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政

氢能产业在这里发展壮大(经济聚焦)

2023-01-18 08:17:00

来源:人民日报

核心阅读

通过整合创新资源,吸引产业集聚,广东佛山南海区的氢能产业从无到有、由小变大。如今,南海区把氢能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多元应用,构建协同高效的产业体系,氢能产业的竞争力不断提升。

氢能公交、氢能环卫车、氢能冷链物流车、氢能共享两轮车、氢能游船……前不久,2022年中国氢能产业大会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樵山文化中心举办,一批最新氢能应用成果集中亮相,还有100辆氢能共享两轮车供参会者体验。

经过10余年探索,氢能产业从无到有、由小变大,让南海区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氢能产业发展的重点区域,竞争力不断提升。

构筑研发平台

吸引产业集聚

2009年,南海区引进广顺新能源燃料电池空压机生产项目,迈出了发展氢能产业的第一步,成为我国较早探索发展氢能产业的地区之一。

面对一无技术、二无氢源的困境,南海区通过引进高端人才团队,打造氢能技术创新平台。当地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等合作,建立佛山仙湖实验室、华南氢安全中心、鑫锦伟华洁净能源研究院、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氢能)等平台,以产业化为导向,重点攻关核心基础材料、关键零部件、燃料电池系统和整车技术等。

为了优化生产生活环境,南海区在丹灶镇规划建设48平方公里的重点产业园区——“仙湖氢谷”,引进多个院士团队和10多名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20多名科研人才,培养1300多名氢能产业技能人才。国家电投、康明斯、重塑科技、美锦能源、清能股份等120多家企业相继入驻,占广东全省氢能相关企业总数的1/3。

“我们整合创新资源,吸引产业集聚,逐步破除氢能产业发展的瓶颈,显著提升了竞争力。”南海区委书记顾耀辉说,目前,南海全区氢能产业项目计划投资额超400亿元,未来几年全部达产后将形成年产值超千亿元的产业集群,有望成为我国自主氢能技术先行地、高端氢能产业集聚地。

建好基础设施

推动多元应用

近年来,南海区把氢能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氢能的制、储、运能力。

目前,南海区已建和在建的加氢站有15座,网点覆盖全区所有镇街;建设悦隆氢能源综合利用及大宗气体配套项目、瀚蓝可再生能源(沼气)制氢加氢母站;推进长海电厂热电联产技术改造,利用煤炭超临界水气化制氢技术,生产高纯度1万标立方米/小时的氢副产品。

在氢能布局方面,南海区把“氢车”“氢社区”等多元化商业应用作为重点方向,在交通领域、工业领域以及智慧能源社区、绿色零碳医院等建筑领域持续发力,推进氢能多元商业化应用和多领域减碳。

2021年11月,南海区启动建设“氢能进万家”智慧能源示范社区,规划安装4套商用、394套家用燃料电池分布式热电联产设备,装机容量达2.035兆瓦。2022年,国家发改委价格成本调查中心批复同意,以“氢能进万家”项目为应用场景,成立清洁能源价格成本研究(佛山)基地,探索碳中和社区的标准化实施路径。

“‘氢能进万家’项目利用天然气重整制氢,实现燃料电池技术热电联供,可以降低50%的碳排放、45%的能源费用。”中科润谷智慧能源科技(佛山)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新达说,这将打造风、光、电、气多种能源互补的智慧社区,让更多人享受低碳生活。

目前,南海区位居全国氢能产业发展第一方阵。截至2022年底,全区推广应用的氢能源汽车达911辆,投运燃料电池汽车公交线路32条,在建氢能有轨交通线路1条,行程总里程累计3500多万公里。

加强制度创新

构建协同体系

10余年来,南海区重视顶层设计与制度创新,探索构建协同高效的氢能产业体系,研究出台氢能产业发展规划、扶持办法、示范应用、车辆运营、加氢站建设及运营等针对性政策,并设立150亿元规模的产业提升母基金,撬动设立氢能产业发展基金。此外,南海区还参与了国家、省级氢能产业政策研究,制定发布50余项氢能领域标准规范。

