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新冠病毒突变基本饱和?专家这样解读

2022-12-30 02:38:08

来源:科技日报

  近日,有流行病学专家发表言论认为,新冠病毒的突变基本上已饱和了。新冠病毒当真已经“变无可变”了吗?

  在此前的学术会议上,多位专家也曾讨论过新冠病毒变异将往何处去的问题。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强调机体免疫力对病毒突变的压力。他表示,病毒一直都有突变的“冲动”,但人类的主动免疫或感染及重复感染产生的免疫力会制约新冠病毒变异的方向。

  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福从整个自然界的广阔范围内看待病毒的变异,他表示,新冠病毒的宿主范围非常广,从老虎、狮子到老鼠、兔子,而且仍在进一步扩大,不能忽视新冠病毒可能带来更大的挑战。

  无论是人类免疫对病毒变异方向的制约还是在物种间“反复横跳”的可能性,两位专家的观点均表明,对新冠病毒进行变异预测要考虑的因素非常多。

  那么,新冠病毒突变会发生“饱和”吗?科技日报记者连线采访了病毒学专家

  平均每年变异24个位点

  “新冠病毒的变异速度为平均每年变异24个位点。”病毒学专家、北京化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童贻刚告诉记者,这意味着3年过去了,现有新冠病毒的序列与原始株序列比较,突变碱基数量的平均值将在70—80个左右。

  为什么新冠病毒会以相对稳定的速度发生变异呢?

  “新冠病毒有纠错机制,在病毒复制的时候难免会发生错配(不遵循A-U、C-G的原则),比如流感病毒、艾滋病病毒缺乏纠错机制,错配后变异就发生了。”童贻刚说,而新冠病毒不同,在错配后会有自带的纠错机制将部分错配碱基改正过来。

  由于有纠错机制,新冠病毒就好比一个现代化工厂,有在线质控系统,复制时的出错概率是相对较小的。

  “新冠病毒的基因组全长有3万多个碱基,即便只关注S蛋白RBD区也有几百个碱基,从数学概念上讲,新冠病毒变异还远没达到饱和。”童贻刚说。

  此外,作为RNA病毒,新冠病毒存在不同的变异方式,包括渐进式变异(碱基突变)、跳跃性变异(基因重组,例如XBB就是BA.2.10.1和BA.2.75亚系的重组体)。这些也使病毒变异难以达到“饱和”。

  当前病毒突变重点是免疫逃逸,未来会耐药吗

  对于新冠病毒突变的研究目前大多集中在S蛋白的RBD区域的数百个碱基。其他区域2万多个碱基的变化对病毒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目前并没有深入研究。

  当前,疫苗的接种助力全人群建立起免疫屏障,使得新冠病毒因为要应对人类宿主的免疫压力,不断变化S蛋白的RBD区,实现免疫逃逸。

  在未来与病毒的较量中,人类仍需要通过科研创新创造更严苛的环境磨掉新冠病毒的“利爪”。童贻刚说,例如为了预防新冠病毒未来在耐药性、环境抵抗力等方面发生其他位点的变异,药物研发应该有更广阔的视角,应鼓励多种作用机理的新冠药物的开发,以避免药物靶点单一带来的病毒耐药性的产生。

  “人类对于新冠病毒的研究还不能说足够透彻。”童贻刚打了个形象的比方,人的百米跑时间极限是10秒内,猎豹的是3秒多,仍需要更多的科学研究将新冠病毒的致病潜力限制住。

  人群免疫对新冠病毒进化产生巨大压力

  张文宏曾坦言,“虽说病毒的变异是没有方向的,但病毒的进化是有规律和方向的。当前病毒的低毒性使得病毒的传播让我们无法追踪和第一时间预警,这有利于它的进化。”

  当前传播更快、临床症状更隐秘的奥密克戎在新冠病毒中具有生存的优势。基于此,张文宏认为,从奥密克戎毒株家族跳跃出来再诞生一个传播更快的毒株现在已经很困难了。

  “随着国际上不断使用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疫苗,病毒需隐匿传播,因此,毒力越弱的毒株,其传播的速度就会更快。”张文宏说。

