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生活

颈椎病呈现年轻化趋势 如何正确预防和治疗?

2023-05-10 10:29:28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近几年,颈椎病患者不断增多,而且越来越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哪些行为正在伤害您的颈椎?

  这些症状说明颈椎正在发出预警

  长期伏案、久坐不动、缺乏锻炼,随着当代年轻人工作方式和生活习惯的改变,颈椎病已经盯上了年轻人。有数据显示,我国颈椎病的发病率为15%左右,且发病有逐年增长、逐步年轻化的趋势。专家表示,当你出现这些症状时,表示你的颈椎正在发出预警信号。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神经脊柱专业组主任医师 王兴文:第一个,他会出现颈肩部的疼痛,会出现手和上肢的麻木。还有的病人会出现行走的不稳,脚底下有踩棉花的感觉,甚至有的人会出现容易摔倒和绊跤的一种现象,一般出现这些症状的时候,我们要考虑有颈椎病的可能。

  日常这些行为最伤颈椎

  专家表示,颈椎间盘一旦长期处于高压下,就会加速老化,甚至出现椎间盘突出和长出骨刺,进而压迫人体的脊髓和神经。那么,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行为正在伤害你的颈椎呢?

  王兴文:我们睡觉的时候,使用的枕头不合适、枕头过高,还有就是有的时候,特别是我们在坐姿不合适,比如说躺在沙发上的时候,颈部没有什么支撑。这种蜷缩在沙发里的姿势,也会加重我们颈椎的退变,引起颈椎病的可能。

  长期处于高压下将加速颈椎间盘老化

  欧洲脊柱协会曾发出警示,长期低头玩手机、看电脑,相当于脖子负重25千克。当头部前倾呈30度角时,颈椎承重大约18千克;前倾呈45度角时,颈椎承重22千克。而现实生活中,习惯盯着屏幕的“低头族”,低头45度角的情况再常见不过。专家表示,长期颈椎病对身体造成的影响不容小觑。

  王兴文:第一个就是由于间盘的退变,当我们人成年了以后,这个间盘慢慢地脱水,然后它的弹性会丧失,慢慢地高度会降低,所以它会压迫我们的神经根或脊髓。还有一个就是我们退变了以后,这个椎体会发生骨质的增生,也就是我们老百姓俗称的骨刺,它也会刺激到我们的神经根、脊髓,甚至我们的血管,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

  保护颈椎的正确方式

  颈椎病越来越年轻化,反复发作的疼痛让不少年轻人不堪其扰。近期,在一些社交平台上,一些年轻病友依据自己治愈和保健的过程,整理发布了一些颈椎病的“自救指南”,比如说戴颈托、倒吊、按摩热敷等。这些方法对颈椎病真的有效吗?我们到底该如何正确预防和治疗颈椎病?

  颈托使用前需咨询医生意见

  “防低头”颈托真的是护颈神器吗?近年来,各式各样的颈托在网络上悄然走红,有支架型、按摩型,还有可加热型等,有的甚至还打上了“骨科医生推荐”的标签。不少年轻人也把戴颈托,当成防止长时间低头、矫正脖子前倾等不良体态的便捷手段。那么,颈托的功效真有那么“神”吗?

  王兴文:长期使用颈托,不正确地佩戴颈托,并不能够治疗颈椎病,反而会加重颈椎的损伤,比如说长期使用颈托以后,会导致我们肌肉的退变,这样的话,并不能起到保护的作用,反而会加速颈椎退变。颈托的使用,最好是由医院的医生,有经验的脊柱外科、骨科、神经外科医生给出相应的建议和诊断才可以。

  “倒头大法”不可取 易引发头部缺血

  “倒头大法”对颈椎真的有效吗?平躺在床上,头向后仰挂在床沿,这就是网上流传的“倒头大法”。有网友表示,这一招不仅不用动,就能缓解颈椎问题,还有“增加脑供血”“辅助睡眠”等好处。但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

  王兴文:这个说法是非常非常不科学的,它反而有可能导致我们颈部,特别是头部的缺血、眩晕,甚至脑缺血的发生,而这种姿势还有可能会导致加重我们颈椎和神经(的问题),因为我们人自出生以后,已经慢慢适应了这个颈部直立的姿势。当你采用倒头大法的时候,它并不能够缓解这个颈部的一些颈椎的症状。

  这些动作能有效缓解颈椎病

  专家表示,颈椎是连接我们头部跟肢体的一个中转站,因此对于颈椎的保护至关重要。那么,哪些动作能有效地增强我们对颈椎的自我保护呢?

