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生活

有老花眼问题者人数众多 专家:科学、合适诊疗可改善视觉质量

2023-07-03 16:08:48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上海7月3日电 (记者 陈静)老花眼在医学上称“老视”,是因年龄增长,晶状体逐渐硬化、弹性减弱而引起眼睛的调节功能下降,就如白头发一样自然发生。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卢奕教授3日对记者表示,老花眼并不是一种无法治疗的眼病,只要选择科学、合适的诊疗方式就能重新收获全程视力、改善视觉质量,提升生活幸福感。

  记者当日获悉,由权威眼科专家携手编撰的《2023中国老花眼人群洞察报告》(下称:报告)刚刚面世。据此,中国35岁以上的人口中,有老花眼问题人群占比56.9%,达3.9亿人。在这个年龄段的中年人正处在职业发展“黄金期”,是家庭和社会的中流砥柱。老花眼会直接影响个人发展信心,如果患者本身有近视问题更需要多副眼镜来回更换,生活质量直线下降。

  卢奕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人们步入中老年后必然会出现的视力问题,老花通常在38岁左右出现,高峰在42岁到44岁,52岁以上人群老花眼的发病率接近100%;常见症状为视近物困难、眼睛易疲劳、需要强照明等。虽存在遗传、药物、用眼习惯等其他致病因素,但年龄增长引起的晶状体调节能力下降仍是导致老花眼的主要原因。据了解,伴随数字时代的到来,中老年人用眼场景不断变化,用眼强度增加、过度使用电子产品等行为并不少见,这进一步加速了视觉问题的发生。

  为全面洞悉数据背后的行为机制,报告针对中国中老年人用眼习惯进行了分析。报告指出,随着电子产品在中老年群体的普及,40岁以上人群使用手机和电脑时间很长,近距离视力存在问题的人群比例高达92%。除了视觉健康困扰外,老花问题会持续影响工作、生活和情绪,年纪越轻、学历越高受影响越大。多数年轻患者不愿意被认为“衰老”,这不仅影响处理事情的节奏和效率,甚至会导致悲伤情绪、视觉焦虑等不良心理的出现。

  据了解,报告的编撰得到诸多专家的关注与支持,包括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姚克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赵家良教授、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卢奕教授、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陈伟蓉教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毕宏生教授等。

  如何恢复晶状体调节能力或借助外力实现视觉质量提升,成了矫治老花眼的关键。根据报告,由于大众对老花眼的认知不够,超过65%患者的老花眼还未得到矫正。因此,提高老视健康认知、科普科学治疗方式迫在眉睫。

  报告指出,临床上有两种矫治老视方式可供患者按需选择。据介绍,以往最常见的就是佩戴老花镜或角膜接触镜。但是经常有老年人在地摊上买一副老花或随意使用他人老花眼镜习惯,从而引发更多问题。卢奕教授直言,就现在中年人希望改善视觉质量、提升工作生活效率的需求来说,老花镜已经难以满足,因此患者开始关注手术方式。

  据介绍,相较于角膜激光手术,通过进行屈光性晶状体置换手术由于其长久稳定优势更受认可,能够满足患者脱镜和全程视力的需求。例如,通过选择植入可以实现远、中、近全程视力的全视觉三焦点人工晶体,替换失去调节力的自然晶状体,重新高清优异视觉,还可以一体化解决白内障、远视、近视等多个眼部问题。

  在采访中,多位专家提醒民众:35岁以后要定期做眼部检查,提早关注眼健康,一旦发现老花眼问题,要尽早前往专业眼科机构检查。在专家、医疗机构、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将会有更多的创新成果惠及老花人群。(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让患者更快用上好药 今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正式公布

      今天(29日),国家医保局公布了《2023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这是医保局成立以来,连续六年开展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为何要调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能为百姓带来哪些实实在在的好处?创新药物从获批到纳入医保的速度有多快?  今年目录调整工作方案正式公布  ...

