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生活

【科学的温度】徐兵河院士解读:“癌症第一杀手”乳腺癌应如何预防?

2023-02-20 13:36:56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2月20日电(中新财经 左雨晴) 癌症,是名副其实的死亡幽灵。而如今,“癌症第一杀手”已然易位。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显示,2020年全世界乳腺癌新发病例数的快速增长达226万,首次正式取代肺癌成为全球第一大癌症。其中,我国女性新发乳腺癌病例数42万例,位居第一,远超女性其他癌症类型。

  那么,我国乳腺癌诊疗水平如何?乳腺癌有能否被预防?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肿瘤质控中心乳腺癌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教授徐兵河接受了中新财经专访。

  整体生存率受重视 我国乳腺癌诊疗水平如何?

  “与过去30年相比,我国在乳腺癌领域的进步非常明显。”据徐兵河介绍,目前我国在乳腺癌治疗和研究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小,甚至在某些领域实现了超越。

  “例如自主研发的国产创新药吡咯替尼,打破了‘HER-2’靶点被进口药长期垄断的局面;研究成果在国际顶级期刊发表,参与国际指南的制定,这些说明中国医生取得的成就已经越来越被国际同行认可。”徐兵河说。

  在徐兵河看来,目前我国一些大型肿瘤专科医院的诊疗水平已经基本跟国际接轨,但东西部城乡之间、专科医院与综合医院之间依旧存在很大的差异。“整体来说发展还不是特别平衡,如何做到全国乳腺癌诊疗同质化、规范化,这是我们今后的努力方向。”

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兵河。 受访者供图。

  同时,徐兵河指出,要在规范的基础上进行个体化治疗。“每个人乳腺癌的病理类型是不一样的,因此,针对不同的分子亚型来进行个体化治疗是很重要的研究手段。”

  乳腺癌治疗可能导致的心血管等疾病风险的增加,也让全方位、全周期的跨学科管理受到重视。“例如一些靶向药物可能引起慢性心力衰竭,一些治疗手段可能引发高血脂、子宫内膜增厚、子宫肌瘤、甚至子宫内膜癌,如何降低引发这些疾病的风险或在发生后及时治疗,从而提高乳腺患者的整体生存率,也是我们今后研究的方向。”

  此外,徐兵河还强调了创新的重要性。“我国原始创新还是不足,很多指南和规范依然借鉴国外,需要不断加强临床研究,不断创新药物和诊疗技术。”

  发病率逐年递增 乳腺癌如何预防?

  徐兵河指出,目前我国乳腺癌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近年来以每年3-4%的速度递增。”

  那么,乳腺癌的诱发因素有哪些?能否预防呢?

  徐兵河表示,乳腺癌的发病有诸多因素,而遗传因素占5-10%左右。“携带BRCA1和BRCA2基因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明显增加。”

  性激素水平异常则是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月经来得早(小于12岁)或绝经晚(迟于55岁)、未生育、晚育等,都会影响乳腺暴露于雌激素的时间,从而增加发病的风险。高脂高热的饮食习惯、肥胖、精神压力大等也会导致雌激素出现紊乱。”

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兵河。 受访者供图。

  此外,一些极少数的良性乳腺疾病,例如乳腺非典型增生,也会影响发病率。

  徐兵河指出,当前乳腺癌的发病高峰在五六十岁,但年轻女性仍然要警惕不良的生活习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例如改善作息时间和饮食习惯,注意适当运动。”

  徐兵河表示,目前生活节奏越来越大,人们的工作压力也逐渐增多,如何学会适当的放松十分重要。“过多的压力也可以导致内分泌紊乱,并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导致肿瘤的发生。不光是乳腺癌,其他肿瘤的发生风险也会高一些。”

  当AI遇上癌症 能否代替医生诊疗?

  近日,ChatGPT的热度让许多人开始思考人工智能对人类未来生活的影响。人工智能是否能促进医学水平进步?面对乳腺癌等症状复杂的恶性肿瘤,人工智能能否一显身手?

  对于“你觉得你会取代人类的一部分职业吗?”这一问题,ChatGPT的回答是:“有些职业,特别是那些需要重复性和精确性任务的职业,可能会受到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影响。”

  数据录入员、重复性办公室工作、工厂生产线上的简单任务、电话销售员、简单的客服工作,都被ChatGPT视为可被自己取代的工作。然而对于技术更复杂的医疗领域来说,ChatGPT能否胜任?

  “其实现在国外已经开始将ChatGPT用于一些疾病的诊断。”徐兵河表示,在输入大量病例后,ChatGPT可以通过自我学习来进行判断。“可能有时候比医生诊断更好一些。”

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兵河。 受访者供图。

  同时,徐兵河指出,ChatGPT无法完全取代医生进行诊断。“新疾病的发现、分子阳性的发现,依然需要依靠医生的临床判断,因此尽管在诊断方面AI可能会介入比较深,但治疗领域的介入仍有难度。”

  徐兵河指出,与医生治疗相比,AI治疗难以“个人化”。“AI可以根据病例收集给予最佳治疗方案,但对于病人来说,这个效果好的‘最佳’方案并不一定是最合适的方案。例如病人会担心治疗方案会不会导致脱发?AI无法考虑这些因素。”

  “治疗不仅是一项技术,更是一门艺术。”徐兵河说,“医生要时刻关注病人的心理活动,在交流中给予病人关怀,这也是AI无法做到的。”(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科学的温度】ChatGPT被指没“人性”,可能产生哪些危害?

