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第六届进博会)世界开放趋势“遇冷” 经济全球化会否“熄火”?

2023-11-06 22:00:38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上海11月6日电 (记者 刘亮)在世界开放趋势“遇冷”的背景下,经济全球化会否因此“熄火”?第六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举行的一场关于世界开放的研讨会上,与会人士对此展开探讨。

11月5日,上海,第六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发布《世界开放报告2023》。中新社记者 杨可佳 摄

  近年来,世界开放事业道险且阻,“寒意”犹浓。最新发布的《世界开放报告2023》显示,2022年世界开放指数为0.7542,延续了最近十五年来总体下降的走势,这一数据比2021年下降0.4%,为2008年以来第二低的水平。“寒意”之下,经济全球化阴霾重重。

  “收紧开放的逆风比扩大开放的顺风吹得更劲。”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指出,近年来,国际贸易相关限制措施出台数量增多,部分国家收紧对外商投资安全审查、加码限制国际科技交流,不仅拖累世界开放水平,还大大增加了世界开放的不稳定和不确定性。

  中国商务部原部长陈德铭认为,世界正经历新的调整期,经济复苏分化、通货膨胀、粮食危机、能源安全等相互交织,加深全球发展失衡。同时,一些国家“脱钩断链”、筑起“小院高墙”等做法,更令经济全球化发展受挫。“过去,在世界贸易组织准入承诺基础上,各国自愿在传统的自贸协定中提高规则标准,深化经贸往来。但现在,更具排他性和对抗性、具有价值观和意识形态色彩的系统正在重塑贸易关系。”

  世界开放趋势“遇冷”,经贸领域感知尤为明显。联合国贸发会议数据显示,去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同比降幅超10%,主要发达国家降幅逾三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今明年全球经济增速将持续放缓,2023年预计为3.0%,2024年为2.9%,远低于2000年至2019年3.8%的平均水平。

  经贸数据遇冷降温,经济全球化会否失去发展驱动力?在陈德铭看来,此言尚早。“当前,全球化旧力量衰退、新力量萌芽,全球化在动力和阻力之间加剧冲撞,但这也正是再全球化、深度全球化的开始,经济全球化不会终止。”

  他进一步分析,从客观动力看,科技变革正在积蓄力量,特别是以数字经济为基础的服务全球化不断加速,“创新之火”已渐成“燎原之势”。根据麦肯锡预测,到2025年,全球数据流动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将达到11万亿美元。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测算,数据流动对各行业利润增长的平均促进率在10%。从主观意愿看,以中国为代表的一些国家社会开放水平不断提升,也将为经济全球化注入更多发展暖流。

  在张宇燕看来,科技进步、数字智能、绿色发展,进一步减少了货物、服务、信息等要素流动的阻力,提升了开放绩效。全球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加快,相关国际合作正在深化,以环境产品为代表的绿色贸易投资正在成为世界发展新赛道,有望在维护和提高国际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韧性中发挥更积极作用。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认为,当前,人工智能、清洁能源、太空探索、生物工程等前沿领域的研发应用层出不穷,深刻影响经济生产和社会生活,蕴含巨大的开放合作机遇。此外,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等赛道也将为全球开放注入新动力。

  以绿色低碳转型为例,《世界开放报告2023》数据显示,去年世界绿色进出口总额仅占世界货物进出口的18.2%,这意味着该领域仍有很大增长空间。“根据联合国有关机构测算,实现《巴黎协定》设立的全球温升控制目标,需要投入近100万亿美元。这一海量资金绝非一国所能承担,绿色低碳供应链的构建、碳市场的互联互通、碳税政策的协调等,更需要全球开放合作,共同把全球市场的‘蛋糕’做大。”周小川说。(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坚持扩大开放 分享发展机遇——记《世界开放报告2023》发布暨国际研讨会

      11月5日,第六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分论坛之一,《世界开放报告2023》发布暨国际研讨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国际政商学界人士紧扣开放、合作、共赢等关键词展开深入交流,积极为推动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贡献智慧力量。  世界开放“寒意”犹浓  近年来,世界开放事业面临挑...