    时间:06-30
  • 终末期心衰患者生命垂危 “人工心脏”点燃生命新希望

      中新网广州6月28日电 (蔡敏婕 张灿城)邬叔(化名)今年60多岁,平时照看孙子尽享天伦之乐。然而,病魔的到来打破了这种平静。  今年3月底,正在吃晚饭的邬叔突然觉得有点头晕,随即一阵强烈的恶心感伴随胸闷压得他喘不过气来。紧接着他便开始呕吐并大汗淋漓。当地医院冠脉造影显示邬叔最重要的一条冠状...

    时间:06-28
  • 达菲林六月剂型获批用于前列腺癌治疗 专家吁为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中新网北京6月28日电 (记者 张素)近日,达菲林(注射用双羟萘酸曲普瑞林)六月超长效剂型经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批准,用于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前列腺癌的治疗。  “前列腺癌是威胁中老年男性健康的重大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发病率上升趋势明显。”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泌尿外科医学部主任...

    时间:06-28
  • 上海专家成功通过外科手术让梅尼埃病患者摆脱眩晕反复发作

      中新网上海6月27日电 (陈静 王根华)“梅尼埃病”是一种耳源性眩晕疾病,常表现为旋转性眩晕反复发作,伴有耳鸣和耳胀感。记者27日在走访中获悉,上海专家创新尝试以外科手术方式,成功让饱受眩晕困扰的患者重获正常生活。  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上海长征医院)耳鼻喉科林顺涨教授当日告诉记者,既...

    时间:06-27
  • 医院一刀切不准陪护 谁在限制患者家属陪护权?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家人生病住院,家属陪护都是正当权利。一般来说,患者住院,往往情绪低落,家属陪护可带来心理上的慰藉,这种作用是再高明的护士或护工都不能取代的。故此,医院不能动辄拒绝家属陪护,更不能剥夺家属的陪护权,也不能一刀切地限制家属的陪护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卫健委发通知明确指出:“...

    时间:06-27
  • 2021年至今,西藏大骨节病患者成功手术治疗791人

      中新网拉萨6月26日电(顿旦旺姆)记者26日从西藏自治区大骨节病患者救治救助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1年以来,西藏投入3500余万元人民币,通过全面筛查确诊大骨节病患者3866人,手术治疗791人。其他患者实施药物,藏药浴等个性化精准治疗,实现了所有大骨节病患者“愿治尽治、应治尽治”的目标。  西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

    时间:06-26
  • 2050年全球糖尿病患者将达13亿

      科技日报北京6月25日电 (记者 刘霞)美国华盛顿大学科学家在最新一期《柳叶刀》杂志上发表论文指出,全世界目前有5.29亿糖尿病患者,预计到205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13亿,每个国家的糖尿病患者人数都会增加。  利用“2021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数据,科学家们调查了1990年至2021年间204个国家和地区的糖尿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并预测了...

    时间:06-26
  • 如何让癫痫患者拥有高质量生活 专家:多学科共治、院内外规范管理

      中新网上海6月24日电 (记者 陈静)“第十七个国际癫痫关爱日”将至,“国际癫痫关爱日主会场活动”24日举行。中国抗癫痫协会方面当日介绍,经过6年努力,中国已建立标准化三级癫痫中心网络体系,进一步加强癫痫中心规范化建设。中国抗癫痫协会已在全国推动建立和评价了294个癫痫中心,覆盖31个省、市、自治区。  在活动现场,与会...

    时间:06-24
  • 辽宁省进入投资黄金期 固定资产投资居全国第一梯队

      中新网沈阳6月22日电 (李晛)据辽宁省发改委6月22日消息,辽宁省当前进入投资黄金期,固定资产投资居全国第一梯队。  辽宁省固定资产投资前5个月同比增长5.5%,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高于东北地区平均水平3.8个百分点,保持在全国第一梯队,新开工超百亿元项目10个。  据辽宁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十三五”以来辽...

    时间:06-22
  • 上海专家云南开展公益项目 城乡协同助癫痫患者获高质量诊疗

      中新网上海6月19日电 (陈静徐敏)记者19日获悉,国际癫痫关爱日——2023年“医疗高质量发展云南行暨公益脑科手术计划”启动。上海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上海医师协会会长、上海市欧美同学会医务分会会长徐建光透露,“医疗高质量发展云南行项目”体现了城乡协同、以城带乡的帮扶机制,开展医疗人才组团式帮扶;“公益脑科手...

    时间:06-19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