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生活

吃什么能帮助睡好觉?促眠食物推荐

2023-04-20 14:18:29

来源:北京青年报

  都说春眠不觉晓,春天本来应当是睡得很香的季节。在花香中入眠,在鸟语中醒来,在园中散步,再吃上一餐营养丰富的早餐,然后活力满满地投入工作学习——这本该是多少人的幸福生活。但是,在现代社会中,即便是春天,也有无数人被失眠困扰,辗转反侧,甚至睁眼数羊到天明。很多容易失眠的人问:饮食和睡眠有关吗?在安排饮食的时候有什么考虑呢?这是一个好问题。

  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对睡眠可能确实有所影响,是多吃蛋白质容易睡着,还是多吃碳水化合物容易睡着呢?多吃东西热量高一点容易睡着,还是少吃东西减少热量之后容易睡着呢?这里就简单给大家梳理报告一下。

  多吃脂肪时 总的睡眠时间可能会减少

  大部分研究发现,多吃脂肪时,总的睡眠时间可能会减少。

  例如,我国一项对两千多人进行的跟踪调查发现,脂肪摄入量高似乎与睡眠时间缩短相关联。摄入脂肪最多的人,更容易出现每天睡不够7小时的情况。而摄入脂肪较少的人,会有更大比例能够睡到7-9小时。国外研究者在中老年人当中的研究也发现了类似的情况,脂肪摄入多、胆固醇摄入多,则睡眠时间短。肥胖者的睡眠时间往往比较短,或许也与喜爱高脂肪食物有关。

  此外,摄入脂肪的时间可能也很重要。有研究发现,在晚上睡眠之前摄入高脂肪食物,似乎对睡眠质量影响更大一些,延长了入睡时间,减少了快速眼动睡眠时间,增加了夜醒时间。

  晚间吃富含色氨酸的食物 可能有利于睡眠

  研究发现,在高GI膳食的前提下,蛋白质摄入增加会使睡眠持续时间缩短,睡眠之前和起床之后的觉醒性上升,不容易犯困。这可能提示,早上摄入蛋白质是有利于觉醒的,而晚间摄入蛋白质可能造成睡前精神好而不想入睡。

  色氨酸是一种与睡眠相关的氨基酸,因为它能在动物体内转化为5-羟色胺,这是一种让人感觉宁静的神经递质。同时,色氨酸也是合成褪黑素的原料之一。

  然而,如果晚餐吃大量的蛋白质食物,往往会使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等较大中性氨基酸的数量增加,而色氨酸的比例趋向下降,进入大脑屏障的数量减少,这可能会使5-羟色胺和褪黑素的合成效率下降。

  所以,晚间摄入富含色氨酸的食物,可能是一个有利于睡眠的吃法。一项较早的研究发现,晚餐补充额外添加色氨酸的乳清蛋白,能让早起时大脑更加清醒不犯困。还有多项研究发现,如果提升晚餐中碳水化合物的比例,也能提升血液中色氨酸与其他疏水中性氨基酸的比例,这很可能是有利于睡眠的;反之,如果吃大量高蛋白食物如肉类,会使血液中的色氨酸比例下降,从而让人不想入睡。

  有研究发现高GI的碳水化合物会改善睡眠

  早有研究发现,低碳水化合物高脂肪的饮食与较短的睡眠时间相关联。在运动员中进行的研究发现,补充碳水化合物之后,睡眠效率提升,需要较少的睡眠时间就能恢复运动疲劳。

  此后的一些研究也证实,高GI的碳水化合物食物会让睡眠质量得到改善。

  不过,也有研究发现,高GI和低GI的碳水化合物食物在睡眠指标方面并没有显著差异,而且日间摄入较多碳水化合物会导致睡前和起床后更容易犯困。

  从机理上来分析,高GI碳水化合物的促眠作用可能与其胰岛素效应有关。高GI的碳水化合物食物可以提升胰岛素水平,同时增加肌肉组织的支链氨基酸摄取,在帮助增肌的同时也就减少了这些氨基酸进入大脑,从而升高了色氨酸进入大脑的比例,增加褪黑素合成,从而有利于睡眠。

  简单说,就是高GI碳水食物激发了胰岛素,它把支链氨基酸送进了肌肉,把色氨酸送进了大脑,让褪黑素合成增加,让人更想睡觉。那些对褪黑素比较敏感的人,以及餐后胰岛素分泌量大的人,可能会感觉更明显一些。

