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生活

青少年要警惕特发性脊柱侧凸

2023-05-10 03:09:41

来源:科技日报

  青少年要警惕特发性脊柱侧凸 高发或与不良坐姿、缺乏运动、书包过重等有关

  ◎本报记者 罗朝淑

  脊柱畸形是脊柱在三维平面中的畸形,脊柱侧凸属于脊柱畸形的一种。目前,脊柱畸形的病因尚不明确,80%的患者无法获得病因解释。据统计,目前,我国脊柱侧凸患者超过300万人,并以每年30万个新发病例的速度递增,其中超过半数为青少年。脊柱侧凸已成为继肥胖症、近视之后,威胁我国儿童青少年健康的“第三大杀手”。

  特发性脊柱侧凸好发期为10到18岁

  脊柱侧凸主要包括特发性脊柱侧凸、先天性脊柱侧凸和综合征性脊柱侧凸等。

  “综合征性脊柱侧凸虽然种类繁多,但基本上属于罕见病,我们更需要关注的是特发性脊柱侧凸。”在日前召开的第721次香山科学会议“脊柱畸形预防与诊治关键科学技术”学术讨论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主任医师邱贵兴说。

  特发性脊柱侧凸是脊柱畸形中最常见的类型,占脊柱畸形患者的75%左右,患者多在10岁到18岁之间发病,目前病因不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骨科主任医师赵宇认为,虽然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具体病因目前还不明确,但与我国青少年坐姿不正确、缺乏运动,以及书包负荷过重等不无关系。

  长期从事脊柱侧凸检测和康复研究的北京工业大学副教授刘晓民发现,绝大多数脊柱侧凸患者均存在肌骨结构失衡或运动功能不对称。他认为,肌骨结构失衡可能是脊柱侧凸的一个重要诱因。“姿势是通过有张力的肌肉系统来完成的,当肌肉系统发育不协调时就会出现肌力不平衡,青少年若长期保持不良坐姿,可能会加剧这种肌力不平衡。”刘晓民介绍。

  新兴技术助力脊柱侧凸诊治水平提高

  “脊柱畸形不仅影响患者的形体和心理健康,还可能导致呼吸功能障碍、心血管系统紊乱、神经压迫等严重并发症。”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孙立宁教授说。

  由于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出生时无明显的椎体畸形等异常,发病时间又多在青春期,因此多位专家建议,学校应当加强对中小学学生脊柱畸形知识的科学普及和体检工作,尤其是在特发性脊柱侧凸好发的10到18岁期间,增加体检频率。

  邱贵兴指出,可以借助人工智能实现脊柱侧凸的早筛早诊。

  例如,研发新型脊柱侧凸电子筛查工具,进行脊柱动态平衡评估系统的研发和转化,可以实现对青少年的大规模筛查。借助人工智能,可以建立多模型信息融合的脊柱侧凸动态模型,对青少年脊柱侧凸情况进行全面评估。

  脊柱侧凸的治疗方式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包括定期观察、支具治疗、运动治疗、按摩推拿等。支具治疗是保守治疗中效果最确切、最常用的治疗方式。长期稳定地佩戴矫形支具可以有效延缓脊柱侧凸进展,甚至可以降低手术治疗的发生率。但是传统的支具存在矫形粗糙、调节困难、穿戴笨重、无法监测矫形有效性等不足,具有明显的局限性。为弥补传统支具的不足,北京协和医院骨科团队开发出一种新型支具,该支具可以随着患者的生长发育进行调节,发挥更精细的矫形作用。未来,智能支具技术有望把矫形进行量化,获得更好的矫形方案、矫形预期,甚至可以智能监测矫形效果。

  手术也是治疗脊柱侧凸的一种有效方式。但发病年龄小于10岁的早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其脊柱尚未发育成熟,所以如果对患儿脊柱进行内固定会导致术后脊柱无法生长发育。为此,1962年,生长棒技术开始应用于临床。但接受该技术治疗的患者仍面临多次住院、全麻手术打开切口,以及一些目前难以完全避免的并发症,如切口感染、断棒、锚定失败等。为纠正传统生长棒的劣势,近年来,业界提出了磁力生长棒的概念,并进行了前瞻性研究。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工程科技在治疗脊柱畸形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潜力。“随着各种新技术的出现和成熟,脊柱手术机器人已成为目前骨科手术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邱贵兴说。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颈椎病呈现年轻化趋势 如何正确预防和治疗?

