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权威解读丨“乙类乙管”后,如何防止医疗资源挤兑?药物储备是否充足?

2022-12-27 15:25:13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昨天(26日)印发《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后,相应的防控措施都会调整,那么调整后医疗机构相关药物的储备和供应能否满足患者的用药需求?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接受总台记者专访时表示,已对医疗机构的药品准备工作做出相应安排和部署,要全力保障药品充足供应和公平可及。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 郭燕红:我们要求县级以上医院要按照三个月的常用药物使用量来动态准备药物,这些药物包括了新冠感染治疗涉及到的中药、抗病毒的小分子药以及对症治疗的药物,比如说解热止咳等这些药物。对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我们要求按照服务辖区人口的10%~20%的人口数来准备药物,如果是人口稠密的地区,比例还可以适当的提高。最近一段时间由于感染人数的急剧增加,部分地区和部分药品出现了紧缺,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已经千方百计地推动企业快速扩能扩产,来扩大重点药物的生产和供应工作,而且优先保证医疗机构的用药来缓解重点药品的紧缺问题。最后还特别要强调合理用药、安全用药非常重要,我们要求各级医疗机构以及医务人员要以多种形式加大宣传教育和科普,让老百姓能在治疗的过程中来切实保障用药安全,实现合理用药、安全用药。

  对全国医疗资源准备和使用情况统筹调度

  实行“乙类乙管”后,如何有效地防止医疗资源挤兑?降低重症和死亡的发生?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在接受总台记者专访时表示,近一段时间,发热门诊的诊疗需求增加比较快,供需矛盾比较突出。普通门诊和住院医疗服务需求增速较平稳,整个医疗资源使用率在安全可控的区间,国家卫健委将采取一系列措施满足患者诊疗需求。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 焦雅辉:我们要求二级以上医院发热门诊应设尽设,应开尽开,另外有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也要设立发热门诊或发热诊室。从我们现在掌握的情况来看,全国二级以上的医院发热门诊现在开放的已经超过了1.5万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热门诊或者发热诊室开放的情况已经超过了3.5万个,并且都在增加诊室,增加医务人员的力量,尽最大的努力来满足患者的诊疗需求。像北京、上海、安徽、江苏、山东等省份,还利用方舱医院或者是体育馆这样的设施开设了临时发热门诊,进一步提高了发热门诊的就诊效率。

  国家卫健委已建立起日调度制度,每天对全国医疗资源准备和使用情况进行统筹调度。要求各地要推动分级诊疗、推动互联网医疗服务,为出现新冠症状的患者开具相应处方,通过线下第三方配送提供相应的药品。国家卫健委要求医疗机构提供24小时线上咨询、用药指导,以及分时段预约诊疗的服务,削减医疗机构瞬时就诊高峰,减少人员聚集,降低线下就诊交叉感染风险。相关部门正在加强新冠相关治疗药物的生产、配送、供应,让更多患者可以通过零售药店、互联网购药等方式多渠道获得药品,减轻医疗机构诊疗压力。目前全国正在加紧对老年人健康状况进行摸底调查,实施分级管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通过健康监测,对于有基础疾病、可能转为重症的老年人,一旦健康状况出现变化不再要求逐级转诊,要开通绿色通道,直接转诊到三级医院就诊。

  医疗机构要按患者诊疗需求分级分类收治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还表示,实施“乙类乙管”后,医疗机构承担的职责将发生变化,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都要收治核酸或抗原阳性患者,按照患者诊疗需求采取分类收治。

  焦雅辉介绍,乙类乙管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都要收治核酸阳性患者,按照患者诊疗需求采取分级分类收治。医疗机构不再以患者核酸阴性或者阳性进行分诊,而是根据患者诊疗需求就医。这种情况下,更加强调城乡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积极作用,要求医疗机构落实自身功能定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 焦雅辉:为达到分级分类收治的目的,我们也要求所有的医疗机构都要优化和调整诊室的这种布局以及医疗服务的流程。所有医疗机构普通门诊要划分核酸阳性诊疗区和核酸阴性诊疗区,在急诊要设立普通诊疗区以及缓冲区,在病房有一些缓冲病房或者隔离病房,也可以有专门独立的病区或者独立的一栋楼来收治核酸阳性患者。所以各个医疗机构也进行了相应的流程优化和改造,我们同时也要求所有的医疗机构都要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和急危重症抢救制度,不得推诿和拒绝这些患者,尤其是不能推诿和拒绝老年人,有可能成为重症的患者。

