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生活

近两月广州全血采集量同比下降过半 “阳康”后就可以去献血了

2022-12-30 12:46:25

来源:广州日报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从12月29日的广州市无偿献血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目前广州红细胞库存量能够基本满足6至7天的临床急救用血需要,但由于临床用血需求量较大,平均每天仍约需要1000人献血才能保障全市临床用血需要,急需广大市民奉献爱心,参与无偿献血,拯救病患者的生命。

  国家卫健委和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12月17日发布工作指引明确,感染新冠病毒(重型和危重型除外),最后一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或抗原检测阳性结果7天后可以献血。发布会上,广州血液中心、医疗机构和无偿献血者代表共同呼吁,请身体健康、符合献血条件的,为挽救生命献上“一臂之力”。近日,已有部分市民在新冠病毒感染康复后主动参与无偿献血。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伍仞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忧子

  街头无偿献血量下降 临床用血需求量大

  近期,国内许多城市出现血液供应紧张的情况,其主要原因是许多人感染了新冠病毒,需要居家隔离或休息。这样一是造成团体单位人力资源减少,难以组织无偿献血活动;二是外出活动的市民群众亦大幅度减少,街头无偿献血量下降;再加上作为献血主力之一的高校学生已基本放假,因此给无偿献血工作造成较大的影响。

  广州血液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医师付涌水通报,11月1日至12月27日,广州市采集全血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62.7%、20.1%,“12月29日数据显示,红细胞库存量7200多个单位,能够基本满足6至7天的临床急救用血需要。”付涌水说,“临床用血需求量依然较大。虽然现在较平时用血量有所下降,但平均每天仍约需要1000人献血才能保障广州一天的临床用血需要,血液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大,急需广大市民奉献爱心,参与无偿献血,拯救病患者的生命。”

  中山大学附属孙逸仙纪念医院副院长陈样新表示,血液是生命之源,是维持全身脏器灌注、氧气和营养运输等的重要载体。医院收治的需要外科手术的病人、血液病需要长期输血维持生命的病人等,都需要输血来挽救或者维持生命,因此,需要大量的血液供应来满足临床用血。

  “在疫情情况下,目前各大医院的外科手术明显降低了,但是急诊和大型非择期手术并未显著减少,而这些患者对血液需求量都较大。”他说。

  广州将持续完善无偿献血服务

  2020年~2021年,广州市无偿献血实现了献血总人次与献血量同步增长,全市采集血液总人次达81.4万人次,与2018年~2019年相比,增长了3.72%,采血量连续两年位居全国各大城市首位。2021年广州市千人口献血率为23.02,远超全国平均水平。

  在发布会上,付涌水代表广州血液中心和广州市献血办向无私奉献、大爱无疆的广大献血者表示了衷心感谢和崇高的敬意。他表示,下一步,广州血液中心将进一步加强无偿献血宣传,积极向市民普及无偿献血知识和新冠病毒感染防控知识,开展各类健康宣教活动,消除广大市民对献血的疑惑和顾虑,营造无偿献血良好社会风气和舆论氛围。

  据介绍,广州血液中心将扩大“互联网+献血”的服务范围,通过“广州献血”微信公众号向市民提供在线献血预约、献血综合查询等服务;同时延长固定献血点工作时间,进一步做好献血场所的消毒管理,为献血者提供更加方便、舒适、安全的献血环境。

  已有部分居民“阳康”后主动献血

  “研究表明,无偿献血并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输血也不会导致新冠病毒的感染和传播。近日,已有部分市民在新冠病毒感染康复后,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主动献血,为缓解广州市用血紧张局面献出爱心。”付涌水介绍。

  无偿献血者陆焕勇就是感染康复后献血的其中一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他表示,本来以为自己感染后要隔半年才能献血,但在上述工作指引发布的当天就看到了新闻报道,于是在12月22日、自己“转阴”后的第7天的一早,便到了广州血液中心献成分血。“献血之后,我与往常献血后的情况一样,现在的身体状态挺好,吃得好,睡得香,没有什么特别问题,每天照常上下班,也没有特别去进补,与往常的饮食一样,没有因此改变我的生活规律。与之前献血心情不一样的是,我还能健康地无偿献血,延续救助需要血液的病患者。”

  据了解,截至目前陆焕勇已经献血56次,献全血400毫升,献机采血小板110个治疗单位,换算累计献血2.24万毫升。“有时与无偿献血者和身边朋友交流中,听到病患者因为得到输血救治获得新生,我感到献血助人、拯救生命那种幸福感,献血和志愿服务已成为我持之以恒的义务和责任”。

  广州市无偿献血预约电话

  市民可以拨打献血服务热线(83578941)或登录“广州献血”微信公众号,查询或咨询相关的献血问题。

  广州血液中心:个人预约020—83578941 单位预约020—83594195

  广州市番禺区中心血站:个人预约020—34613387 团体预约 020—34610128

  广州血液中心花都血站:个人预约020—86960777 单位预约13926223949

  广州血液中心增城血站:020—82639515

  广州血液中心从化血站:020—87985828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新春将至,张文宏谈新冠易感人群防护

      张文宏谈新冠易感人群防护:新春是个坎儿,居家监测有四个标准  张文宏表示,划定新冠感染低、中、高风险人群,有三个衡量标准:年龄、基础疾病情况、疫苗接种情况。对于易感人群的居家监测有四个标准:症状、氧饱和度、体温、脉搏。  新春将至,但新冠感染高峰期还未结束,老年人等脆弱人群如何安稳过冬? ...

