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政

以文化人 以艺通心 国家大剧院十五载奏响多彩乐章

2022-12-23 07:54:35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西侧,一颗“浮”于湖中的明珠焕发着夺目光辉——累计11800余场商业演出,让古典与现代交融、传统与时尚碰撞;累计举办近1.4万场的各类艺术普及活动,让艺术浸润百姓心田、文明得以交流互鉴;全球众多艺术院团、艺术家共同绘就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精彩画卷……

  12月22日,国家大剧院迎来建院15周年。坚持“人民性、艺术性、国际性”办院宗旨,秉承“引领、传承、创新、包容、开放”的发展理念,15年间,国家大剧院深耕原创艺术平台,拓展艺术普及教育平台,搭建国际文化交流平台,夯实数字文化平台,推动全球文化繁荣发展,不断向智慧型国际剧院迈进。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作为国家表演艺术中心,国家大剧院成为我国文化建设伟大成就的生动缩影。

  根植人民 服务大众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国家大剧院新制作经典民族歌剧《党的女儿》,既保留神韵向红色经典致敬,同时也以新的舞台呈现和视听效果焕新经典。“《党的女儿》是一部经过时间检验的经典作品,每一个人物都有血有肉,我们必须保留下来。”导演汪俊说。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艺是时代的号角。国家大剧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不断探索题材的丰富性和风格的多元化,打造了涵盖歌剧、话剧、舞剧、戏曲、音乐戏剧等多艺术门类的百部剧目。

  山海有情,可抵漫天黄沙。9月30日晚,国家大剧院根据同名电视剧改编推出的原创民族歌剧《山海情》首演,高水准的演唱、演奏,饱含真情的表演,绘制出一幅当代人类迁徙的历史画卷,展现出中国人民为追求美好生活艰苦奋斗的恢宏史诗。

  《天路》《党的女儿》《山海情》《杨家岭的春天》……15年间,国家大剧院守正创新,汇聚众多具有影响力的艺术家,打造了一批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反映群众呼声、反映时代变迁,把文艺创作写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上,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

  “我们始终将艺术创作当作中心任务,将优秀作品视为立身之本,深耕不辍,精雕细琢。”国家大剧院院长王宁表示。

  近年来,国家大剧院的演出策划更是将目光聚焦于中华优秀文化与国内艺术院团,上演了一大批弘扬传统文化、书写时代气象的文艺佳作。无论是《江姐》《红色娘子军》等经久流传的文艺精品,抑或是《只此青绿》《五星出东方》等近年来表演艺术领域的“破圈”佳作,还是话剧《抗战中的文艺》《人世间》、滇剧《张桂梅》等各艺术院团倾力打造的时代新作,均在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上精彩呈现。

  艺术源于人民,更服务于人民。今年9月初,北京市密云区不老屯中学迎来了新学期特殊的“第一课”——来自国家大剧院合唱团的艺术家们走进校园,用鼓舞人心的动人作品,为师生们带来一堂生动的“思政课”。“感谢大剧院的公益演出能走出剧院,将艺术带到我们身边,带给这里的学生们。”不老屯中学教师徐云云说,“我们在艺术中感受到奋进的力量。”

  2015年起,国家大剧院启动百场公益演出活动,借助剧院驻院艺术团体和艺术家资源,将合唱、室内乐、戏剧及声乐表演等形式的高雅艺术送到百姓身边,将宝贵的艺术资源带到城市的每个角落,不断丰富市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自建院之初,国家大剧院一直秉承‘艺术改变生活’的核心价值理念,植根人民、面向人民、服务人民。”国家大剧院副院长宫吉成说。

  15年来,国家大剧院累计商业演出11800余场,1200余万人次观众曾走进国家大剧院观看演出;累计举办各类艺术普及活动近1.4万场;与多所高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有力推动美育工作的繁荣发展;策划艺术展览560余场,多维营造艺术熏陶,打造独具特色的综合艺术展示平台;在全国展映歌剧电影近1600场,让艺术的触角延伸至更广泛的地区。

  创新发展 数字赋能

  2020年4月11日,伴随着贝多芬的美妙乐曲,一场名为“迟来的春天”音乐会在线上奏响,自此拉开了国家大剧院线上系列演出的序幕,“春天在线”“声如夏花”“华彩秋韵”“冬日之约”四季不断,为广大乐迷和网友奉献了一场场精致细腻的云上音乐会。

