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政

一滴水里的先行力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逐水记

2022-12-23 07:40:30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宁夏固原市彭阳县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受访者供图)

  滴水之力,经年可穿石,汇集则成河。  

  宁夏全境依偎黄河而生,在奔涌河水的滋养下,这个位居西部腹地、干旱少雨的省份,正挖掘每一滴水的潜力,积攒每一滴水的能量,以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决心,迸发出守护母亲河的先行之力。  

  注入“水动能”

  “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是降水量的4.3倍”“四分之三的面积为干旱半干旱区”“全国水资源最匮乏的省份之一”……缺水喊渴的宁夏,发展严重依赖过境黄河水。但过去很长一个时期资源无价、用水无偿、交易无市,低效利用使有限的水资源很难满足日益增长的用水需求。  

  为破解水困,宁夏近年来探索开展一系列水权水价改革,2020年宁夏被赋予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使命后,更将深化用水权改革作为赋能先行区建设的“关键一招”。  

  “深化用水权改革过程中,我们对水资源要素进行市场化配置,推动水资源向高效益行业流转,通过水权确权、赋能、定价、入市等措施构建完善的制度机制。”宁夏水利调度中心总工程师王彦兵说。  

  固原市彭阳县红河镇宽坪村东升农场去年开始发展蔬菜产业,及时铺设了喷灌设施,管水人需要密切关注土壤水分,“蔬菜‘喝饱’立马关水”。彭阳县水务局农水股负责人吴进财说:“确权后这里每亩地每年只有110立方米的用水权,用完后就要购买别的用水户节余的用水权。”  

  水权确权颠覆了用水户“大锅水、不惜水”的思维,随着宁夏工农业用水权确权全部完成,高效用水成为宁夏越来越多人的行动自觉。“以前,宁夏不少乡村灌溉地亩数不清、水费由农户均摊,导致灌溉水费虚高;同时工业企业‘交水费就能用水’‘水不值钱’的想法根深蒂固。”宁夏水利厅水资源管理处处长马德仁说,宁夏深化用水权改革后,农业用水权应确尽确,按定额法确权到村组或最适宜计量单元;工业用水权全面确权,无用水权企业一律通过市场购买用水权。  

  水真正成为一种资源,在专属的交易平台展现出巨大价值。今年,由于新建的引黄工程尚未完工,固原市西吉县新增的1000万立方米黄河水指标暂时闲置。“我们把这笔水权放到宁夏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上公开竞价转让,被一家企业以1000万元价格购得。”西吉县水务局副局长马彬说。  

  像这样的“水交易”,宁夏已达成161笔,共交易水量9098万立方米,交易金额达3.37亿元,用水权市场交易活跃度稳步提升。  

  用水权改革效应正在辐射更多“末梢神经”,宁夏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乡村水管组织规范化建设等一系列配套举措得以顺利实施。“注销15个村级用水协会,统一成立全镇灌溉服务专业合作社,人员减少五成,管理却更为有效。”吴忠市青铜峡市大坝镇农民用水协会总会副会长刘金财说。  

  拧紧“控水阀”

  开源节流,对于喊水要水的土地,每一滴水都弥足珍贵。  

  时至深冬,位于石嘴山市平罗县的宁夏农垦集团前进农场里,近9万亩农田已换上黄褐色的冬装,其中约2万亩耕地展现出别样“颜值”:田间的末级水渠和排水沟不见踪影,近千亩农田形成一个网格,没有田埂、平整如镜,让人不由生出辽阔之感。  

  宁夏农垦集团前进农场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陆宝金指着眼前的农田告诉记者,今年农场对近2万亩耕地进行高标准改造,采用滴灌设施灌溉、地下暗管排水,复垦后耕地面积增加了近20%。  

  “自动化测墒灌溉、水肥一体化、无人机植保等新技术派上用场。改造后,亩均灌溉用水量减少50%以上,节肥近40%,平均1000亩土地只需1个人就能完成田间管理。”陆宝金算了一笔账,今年这片土地种植的玉米亩产增加10%的同时,每亩地节省近300元种植成本。  

  得益于黄河灌溉之利,宁夏平原自古以来沃野千里,但与之相伴的是农业用水量长期居高不下,一度占到全区用水总量的近90%,深度节水控水势在必行。  

  在农业上,宁夏近年来持续实施高效节水工程,以现代化生态灌区建设引领农业节水“蝶变”。目前,宁夏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占灌溉总面积的46%。  

  与此同时,宁夏工业正在高标准实施节水行动。宁夏水利厅节约用水与城乡供水处四级调研员景清华说,宁夏推进工业水循环利用、重复利用,近3年退出高耗水企业82户、产能720万吨,装机容量30万千瓦以下公网火电机组全部关停;通过实施再生水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宁东煤化工园区率先实现了污水“近零排放”。  