  王兴文:我们用我们的手顶在侧前方的额部,然后用我们的手跟我们的头进行对抗,这样主要是练我们颈部肌肉的力量,做完这组动作以后,再翻过来放到对侧,也是用头跟我们的手进行对抗。第二个动作就是把我们的双手放在我们的后枕部,或者放在我们的颈部,然后向前方对抗我们的后枕部的肌肉的力量,可以极大地舒缓我们后颈部肌群的紧张度。然后第三个动作,就是把我们的手掌顶在我们的前额部,这个动作可以向后方推我们的额部,可以增强我们颈部肌肉的力量,舒缓这个肌肉的疼痛。

  (央视新闻客户端 总台央视记者 余静英)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首届川渝卫生健康综合行政执法技能竞赛总决赛在渝举行

      中新网重庆5月10日电(梁钦卿)5月10日,“首届川渝卫生健康综合行政执法技能竞赛”总决赛在重庆举行。经过激烈角逐,重庆市涪陵区、四川省绵阳市代表队获得团体一等奖,重庆市北碚区等6支代表队获得团体二等奖。  此次竞赛围绕医疗卫生、公共卫生、传染病防治、职业卫生4大领域,采取知识竞答、模拟执法等形式进行。2022年10月...

    时间:05-10
  • 总投资177.4亿元 江西南昌今年已启动建设30个医疗项目

      中新网南昌5月10日电(朱莹)“截至目前,全市市县两级今年共启动建设项目30个,总投资177.4亿元。项目建设范围之广、投资力度之大,为南昌历史之最。”南昌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吴华10日在南昌市构建“4+2+2”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新格局新闻发布会上如是说。  据介绍,近年来,南昌市卫生健康事业取得长足发展。与2017年相比,2022年南...

    时间:05-10
  • 新冠致命元凶并非细胞因子风暴

      科技日报北京5月9日电 (记者张佳欣)据发表于最新一期《临床研究杂志》的一篇论文,美国西北大学范伯格医学院研究人员将机器学习技术应用于医疗数据后发现,未能治愈的继发性细菌性肺炎是新冠病毒感染患者死亡的关键驱动因素,甚至可能超过病毒感染本身的致死率。他们还发现了新冠病毒感染不会引起“细胞因子风暴”的证据,而细胞...

    时间:05-10
  • 肿瘤诊治进入“整合”时代

      ◎本报记者 陈 曦 通讯员 朱 芸  肿瘤防治,赢在整合。所谓整合,就是从宏观到微观,从临床到基础,从中医到西医的广泛整合,包括预防、筛查、早诊、综合治疗以至康复,贯穿疾病诊治全程、患者全生命周期。  郝希山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天津市肿瘤研究所所长  当今社会,恶性肿瘤的发生率越...

    时间:05-10
  • 新型半导体纤维或可修复神经损伤

      【医线传真】  ◎实习记者 沈 唯  神经损伤后,利用仿生原理,制造一种新型半导体纤维器件并植入人体,模拟天然神经功能,恢复“阻断”的神经通路,实现信号传导。目前,“人造神经”正走向现实,并有望用于临床。  5月8日,科技日报记者从东华大学获悉,该校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王刚研究员、朱美芳院士等联合复旦大学附属华...

    时间:05-10
  • 青少年要警惕特发性脊柱侧凸

      青少年要警惕特发性脊柱侧凸 高发或与不良坐姿、缺乏运动、书包过重等有关   ◎本报记者 罗朝淑  脊柱畸形是脊柱在三维平面中的畸形,脊柱侧凸属于脊柱畸形的一种。目前,脊柱畸形的病因尚不明确,80%的患者无法获得病因解释。据统计,目前,我国脊柱侧凸患者超过300万人,并以每年30万个新发病例的速度递增,其中超过半数为青少...

    时间:05-10
  • 首例出生前胎儿脑部手术成功实施

      科技日报北京5月9日电 (记者刘霞)美国医生首次成功对仍在子宫内的胎儿实施了脑部手术,以修复其畸形的血管。这名婴儿出生几周后即出院,目前不需要任何药物或其他治疗。相关研究刊发于最新一期《中风》杂志。  上述手术是研究团队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的一部分。该试验旨在寻找一种治疗盖伦氏静脉畸形(VOGM)的新方法。VOGM是一...

    时间:05-10
  • 抗免疫攻击干细胞用于治疗糖尿病

      科技日报北京5月9日电 (记者刘霞)美国科学家开发出了不会引起破坏性免疫反应的干细胞,并用其制造胰腺细胞,以治疗患有Ⅰ型糖尿病的小鼠。这一成果向利用“现成”组织或器官治疗心脏病迈出了重要一步。相关研究刊登于最新一期《自然·生物技术》杂志。  干细胞可被诱导发育成不同身体组织,又称为“万用细胞”,人们希望能将...

    时间:05-10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