  近年来,作为国内表演艺术领域的风向标之一,国家大剧院在危机中求新机,开启“线上、线下”双轨运营演出新模式。

  “春日随想——国家大剧院线上演播2周年特别策划”“文艺为人民——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80周年特别节目”“天涯共此时:国家大剧院中秋特别策划节目”等,以定制化内容深度融入线上演播新形态。

  “没想到在偏远山区也能听到交响乐音乐会!”“这是我第一次看歌剧,没想到通过网络还能看歌剧。”“为了准时收看音乐会,早早处理完手中的活儿,满怀期待守在电脑旁。”……不少网友表示带着“追剧”的心态来期待每一场的开演,线上演出让高雅艺术“飞”入寻常百姓家。

  数据显示,国家大剧院线上演出开播以来,已有160余场线上演出在60余家网络平台播出,内容涵盖歌、乐、舞、剧、戏等多个艺术门类,全网点击量超43亿次。

  音乐评论人陈立认为,线上演出的开创,消除了观众欣赏高雅艺术的空间距离,以独具特色的节目策划、精益求精的艺术呈现,成为“云端剧场”的典范,在行业中起到积极向上的引领示范作用。

  “创新是文艺的生命,是大剧院高效发展的基因密码。”王宁表示,国家大剧院始终坚持创新发展,激发艺术生产生机活力。

  从借助遥控轨道机器人、无人机、“飞猫”系统等高科技技术手段录制线上演出,到全球首次“8K+5G”直播,再到将舞蹈表演与XR技术相结合……国家大剧院探索艺术生产和传播新形式,不断加快数字化建设,积极运用信息化、大数据等高科技,为艺术“插”上科技的翅膀,打造永不落幕的舞台。

  文明互鉴 美美与共

  “大家好,欢迎收听本周的《国家大剧院之声》节目……”今年1月初,随着美国古典乐节目主持人乔治·普莱斯顿的声音在电波中传出,国家大剧院首档海外广播专题节目《国家大剧院之声》在美国芝加哥古典音乐电台正式开播,此后,陆续在美国25家电台、125个城市和地区播出,引起强烈反响。

  今年10月,国家大剧院原创歌剧《夏日彩虹》在美国芝加哥古典音乐电台广播节目“歌剧系列”中全剧播出,并陆续在65家美国电台,通过268个转播站面向纽约、华盛顿、亚特兰大等333个美国城市播出。这是中国现实题材歌剧首次大范围在海外主流媒体播出。中国音乐和中国音乐故事漂洋过海,让更多的海外观众感受中国文化之美。

  “这部作品结合了西方传统作曲技法和中国语言,让人感觉既熟悉又陌生。”乔治·普莱斯顿在听完《夏日彩虹》后评价道。

  “《夏日彩虹》在芝加哥古典音乐电台全剧播放,向世界展示了国家大剧院在歌剧创作上的实力,也向世界传递了中国声音、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国家大剧院剧目制作部部长韦兰芬说。

  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国家大剧院承担着与国际舞台互通交流、与世界各国文明互鉴的使命。

  2020年9月,国家大剧院发起成立世界剧院联盟。迄今,已有德国柏林国家歌剧院、英国皇家爱乐乐团、美国卡内基音乐厅等近30家全球表演艺术领域相关机构成为联盟成员。在联盟框架下,国家大剧院持续举办世界剧院北京论坛、世界交响乐北京论坛、台湖舞美国际论坛,建立起与世界同行之间多元、深度的合作。

  “通过世界剧院联盟作为纽带,艺术机构之间能够互帮互助、分享经验,共同展望未来。”英国皇家歌剧院首席执行官阿莱克斯·比尔德说。

  截至目前,国家大剧院已与30余家国际艺术机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7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460余家艺术机构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马林斯基剧院芭蕾舞团展现俄罗斯古典芭蕾与现代芭蕾的璀璨魅力,钢琴大师安德拉斯·席夫爵士率领安德烈亚·巴尔卡室内乐团展现“最接近贝多芬时代的演绎”,德国慕尼黑格特讷国家歌剧院童声合唱团天籁童音唱响“放牛班的春天”……15年来,全球众多艺术院团、艺术家登上了大剧院的舞台,绘就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精彩画卷。

  “加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展常态化交流互鉴是推动剧院行业持久繁荣、行稳致远的关键所在。”王宁表示,国家大剧院每年上演歌、乐、舞、剧、戏多门类演出,五大洲的优秀艺术机构和艺术家都曾登上大剧院的舞台,携手焕发伟大作品的新活力,促进表演艺术稳态传播。

