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政

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而努力奋斗——从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看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战略部署

2022-12-24 23:33:23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12月24日电 题: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而努力奋斗——从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看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战略部署

  新华社记者

  12月23日至24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重要时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作出战略部署,向全党全社会表明党中央加强“三农”工作的鲜明态度,发出强农重农的强烈信号。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

  党的二十大在擘画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宏伟蓝图时,对农业农村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

  习近平总书记在此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

  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郯城街道农民将收获的水稻装车(2022年10月23日摄)。新华社发(张春雷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具备了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迈进的基本条件,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正当其时、意义重大。”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说,要把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摆在优先位置,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坚实基础。

  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农业强国要体现中国特色,立足我国国情,立足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农耕文明的历史底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要求,走自己的路,不简单照搬国外现代化农业强国模式。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所长钱前说,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要依靠自己力量端牢饭碗,依托双层经营体制发展农业,发展生态低碳农业,赓续农耕文明,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这几个方面清晰表明,我国要建设的农业强国、实现的农业现代化,既有国外一般现代化农业强国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

  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强调,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

  “要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抓紧制定实施方案”“要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要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要树立大食物观”……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作出重要部署。

  2022年10月25日,在黑龙江绥化市益盛粮食购销有限公司内,检验员对大豆进行随机抽样检测。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农业要强,首先是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必须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2022年11月2日,在黑龙江省五常市一大米加工企业工作人员在包装大米。新华社记者 谢剑飞 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表示,我国粮食产量已连续8年保持在1.3万亿斤高平台上,越往前走难度越大。下一步首要任务是继续提升产能,既要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也要用市场化方式把产能释放出来。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发展,用规模经营降低成本,并通过延长产业链价值链,提高种粮收益。

  2022年10月14日,工作人员在中央储备粮上海直属库巡查。新华社记者 王翔 摄

  “确保粮食安全,既要着眼平时,还要未雨绸缪,提升应急保供能力。”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研究院院长程国强表示,要在增产和减损两端同时发力,并提升统筹利用国际农业市场和资源的能力,增强我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全球供应链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专家表示,下一步关键要抓好“米袋子”“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尤其是抓好大豆油料生产,切实提升产能和自给率,为粮食安全夯实根基。

  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全面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统筹部署、协同推进,抓住重点、补齐短板。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中之重是产业振兴。”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说,当前关键要落实好相关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土特产”文章。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推动提质增效,把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并围绕城乡居民的需求升级,发展新产业新业态,让供需更加适配。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

  2022年10月25日,杭州市临安区太湖源镇众社村的畲族青年吕欣(左)、龚海燕在电商直播中心进行线上直播,销售当地土特产。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国家乡村振兴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要继续压紧压实责任,把脱贫人口和脱贫地区的帮扶政策衔接好、措施落到位,坚决防止出现整村整乡返贫现象。

  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李国祥表示,目前农民收入主要有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政策性收入等,下一步关键要落实好此次会议部署,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持续保障好农民种粮收入。

  双轮驱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依靠科技和改革

  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关键靠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要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2022年9月22日,在上海土是宝数字农场,智能变量喷雾机器人利用中国移动5G+北斗高精度定位,实现精准规划的农机作业范围。新华社记者 王翔 摄

  当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整体迈进了世界第一方阵,但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不小差距。

  钱前表示,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是长期任务和系统工程,要聚焦“国之大者”,瞄准国家重大需求,加强科技创新。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要加强高产稳产、抗逆节本、绿色高效的作物新品种培育。生物育种、智慧育种等前沿育种技术为作物育种提供了更多可能性,要推动育种向精准化、高效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要进一步深化科企合作,聚科技创新人才之力,筑农业现代化强国之基。

  在吉林市孤店子镇东福米业现代农业信息化监视指控中心,工作人员通过监控系统查看稻田情况(2020年8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迫切需要改革增动力、添活力。

  程国强表示,要深入推进会议部署的一系列改革,让广大农民在改革中分享更多成果。扎实做好承包期再延长30年的各项工作,确保大多数农户原有承包权保持稳定、顺利延包。综合运用规划、财政、金融等政策工具,加强和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和政策体系,聚力实现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跨越。

  建设农业强国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条件——大力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村现代化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条件,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要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

  在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张庄乡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水肥一体机在为麦田浇灌(2022年3月22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浩然 摄

  农村是亿万农民的家园。近年来,我国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4%,基本实现村村通电、通硬化路、通客车、通光纤和4G网络。

  程国强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意味着下一步要着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人居环境的现代化。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全面缩小城乡差距。

  这是湖北省宣恩县椒园镇黄坪村的山间公路和民居(2022年11月24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宋文摄)

  推进农村现代化,要加强乡村文明建设。专家表示,推动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使基层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具体讲就是村民参与、议事效率高的自治,学法守法用法的法治,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德治相结合。

  此外,还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进移风易俗;推动乡村公共管理、公共安全保障水平显著提高,使乡村社会治理有效、充满活力、和谐有序,让乡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