  不过,在白天摄入大量碳水化合物,也有可能带来困倦感。故而,碳水化合物与睡眠的关系,还要考虑到摄入时间,以及除了碳水化合物之外,蛋白质、膳食纤维等其他成分的影响。

  缺乏维生素B6的症状之一就是失眠

  人们在几十年前就已经发现,维生素B6对睡眠很重要。这种维生素能帮助色氨酸转化为5-羟色胺。实际上,缺乏维生素B6的症状之一就是容易失眠。

  维生素B12与昼夜节律的正常运作有关,从而影响到褪黑素的水平。有研究发现,早上摄入维生素B12可以增加清醒度。叶酸和维生素B12有协作关系,它们都是中枢神经系统调节所需要的维生素。叶酸缺乏时会增加失眠和不宁腿综合征的风险,故而在治疗失眠时,医生可能会建议同时服用叶酸和维生素B12。

  此外,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D缺乏都与睡眠不佳相关联。维生素D不足时,5-羟色胺的合成会发生紊乱,夜里的睡眠时间会缩短,而白天则更容易昏昏欲睡。

  在矿物质当中,钙、镁和锌可能有所帮助。特别是钙镁元素,在缺乏的时候会更容易发生焦虑和紧张情绪,故而缺乏者补足它们有利于改善睡眠质量。

  哪些食物有利于改善睡眠?

  目前发现有利于改善睡眠的食物包括酸樱桃、猕猴桃、香蕉、牛奶等。

  这些食物,有些是含有褪黑素的,有些是富含5-羟色胺或色氨酸的。例如,酸樱桃富含褪黑素,香蕉则有较多的5-羟色胺。香蕉中的5-羟色胺含量与成熟度有关。随着自然成熟过程,褪黑素含量会上升;但一旦过熟,含量又会下降。香蕉皮部分的含量是果肉的数倍。

  这里再推荐一种可能具有促眠效果的饮品:加麦芽糖的热牛奶。做起来很简单:把麦芽糖(棒状、块状均可)用干净布或厨房纸包起来,捣碎。然后加一勺在热牛奶里,搅匀即可。乳糖不耐受的人可以用无乳糖牛奶。

  不想喝牛奶的话,还有以下选择:比如一小碗传统的百合莲子小米粥,最好再加一片维生素B6;再比如一个较小香蕉或两个猕猴桃。

  总之,按目前的主流研究证据,营养素和睡眠的关系大致是这样的:

  1.摄入过多脂肪不利于入睡,特别是晚上最好少吃点油腻的。

  2.摄入较多蛋白质,会让人更为清醒,晚上睡得短,但白天不容易困。所以早上和中午可以多吃点蛋白质,晚上就少吃一点。

  3.摄入较多碳水化合物会让人睡得更长,特别是晚上吃高GI 碳水化合物食物会让人入睡更快。不过,白天吃太多高 GI 碳水化合物,也有让人感觉昏昏欲睡的风险。所以中午可以少吃点碳水化合物,晚上多吃点。

  4.维生素B6、维生素B12、叶酸、维生素D、维生素 C 和维生素 E 似乎都有利于帮助预防失眠。不过,缺乏时补充它们有帮助,不等于吃得越多越好。蔬果和全谷杂豆有利于摄取足够的 B 族维生素,接触阳光能得到维生素 D。

  5.钙镁元素有利于缓解焦虑和紧张情绪,故而缺乏者补足它们有利于改善睡眠质量。多吃绿叶蔬菜、豆腐和乳制品有利于摄取充足的钙和镁。

  小米、牛奶等食物,因为其蛋白质中色氨酸的比例较高,和肉类等食物相比,更有利于改善氨基酸平衡而有利于睡眠。

  文/范志红(中国营养学会理事,中国科协聘科学传播首席专家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神经科学研究发现——身心联系深植于大脑

      科技日报北京4月19日电 (记者张梦然)身体和思想密不可分地交织在一起的观点,不仅仅是一种抽象概念。因为科学家发现,控制运动的人类脑区,可能由两个十分不同的系统组成:一个系统支持精确运动控制,另一个协调全身运动。科学家认为,这可能有助于解释身心状态如何以及为何如...