  三年来,新冠病毒的演化轨迹无不带有与宿主免疫相互作用痕迹。人群中高比例的疫苗接种以及再感染带来的机体免疫力,将始终引导新冠病毒的进化方向,多名专家认为,它最终会变得像人类普通冠状病毒HCoV-OC43一样,不再产生严重症状。(科技日报)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累计公益支出突破百亿元

      中新社北京12月30日电 (记者 张素)记者30日从中国红十字基金会获悉,截至目前,该基金会年度公益总收入11.13亿元(人民币,下同),年度公益总支出11.9亿元,累计公益支出突破100亿元。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是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发起并主管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该基金会发布报告称,全年救助白血病、先心病患儿...

    时间:12-30
  • 中国科技馆将举办“魅力科学,喜迎新年”元旦系列线上主题教育活动

      中新网北京12月30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科技馆12月30日发布消息说,为聚焦公众需求,丰富青少年的假期生活,2022年12月31日至2023年1月2日,中国科技馆将以“魅力科学,喜迎新年”为主题,开展元旦系列线上主题教育活动,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中国科技馆此次元旦系列线上主题教育活动主要包括“动物视角看...

    时间:12-30
  • 官方:除跨地区返校入学外,高等学校师生出入校门不要求提供核酸证明

      中新网12月30日电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日前,教育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学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工作方案》(以下简称为《方案》)。《方案》要求,除跨地区返校入学外,高等学校师生出入校门和校园公共区域不要求提供核酸证明。  《方案》明确,高等学校不再开展全员核酸筛查,对...

    时间:12-30
  • 教育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学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工作方案》的通知

      教育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学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的《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

    时间:12-30
  • “习近平总书记的2022·年度瞬间”之一:决不辜负党和人民重托

      【学习进行时】2022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心怀人民、夙夜在公,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2022,即将画上圆满句号。  2023,新的一年正在徐徐展开。  新华社《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栏目“讲习所”推出年终系列...

    时间:12-30
  • 公安部:截至11月底,全国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39.1万起

      中新网12月30日电 据公安部网站消息,2022年,全国公安机关持续向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发起凌厉攻势,截至11月底,全国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39.1万起,同比上升5.7%,抓获犯罪嫌疑人数同比上升64.4%,立案数同比下降17.3%,造成财产损失数额同比下降1.3%,实现了“两升两降”工作目标,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取得...

    时间:12-30
  • 这五年,“一网通办”从理想正在成为现实

      新华社北京12月30日电(记者郝菁)从“只进一扇门”到“一次不用跑”,从“不见面审批”到“免申即享”,从“立等可取”到“秒批秒办”,从“一窗通办”到“一网通办”……  2018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五年来,这份文件指引着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持...

    时间:12-30
  •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第36批指导性案例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第36批共6件指导性案例,均为仲裁司法审查案例。发布该批案例,旨在加强仲裁司法审查案例指导工作,确保裁判尺度统一,促进法律正确实施,实现严格公正司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指导性案例196号《运裕有限公司与深圳市中苑城商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申...

    时间:12-30
  • 2022年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为97.6%

      中新网12月30日电 据农业农村部网站消息,2022年,农业农村部组织开展了2次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工作,抽检蔬菜、水果、茶叶、畜禽产品、水产品等5大类产品106个品种130项参数14437个样品,总体合格率为97.6%,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保持稳定。   据介绍,今年例行监测共抽检了31个省份的1478个菜...

    时间:12-30
  • 吉林省吉林市政协原副主席孙洪彬一审被判有期徒刑8年

      新华社长春12月30日电(记者周立权)12月29日,吉林省通化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吉林省吉林市政协原副主席孙洪彬受贿案进行一审宣判。对被告人孙洪彬以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8年,并处罚金人民币50万元;对其受贿所得赃款、赃物依法予以没收,上缴国库。  法院经审理查明:2009年12月至2018年春节前,被告人孙洪彬...

    时间:12-30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