  点滴之间见证巨变。据了解,2012年以来,宁夏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下降49%、54%,亩均灌溉用水量下降31.6%,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1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6.7%,引黄取水量由最高年份的88亿立方米稳定到目前的63亿立方米左右。

  “云”解饮水忧

  曾几何时,六盘山区的人们,为了喝上一口水,翻山越沟累弯腰。  

  天寒地冻,但固原市隆德县张程乡张程村村民杨俊明一家早已不再“愁水”。“我家靠养十几头肉牛,日子慢慢红火起来,最担心停水断水。”杨俊明说,从去年开始村里几乎没停过水,牛吃水也有了保障。  

  杨俊明的好日子得益于隆德县近两年加紧建设的“互联网+城乡供水”工程。记者看到,在智能化平台的支撑下,从水源地、泵站、蓄水池、管网、联户表井到用水户,全程各环节设置了多个监测点,全县供水运行状况一目了然。隆德县渝清水务有限责任公司工作人员杨丙成演示说,出现供水故障时监测点会显现异常,他们通过手机App接收定位信息,并及时抢修。  

  “互联网+”给山区群众的生活带来了无限便利。以前杨丙成最头疼的事儿就是挨家挨户催收水费,收齐一个乡的水费要断断续续折腾1个月,现在村民“手机购水”,管理人员也能投入更多精力管好水。  

  曾经饮水难的宁南山区如今水网四通八达。固原市水务局局长李国帅说,2020年10月,宁夏被水利部确定为“互联网+城乡供水”示范省区,而固原市成为第一批先行先试示范市,以数字治水为标志的城乡一体化建设在全市全面推开。今年9月这一工作已上云调试。  

  与隆德临近的彭阳县先行先试,通过“互联网+”驱动城乡供水机制、管理、服务创新,目前全县城乡供水保障率达96%,水质达标率达100%,水费收缴率达99%,管网漏失率下降到15%以下,供水成本大幅降低,城乡供水实现一体化高效管理。  

  群众饮水方式的改变,离不开宁夏数字治水的诸多尝试和突破。宁夏水利厅节约用水与城乡供水处处长王正良说,水利厅搭建了宁夏“水利云”数字平台,实现自治区、市、县(区)三级贯通联动,从源头到龙头全程信息化控制。宁夏全区还基本建成以黄河水为主、泾河水和当地水为补充的“大水源”,形成城乡连通、县县打通、区域互通的“大水网”,并推进城乡供水企业优化重组,打造区域内具有影响力的数字治水产业聚集区。  

  “云供水”攻克多年来宁夏城乡供水“多头管”“缺人管”“跑冒漏”的痛点,数百万群众实现从喝水难向喝好水的历史性跨越。截至目前,宁夏建成城乡集中供水工程168处,农村供水管网长度13万余公里,252.4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水平得到持续巩固提升。  

  水润黄土塬

  在守不住土、保不住水的旱塬上,一河清水蜿蜒流动,蕴藏着绿色希望。  

  北部被沙漠沙地包围,南部黄土丘陵沟壑纵横,面对脆弱的生态环境,宁夏一直致力于守护“绿肺”与“水塔”,守住母亲河水土“生命线”。  

  地处宁夏南部六盘山区的隆德县曾经水土难守,农民在“跑土、跑水、跑肥”的“三跑田”里刨食,苦不堪言。从上世纪80年代起,隆德人铆足劲平田造林,一个山头接着一个山头干,终于实现“土不下山、泥不出沟、沙不入河”的梦想。  

  近年来,隆德县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下决心解决黄河三级支流渝河的跨界水污染问题。隆德县水务局副局长张慧敏说,由于淀粉加工厂直排黑臭水,采砂场滥采滥挖,渝河曾变成“臭水沟”。为让清流重现,全县加大源头治污,关停关闭污染企业,铺设排污管道输送至污水处理厂……一系列治理措施增强了水体自我净化能力。  

  宁夏水利厅水土保持处处长李克文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宁夏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双下降”、水蚀风蚀“双减少”。随着六盘山“绿肺”“水塔”功能不断增强,宁夏年入黄泥沙大幅减少,为解决黄河下游“地上悬河”威胁作出积极贡献。  

  山变绿,民变富。金鸡坪梯田公园所在的固原市彭阳县阳洼流域一度“山是和尚头、沟里没水流”。在固土养水的基础上,彭阳县将生态建设与全域旅游结合,规划观景节点,发展林下经济,“中国最美旱作梯田”的大地景观成为旅游热门打卡地。  

  在大山里生活了一辈子的彭阳县玉洼村村民马丙凤如今吃上了“生态饭”:“暑假游客多,我在金鸡坪梯田附近的民宿打工,一个月能挣2400元。以前谁能想到,好风景还能变成好‘钱’景?”  