    时间:04-20
  • 美研究发现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治疗新思路

      新华社北京4月10日电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抑制细胞内一种蛋白质复合物的作用,可以阻止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致癌基因表达,使患病小鼠的肿瘤快速消退。  该研究由美国贝勒医学院的团队进行,论文日前发表在美国《癌症研究》杂志上。  这种蛋白质复合物称为SWI/SNF,能改变细胞核里DNA(脱氧核糖核酸)的包装方式,让基因从紧密包裹的...

    时间:04-10
  • 新生斑马鱼为何具备数学能力?国际最新研究发现或是与生俱来

      中新网北京3月24日电 (记者 孙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专业学术期刊《通讯-生物学》最新发表一篇动物学研究论文称,斑马鱼(Dania rerio)幼鱼在孵化后96小时里可以识别不同数量的黑条,这一发现表明,数学能力可能在新生斑马鱼中是与生俱来的。  该论文介绍,过去的研究表明,人类新生儿和新孵化的孔雀...

    时间:03-24
  • 全球增温如何影响湿地碳“汇”?中科院团队研究发现功能大幅减弱

      中新网北京3月21日电 (记者 孙自法)全球增温对湿地的温室气体“汇”(简称碳汇)功能有没有影响?有何影响?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大气所)科研团队利用最近30多年间超过160个湿地站点实验数据完成的研究发现,目前,湿地是温室气体的“汇”,随着全球变暖,湿地的温室气体“汇”功能将大幅减弱。 ...

    时间:03-21
  • 研究发现:蜜蜂导航自带“认知地图”

      中新网昆明3月16日电 (记者 胡远航)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16日通报称,该园热带森林生态重点实验室化学生态研究组副研究员汪正威与德国柏林自由大学Randolf Menzel教授团队及美国罗格斯大学Charles Gallistel教授合作开展的一项研究显示:蜜蜂会导航,自带“认知地图”。  据介绍,早在1948年...

    时间:03-16
  • 新研究发现全球海洋微塑料污染物快速增长

      新华社北京3月13日电 美国研究人员综合多年观测数据发现,自2005年以来,全球海洋中的微塑料污染物快速增长,目前可能总共有超过230万吨微塑料漂浮在表层海水中。  微塑料指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它们在海洋中累积会对生态系统造成威胁。为了全面评估海洋微塑料污染情况,美国“五环流研究所”的研究人员综合已有观测数据和...

    时间:03-13
  • 中美科学家联合研究发现:蜜蜂学“跳舞”要“从娃娃抓起”

      中新社昆明3月10日电 (记者 缪超)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研究员谭垦团队与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教授James Nieh合作开展的研究发现,蜜蜂需要从小跟随成蜂学习蜂舞,才能精准传递信息,成蜂的教学对幼蜂影响巨大。  这一发现成果于北京时间3月10日作为封面文章在国际期刊《科学》刊登。《科...

    时间:03-10
  • 中国专家最新研究发现肺功能低下或增加罹患痴呆症风险

      中新网上海3月9日电 (孙国根 陈静)记者9日获悉,中国医学专家开展的一项大规模前瞻性队列研究,发现多项肺功能指标水平低下会导致未来认知能力下降和全因痴呆的风险,且相关效应独立于吸烟和心血管等因素的影响。  据悉,在医学上,痴呆按是否为变性,分为变性和非变性两种。前者主要包括阿尔茨海默病、路易体痴呆、帕金森病、额...

    时间:03-09
  • 幻觉认知谁更强?最新研究发现人工智能与人类差距显著

      中新网北京3月7日电 (记者 孙自法)近些年来,人工智能(AI)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因其很多方面的优越表现超过人类而备受关注。不过,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中科院自动化所)团队最新完成的一项研究发现,基于人工智能的神经网络和深度学习模型对幻觉轮廓“视而不见”,人类与人工智能的“角逐”在幻...

    时间:03-07
  • 幻觉认知谁更强?最新研究发现人工智能与人类差距显著

      中新网北京3月7日电 (记者 孙自法)近些年来,人工智能(AI)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因其很多方面的优越表现超过人类而备受关注。不过,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中科院自动化所)团队最新完成的一项研究发现,基于人工智能的神经网络和深度学习模型对幻觉轮廓“视而不见”,人类与人工智能的“角逐”在幻...

    时间:03-07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