      中新网2月20日电 (中新财经记者 吴涛)火爆出圈的ChatGPT持续引发关注,有人和它产生共鸣,工作效率更高;也有人质疑ChatGPT没“人性”,或带来更大的危害;更多的人是好奇,它将如何渗透我们的生活?  带着这些问题,近日,记者采访了清华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元宇宙文化实验室主任沈阳,来看看他是如何看ChatGPT的。  ChatGPT渗透多个领...

    时间:02-20
  • 分级诊疗落地难如何解:从慢病切入,完善医生激励机制

      经历了三年新冠疫情,分级诊疗制度是否正在变得更加扎实?  “此轮疫情极大地提升了基层首诊率,分级诊疗制度也得以进一步完善。”微医集团三医联动医保中心负责人席振录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此前,老百姓对于到基层医院首诊意愿不强,原因包括医院药品供应不足、诊断方式过于简单等,“由于受到财政补助、药品零差率等多方面...

    时间:02-20
  • ChatGPT热潮下的冷思考:人工智能将如何影响人类的未来?

      中新网2月19日电 题:ChatGPT热潮下的冷思考:人工智能将如何影响人类的未来?  中新财经记者 宋宇晟  “在接下来的五年中,会思考的计算机程序将阅读法律文件并提供医疗建议。在接下来的十年中,它们将从事流水线工作,甚至可能成为同伴。在此之后的几十年中,它们将做几乎所有事情,包括做出新的科学发现,从而扩展我们的‘一切’概...

    时间:02-19
  • 经济观察:ChatGPT来袭 元宇宙将迎新契机?

      (经济观察)ChatGPT来袭 元宇宙将迎新契机?  中新社北京2月18日电 (刘文文 王东宇)最近,有关ChatGPT的话题热度持续走高。它与上一个风靡一时的概念元宇宙,有无关联?ChatGPT来袭,元宇宙会迎来新的契机吗?  近日在江苏昆山举行的元宇宙产业大会2023春季会上,不少专家指出,ChatGPT与元宇宙二者之间有不少共性。  日本工程院...

    时间:02-18
  • 经济观察:ChatGPT来袭 元宇宙将迎新契机?

      (经济观察)ChatGPT来袭 元宇宙将迎新契机?  中新社北京2月18日电 (刘文文 王东宇)最近,有关ChatGPT的话题热度持续走高。它与上一个风靡一时的概念元宇宙,有无关联?ChatGPT来袭,元宇宙会迎来新的契机吗?  近日在江苏昆山举行的元宇宙产业大会2023春季会上,不少专家指出,ChatGPT与元宇宙二者之间有...

    时间:02-18
  • ChatGPT写假新闻惊动警方 谣言该如何止于“智”者?

      这一切,并不代表要把人工智能当成洪水猛兽,而是启发我们,对待人工智能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并存  我们常常说,谣言止于智者,现在好了,谣言起于“智”者——人工智能。  2月16日,一则杭州市政府3月1日取消机动车依尾号限行的“新闻稿”在网上疯传。这则新闻稿的来源是杭州某小区业主群讨论ChatGPT时,一位业主开玩笑说尝试用...

    时间:02-18
  • 元宇宙规模化商用仍未落地,ChatGPT或难续写新故事

      经历了2年的火爆后,元宇宙市场开始走向冷静。  近日,互联网企业元宇宙团队解散、关停业务、暂缓项目等消息不断。元宇宙热度走低的同时,资本、科技企业纷纷转向新的赛道,欲搭上时下最热门的ChatGPT快车。这是资本从元宇宙市场撤离的迹象吗?  “前期过高的市场预期及炒作,让元宇宙产业未真正实质性落地却先火起来。潮水退去...

    时间:02-18
  • 浙江教育观察:ChatGPT会如何改变教育?

      中新网杭州2月17日电 题:浙江教育观察:ChatGPT会如何改变教育?  记者 童笑雨  最近,ChatGPT成为全球当之无愧的“顶流”。这是一款可以和人类无障碍沟通、完成多种任务的AI系统。它不仅能作诗、写作业、写剧本,甚至还可以编写程序代码。  与ChatGPT用户数量同步增加的,是讨论度。“会有多少人因...

    时间:02-17
  • 中国版ChatGPT获热捧,AI将迎新一轮爆发期?

      中新经纬2月17日电 (孙庆阳)近日,掌阅科技、蓝色光标等多家公司宣布已接入文心一言。百度日前宣布,作为同属于AIGC(人工智能自动生成内容)技术范畴内的类ChatGPT项目——文心一言将于2023年3月正式上线。  科技企业为何纷纷加入?  智能硬件资深人士李鑫认为包含两方面原因:第一,AIGC是目前最接近商业形态的产品,相比较元宇...

    时间:02-17
  • 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兵河:医学创新应重视学科交叉人才的培养

      中新网2月17日电(中新财经 左雨晴) “肿瘤内科毫无疑问是肿瘤治疗今后发展一个重要的方向。”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肿瘤质控中心乳腺癌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教授徐兵河向中新财经表示。  随着我国医学领域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国产创新药的研发以及加速审批上市,肿瘤内科治疗效果显著,更多肿瘤...

    时间:02-17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