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政

新路腾跃横断山——写在新成昆铁路全线通车之际

2022-12-26 20:37:07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成都12月26日电 题:新路腾跃横断山——写在新成昆铁路全线通车之际

  新华社记者

  26日8时05分,成都火车南站,首趟C57次“绿巨人”复兴号动车组列车缓缓启动,标志着全长915公里的新成昆铁路全线通车投运。成都经西昌、攀枝花至昆明的铁路客运时间由19个小时缩短至7个半小时。

  在川滇之间的横断山区,江河上、峡谷间、山腹中,“钢铁长龙”快速平稳穿行。车内旅客的轻言笑语、平静的杯中水、稳定的手机信号、车外呼啸声,与近乎平行的老成昆铁路构成一幅动静相宜的和谐场景。

  不朽精神开新路

  横断山,路难行。自峨眉山向南,即进入包括大小凉山在内的川滇交界横断山脉地区,壁立千仞、峡谷纵横,地质结构极为复杂。“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横断山脉地区曾被外国专家断言为“铁路禁区”。

  52年前,30多万筑路大军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大无畏革命精神,逢山凿路、遇水架桥,经过12年的艰苦奋战,建成了成昆铁路,创造了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奇迹,为国家建设、地方发展、民族团结进步发挥了难以估量的巨大作用。当年近万名勘察设计人员钻进深山,钻探量22.64万米,相当于钻透了26座珠穆朗玛峰,探明沿线较大滑坡183处、危岩落石近500处、泥石流沟249条……线路13次跨牛日河,8次跨安宁河,49次跨龙川江。

  “为克服坡度及高差,创造了盘山展线,火车头像蛇一样扭过来,火车尾还在山下盘着。”新老成昆铁路的设计方中铁二院相关负责人说。

  随着运输需求不断增加,单线运输、设计时速80公里的成昆铁路运能日趋饱和,扩能改造势在必行。新成昆铁路与老线大致平行,地质条件同样复杂,修建难度极大,但我国的经济实力、铁路装备水平、建造技术、勘察设计手段已今非昔比。

  中铁二院新成昆铁路总体负责人王维介绍,根据工程难度和运输能力需求,新成昆铁路采取分段建设、分段运营模式推进。各参建单位,创新设计理念,开展空天地一体化智能测绘,利用大量长大隧道和高墩大跨度桥梁方式,对线路进行“裁弯取直”,有效化解多种地质风险,攻克世界性建设难关,建成了全长22公里的小相岭隧道等7座10公里以上长大隧道,11座2公里以上的大跨度桥梁……

  2020年,施工中的小相岭隧道意外挖出暗河,总涌水量超过2亿立方米,相当于15个西湖,水量之大、风险之高为世所罕见。最终,技术人员巧妙利用平导洞将暗河导出……

  流沙河附近的吉新隧道,凿进中遭遇1.6公里的白云岩“砂化”涌突难题,犹如在流沙上打洞!建设者们选配了铣爆结合、微台阶等工法,实现“流水不流沙”……

  新成昆铁路龙川江大桥跨越老成昆线,施工单位将桥体分为两段,分别平行建在老线两侧,建好后再进行空中转体,创造了单体重量7350吨的转体纪录……

  山还是那群山,水还是那些水,新老成昆铁路建设史,就是一座新中国铁路建设者不畏艰险、锐意创新的丰碑。

  钢轨联起团结路

  从大小凉山到攀枝花,一路南去云南,沿途民族众多,村寨相望。从彝海结盟地,到航天发射井,再到沿途的花圃、风电光伏……新老成昆铁路,推动着我国西南工业布局和民生变革,流传着团结发展的佳话。

  “老成昆线上的‘慢火车’,就像穿梭大小凉山的地铁。”曾11年开行“慢火车”的第二代彝族火车司机白拉吉布说,最低2元、数十年没涨价的车票,为山区群众运猪运羊特别开辟的动物车厢,十来公里就经停一站,这一切极大方便了山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新成昆铁路开通复兴号后,老成昆线仍会保留‘慢火车’,继续服务山区群众。”

  设计时速160公里的新成昆线投运后,成都到凉山州首府西昌市的时间从10个小时缩短到3个小时。建昌古城的街巷里,彩旗招展,游人如织;冕宁彝海、邛海湿地、泸沽湖等一大批旅游目的地正在加速升级,为即将到来的春节黄金周“热身”。

  “新老成昆线同时经过元谋,群众受益颇多,外出务工、就学都更方便。”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谋县副县长普正文说,新成昆铁路全线开通后,元谋到成都仅需5个小时,预计游客年新增至少5万人次。

  12月26日起,铁路部门还开行了成都到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复兴号列车,将沿线彝、傣、拉祜、基诺等各族群众紧紧联在一起,实现成都平原与热带雨林的互联互通。

  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沛说,新成昆铁路必将进一步带动沿线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促进民族团结,让各族群众共享铁路发展带来的红利。

  国际通道更畅通

  在成都国际铁路港,一列即将开往老挝的班列整装待发。货品为洁具、瓷砖、石材和消费电器,是老挝万象一些酒店采购的装修材料。新成昆铁路南接中老铁路,拉近了老挝与成渝地区的距离。

  “我们成都康佳的定位,就是面向‘一带一路’国家和东南亚市场。新成昆铁路全线通车,降低了到东南亚的物流成本,我们与老挝当地合作伙伴的关系将越发紧密。”成都康佳电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海说。

  每天有3000多吨钢轨产品从攀枝花通过铁路运出,其中相当一部分已经铺设在中老铁路和雅加达到万隆的铁路上。“过去只能把百米钢轨切断为50米,装船海运,现在通过新成昆铁路连接中老铁路,保持百米钢轨的原样运输。焊点越少,铺装质量越高。”攀钢集团轨梁厂生产技术室主任吕攀峰说。

