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生活

“饮食清淡”就是不吃荤菜?你对“清淡”的理解也许有误

2023-11-10 01:34:35

来源:扬子晚报

  今年47岁的张女士在几个月前的一次体检中被告知血脂过高,回去后便开始了饮食控制,表示要“清淡饮食”,蔬菜水果成了她主要的食物摄入,荤菜基本不碰。可坚持没到两个月,她就因为经常感觉疲劳、时常头晕而来到江苏省第二中医院就诊。后检查发现,张女士不但血脂没有降下来,还诊断出了贫血。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许倩倩

  清淡饮食不等于吃素,而重在“四少”

  我们常常把“饮食要清淡”挂在嘴边,它也是中医眼中的一种健康生活方式。可为什么还会把身体吃出毛病来?江苏省第二中医院健康管理中心治未病科主任中医师沈佳告诉记者,问题的重点就在于大家一直认为“清淡饮食”的标准是“吃素食”。“但长期只吃素食,容易导致体内脂类物质的代谢紊乱,对血脂的控制并没有好处。而如果因此也没有控制主食的摄入,过量的碳水化合物容易转化为脂肪,也会导致高血脂的出现。”此外,在素食人群中,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较高,特别是女性,因为日常补铁主要是通过动物性食物来满足需求,谷类、蔬菜、水果、豆类等都不是铁元素的良好来源。

  不仅是张女士,很多人对“清淡饮食”最大的误解就是“吃素”,其实它的饮食原则是少油、少糖、少盐、少辛辣。“一味吃素等于走向了与‘大吃大喝’相对的另一个饮食误区,我们在门诊中还经常遇到一些所谓的‘素食主义者’,连鸡蛋、牛奶等基本的人体所需蛋白质都很少摄入,不但不能减轻肠胃负担,患上各种慢性疾病的几率也会增加。”沈佳建议,想要做到“清淡饮食”,可以选择蒸、煮、炖等烹饪方式,既控制油量摄入,还能最大限度地保留食物营养。同时,每天总体盐摄入不超过6g,糖控制在每天25g左右。

  保持食物多样性,“味淡”是根本

  45岁的刘先生就是一位正确“清淡饮食”的受益者。一场大病治愈之后,他还是感觉自己有些乏力,睡眠质量也不是很好,以为是营养还没跟上的原因,家人就给他吃大鱼大肉进补,时间长了症状还是不见好转,便前往医院寻求沈佳主任的帮助。“当时一看他的舌苔就发现很厚腻,考虑就是过于油腻的食物损害了脾胃,运化水湿功能差了。这种情况首先要做的就是清淡饮食,减少油盐等调味剂的摄入,荤素搭配,控制总热量,同时配合一些中药调理。”再去医院复诊时,刘先生的舌苔恢复正常,此前的不良症状也大有改善。

  从中医角度来讲,“清淡饮食”的对立面就是“肥甘厚味”,一般是指非常油腻、甜腻的精细食物或者味道浓厚的食物,都是不利于身体健康的。沈佳介绍,中医有五味,分别是酸、苦、甘、辛、咸,和人体五脏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五味可入五脏而发挥作用,但也各有宜忌之味,比如酸多伤脾、苦多伤肺、甘多伤肾、辛多伤肝、咸多伤心,这也是中医食养的基本理论原则。“所以我们常说:饮食五味,淡味是五味之母。什么都能吃,就是需要注意适量,当然,吃肉最好以白肉、瘦肉为主。尽量保持食物的原汁原味。”(扬子晚报)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出现发热症状应明确病原体后再用药

    原标题:出现发热症状应明确病原体后再用药最近一段时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儿科主治医师姜越的工作节奏很紧张,从早上8点一直忙到晚上11点。“与往年同期相比,我们儿科患者大概增加了3倍,其中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也明显增加。”姜越表示。中日友好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惠秦也有同样感受:“10月份,中日友好医院儿...

