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政

奋战在守护生命健康的第一线

2023-01-07 08:22:00

来源:人民日报

  岁末年初,为确保新冠病毒感染者就诊需求得到满足,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全体医护人员不畏艰辛、勇毅坚守,保持坚忍不拔、甘于奉献的精神风貌,始终奋战在守护生命健康的第一线。

  应收尽收  应治尽治

  浙大二院党委书记、心血管病专家王建安表示:“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秉承患者与服务对象至上的价值观,我们确保做到应设尽设、应开尽开、应收尽收、应治尽治,牢牢守住患者生命健康防线。这场疫情是对全院职工的一场考验,考验的是医院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能力。我相信全院职工一定能战胜困难,不辱使命。”

  连日来,王建安与院长王伟林及班子成员一起,开启“白+黑”“5+2”模式,只要医疗救治工作有需要,就随时召开线上或线下会议,紧急研议救治需求、讨论部署工作任务、迅速调整全盘工作

  针对患者就诊情况,医院多措并举,动态调整救治诊疗政策,对全院医护人员统一调度,科室床位统一调配。

  班子成员划定分管区域,各自带队、轮流值班,各党支部、临床、医技、行政科室干部职工拧成一股绳、铆足一股劲,奋战在患者所需的各个岗位。

  医院致力于整合资源,统筹调配,优化流程:创新打造患者急救链,有效打通“急诊与ICU”“急诊与病房”运行链,加速院内患者分流和消化;全面强化重症救治力量,第一时间成立疫情相关重症救治讨论专家组;扩容重症病区,新建ICU病房由原重症医学科室“对口托管”,托管科室全权负责病区建设与管理;各院区创新开设专门病区,促进危重症患者的院内高效流转,缓解全院ICU收治压力,并在保障患者得到适宜和有效照护的前提下优化院内医疗资源配置。

  在此基础上,医院还格外关注基层急危重症患者救治,研判推出协同救治新方法。去年12月23日,浙大二院牵头,30家紧密型协作医院共同成立急危重症专科联盟,整合医院重症监护资源,全力做好城乡一体化疫情重症救治工作

  有序分流  高效救治

  发热、呼吸道症状是新冠的典型表现。如何按患者需求等级对有限的医疗资源进行最优配置?浙大二院开设了呼吸综合门诊,所有新冠病毒感染相关症状的患者均可在此就诊。

  呼吸综合门诊的时间为每周一至周日的早8点至晚12点,每日不限号源,统筹安排高年资医生出诊。

  为应对患者需求,浙大二院还扩容了发热门诊。“目前发热门诊已完成5倍扩容,并向各科室抽调大量有抗疫经验的医护人员前来支援。”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副主任徐峰说道。目前,发热门诊患者人均就诊时间缩短至30分钟之内。

  为实现有序分流、高效救治,确保生命通道畅通无阻,自去年12月26日起,医院两院区的行政一、二党总支的党员志愿者们,每天早7点至晚10点协助急诊维持秩序、分流患者。

  医院还对就诊流程和门诊布局进行了优化。“优先安排65岁以上老年病人就诊,并派护士陪诊,同时建立了发热门诊转急诊流程和发热门诊预检评估制度,以保证高风险患者得到及时的转送和救治。”门诊护士长范清秋说。

  针对老年患者和孕产妇、儿童等特殊患者,医院也提早进行了安排部署。副院长王良静透露,医院预备了部分病房给这些患者使用,还对陪同家属进行培训,严格规范用餐等事宜。

  互联网医院也起到了分流作用。近3年来的常态化疫情防控,让浙大二院在互联网医院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通过绿色通道、绿色专窗等形式,提供不间断的线上医疗健康服务。

  统筹调配  实时联动

  “护士长,给我排班吧!休息了几天,身体已经好很多了,不能耽误科里工作!”“我还没有被感染,哪位同事吃不消,我可以顶上!”