  作为四川省的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攀枝花市正在积极规划建设攀枝花国际铁路港,布局钒钛高新物流园区等,积极开展中欧班列、中老班列、中越班列等始发、接续的国际班列业务,拓展衔接中缅经济走廊多式联运服务。

  “新成昆铁路北连拥有中欧班列成渝号的成都铁路枢纽,南向通过昆明铁路枢纽与中老铁路相连。”西南财经大学教授汤继强说,新成昆铁路的全线贯通,将有力促进包括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内的我国西南地区与国际通道的大联通,助力高水平对外开放。

  山峰“飞驰”,峡谷闪现。半个多世纪以来,老成昆铁路运行不辍,凝炼出的自强不息奋斗精神,随着新成昆铁路的全线投运,在我国广袤的西部地区接续传承,激荡起新时代的回响!(记者杨三军、王长山、谢佼、樊曦、丁怡全)

  海报设计:卓越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乙类乙管”:防控措施带来哪些改变?风险如何防范?——权威专家详解新冠病毒感染实行“乙类乙管”系列之三

      新华社北京12月26日电  题:“乙类乙管”:防控措施带来哪些改变?风险如何防范?——权威专家详解新冠病毒感染实行“乙类乙管”系列之三   新华社记者陈芳、董瑞丰   新冠病毒感染将自2023年1月8日起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这是我国新冠疫情防控政策的一次重大调整,社会广泛关注。   从“乙类甲管”调整为“...

    时间:12-27
  • “乙类乙管”:医疗资源够吗?如何降低重症发生?——权威专家详解新冠病毒感染实行“乙类乙管”系列之二

      新华社北京12月26日电 题:“乙类乙管”:医疗资源够吗?如何降低重症发生?——权威专家详解新冠病毒感染实行“乙类乙管”系列之二   新华社记者陈芳、董瑞丰   新冠病毒感染将自2023年1月8日起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政策调整之后,如何有效地防止医疗资源挤兑?如何降低重症和死亡的发生?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邀请...

    时间:12-27
  • 新冠疫情防控近三年后为何回归乙类管理——权威专家详解新冠病毒感染实行“乙类乙管”系列之一

      新华社北京12月26日电  题:新冠疫情防控近三年后为何回归乙类管理——权威专家详解新冠病毒感染实行“乙类乙管”系列之一   新华社记者陈芳、董瑞丰   随着奥密克戎病毒致病性的减弱、疫苗接种的普及、防控经验的积累,我国疫情防控面临新形势新任务。   2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公告,将于2023年1月8日将新型冠状病...

    时间:12-27
  • 重大调整!新冠病毒感染将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

      新华社北京12月26日电(记者陈芳、董瑞丰)新冠病毒感染将自2023年1月8日起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这是我国新冠疫情防控政策的一次重大调整。   国家卫生健康委26日发布公告,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根据公告,经国务院批准,自2023年1月8日起,解除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采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

    时间:12-27
  • 新华全媒+|新华社记者探访新生儿医疗中心

      当前,广西正积极统筹调度全区医疗资源,指导各地医疗机构扩容医疗资源,优化诊疗流程和区域布局,最大限度提高医疗资源可用程度,保障就医秩序安全有序。   儿童包括婴幼儿是疫情下需要重点保障好的重点人群,早产儿和感染新冠的新生儿虽然是这一人群中的少数,但却是需要特殊呵护的“重中之重”。   记者:汪奇文、梁舜...

    时间:12-26
  • 第一观察 | 习近平总书记这样指引农业强国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   总书记这篇重要讲话结合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全局大局,系统阐释了建设农业强国、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一系列重大...

    时间:12-26
  • 记者直击|制药企业加紧生产 保障防疫药品供应

      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优化调整,如何保障药品供应,有效满足市场和群众需求成为药企的当务之急。   新华社记者近日走访兰州佛慈制药、甘肃兰药药业等多家药品生产企业了解到,企业正在克服原料紧缺、时间紧迫等困难,发挥甘肃省中医药特色优势,加班加点生产防疫药品,满足群众需求。   记者:多蕾、张智敏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

    时间:12-26
  • 一名组织部长的生命答卷——追记青海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朱治国

      新华社西宁12月26日电 题:一名组织部长的生命答卷——追记青海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朱治国   新华社记者王大千   没留下一句遗言,朱治国走得突然。2022年6月11日,礼拜六上午,准备去加班的他还没走到门口,一阵心绞痛袭来。他扶墙跌倒,正在通话中的手机滑出手心,腋下的公文包也掉下来,文件材料散落一地。   这是青海西宁最好...

    时间:12-26
  • 2022,他们正能量满格丨追光的奋斗者

      新华社上海12月26日电 他,自幼患有渐冻症,全身仅有一根手指能活动,却为社会献上一份特殊的礼物——一张清晰标注无障碍设施的“电子地图”,为出行困难者提供方便。   她,热爱公益事业,总是留下逆行的身影,在抗疫援沪的车上完成的那场毕业答辩,是她交出的动人的青春答卷。   他,勤奋、上进,“优秀的外卖骑手”装不满他的梦想...

    时间:12-26
  • 聆听2022|听,民生新事

      时间是最好的见证者。2022年,民生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美好生活在共同奋斗中创造。   10月25日,在昌化镇后营村邻里中心的婴幼儿成长驿站内,大人带着孩子在玩耍。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2022年3月,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公布,“有宝家庭”迎来减税“红包”, 我国个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已覆盖子女教...

    时间:12-26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