  (央视新闻客户端)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上合组织国家200余人线上学习中国减贫经验

      中新社昆明12月27日电 (记者 韩帅南)27日,上合组织国家减贫与发展培训班(昆明)开班仪式以线上方式在云南省昆明市举办。在未来3个月中,来自上合组织国家200余名减贫与发展等各领域人才将线上学习中国减贫脱贫经验与昆明乡村振兴做法。  昆明是中国首批承接上海合作组织扶贫培训的城市之一。此次...

    时间:12-27
  • 新疆飞机人工增水量年均近12亿吨 约7个天山天池蓄水量

      中新社乌鲁木齐12月27日电 (潘琦)记者27日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局获悉,近年来,新疆持续开展冬春季飞机人工增雨(雪)作业,全年配合地面人工增水作业,年均增水量近12亿吨,约为7个天山天池的蓄水量。  “新疆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一直是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新疆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工作人员...

    时间:12-27
  • 人社部:职称评审不得简单设立论文数量要求

      中新网12月27日电 据人社部网站消息,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持续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破解职称评审中的“一刀切”、简单化问题,进一步激发专业技术人才创新活力。  《通知》强调,以破“四唯”、立“新标”为突破口,突出品德、能力、业绩导向,建立体现...

    时间:12-27
  •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必须盯住领导干部,持续加固中央八项规定堤坝

      中新社北京12月27日电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27日刊文指出,必须盯住领导干部,督促严于律己、严负其责、严管所辖,带头抓作风改作风树新风,持续加固中央八项规定堤坝。  文章强调,随着作风建设不断向纵深推进,一些领导干部疲劳厌战、松劲懈怠的情绪有所抬头,嘴上说重视、行动轻飘飘,责任落实浮于表面、流...

    时间:12-27
  • 中国山地生态安全屏障骨干体系基本建成 山地灾害减灾成效显著

      中新网北京12月27日电 (记者 孙自法)由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编制的《中国山地研究与山区发展报告》27日在北京正式发布,该报告显示,中国山地生态安全屏障骨干体系基本建成,植被覆盖率达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值。同时,中国山地灾害减灾成效显著,灾害损失大幅降低。  《中国山...

    时间:12-27
  • 中国湿地面积亚洲第一 2020年约41.2万平方公里

      中新网北京12月27日电(记者 孙自法)被誉为“地球之肾”的湿地在中国分布情况如何?由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编制的《中国湿地研究报告》27日在北京正式发布,该报告披露,遥感监测结果显示,2020年中国湿地面积约为41.2万平方公里,位居亚洲第一,《湿地公约》划分的42类湿地在中国均有分布,主...

    时间:12-27
  • 我国拟探索将部分新职业纳入职称评审范围

      新华社北京12月27日电(记者姜琳)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提出动态调整职称评审专业,探索将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技术经纪、创意设计等新职业纳入职称评审范围;支持各地围绕特色产业、重点产业链设立特色评审专业,开展专项评审。...

    时间:12-27
  • 破解突出问题 优化类型定位——解读《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

      新华社北京12月27日电 题:破解突出问题 优化类型定位——解读《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  新华社记者徐壮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27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

    时间:12-27
  • 西江流域2022—2023年度水资源调度计划获批

      中新网广州12月27日电 (记者 王坚)据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下称“珠江委”)27日消息,西江流域2022—2023年度水资源调度计划(下称《调度计划》)已获水利部批准,作为开展西江流域2022—2023年度水资源统一调度的依据。该计划将强化西江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管理。  珠江委介绍,《调度计划》遵循节水...

    时间:12-27
  • 用千千万万个文明健康小环境筑牢疫情防控社会大防线

      【央视快评】用千千万万个文明健康小环境筑牢疫情防控社会大防线  “希望全国爱国卫生战线的同志们始终坚守初心使命,传承发扬优良传统,丰富工作内涵,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为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作出新的贡献。”在爱国卫生运动开展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用千千万万个文明健康小...

    时间:12-27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