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生活

多地扩充医疗资源 提升医疗服务效率

2022-12-28 15:53:47

来源:科技日报

  记者 张佳星

  “老年新冠感染重症患者不需要经过分级诊疗逐级转诊,要直接转诊到三级医院进行就诊救治。”在12月27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介绍,现在各地疫情发展进入不同阶段,各地诊疗需求不同,国家卫健委正在指导地方不断扩充医疗资源,扩大医疗服务供给。

  核酸采样点改成临时发热诊疗点

  “在一些地方,如北京、上海、安徽、江苏、山东等地,方舱医院、体育馆、核酸采样点被改造成临时发热诊疗点,不断满足发热患者的诊疗需求。”焦雅辉说,针对在疫情发展过程中发热门诊诊疗需求供需矛盾比较突出的问题,国家卫健委要求二级以上医院和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都要开设发热门诊或者发热诊室。

  数据显示,截至12月25日,全国二级以上医院发热门诊超过1.6万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设的发热门诊和发热诊室超过4.1万个,通过增加药品配备、简化发热就诊流程,发热门诊医疗服务效率也在不断提升。

  为补充线下医疗服务能力,各医疗机构开展了互联网诊疗服务,为发热患者提供线上咨询和用药指导,开具相应的处方,利用线下第三方配送,来满足患者的用药需求。更多的患者可以通过零售药店或者线上购药的方式购买。

  急诊留观患者实现24小时清零收治

  “我们要求三级医院发挥重症救治的兜底保障作用,对于急诊留观的重症患者要实现24小时清零收治。”焦雅辉强调,医院要畅通急诊和住院病房收治之间的绿色通道,把急诊资源快速循环周转起来,收治更多的重症患者,提供重症诊疗服务,最大程度实现重症患者的应收尽收、应治尽治。

  焦雅辉表示,“重症患者救治是我们当前工作的重点。各地正在扩容改造定点医院、亚定点医院,同时增加二级医疗机构的重症资源,重点拓展三级医院的重症医疗资源。我们也建立了日调度制度,随时调度各地医疗资源准备和使用情况。”

  针对农村地区的重症救治问题,焦雅辉介绍,各地此前建立了县域医共体制度,将有合并症的老年人、儿童等高风险人群都纳入管理。

  一旦发生重症救治情况,要发挥市县两级转诊机制作用,立即将重症患者转诊到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如果患者不具备转诊条件,城市支援医院要通过远程或者派驻专家指导的方式,指导开展医疗救治。

  “两节期间,支援医院要派驻人员在县医院驻点指导,各地还要组派巡回医疗队在两节期间加大对农村地区的巡诊,及时发现高风险人群,及早采取相应干预措施。”焦雅辉说。

  重症救治“家底”如何

  那么,我国当前的重症救治资源总量情况如何?焦雅辉介绍,全国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总的床位数是561.6万张,近期床位使用率在60%左右。

  截至12月25日,全国重症医学床位总数是18.1万张,每10万人约有12.8张,血液透析单元16.7万个、床旁血滤机2.4万台、体外膜肺氧合机2600余台、有创呼吸机13.1万台、无创呼吸机15.7万台、监护仪109万台、高流量吸氧仪5.8万台。三级医疗机构的重症医学床位数为13.34万张,可转换ICU床位数为10.48万张。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重症床位的使用率平均为50%。

  “全国重症床位资源总体来看是充足的,全国总体床位资源和设备资源能够满足重症患者的救治需求。”焦雅辉也提醒,目前正在经历重症救治高峰的省份重症床位的资源已经接近临界值,需要进一步扩充重症床位的资源或加快重症床位的周转。

  国家卫健委将根据疫情发展情况继续加大监测,并通过区域之间建立区域协同支援制度,根据每个地方疫情发展不同阶段的需求,及时统筹调配全国重症资源加强重症患者的医疗救治。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湖北各大医院扩增床位 加强急危重症患者救治

      为了最大限度地救治新冠病毒感染的重症患者,湖北全省各大医院增加救治床位、增强医护力量。昨天(27日),记者走进湖北省人民医院,实地探访ICU病房。  上午十点多,在湖北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的ICU病房里,正在救治一位66岁的患者。老人连续3天呼吸困难后入院治疗,12月27日病情突然加重,被紧急送来ICU。...

