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生活

医学专家提醒:碎片化快乐带来“多巴胺陷阱”

2023-04-14 16:45:32

来源:华西都市报

  当下,人们生活在一个物资丰富的世界,各种刺激多巴胺分泌的物质充斥着人类的生活。

  除了糖、薯片、酒精、咖啡等容易让人成瘾的物质,20年前,一种全新的“电子设备成瘾症”出现了:社交软件、网络购物、短视频。这些数字产品让人沉迷其中,闪烁的灯光、庆祝的声音和“点赞”,使人们渴望获得更大的奖励。然而,人们也发现,当快乐变得唾手可得,却更容易感到迷茫,更容易迷失自我,甚至感受不到幸福。以至于网上出现了这样的声音:为什么我们越来越容易获得那些令人快乐的东西,但却变得比过去更加痛苦?

  过度激活多巴胺 容易让大脑“崩溃”

  多巴胺对人类生命健康有其存在的价值。但是,如果人们过度激活这种机制,就很容易让我们的大脑“崩溃”,就像一个失去平衡的天平。大量的多巴胺涌入人们的大脑时,虽然人们会短暂地感到兴奋,但接下来的漫长痛苦也会随之而来。当大脑习惯了一种刺激后,它就会变得麻木,需要更高强度的刺激才能重新激活它。因此,如果人们反复追求同样的欲望,就会陷入一个恶性循环,这就是“成瘾”的开始。成瘾者眼中的时间会变得缓慢,空间会变得扭曲,自我会变得渺小,他们会不惜一切代价地、机械地重复着自己的行为,越陷越深。

  医学专家开始从科学的角度思考这个课题。近日,斯坦福大学著名神经学与成瘾治疗专家安娜·伦布克教授关于成瘾科学研究的最新科普作品《成瘾》,由新星出版社引进出版。在这本书中,她指出了碎片化的快乐带来的“多巴胺陷阱”:越是在一个快乐唾手可得的环境,人们越是需要不断自省。

  安娜·伦布克写道,过去75年里,神经科学领域最重要的发现之一就是发现大脑中处理快乐和痛苦的区域是相同的,并且大脑会努力维持快乐和痛苦的平衡。每当这个天平向一侧倾斜时,大脑就会在另外一侧施加压力,竭力恢复平衡,神经科学家称之为“内稳态”。多巴胺被释放以后,大脑会相应地减少或“下调”被刺激的多巴胺受体的数量,从而导致快乐与痛苦的天平向痛苦端倾斜,以恢复平衡。

  如何预防成瘾行为 设定目标和调整生活习惯

  安娜·伦布克以深受成瘾之害的多个真实案例出发,从神经科学的角度分析大脑的奖赏机制。书中还提到,网络空间中存在一种“传染性”现象:当我们在网上看到其他人以某种方式行事时,这些行为似乎就有了“正常性”,因为其他人都在这样做。这种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网络空间中的集体行为和社会趋势。然而,正如书中讲述的案例所展示的那样,互联网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可能会导致不良后果。在其中一个案例里,雅各布不仅沉溺于不健康的网络行为,还将其传播给了其他人,从而引发了社会传染现象。这种现象反过来又加剧了个体的沉溺和成瘾行为,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从文化研究的角度看,书中的情景反映了互联网如何在满足个体需求的同时,也让他们陷入某种程度的沉迷和自我毁灭。通过雅各布的经历,作者探讨了互联网与社会传染的关系,揭示了当代社会在数字化、全球化背景下,个体在追求愉悦和满足欲望的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

  在详实案例的基础上,作者对如何预防成瘾行为提出了有效的建议,讲述快乐与痛苦的平衡之道,并提出了自我约束策略等有效的解决方案——无论是糖成瘾、购物成瘾,还是社交媒体成瘾症,我们要学会区分真正的需求和短暂的欲望,通过自我觉察、设定目标和调整生活习惯等方式,逐步摆脱成瘾行为的控制。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湖南医院开展皮下植入“戒酒芯片” 治疗酒精成瘾临床试验

      中新网长沙4月12日电 (谭源源 程杰)接受五分钟的手术过程植入“戒酒芯片”,就能有效与酒精成瘾说“再见”,湖南一位酒龄长达15年的刘先生(化名)露出了满意的微笑。4月12日,刘先生在湖南省脑科医院展开了纳曲酮植入剂临床试验,成为中国首例酒精成瘾纳曲酮植入受试者。  近日,由中南大学湘雅二院精神卫生研究郝伟教授牵头,联合...