      近几年,颈椎病患者不断增多,而且越来越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哪些行为正在伤害您的颈椎?  这些症状说明颈椎正在发出预警  长期伏案、久坐不动、缺乏锻炼,随着当代年轻人工作方式和生活习惯的改变,颈椎病已经盯上了年轻人。有数据显示,我国颈椎病的发病率为15%左右,且发病有逐年增长、逐步年轻化的趋势。专家表示,当你出现这...

    时间:05-10
  • 新冠致命元凶并非细胞因子风暴

      科技日报北京5月9日电 (记者张佳欣)据发表于最新一期《临床研究杂志》的一篇论文,美国西北大学范伯格医学院研究人员将机器学习技术应用于医疗数据后发现,未能治愈的继发性细菌性肺炎是新冠病毒感染患者死亡的关键驱动因素,甚至可能超过病毒感染本身的致死率。他们还发现了新冠病毒感染不会引起“细胞因子风暴”的证据,而细胞...

    时间:05-10
  • 肿瘤诊治进入“整合”时代

      ◎本报记者 陈 曦 通讯员 朱 芸  肿瘤防治,赢在整合。所谓整合,就是从宏观到微观,从临床到基础,从中医到西医的广泛整合,包括预防、筛查、早诊、综合治疗以至康复,贯穿疾病诊治全程、患者全生命周期。  郝希山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天津市肿瘤研究所所长  当今社会,恶性肿瘤的发生率越...

    时间:05-10
  • 新型半导体纤维或可修复神经损伤

      【医线传真】  ◎实习记者 沈 唯  神经损伤后,利用仿生原理,制造一种新型半导体纤维器件并植入人体,模拟天然神经功能,恢复“阻断”的神经通路,实现信号传导。目前,“人造神经”正走向现实,并有望用于临床。  5月8日,科技日报记者从东华大学获悉,该校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王刚研究员、朱美芳院士等联合复旦大学附属华...

    时间:05-10
  • 首例出生前胎儿脑部手术成功实施

      科技日报北京5月9日电 (记者刘霞)美国医生首次成功对仍在子宫内的胎儿实施了脑部手术,以修复其畸形的血管。这名婴儿出生几周后即出院,目前不需要任何药物或其他治疗。相关研究刊发于最新一期《中风》杂志。  上述手术是研究团队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的一部分。该试验旨在寻找一种治疗盖伦氏静脉畸形(VOGM)的新方法。VOGM是一...

    时间:05-10
  • 抗免疫攻击干细胞用于治疗糖尿病

      科技日报北京5月9日电 (记者刘霞)美国科学家开发出了不会引起破坏性免疫反应的干细胞,并用其制造胰腺细胞,以治疗患有Ⅰ型糖尿病的小鼠。这一成果向利用“现成”组织或器官治疗心脏病迈出了重要一步。相关研究刊登于最新一期《自然·生物技术》杂志。  干细胞可被诱导发育成不同身体组织,又称为“万用细胞”,人们希望能将...

    时间:05-10
  • 汉服京城降温 体验馆数量缩减50%

      人流如织的古迹、景区内,衣袂飘飘的汉服爱好者结伴出游,卷起一波穿搭风潮的同时,也让汉服商家分得了流量红利。随着汉服产业的发展,服装销售与租赁、写真拍摄与编辑,及妆造、道具等一系列业务随之产生并壮大。市场最热的时候,京城的汉服体验馆数量曾达百余家,但如今却缩减至不足50家。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这其中10%为近半年新...

    时间:05-09
  • 错峰出游 老年人挑大梁

      假期结束后的机票、酒店市场往往出现价格洼地,正是错峰出游的最佳时机。多家旅游平台近期发布报告显示,多条航线机票价格回落,老年人游客群体出游热情上涨。  在去哪儿平台上,5月5日至15日飞往海口、长沙、三亚、南京、武汉等多条航线的机票价格下降明显,200元左右便可直飞出游。5月出境游机票价格也下降明显,5月上海往返曼...

    时间:05-09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