    时间:11-07
  •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病例增多 出现发热症状应明确病原体后再用药

      面对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病例增多情况,医院儿科专家表示——   出现发热症状应明确病原体后再用药  ◎本报记者 代小佩  最近一段时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儿科主治医师姜越的工作节奏很紧张,从早上8点一直忙到晚上11点。“与往年同期相比,我们儿科患者大概增加了3倍,其中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也明显增加。”姜越...

    时间:11-07
  • 中新真探:清淡饮食等于吃素?

      中新网11月6日电 清淡不代表无味,也不代表只能吃素。清淡饮食是在食物多样化的基础上,合理地搭配营养,其主要特点是尽量保持食物原有的味道和营养成分,少油、少盐、少糖、不辛辣。清淡饮食是荤素都可以吃的,不过不建议吃肥肉。(来源:@科学辟谣 @中国新闻网)...

    时间:11-06
  • 中新真探:清淡饮食等于吃素?

      中新网11月6日电 清淡不代表无味,也不代表只能吃素。清淡饮食是在食物多样化的基础上,合理地搭配营养,其主要特点是尽量保持食物原有的味道和营养成分,少油、少盐、少糖、不辛辣。清淡饮食是荤素都可以吃的,不过不建议吃肥肉。(来源:@科学辟谣 @中国新闻网)...

    时间:11-06
  • “癌症之王”年轻化?这4个症状是警告!

      中新网北京10月28日电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消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于2023年10月27日12时56分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60岁。多家媒体报道,2021年疫情期间,吴尊友确诊胰腺癌,与癌症搏斗了两年。  消息公布后,网友在痛惜之余,也对胰腺癌有所关注。胰腺癌因其发病隐匿、早期诊断率低、进展迅速...

    时间:10-28
  • 高温或加重特应性皮炎症状 专家:患儿应接受规范治疗、长期管理

      中新网上海7月12日电 (记者 陈静)炎炎夏日是各类皮肤疾病的高发季节。对于特应性皮炎(简称AD)患者来说,皮肤本就敏感,夏季的高温、潮湿、日晒以及出汗增多,或可导致其症状有所反复乃至加重。  “特应性皮炎,最大的发病原因就是遗传因素、免疫功能异常、环境和皮肤屏障功能异常等。”中华医学会儿...

    时间:07-12
  • 患者亲身讲述:抑郁症有何症状?专家详解:能否治愈?

      文/赵斌  歌手李玟轻生离世,一片惋惜与悲痛声中,她所患的抑郁症再度引起人们关注。  目前尚无权威资料统计我国抑郁症患者人数。根据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黄悦勤教授2021年9月在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精神病学》上领衔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国成人抑郁障碍终生患病率高达6.8%。  患抑郁症患者有何症...

    时间:07-10
  • 最新研究:SMA患儿症状前治疗有望实现同龄孩子的运动功能

      中新网上海7月4日电 (记者 陈静)记者4日获悉,最新NURTURE研究数据显示,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患儿在症状前开始使用诺西那生钠注射液进行治疗,在5年后能够保持并达成新的运动里程碑。经过两年的额外随访,所有参与研究的患者均存活,且无需永久性通气辅助,25名受试患儿中有23人能够独立行走(大多数在正常...

    时间:07-04
  • 男性也可能罹患乳腺癌 专家呼吁重视乳头溢液症状

      中新网上海6月27日电 (陈静 陈霞琼 肖鑫)乳腺癌是女性的“专利”吗?不,男性也有可能罹患乳腺癌,而乳头溢液可能就是“警示”。  记者27日走访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简称:上海四院)。该院甲乳血管外科副主任刘晟接受采访时表示,出现“乳头溢液”最常见的原因是乳腺疾病。乳头溢液,除了是乳管炎症、乳管损伤的症状,还...

    时间:06-27
  • 高温天谨防“热中风” 这些症状需警惕

      每当炎炎夏日,中风患者就会增加。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张如旭提示,气温高于32℃,中风的发生率较平时高出66%,并且随着气温的升高,危险性还会增加。  张如旭介绍,中风又称脑卒中,是中老年人常见的脑血管病,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中风有两个高峰期,一个是气温在0℃以下的寒冬,另一个是气温超过32℃的盛夏。高...

    时间:06-21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