  各个科室的工作群里,这样的消息一条接一条。在人手紧缺时,自身也拿着“病案号”的医护人员互相协调、实时补位、随时顶上,往往是吃颗退烧药就冲往前线,只为最大限度保证人力、尽最大能力保障患者安全。

  面对疫情迎难而上。抗疫近3年来,浙大二院医护人员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相继奔赴全国各地抗疫一线。如今,医院全体医护人员“轻伤不下火线”,为打赢这场“家门口”的决战全力以赴。

  医院调配1000余名医生纳入统筹池,成立了呼吸危重症治疗、营养支持、康复治疗、用药指导、影像支持等5个指导小组。还组织开展包括感染患者诊疗方案、重症救治、药物介绍、影像诊断、营养诊治、中医治疗等内容的新冠救治培训,培训医务人员4000多人次。

  全院新冠患者分流以来,许多科室在保证既往住院手术患者日常管理的前提下,还集体组织了新冠治疗的系统学习,动态补充诊疗力量,以保证患者得到标准化、同质化的科学救治。

  面对实时变化的形势,医院打通所有科室护理人力,实行统筹调配。利用护理人力资源预警系统,实时联动、快速调整,将有限的人力资源用于保障最重要的护理工作

  关键时刻,只有团结、担当、拼搏,才能获得最后的胜利。浙大二院全体医护人员团结一致,为曙光的破晓、暖春的回归倾尽全力。


  《 人民日报 》( 2023年01月07日 06 版)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坚定信心 开局起步丨汇聚力量,乡村振兴全面推进

      人民网-人民日报记者 顾仲阳 常 钦 徐 靖 方 圆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  党的二十大在擘画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宏伟蓝图时,对农业农村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决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ldq...

    时间:01-07
  • 科技考古助力中华文明探源(坚持“两创”书写史诗·新征程新辉煌)

      二里头石钺装柄时的捆绑及防滑加工痕。  邓 聪供图   二里头植物考古的谷物。  刘 昶供图   二里头的绿松石微痕研究,放大后显示的磨痕。   邓 聪供图  核心阅读  农业经济的复杂化和生业技术的多样化保障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促进和推动了中原地区社会发展进程。  ...

    时间:01-07
  • 安徽出台举措加快皖北发展

      本报合肥1月6日电 (记者吴焰、韩俊杰)近日,安徽省出台《推动皖北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加快突破引领经济社会全面加快发展重点举措》(以下简称《重点举措》),明确到2025年,皖北地区力争实现经济总量占全省比重达到30%以上、规上工业营业收入和开发区经营(销售)收入2项指标实现倍增、新增城镇常住人口300万...

    时间:01-07
  • 我国运输机场总数达到254个

      本报北京1月6日电 (记者邱超奕)记者从6日召开的2023年全国民航工作会议上获悉:2022年,民航加快100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前期工作和建设,新建迁建8个机场,亚洲最大的专业货运机场——鄂州机场建成投入运行,我国运输机场总数达到254个,通用机场数量达399个。  会上介绍,十年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

    时间:01-07
  • 5项数字化转型国家标准立项

      本报北京1月6日电 (记者韩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近日下达2022年第四批推荐性国家标准计划,《数字化转型管理参考架构》《数字化转型管理能力体系建设指南》《数字化供应链体系架构》《数字化供应链成熟度模型》和《数字化供应链通用安全要求》5项国家标准正式获批立项。  据介绍,《数字化转...

    时间:01-07
  • 北京发热门诊接诊量逐渐回落

      本报北京1月6日电 (记者朱竞若、潘俊强)当前,北京市疫情呈现趋稳态势,发热门诊接诊量从去年12月15日最高峰7.3万人次,逐渐回落到1月4日1.2万人次。首都联防联控协调机制、北京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今天发布《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治工作总方案》及监测预警、重点人群社区健康服务、农村地区...

    时间:01-07
  • 生动呈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采用段木法栽培的香菇,将原木截成1米左右的短段,进行香菇集约化生产。  郑承春摄  2022年11月,联合国粮农组织将“中国浙江庆元林—菇共育系统”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这是迄今为止全世界72项农业文化遗产中唯一以食用菌为主题的项目。  我国先民早在史前时代就开始采食森...

    时间:01-07
  • 第十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发布

      为进一步科学、规范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工作,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6日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  2022年以来,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逐渐成为绝对优势流行株,其传播力和免疫逃逸能力显著增强,但致病力明显减弱。为进一步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医疗救治工...

    时间:01-07
  • 纠“四风”树新风以优良作风创造新伟业

      “湖北省政府原党组成员、副省长曹广晶违规收受礼金,违规公款吃喝,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和旅游安排问题”“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原党组副书记、副主任王铭晖违规收受礼品、礼金,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和旅游安排问题”……  2022年12月22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公开通报10起违反...

    时间:01-07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