  这只是宁夏统筹水土保持与特色产业、文化旅游促农增收的一个缩影。当地通过建设生态经济型小流域,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南部水源涵养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2015年增长70.7%。  

  水生态修复,最怕边治理边破坏。2018年起,宁夏运用卫星遥感及大数据技术,构建“天上看、地上测、网上管、实地查”的立体监测体系,实现精准监管;2020年,宁夏更是开出黄河流域9省区水土保持信用惩戒“第一单”,在此基础上将10年来积累的750个生产建设项目1388个水土保持违法违规问题彻底整改,违规惩戒落地有声。  

  “我们将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推动先行区建设的强大动力,把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治水兴水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持久水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等重点关键,促进涉水服务一体化均等化,让民生水利惠及宁夏更多群众。”宁夏水利厅负责人说。  

  从缺水而困到治水而兴,宁夏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决心和力度,以水为证,可见一斑。在新征程上,宁夏正逐水前行,点燃高质量发展的“水引擎”。(记者王永前、邹欣媛、靳赫)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陕西:网上察民情 网下解民忧 让党心民意同频共振

      邹星  “在外多年,想回乡创业发展,希望政府提供政策信息帮扶。”  “建议西安建设更多公共图书馆,方便市民能就近阅读。”  “希望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帮助困难企业缓解贷款周转问题。”  ……  这些都是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上的陕西网民留言。...

    时间:12-29
  • 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扎实做好明年发展改革工作 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新华社北京12月28日电 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28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传达国务院领导同志重要批示并作工作报告,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坚决把...

    时间:12-28
  • 权威快报丨打击防范文物犯罪专项行动取得长足进展

      记者从国家文物局12月28日举行的第四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自2020年8月公安部、国家文物局在全国部署开展打击防范文物犯罪专项行动以来,截至2022年10月,共破获文物犯罪案件42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9700余名,追缴涉案文物9.3万余件。   破获的案件数、抓获的犯罪嫌疑人数和追缴的文物数大幅增加,有力遏制了文物犯罪多...

    时间:12-28
  • 权威快报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革命旧址开放率达到94%

      记者从国家文物局12月28日举行的第四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作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收官之年,2022年革命文物工作成效明显。革命历史类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范围持续加大,新增补免费开放202家,核定保留1856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革命旧址开放率达到94%。   同时,革命文物资源专项调查有序推进,抗美...

    时间:12-28
  • 2021年度审计整改问题金额超6632亿元

      新华社北京12月28日电(记者邹多为)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9月底,对于2021年度(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审计工作报告反映的问题,有关地方、部门和单位已整改问题金额6632.74亿元,制定完善相关规章制度2800多项,追责问责1.4万人,纠治了一些阻碍改革发展和长期未解决的顽瘴痼疾。   受国务院委托,审计署副审计长王本强28日向十三届全国...

    时间:12-28
  • 权威快报丨十三届全国人大期间代表们共提出大会期间建议42675件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28日听取 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关于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 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情况的报告 报告显示 十三届全国人大期间 代表们忠实为民履职,依法行使职权 代表建议工作机制不断健全 推动代表建议提出、交办、分析、督办、办理 沟通、反馈、答复、评价、公开全流程 各环节日趋规...

    时间:12-28
  • 第十八届文博会开幕 凸显文化创新赋能

      新华社广州12月28日电(记者邓瑞璇、梁希之)第十八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简称“文博会”)28日下午在深圳拉开帷幕。本届文博会突出创新驱动和数字化战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文旅融合和文化消费、对外文化合作交流、博览和交易形式创新等内容,打造富有成效的展示和交易平台。   12月28日,记者在文博...

    时间:12-28
  • 团结——从党的二十大看中国共产党的成功密码之九

      新华社北京12月28日电 题:团结——从党的二十大看中国共产党的成功密码之九   新华社记者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胜利”“确保党的团结统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纵览党的二十大报告,“团结”一词贯穿全篇,先后出现20余次。   正如一首经典歌曲所唱,“团结...

    时间:12-28
  • 江苏省委主要负责同志职务调整

      新华社北京12月28日电 日前,中共中央决定:吴政隆同志不再担任江苏省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另有任用。...

    时间:12-28
  • 公益微视频丨老年朋友早接种 家人子女早安心

      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口,老牛心神不宁地来回踱步。当他看见老朋友老丁从中心走出来时,立刻急匆匆地迎了上去,关切地询问有关老年人接种新冠疫苗的事情。老牛为什么对接种有重重顾虑?老丁会如何劝解他?   统筹:常君丽   记者:屈彦 李东标   动画:夏园园 吴昊天   编辑:常君丽 艾思奇   新华社音视频部   新华社...

    时间:12-28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