  北京城市副中心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内,京杭大运河北端沿岸,一座“文化粮仓”正待开启。从坐落在长安街南侧的艺术殿堂,到位于台湖的舞美艺术中心,再到即将竣工的北京艺术中心,国家大剧院打造“一院三址”格局,推动剧院高质量发展,向世界展示中国首都的文化底蕴和蓬勃朝气。

  十五华年,明珠熠熠,未来征程,华章可期。在王宁看来,办剧院、做文化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也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潜移默化的浸润,需要水滴石穿的坚持。

  “国家大剧院将以15周年为新起点,打造亲民为民惠民的艺术殿堂,为繁荣首都文艺、建设文化强国贡献力量,让人民享受艺术,让艺术改变生活。”王宁说。(记者孔祥鑫、杨淑君、孙蕾)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陕西:网上察民情 网下解民忧 让党心民意同频共振

      邹星  “在外多年,想回乡创业发展,希望政府提供政策信息帮扶。”  “建议西安建设更多公共图书馆,方便市民能就近阅读。”  “希望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帮助困难企业缓解贷款周转问题。”  ……  这些都是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上的陕西网民留言。...

    时间:12-29
  • 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扎实做好明年发展改革工作 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新华社北京12月28日电 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28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传达国务院领导同志重要批示并作工作报告,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坚决把...

    时间:12-28
  • 权威快报丨打击防范文物犯罪专项行动取得长足进展

      记者从国家文物局12月28日举行的第四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自2020年8月公安部、国家文物局在全国部署开展打击防范文物犯罪专项行动以来,截至2022年10月,共破获文物犯罪案件42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9700余名,追缴涉案文物9.3万余件。   破获的案件数、抓获的犯罪嫌疑人数和追缴的文物数大幅增加,有力遏制了文物犯罪多...

    时间:12-28
  • 权威快报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革命旧址开放率达到94%

      记者从国家文物局12月28日举行的第四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作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收官之年,2022年革命文物工作成效明显。革命历史类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范围持续加大,新增补免费开放202家,核定保留1856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革命旧址开放率达到94%。   同时,革命文物资源专项调查有序推进,抗美...

    时间:12-28
  • 2021年度审计整改问题金额超6632亿元

      新华社北京12月28日电(记者邹多为)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9月底,对于2021年度(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审计工作报告反映的问题,有关地方、部门和单位已整改问题金额6632.74亿元,制定完善相关规章制度2800多项,追责问责1.4万人,纠治了一些阻碍改革发展和长期未解决的顽瘴痼疾。   受国务院委托,审计署副审计长王本强28日向十三届全国...

    时间:12-28
  • 权威快报丨十三届全国人大期间代表们共提出大会期间建议42675件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28日听取 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关于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 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情况的报告 报告显示 十三届全国人大期间 代表们忠实为民履职,依法行使职权 代表建议工作机制不断健全 推动代表建议提出、交办、分析、督办、办理 沟通、反馈、答复、评价、公开全流程 各环节日趋规...

    时间:12-28
  • 第十八届文博会开幕 凸显文化创新赋能

      新华社广州12月28日电(记者邓瑞璇、梁希之)第十八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简称“文博会”)28日下午在深圳拉开帷幕。本届文博会突出创新驱动和数字化战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文旅融合和文化消费、对外文化合作交流、博览和交易形式创新等内容,打造富有成效的展示和交易平台。   12月28日,记者在文博...

    时间:12-28
  • 团结——从党的二十大看中国共产党的成功密码之九

      新华社北京12月28日电 题:团结——从党的二十大看中国共产党的成功密码之九   新华社记者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胜利”“确保党的团结统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纵览党的二十大报告,“团结”一词贯穿全篇,先后出现20余次。   正如一首经典歌曲所唱,“团结...

    时间:12-28
  • 江苏省委主要负责同志职务调整

      新华社北京12月28日电 日前,中共中央决定:吴政隆同志不再担任江苏省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另有任用。...

    时间:12-28
  • 公益微视频丨老年朋友早接种 家人子女早安心

      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口,老牛心神不宁地来回踱步。当他看见老朋友老丁从中心走出来时,立刻急匆匆地迎了上去,关切地询问有关老年人接种新冠疫苗的事情。老牛为什么对接种有重重顾虑?老丁会如何劝解他?   统筹:常君丽   记者:屈彦 李东标   动画:夏园园 吴昊天   编辑:常君丽 艾思奇   新华社音视频部   新华社...

    时间:12-28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