    时间:04-12
  • 大脑发育图揭示五种疾病根源 有助开发针对精神病等的干预治疗措施

      【总编辑圈点】  科技日报北京4月10日电 (记者刘霞)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网站8日报道,美国科学家绘制出了发育中大脑迄今最详细的基因图谱,揭示了可能影响人们罹患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情感障碍等5种疾病风险的大脑网络,有助科学家开发针对这些遗传疾病的干预措施。  此前多个科学团队研究了相对较少的大脑样本,以研究胚胎...

    时间:04-11
  • 吸烟成瘾或导致脑白质功能网络异常

      ◎实习记者 沈 唯  从生理层面来讲,成瘾行为会引起神经适应性改变,使人们逐渐对其产生依赖。在这一过程中,大脑的奖赏系统和决策系统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成瘾的原因往往还涉及情感和心理压力。  进入4月,百花盛开,杨柳依依,又到了部分鼻炎患者喷嚏不断的时节。除了花粉、杨柳絮,二手烟也让鼻炎患者避之唯恐...

    时间:04-11
  • 癌细胞如何扩散到大脑有新线索

      科技日报讯 (记者张佳欣)当癌细胞扩散到大脑时,治疗会变得非常棘手。大多数针对转移瘤的药物不能通过血脑屏障,或者在治疗脑转移瘤方面无效。美国密歇根大学罗杰尔癌症中心的新研究为癌细胞如何扩散到大脑提供了新线索,通过了解癌细胞如何在脑部旺盛发育或衰退,或有助于科学家针对这些分子过程开发新疗法。这项新研究结果发...

    时间:04-06
  • 人造神经成功“复制”大脑多感官整合功能

      科技日报天津3月20日电 (记者陈曦 通讯员乔仁铭)记者20日从南开大学获悉,该校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徐文涛教授团队受猕猴多感官整合与空间感知机制启发,开发了一种人造运动感知神经,在硬件层面上成功实现了大脑的多感官整合功能,获得了卓越的运动感知性能。该成果近日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

    时间:03-21
  • 研究揭示大脑精细调控进食行为的全过程

      中新社深圳3月16日电 (记者 郑小红 朱族英)记者16日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获悉,该院脑认知与脑疾病研究所、深港脑科学创新研究院王立平团队关于大脑精细调控进食行为全过程的最新研究成果,15日晚在神经科学顶级期刊《神经元》发表。  为什么小孩子总是不好好专注吃饭,而是边吃边玩?这...

    时间:03-16
  • 花季女孩罹患颅内巨大畸胎瘤 上海专家挑战极限大脑深处“驱魔”

      中新网上海3月14日电 (陈静 刘燕)一位花季女孩小虹(化名)的脑内长了巨大的畸胎瘤,压迫下丘脑和脑干这两个生命中枢。巨大肿瘤内含十几个囊肿,像石榴籽一样“挤”成一团,占满整个脑深部的中央区域。  记者14日获悉,这位18岁的高三女生生命垂危,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下丘脑-垂体肿瘤多学科融合诊治中心专...

    时间:03-14
  • 安徽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行业大脑”最高奖补1000万元

      中新社合肥3月13日电 (记者 吴兰)“2023年,推动重点行业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改造5000个、重点行业规模以下制造业企业数字化应用3万个。”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灯明13日在合肥如是说。  他并表示,从今年起,安徽每年新增省级重点工业物联网平台10家以上,打造省级数字化转型典型示范项目100个,新增“...

    时间:03-13
  • 甲型流感有何特点?重点人群如何预防?——医学专家解答甲型流感防治热点问题

      新华社北京3月13日电 题:甲型流感有何特点?重点人群如何预防?——医学专家解答甲型流感防治热点问题  新华社记者顾天成、董瑞丰  根据疾控部门流感监测,当前我国流感病毒活动水平有所增强,以甲型流感为主。甲型流感有何特点,要不要使用抗病毒药物?重点人群如何预防?甲流与新冠有可能叠加感染吗?  ...

    时间:03-13
  • 上海开年看信心:“数字大脑”如何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新网上海3月8日电 题:上海开年看信心:“数字大脑”如何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者 樊中华 高志苗  在上海,区块链技术赋能知识产权保护、公租房溯源、碳计量等服务领域,助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医疗领域,让AI+传统人工难以负荷的巨量病理诊断实现1秒同时调阅1000个切片的能力,大大增强诊疗效率和准确性;制造领域,A+AR赋能工业...

    时间:03-08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