    时间:12-30
  • 新冠感染后“水泥封鼻”?医生支招助你顺畅呼吸

      “鼻子像被水泥封住了一样,只能用嘴呼吸”“鼻子堵着,太难受了”“连续两天鼻塞睡不好觉了”……新冠感染后的鼻塞也被网友称为“水泥封鼻”。如果鼻塞已经严重到影响正常生活了,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喉科医生提醒,及时对症用药可有效缓解鼻塞症状。  为什么新冠感染后会出现鼻塞症状?目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以奥密克戎突变株造成...

    时间:12-30
  • 上海建“分级诊疗服务网格” 让新冠病毒感染者实现基层首诊、有序转诊

      中新网上海12月30日电 (记者 陈静)当下,上海正努力推进新冠病毒感染者分级、分类救治。上海市卫健委方面30日表示,近期,该委着力构建市、区医疗机构间的上下联动、协同救治机制,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连续性。同时,上海组建了区域重症临床救治专家团队。重症专家团队包括市、区医院多学科专家,通过专家例...

    时间:12-30
  • 意总理:中国旅客中未发现新变异株 意大利对自中国入境的所有旅客强制实行新冠病毒快速检测

    据彭博12月29日报道,意大利总理表示,在最近从中国抵达的新冠阳性旅客中,意大利没有发现任何新的与新冠状病毒相关的变异。最近测出的首批新冠病毒测序显示均为已知变异株。意总理:中国旅客中未发现新变异株意大利总理梅洛尼29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说,首批测试的样本中有一半显示为奥密克戎毒株...

    时间:12-30
  • 一线直击:医生接力守护新冠阳性患儿

      “别动,扶住,马上好!”一名儿神经外科医生在操作,两名其他科医生进行协助,三人成功为一名患儿进行腰椎穿刺提取脑脊液样本,以此尽快判断患儿频繁高热惊厥是否由脑炎所致。这是记者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童急诊ICU阳性病区里看到的一幕。12月27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童急...

    时间:12-30
  • 新冠病毒突变基本饱和?专家这样解读

      近日,有流行病学专家发表言论认为,新冠病毒的突变基本上已饱和了。新冠病毒当真已经“变无可变”了吗?  在此前的学术会议上,多位专家也曾讨论过新冠病毒变异将往何处去的问题。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强调机体免疫力对病毒突变的压力。他表示,病毒...

    时间:12-30
  • 什么是“白肺”?如何避免新冠感染出现肺炎?

      新华社北京12月29日电 题:什么是“白肺”?如何避免新冠感染出现肺炎?——国家卫健委组织权威专家解答防疫热点问题  新华社记者宋晨、侠克  近期有网民反映,部分新冠病毒感染者在就诊过程中发现肺炎,甚至肺部CT出现“白肺”现象。什么是“白肺”?如何避免新冠感染出...

    时间:12-29
  • 什么是“白肺”?如何避免新冠感染出现肺炎?——国家卫健委组织权威专家解答防疫热点问题

      新华社北京12月29日电  题:什么是“白肺”?如何避免新冠感染出现肺炎?——国家卫健委组织权威专家解答防疫热点问题   新华社记者宋晨、侠克   近期有网民反映,部分新冠病毒感染者在就诊过程中发现肺炎,甚至肺部CT出现“白肺”现象。什么是“白肺”?如何避免新冠感染出现肺炎?国家卫健委组织呼吸危重症专家、首都医科大学...

    时间:12-29
  • 中国官方:目前还没有在华外籍人员反映新冠感染后就医困难

      中新社北京12月29日电 (马帅莎)针对外籍人员能否在中国享受同等医疗服务,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司司长焦雅辉12月29日在北京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所有在中国的外籍人员都可以享受到新冠病毒感染医疗服务,目前还没有看到外籍人员反映在中国新冠感染就诊不及时或者就医困难的情况。  针对外籍...

    时间:12-29
  • 中国是否低估新冠死亡人数?国家卫健委回应

      中新社北京12月29日电 (马帅莎)针对当前中国是否低估新冠死亡人数,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冠疫情应对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29日在北京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从公共卫生角度来看,在疫情流行和快速传播期,很难准确判断有多少病死率、死亡率,只有疫情周期过去后,才能比较精准地判断,现阶段应把防重症...

    时间:12-29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