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政

老年人出现症状何时需要就医?感染后要注意什么?——权威专家解答防疫热点问题

2022-12-29 19:53:00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12月29日电 题:老年人出现症状何时需要就医?感染后要注意什么?——权威专家解答防疫热点问题

  新华社记者

  老年人免疫力相对较低且多有基础疾病,感染新冠病毒后需要予以更多关怀和重视。老年人出现症状何时需要就医?感染后要注意什么?围绕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组织权威专家作出专业解答。

  问:老年人出现咳嗽发烧症状,如何判断是否需要就医?

  答:对于老年人要加强观察。家人应了解老年人的基础心率、基础血压、基础体温以及基础的呼吸频率等情况,如果有条件,还要了解老年人尤其是有心肺疾病老年人基础的外周血氧饱和度。一旦感染,需要观察这些基础数据的变化以及老年人意识状态、精神状态、大小便、进食等方面情况。

  出现以下情况要考虑就医:一是症状持续或加重,比如发热持续甚至有加重倾向。二是出现新的症状,比如出现胸痛、呼吸困难、大小便失禁,或者突然出现肢体特别是单侧肢体不能运动,或者出现不能进食、恶心呕吐、嗜睡、不认人、定向障碍等现象,这些都是危险的信号。三是老年人基础疾病加重,比如患有冠心病的老年人出现心绞痛,患有慢阻肺或哮喘的老年人这两种疾病加重。对于基础疾病本身不太稳定的老年人、80岁以上未接种过新冠病毒疫苗的老年人,更需格外重视。

  问:对于语言表达能力受限的老年人,护理人员如何第一时间识别其不适症状?

  答:护理人员要了解新冠病毒感染的常见症状,包括全身症状,如发热、头痛、全身酸痛、畏寒等,以及局部症状,如咽痛、咳嗽、流鼻涕、咳痰、打喷嚏,甚至味觉和嗅觉丧失等。老年人的症状可能不典型,其发病可能具有隐匿性,出现精神状态不好、意识状态不好、乏力、不愿意吃东西等情况。有的老年人稳定能力下降,比如走路原本正常但最近走路有点打晃。这些可能都是感染的线索。当老年人出现上述症状时要对其进行体温监测,早期发现体温升高。此外,出现没有原因的心率增快或者呼吸频率增快,也可能是感染的信号。

  问:老年人感染后生活和用药需要注意什么?

  答:老年人感染后,在加强观察和监测基础上还要注意:清淡饮食,建议少食多餐;保证睡眠;补充适量水分,建议结合体温和出汗情况少量多次适当补充。

  老年人使用退热药物需慎重,体温越高、年龄越大用药越要慎重,防止老年人用退烧药后一次大量出汗造成虚脱甚至低血压。退烧要缓,可以用物理手段退热。在应用退热药时避免多种药物共同使用。中成药可以选用一种,不要将多种同一作用的中成药同时应用。

  患有高血压的老年人,在发烧期间特别是使用退烧药时,如果血压已经低于正常水平,降压药可能需要减量甚至停用,待血压恢复正常再按照常规剂量使用。老年人在感染后可能吃饭很少,使用降血糖药物时要监测血糖变化,防止低血糖发生。

  此外,老年人感染后稳定能力下降,特别容易跌倒引发骨折,因此,老年人在出现发热等情况比较虚弱时,一定要防止跌倒。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老年人感染后为何易发重症?

      在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省二医”)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新冠患者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80%,其中80岁以上的占30%。重症患者中,发生肺部炎症的比例达90%以上,而且有50%的患者存在低氧血症情况。  省二医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孙瑞琳表示,老年人感染新冠后,可能会引起呼吸、心血管、消化、泌尿等多个系...

    时间:12-29
  • 健康中国|不同变异株是否会导致再感染?老年人如何做好健康监测?

      不同变异株是否会导致再感染?抗病毒药物该如何使用?老年人如何做好健康监测?专家回应【科学防疫小贴士】(65)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科主任 王贵强   01 不同变异株是否会导致再感染?  对于绝大部分免疫力正常的人来说,半年内人体内都会存在有效的免疫抗体,同一毒株的二次感染概率极低,即便感染...

    时间:12-29
  • 沈阳200余万份“健康防疫包”陆续向60岁以上老年人、低保家庭等重点人群免费发放

      中新网沈阳12月28日电(记者 王景巍)12月28日,记者自沈阳市政府部门获悉,沈阳市准备200余万份“健康防疫包”,从即日起陆续向60岁以上老年人、城乡低保家庭人员等重点人群免费发放。  据悉,沈阳市针对当前群众医疗物资需求增多的实际情况,结合积极开展“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活动,决定向重点人群...

    时间:12-28
  • 上海60岁及以上老年人新冠疫苗累计接种1101.36万剂

      中新社上海12月28日电 (记者 陈静)目前,中国正努力“进一步提高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率”。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26日,上海60岁及以上老年人新冠疫苗累计接种1101.36万剂,覆盖420.96万人,全程接种396.92万人,加强免疫285.83万人。  记者28日走访了松江区的小昆山文化活动中心接种点和小昆...

    时间:12-28
  • 原创动画丨“乙类乙管”后,如何有效地保护老年人、孕妇、儿童等脆弱人群?

      新冠病毒感染将自2023年1月8日起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这是我国新冠疫情防控政策的一次重大调整,社会广泛关注。   政策调整后,如何有效地保护老年人、孕妇、儿童等脆弱人群?点击视频,一起来了解。   记者:周梦蝶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时间:12-28
  • 《中国老年人膳食指南(2022)》发布 每餐应保证足量动物性食物摄入

      本报记者 孙燕明 文/摄  近日,在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指导下,中国营养学会发布了《中国老年人膳食指南(2022)》(以下简称《指南》)。《指南》首次对一般老年人(65岁至79岁人群)和高龄老年人(80岁及以上人群)分别进行膳食指导。  “人的生理、心理、经济和社会因素的改变决定了人进入老年期以后有着特殊的营养需求,...

    时间:12-28
  • 上门接种小分队送“苗”进家 上海推动老年人群接种疫苗

      中新网上海12月28日电 (记者 陈静)老人是社会中最脆弱的一个群体。目前,中国正努力“进一步提高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率”。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26日,上海60岁及以上老年人新冠疫苗累计接种1101.36万剂,覆盖420.96万人,全程接种396.92万人,加强免疫285.83万人。  记者28日走访了松江区的...

    时间:12-28
  • 专家:定时监测老年人血氧指标 警惕低氧血症

      权威解读丨专家:定时监测老年人血氧指标 警惕低氧血症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昨天(27日)邀请相关专家就重点人群新冠防治问题接受专访。现在有很多人通过各种渠道自行购买了抗病毒药物,专家表示,抗病毒药物要在医生指导下才可以使用。  抗病毒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科...

    时间:12-28
  • 北京:组织对老年人等高风险人群发放血氧夹

      新华社北京12月27日电(记者侠克)北京市卫健委、北京市医疗保障局日前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提升重症救治服务能力的通知》,要求在加强社区对居家隔离康复人员摸排的基础上,组织对老年人等高风险人群发放血氧夹,在家自测血氧,明确简明监测预警标准。鼓励各区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有需求的居民提供氧气灌装服务,方便居民居家氧疗...

    时间:12-27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