有产品依赖国外核心器件的限制,构建了视角广、成像清晰、探测距离远、成像速度快的高性能感知无人平台。

  “近年来,北理工设立了研究生创新实践替代学分、科研水平与创新能力专项,不断提升青年一代的创新实践能力。”北理工光电学院副院长杨健说,“我们要求学生要勇于向‘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发起挑战,千万不能认为发表几篇论文,就想毕业,必须根据专业特点和市场需求,完成一些切实有效的设计开发。”

  “培养人才,就是要让后浪超越前浪。”国家级教学名师、北理工机械与车辆学院教授闫清东认为,教师就是要把自己的科研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的优势。他说:“教学与科研一样,不能固守已知,要去创新、要去开拓。只有激发学生对科研创新的热爱,才能让他们青出蓝而胜于蓝。”

  穆罕默德·本·扎耶德国际机器人挑战赛连续两届冠军,全国“互联网+”三年两冠,“RoboMaster”国际人工智能挑战赛冠军,ICRA国际机器人挑战赛冠军,中国大学生无人驾驶方程式大赛五届全国总冠军,“挑战杯”“创青春”大赛金奖,研究生机器人、人工智能、电子设计、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2018年以来,北理工在校研究生累计获得国际级、国家级高水平竞赛大奖16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创新竞赛奖1100余项。

  “一流大学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必须完善以健康学术生态为基础、以有效学术治理为保障、以产生一流学术成果和培养一流人才为目标的大学创新体系。”张军说,“新征程上,北理工将充分发挥科研优势,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将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发展,作为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的重中之重。”

  3.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

  部署于云南省江城县的昆虫雷达,为我国农业害虫防控提供了科技支撑,牢牢守住了西南边境的空中国门。这个重大仪器的研发团队,正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北理工信息与电子学院教授毛二可领衔的新体制雷达与实时处理团队。

  每天上午8点到12点、下午2点到6点、晚上8点到10点半,准时坐在办公桌前,雷打不动,连大年初一都不例外。这是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带头人毛二可坚持了一辈子的作息表,也是一代代北理工人爱国奋斗的生动写照。

  “在北理工80余年的办学实践中,一代代教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几十年如一日辛勤耕耘、无私奉献。”中国工程院院士、北理工校长龙腾介绍,北理工近年深入实施“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着力造就严爱相济、润己泽人的“大先生”,努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飘浮的地球仪、悬空的水龙头、分区振动的鱼洗盆……在北理工良乡校区物理实验中心,配合着物理学院青年教授王菲的讲解,一个个有趣的实验设备极大激发了同学们的求知兴趣。“传道授业,教学相长。我愿用我有限知识的一线之光,去激发学生们追寻绚烂光谱中属于他们的灿烂!”谈及教学,王菲这样说道。

  春风化雨,桃李成蹊。秉持着对教学的极致追求,北理工物理学科的教师们打造了妙趣横生的物理课堂,引爆了学生们的科研潜能。2011年以来,物理专业学生获国家级奖20项、省部级奖105项。一批以美国工程院院士李明军、地震预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主任王暾、微光夜视技术国家重大需求领域科技重点实验室主任石峰、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获得者崔嵬为代表的领军人才在行业崭露头角。

  “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必须要培养出一流人才。”龙腾表示,“面向未来,北理工将始终锚定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目标,以创新为引领,以人才为核心,以机制为保障,持续促进学科交叉融合、科教融合、研产融合,营造人才培养的‘新生态’,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新的突出贡献。”

  (本报记者 罗旭 本报通讯员 刘晓俏)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地评线】金羊网评:“好评”奔涌向未来 奏响“青春中国”的最美乐章

      青春评中国,中国更青春。每个中国网民站立的地方,就是中国的样子、就是青春中国的希望,如何把真实的青春中国故事讲好、讲精彩、讲出去,是网络传播的重大命题。以“新时代新征程新青年”为主题的2022“好评中国”网络评论大赛,倍受广大网民支持。    “好评中国”...