2022年4月,南海区出台氢能产业发展3年行动计划,进一步明确系统构建技术创新和产业化高质量发展体系、统筹推进氢能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稳步推进氢能多元化商业化应用、完善产业发展政策和制度保障等目标,完善集政策制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推进、推广应用、标准制定、人才培养于一体的氢能产业体系。

不久前,国家电投华南氢能产业基地落户南海区,将围绕质子交换膜、碳纸等开展氢能技术研发、装备制造等。“南海区有明确的氢能发展规划、专业的研发平台、良好的营商环境、完善的产业配套,有助于氢能产业可持续发展。”佛山仙湖实验室副主任、武汉理工大学学科首席教授唐浩林说。

从零起步到赶超引领,南海区的氢能产业正在快速发展。2021年,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5部门批准京津冀、上海、广东等地成为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首批示范城市群。其中,广东城市群由佛山牵头联合广州等11个城市共建,南海区将在氢能产业开发和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

按照计划,到2025年,南海区将建成投用加氢站不少于30座,制氢产能不低于20吨/天,开通氢能公交线路50条、有轨交通线路2条,投入氢能汽车超3000辆、氢能两轮车超1000辆。

《 人民日报 》( 2023年01月18日 10 版)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云南最大单体光伏发电项目投产

    本报昆明1月17日电 (记者李茂颖)日前,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撒永山250兆瓦光伏电站项目正式投产。该项目总投资11.7亿元,是云南省“8+3”新能源规划的重点项目之一,也是目前全省投产的最大单体光伏发电项目。 项目占地总面积约为5235亩,海拔高程介于2400—3100米之间。为推进接入工程建...

    时间:01-18
  • 把生态保护写在蓝天碧水间(现场评论·一起来想一起来干·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

    扎实推进生态保护工作,绵绵用力、久久为功,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给群众以舒服、舒适、舒心 冬日午后,和煦暖阳洒向河南省三门峡市黄河滩区。湿地水草丰美,不远处,成群的大天鹅翩翩起舞。岸边步道上,人们不时驻足观看,拍照留念。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卷,在湿地公园徐徐展开。 来三门峡蹲点...

    时间:01-18
  • 边疆有我,祖国安宁(中国道路中国梦·不负嘱托更奋发)

    青春不只在眼前的校园,更有家国与边关。为了圆自己的军旅梦,2013年9月,还在河北大学工商学院上大二时,我就毅然选择了入伍,来到内蒙古阿尔山,成了一名边防战士。 新兵集训结束后,我被分配到三角山边防连。驻地深处大兴安岭南麓,地广人稀、气候恶劣,一年中冰雪覆盖的时间超过半年,最冷时气温低于零下50...

    时间:01-18
  • 以中医药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瑰宝,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对于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如今,人民群众多层...

    时间:01-18
  • 让知识产权更好支撑创新发展(人民时评)

    2022年,我国有效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达36.7%,创近5年新高。不久前,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2022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有效发明专利产业化率呈持续上升态势,更多创新成果通过知识产权转化运用获得了实际价值。 专利产业化率,直观体现了将专利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支撑经济发展的能力。以专利为主...

    时间:01-18
  • 夯实组织基础,提供坚强保证(人民观点)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关键在党。党的领导不是抽象的,而是全面的、系统的、具体的 当前,无论是推动党的“三农”政策落地生根,还是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都迫切需要树牢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 新蓝图鼓舞人心,新征程催人奋进。天津市将“乡村...

    时间:01-18
  • 天津消费动能持续释放

      “家门口的热电厂变成了大商场!”1月15日,家住天津市河东区的卢盛广、郭爽夫妇来到最近开业的金茂汇商场,老厂房的工业元素、新地标的前卫时尚让他们印象很深。  新年前夕,由天津市原第一热电厂旧址改建而成的天津金茂汇商场正式开门迎客,入驻品牌有130多个,营业第一个小时客流量就已破万。在商...

    时间:01-18
  • 去年央企规模效益保持平稳增长(权威发布)

      “2022年,央企规模效益保持平稳增长,为稳住宏观经济大盘提供了有力支撑。”1月17日,国务院国资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在国新办发布会上介绍了去年中央企业经济运行情况。  “2022年,各类风险因素增多,国资央企以超常规的举措及时有力遏制了经济下滑的势头,推动生产经营稳中有进、进中提质,较...

    时间:01-18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