    时间:11-06
  • (第六届进博会)世界开放报告:“寒意”之下,“破冰”动力不断积蓄

      中新社上海11月5日电 (记者 刘亮)第六届上海虹桥国际经济论坛5日发布的《世界开放报告2023》显示,近年来,尽管世界开放趋势遭遇一些“寒意”,但推动全球开放的积极动力也在不断累积。  在当天举行的《世界开放报告2023》发布暨国际研讨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代表研究团队介绍称,报告呈以下特点...

    时间:11-05
  • 时习之丨共赴“进博之约” 习近平阐述经济全球化的“中国主张”

      2023年11月5日至10日,第六届进博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作为世界上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进博会已经成为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窗口、推动高水平开放的平台、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  自2018年起,国家主席习近平连续5年在进博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致辞,旗帜鲜明地阐述推动建设...

    时间:11-05
  • 中国与亚太区域各成员国共同推进能源电力发展 关注绿色低碳未来

      中新网北京7月15日电 (记者 闫晓虹)亚太电协活动组委会副主席,中电联党委委员、专职副理事长王抒祥在亚太电协大会新闻通气会上指出,作为电力大国和电力强国,中国与亚太区域的各成员国一道,共同推进了亚太乃至全球的能源电力发展。未来三年,亚太地区可再生能源供应年平均增长率为11.6%,超过美洲年平均增长率两倍以上。  记者...

    时间:07-15
  • 五省区探讨珠江片区 “江海联动” 加快航运绿色低碳发展

      中新网南宁7月14日电 (黄令妍)交通运输部珠江航务管理局局长王建华14日表示,平陆运河成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标志性工程、西部陆海新通道骨干工程,珠江片区又一条出海大通道即将打通。珠江片区将突出“江海联动”,充分发挥珠江航运跨区域大通道的优势作用,加快航运绿色低碳发展步伐,汇聚力量构建好现代化珠江航运市场体系。  ...

    时间:07-14
  • 积极参与“全国低碳日”主场活动,共建美丽家园 宝马倡导绿色生活低碳出行

      7月12日,2023年“全国低碳日”主场活动在西安举行,今年主题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宝马集团作为唯一一家高档汽车制造商出席主场活动,并携手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全网经销商和My BMW APP客户端千万用户,发起“绿色生活,低碳出行,共享悦星球”的低碳倡议,从每一个个体做起,采取积极行动,共建宜居地球。  ...

    时间:07-14
  • 成都大运会提炼典型案例 形成大运会绿色低碳实践遗产

      央视网消息:成都大运动会开幕在即,从场馆建设到赛事保障,成都大运动会在筹办方面,都更加凸显绿色、低碳的办赛理念。  据成都大运会组委会消息,为全力保障赛时绿色出行,大运会期间,将使用1340台新能源大巴和1100余台新能源小车用于交通服务,龙泉赛区配备了50台氢燃料车用于赛事保障。这两天,相关车辆已...

    时间:07-13
  • 大运来了 | 从交通工具到场馆设施 绿色低碳理念贯穿大运会

      央视网消息:成都大运会开幕在即,从场馆建设到赛事保障,成都大运会在筹办方面都更加凸显绿色、低碳的办赛理念。  据成都大运会组委会消息,为全力保障赛时绿色出行,大运会期间,将使用1340台新能源大巴和1100余台新能源小车用于交通服务,龙泉驿赛区配备了50台氢燃料车用于赛事保障。这两天,相关车辆已陆...

    时间:07-13
  • 大运会临近 成都传递“绿色低碳”新风尚

      随着成都大运会日益临近,绿色低碳的办赛理念也深深植入了整个城市之中。无论是赛事场馆建设,交通出行,还是迎大运的一系列城市活动都在传递着“绿色低碳”的新风尚。  在成都宽窄巷子广场的成都大运会低碳体验馆,低碳魔方、碳循环灯箱、动力单车、能源小屋等科技感十足的体验装置吸引了不少市民和...

    时间:07-13
  • 超低排放改造成效显著 钢铁业推进绿色低碳转型

      截至2023年6月30日,270余家钢铁企业约7.6亿吨粗钢产能已完成或正在实施超低排放改造。目前,钢铁业超低排放改造累计投资逾2000亿元。全行业已有31家长流程企业与5家短流程企业成功创建了重污染天气绩效分级A级企业。  “钢铁行业节能减排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工作,需要扎扎实实地持续推进。”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书记、执行...

    时间:07-13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