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生活

防暑降温药热卖 专家:预防中暑可随身携带

2023-05-30 09:53:36

来源:广州日报

药店开辟出“清热解毒类”药物专区。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李波摄

  近期,广东多地气温不断升高,再加上湿度也大,不少市民产生出门即有“蒸桑拿”的感觉。“桑拿天”来袭也直接带动了防暑降温药热卖。记者走访线下药店、了解电商平台发现,藿香正气水、清凉油等产品环比均出现了三四成的销量增长。连锁药店负责人告诉记者,与此同时,清热解毒类药物的销量也在持续攀升,环比增长了一两成左右。

  “无论是电商还是药店,最近都在积极备货防暑类药物甚至主动开展促销,目的或是借此‘薄利多销’引流带动店内其他产品销售。”一位业内人士透露。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涂端玉 文静 (除署名外)

  实体药店:藿香正气液大卖,清热解毒药畅销

  “藿香正气水卖得特别好,最近一周,有的门店销量甚至直接增长了一半。”金康药房总经理郑浩涛表示,环比来看,包括藿香正气水、人丹、十滴水、清凉油等在内的防暑降温药起码都出现了三四成左右的销量增长。

  走进白云区某连锁药店,记者在目光所及处即看到了门店特别开设的“清热解毒类”药物专区。只见货架上品类、品牌齐全,口炎清颗粒、白云山板蓝根颗粒、咽炎片、金银花颗粒、黄连上清片等产品一应俱全。“最近不少市民反映出现了易上火、易疲劳、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等症状,这些有可能是风热上攻、肺胃热盛引起,相关本土药物如口炎清等也再次迎来了销售小高峰。”该店负责人告诉记者,对于本地市场而言,清热解毒类中成药并没有明显淡旺季,近期可能受到“二阳”以及高温天气影响,所以药物销售也都较为理想,由于这类常用药并不缺货,所以消费者购买时往往“适可而止”,不会出现抢购、囤药现象。

某电商平台的商家推出“夏季防暑降温药品套装”。

  线上商家:力推夏季防暑降温套装

  高温天气,记者浏览线上平台发现,藿香正气口服液、藿香正气胶囊、藿香正气水等热销。

  记者在电商平台输入“防暑药”关键词搜索看到,销量最高的前五位分别是来自不同商家的藿香正气口服液、藿香正气水。其中,一款18支/盒,售价47.9元的藿香正气口服液属于“本月行业热销”。一款藿香正气水10支×10ml/支/盒,1件的到手价为5.6元,月销超过1万件,许多买家都在产品下留言表示,入手这款药品,是为夏日做准备。

  此外,有线上药店为吸引顾客团购藿香正气合剂,打出“满500盒返1000元”的团购优惠,药店客服对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表示,个人账户购买订单满50盒就可以享受企业政策,买得越多优惠越多,“购买100盒、500盒主要还是公司客户为主。现在对个人用户的订单都推这类优惠,是为了拉动销量”。然而,类似推这种数十盒、甚至上百盒的团购优惠的线上药店为数不多,大部分线上商家主要以三盒、五盒、八盒优惠打折为主。

  除藿香正气口服液、藿香正气水等外,电商平台的商家推出“夏季防暑降温药品套装”。记者随机点开其中4件“套装”,里面的药品包括藿香正气水、风油精、清凉油、人丹,售价19.90元/套;还有10件“套装”,当中不仅有藿香正气口服液、风油精、清凉油、金银花露,还包括医用冰袋、止痒花露水、创可贴、蚊怕水等,据了解,这些夏日防暑降温套装,从去年夏季,就受到公司客户的青睐,其间买家称,无须一件件单独购买,方便分派给员工使用。随着5月夏季来临,该类型套装逐渐受关注。同时,今年,有商家表示,可根据企业要求提供清凉防暑套装定制服务。

  进入夏季,儿童健康亦受到家长们的关注。据京东5月26日公布的“6·18”预售数据显示,从5月23日晚8时预售开启,截至5月25日24时,儿科用药品类预售成交额同比增长7倍,儿童肠胃用药、中药饮片、皮肤用药是消费者选择加购的新健康趋势品类,预售期支付订金的用户数同比增长分别为48倍、6倍、5倍。

  专家:预防中暑可随身携带防暑降温药物

  此前,国家卫健委职业健康司发布的“如何做好职业性中暑的预防和应急处置”动态指南显示:预防中暑5大措施除了补充水分、盐分及矿物质、避开高温直接作业、注意饮食及休息之外,还要“随身携带防暑降温药物”,如“藿香正气水、十滴水、风油精”等。对此,有专家表示,恰逢天气炎热阶段,不少孩子有备考的需求、大人则有户外工作等需求,此时大家都要做好降温防暑措施,避免中暑。“中暑包括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重症中暑按严重程度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三种,其中,热射病是最严重的中暑类型。”专家表示,近期外出,可考虑随身携带药物以做到有备无患,常见可携带的防暑药物包括十滴水、藿香正气水、清凉油、无极丹等。

  预防中暑小贴士

  远离烈日,科学运动。外出应打遮阳伞、戴遮阳帽和太阳镜,涂抹防晒霜,准备充足的饮用水。户外活动锻炼尽量安排在早上或晚上,避免过度疲劳。

  适当饮水,营养均衡。保证充足水分摄入,如果出汗过多,可适当饮用含电解质饮料,如淡盐水等。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也可补充水分。户外活动对体力消耗非常大,市民要注意营养均衡,补充足够的蛋白质,如鱼、奶、豆类。