    时间:12-25
  • 中工网评|创新推进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引领,正当其时

      本网评论员 郭振清  据12月24日的《工人日报》头版头条报道:在浙江,“守好红色根脉·班前十分钟活动”已成为各级工会加强新时代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引领的有力抓手。今年4月,为进一步推进新思想、新理念进园区、进企业、进班组,浙江省总工会联合省委宣传部组织了“守...

    时间:12-25
  • 一座中原煤城与红嘴鸥的“双向奔赴”

      中新网平顶山12月25日电 题:一座中原煤城与红嘴鸥的“双向奔赴”  记者 韩章云  “来啦!来啦!吃饭啦!”12月25日早上八点半,庞秋霞手持鸥粮准时来到平顶山的一处观鸟平台。随着一声声悠长的呼唤,原本在远处水面浮游的红嘴鸥闻讯起飞,向着她所在的位置聚集、盘旋。鸟儿们愉悦的鸣叫声,唤醒了城市的清...

    时间:12-25
  • 西安地铁6号线二期已具初期运营条件 站内“景观”续写“古今长安”

      中新网西安12月25日电 (记者 梅镱泷)记者25日从西安市轨道交通集团获悉,在经过相关专家实地考察、查验资料、考核评估后,西安地铁6号线二期已分别通过了竣工验收及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估,现已具备初期运营条件。  据介绍,西安地铁6号线二期工程起于西北工业大学站(不含),线路沿劳动南路、西关正街、西...

    时间:12-25
  • 浙江:发热门诊就诊量开始下降 基层就诊比例提升

      中新网杭州12月25日电 (张煜欢)25日,记者从浙江省召开的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根据数据监测,浙江全省到发热门诊就诊发热病人数量已经开始下降,发热病人基层就诊比例从20%提高到44.7%。  浙江省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俞新乐在会上介绍,过去一周浙江全...

    时间:12-25
  • 年底销售旺季出货量增大 物流企业接单忙

      央视网消息:随着一波波寒潮来袭,以及元旦春节促销季的来临,我国最大的羊毛衫集散地浙江桐乡市的濮院镇迎来了年底销售旺季。   在浙江濮院镇的一家服装企业的仓库里,200多万件冬装正在仓库里整装待发。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货品将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运往全国各地...

    时间:12-25
  • 线上线下优化服务促消费 燃旺寒冬“烟火气”

      央视网消息:这段时间,江西赣州迎来了冬季旅游的热潮,当地通过线上促销、线下优化服务等举措促进消费,燃旺寒冬“烟火气”。  在赣州大余丫山旅游度假区的农商街,很多人正在通过网络直播平台开启现场直播,以“边游边解说”的方式带着线上观众体验住宿环境。网络直播间通...

    时间:12-25
  • 三千余处公益冰场开放 尽享冬日速度与激情

      央视网消息:冰雪季到来,黑龙江人的冰雪运动热情也被点燃,全省3000多处公益冰场成为欢乐的海洋。  在黑龙江省七台河体育中心短道速滑训练馆里,一场中小学生短道速滑锦标赛展开了激烈的角逐。共有来自七台河全市23支队伍406名运动员、教练员参加,争夺小学组、中学组、...

    时间:12-25
  • 超1.5亿人次!更多优质冰雪资源下沉到群众身边

      央视网消息:第九届全国大众冰雪季12月24日在黑龙江哈尔滨启动,北京、上海、重庆、天津、河北、吉林、辽宁、新疆等地也设立了分会场。活动将持续到明年4月份,计划开展群众冰雪赛事活动近1500项,参与总规模预计超1.5亿人次。  在位于松花江哈尔滨段江面上的冰雪嘉年华...

    时间:12-25
  • 冰雪运动乐趣多 冬季旅游持续升温

      央视网消息:黑龙江是我国冰雪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之一,随着冰雪季启动,黑龙江冬季旅游持续升温。  眼下,第二十四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已经开园。今年园区内新打造的四季冰雪项目——巨型雪花摩天轮,成为了网红打卡地。游客不仅可以登上摩天轮观看冰雪大世界的全貌,还可以...

    时间:12-25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