    时间:12-28
  • 直击北京医疗机构救治急危重症患者:千方百计扩容收治能力

      中新网北京12月27日电 (记者 杜燕)北京近段时间遭遇新冠病毒冲击,加之正逢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高发时节,北京患病人数不断增加,原本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或高龄患者的危重症患者也随之增多,医疗机构救治压力持续加大。今天,记者走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本部直击医护人员们全力保障急危重症患者救治...

    时间:12-27
  • 国家卫健委:以推行分级诊疗扩充发热门诊医疗资源

      中新网12月27日电(刘欢)2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表示,扩充发热门诊医疗资源的措施之一是要推行分级诊疗,要求在城市以地级市为单位,划分网格化的医联体,在农村则以县为单位,组建县域医共体,利用分级诊疗的模式,充分发挥城乡三级医疗服务网络的作用。...

    时间:12-27
  • 权威解读丨“乙类乙管”后,如何防止医疗资源挤兑?药物储备是否充足?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昨天(26日)印发《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后,相应的防控措施都会调整,那么调整后医疗机构相关药物的储备和供应能否满足患者的用药需求?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接受总台记者专访时表示,已对医疗机...

    时间:12-27
  • 各地加大医疗服务供给 提升就诊效率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要求,各地持续做好新冠肺炎互联网诊疗服务,各地各级医疗机构进一步加大协作力度,推出线上诊疗、电话诊疗等服务模式,增设发热门诊、发热流动诊疗车,多平台扩大医疗服务供给。  进入12月,北京儿童医院发热门诊单日接诊量最高达到1800多人次,医院迅速整合医...

    时间:12-27
  • 加强基层医疗服务保障 分级分类保障群众就医用药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各地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热门诊设置,筑牢基层首诊的第一道防线,县、乡、村医疗机构联动,全力保障农村居民就医用药。  重庆市针对农村地区高龄老人、合并基础疾病等高风险人群,建立县、乡、村三级转诊机制,确保农村重症患者能够及时得到救治。璧山区农民杨忠厚今年70岁,患有...

    时间:12-27
  • 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后如何防止医疗资源挤兑? 国家卫健委回应

      中新社北京12月27日电 中国官方26日发文明确,2023年1月8日起,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对“乙类乙管”后如何有效地防止医疗资源挤兑,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司司长焦雅辉表示,中国已建立日调度制度,每天对全国医疗资源准备和使用情况进行统筹调度,中国二级以上医院总床位数561.6万张,近期...

    时间:12-27
  • 扩充医疗资源 增加医疗供给

      扩充医疗资源 增加医疗供给  ——权威专家解读新冠病毒感染实行“乙类乙管”  政策调整之后,如何有效地防止医疗资源挤兑?如何降低重症和死亡的发生?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邀请有关专家——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进行了解读。  问:“乙类乙管”后,...

    时间:12-27
  • 如何判断新冠重症和危重症?协和医院给出诊疗参考

    原标题:如何判断新冠重症和危重症?协和医院给出最新诊疗参考12月26日“协和呼吸”公众号,发布北京协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新冠肺炎诊疗参考方案(2022年12月版)。方案指出“由于疫情防治形势紧迫,本方案秉承循证、简洁、临床可操作的原则,推荐意见主要参照国内外指南、共识、临床研究数据库、大型临床研究证据,详见参...

    时间:12-27
  • 如何判断新冠重症和危重症?协和医院给出诊疗参考

    原标题:如何判断新冠重症和危重症?协和医院给出最新诊疗参考12月26日“协和呼吸”公众号,发布北京协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新冠肺炎诊疗参考方案(2022年12月版)。方案指出“由于疫情防治形势紧迫,本方案秉承循证、简洁、临床可操作的原则,推荐意见主要参照国内外指南、共识、临床研究数据库、大型临床研究证据,详见参...

    时间:12-27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