  外出归来,忌开足电扇、立即洗冷水澡,这样会使全身毛孔快速闭合,体内热量反而难以散发,还会因脑部血管迅速收缩而引起大脑供血不足,使人头晕目眩。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深挖海洋生物资源潜力 北京大学宁波海洋药物研究院开园

    原标题:深挖海洋生物资源潜力 北京大学宁波海洋药物研究院开园记者5月8日获悉,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的北京大学宁波海洋药物研究院正式开园。该研究院“北京大学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全国重点实验室孵化基地”在现场揭牌运营。2020年5月,宁波市政府与北京大学医学部签约共建北京大学宁波海洋药物研究院,围绕海洋生物...

    时间:05-30
  • 不用药物抑制艾滋病病毒新线索揭示

      科技日报北京5月23日电 (记者刘霞)科学家几十年前就发现,有些艾滋病患者能够在没有任何药物帮助的情况下完全控制艾滋病病毒,但其中缘由一直未被揭示。在一项新研究中,美国科学家发现一种异常强大的抗感染白细胞CD8+T细胞或许发挥了关键作用。研究刊发于最新一期《科学·免疫学》杂志。  美国拉贡研究所科学家指出,每300人...

    时间:05-24
  • 专家:创新药物、疗法不断面世 助晚期乳腺癌患者获得精准靶向治疗

      中新网上海5月14日电 (记者 陈静)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副理事长殷咏梅教授14日在此间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早期乳腺癌被确诊以后,一定要坚持规范化的治疗和规范化的全程管理,尽早避免复发和转移而成为晚期乳腺癌。  据悉,在每年新发的乳腺癌病例中,约3%-10%的...

    时间:05-14
  • 新冠药物“供需两旺” 药企全力保供

      【“五一”假期临近 不少消费者为出游提前购药做好准备】  新冠病毒感染相关动态消息依然备受关注。中国疾控中心发布数据称,4月14日至4月20日新发现本土重点关注变异株275例。4月21日,国家疾控局表示,我国本土病例中XBB.1.16仍维持极低水平,未形成传播优势。  4月20日,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

    时间:04-25
  • 糖尿病药物市场加速嬗变,国内胰岛素企业如何接招?

      作者:俞晟麒  在胰岛素上市销售整整一百年后,全球糖尿病药物市场正悄然嬗变。  3月份以来,礼来、诺和诺德、赛诺菲三大巨头先后宣布降低胰岛素在美销售价格,降幅高达65%~78%。这其中既有相关法案和诉讼的影响,也和GLP-1(胰高血糖素样肽-1)类新型降糖药的强势崛起不无关联。  “我们注意到,GLP-1等新型降糖药物的市场规模...

    时间:04-14
  • 糖尿病药物市场加速嬗变,国内胰岛素企业如何接招?

      作者:俞晟麒  在胰岛素上市销售整整一百年后,全球糖尿病药物市场正悄然嬗变。  3月份以来,礼来、诺和诺德、赛诺菲三大巨头先后宣布降低胰岛素在美销售价格,降幅高达65%~78%。这其中既有相关法案和诉讼的影响,也和GLP-1(胰高血糖素样肽-1)类新型降糖药的强势崛起不无关联。  “我们注意到,GLP-1...

    时间:04-14
  • 新“隐形”聚合物成药物输送载体

      科技日报讯 (记者张梦然)英国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的“活性隐形”聚合物。初步数据表明,这种称为聚硫缩水甘油基甘油(PTGG)的合成物质在药物输送方面更安全、更有效。研究发表在最新的《美国化学会志》上。  目前,聚乙二醇(PEG)因其无毒性和高溶解性而成为生物医学应用中最常用的聚合物。它有许多应用,包括以涂层纳米载体...

    时间:04-11
  • 国家药监局附条件批准新冠病毒感染治疗药物来瑞特韦片上市

      中新网3月23日电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3日消息,近日,国家药监局根据《药品管理法》相关规定,按照药品特别审批程序,附条件批准广东众生睿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申报的1类创新药来瑞特韦片(商品名称:乐睿灵)上市。  来瑞特韦片为口服小分子新冠病毒感染治疗药物,用于治疗轻中度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的成年患者。患者应在医...

    时间:03-23
  • 多维度构建新药创制生态 我国皮肤病药物研发驶入快车道

      2015-2022年,国家药品审评中心共批准205个皮肤科新药开展临床试验,其中生物制品84个,化学药品121个;共批准上市了22个皮肤科新药和3个药物新适应症。在3月19日由中国新药杂志社主办的“全球视野下中国皮肤科新药研发与创新高峰论坛”上,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化药临床二部部长谢松梅分享了一组我国皮肤科新药数据后...

    时间:03-23
  • 保健食品不能代替药物治病

      本报记者 徐文智  近日,陕西省西安市市场监管局发布保健食品消费提示,提醒消费者保健食品是食品不是药物,不能代替药物治疗疾病。消费者选购保健食品,要谨防虚假夸大宣传行为,更不能将保健食品用于治疗疾病。  根据《食品安全法》,国家对保健食品等特殊食品实行严格监督管理,保健食品应依法取得注册证书或备案凭证。保健食...

    时间:03-16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