  建设农业强国的坚强保证——坚持党领导“三农”工作原则不动摇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关键在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党领导“三农”工作原则不动摇,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坚强保证。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党做好“三农”工作的战略部署,必须保持战略定力、久久为功。

  叶兴庆说,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要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科学谋划和推进“三农”工作,并提出了“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循序渐进、稳扎稳打”“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等科学方法论,为下一步做好“三农”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各地各部门要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严格执行规划;分阶段扎实稳步推进,以钉钉子精神锲而不舍干下去;着力解决农业农村发展最迫切、农民反映最强烈的实际问题,不搞脱离实际的面子工程,脚踏实地办一件成一件。”叶兴庆说。

  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是党中央的明确要求,也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有效机制。

 

  2022年11月29日,湖北省宣恩县椒园镇锣圈岩村的农民在温控大棚里检查水培蔬菜的生长情况。新华社发(宋文摄)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进一步明确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乡村振兴工作机制,构建职责清晰、各负其责、合力推进的乡村振兴责任体系。

  国家乡村振兴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这是统筹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关具体工作的重要依据和制度保障。要坚持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

  人才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北京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黄季焜说,目前农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的人年龄普遍较大且在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方面能力有待提升,此次会议就“三农”干部队伍培训、乡土人才培养、人才外部引进等作出全面部署,有助于破解一些农村地区发展乏力的根本难题。

  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全国人民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建设农业强国、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支撑。(记者韩洁、于文静、高敬、侯雪静、潘洁)

  视频记者:田甜 赛娜 丁春雨 杨静 魏蒙 武江民 何山 王军锋

  海报设计:殷哲伦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哪些人应该打“第四针”疫苗?如何打?——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专家解答防疫热点问题

      新华社北京12月25日电  题:哪些人应该打“第四针”疫苗?如何打?——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专家解答防疫热点问题   新华社记者   近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方案,部署开展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接种。哪些人应该打“第四针”疫苗?“第四针”打什么疫苗?围绕社会热点关切,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有关专家作出解答。   1.问:哪...

    时间:12-25
  • “绿色治理”使吉林46万亩盐碱地变良田

      新华社长春12月25日电 题:“绿色治理”使吉林46万亩盐碱地变良田   新华社记者王昊飞、薛钦峰、王帆   吉林西部地区有盐碱地上千万亩。贫瘠的盐碱地曾因粮食低产让吉林西部农民头疼,一度制约地方农业、生态、民生等发展。   近10年来,吉林着力盘活水资源这一关键要素,在白城、松原等地探索河湖连通、以水改土、科技...

    时间:12-25
  • 发展——从党的二十大看中国共产党的成功密码之六

      新华社北京12月25日电  题:发展——从党的二十大看中国共产党的成功密码之六   新华社记者安蓓、张辛欣、严赋憬   “发展”一词,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出现239次。   “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时间:12-25
  • 我国粮食产量连续8年站稳1.3万亿斤台阶

      我国粮食产量连续8年站稳1.3万亿斤台阶   依靠自己力量端牢饭碗   机声隆隆,成排的犁铧把秸秆深埋在黑土地里,三江平原迎来了雪花漫舞。小麦泛青,油菜吐绿,江南水乡斑驳的耕地迎接着细雨霜花。由东到西,从北到南,神州大地秋收冬藏,穰穰满家。   “今年粮食喜获丰收,接着改造提升整地,来年春耕就更省劲,增产增收就更稳当!”黑...

    时间:12-25
  • 人民日报社论:铆足干劲,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新华社北京12月24日电 人民日报12月25日社论:铆足干劲,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乘势而上创伟业,接续奋斗谱新篇。12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认真总结今年“三农”工作,研究部署2023年“三农”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全局大局,系统阐释了建设农业强国、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

    时间:12-24
  • 新华时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新华社北京12月24日电 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新华社记者王立彬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铆足干劲,抓好以乡村振兴为重心的“三农”各项工作,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而努力奋斗。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时间:12-24
  • 新华时评:更好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学习领会“六个更好统筹”之三

      新华社北京12月24日电 题:更好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学习领会“六个更好统筹”之三   新华社记者王雨萧   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更好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通过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支持以多种方式和渠道扩大内需。”各地各部门要坚持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贯穿经济工作的全...

    时间:12-24
  • 新华全媒+|专家详解奥密克戎BQ.1和XBB变异毒株

      多地已经检测到奥密克戎BQ.1和XBB变异毒株,这两种毒株有什么特点?如果已经感染过奥密克戎BF.7或BA.5.2病毒株,之后再次感染变异株的几率会有多高?针对这些问题,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副主任王新宇给予解释,并解答关于重复感染的相关问题。   记者:潘旭、袁全、岑志连、许东远、王湛清(实习)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时间:12-24
  • 暖心微视频丨我的父老乡亲

      春华、秋实、耕耘、收获。他们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眼睛里写满故事,憨笑中埋着乡音。   新时代新征程,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指明的奋进方向,我国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加快转变,广袤乡村展现欣欣向荣新气象,亿万农民满怀信心耕耘在希望的田野上。   如今,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画卷正徐徐...

    时间:12-24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