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北京文物建筑活化利用,如何成为城市“新窗口”?

2023-07-13 21:52:42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7月13日电 (记者 杜燕 徐婧)保护好传统街区,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了城市的历史和文脉。作为中国首都,北京近年来不断探索文物建筑活化利用新路径,让这些文物建成能成为居民休闲休憩的文化空间,成为外地文化游客观察和体验首都文化旅游和城市发展历史的窗口,成为文化交流的平台。

  7月13日,“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北京主题采访活动走进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的新市区泰安里,这里是西城区第一批文物建筑活化利用计划中首个亮相项目。

改造后的新市区泰安里。 中新社记者 杜燕 摄

  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的虎坊桥至天桥一带曾是民国初年香厂新市区的所在地。泰安里建于1915年至1918年间,是仿上海的里弄式格局,由两排六座带内天井的二层围楼组成,突破了北京城市四合院的建筑形式,是民国时期建筑主动西化的代表。

  据《宣南鸿雪图志》记载,泰安里最初是达官贵人的聚集之地。后来由于民国政府南迁、经济萧条以及自身商业定位失准等原因,香厂新市区逐步衰落,泰安里也逐渐衰落而变成居民住宅。

  2009年,西城区政府启动泰安里腾退工作,2018年完成腾退,2019年修缮竣工。2020年,“西城区首批文物建筑活化利用计划”对外发布,就包括新市区泰安里。2021年4月,西城区举行了首批文物活化利用计划项目签约仪式,新市区泰安里等6个文物活化利用项目实现签约,标志着西城区首批文物活化利用项目落地。2023年4月3日,新市区泰安里变身为泰安里文化艺术中心,以独特的新貌呈现在公众面前。

泰安里文化艺术中心。 中新社记者 杜燕 摄

  泰安里弄堂长约70米的小道把6座小楼分为两排,整体格局依然没变,小道上的绿植和装饰石材让这个半开放式空间充满了生机。

  两排小楼里,“弄堂SPACE”作为公共文化交流基地,为周边居民提供艺术展览、运动生活、戏剧绘画体验;“悦读纪春暖花开”作为沉浸式阅读空间,定期举办文学沙龙、读书会、新书推荐会等活动;“石库门岁月”作为民国文化体验站,举办传统建筑专展和临展,将大学深厚的学术氛围融入社区……这里如今成为一个集社交、创意、阅读、美食、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文化艺术空间,“活”起来的文物与城市现代生活融合发展,成为代表着新文物、新青年、新生活的城市新地标。

  北京市西城区文旅局文物利用科科长曾芳表示,泰安里的活化利用意味着文物建筑的开放和利用,其使用的首要功能是向社会提供公共文化服务。这里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公共文化服务,能为周边居民增加一个休闲休憩的文化空间,为周边社区提供便利的社区文化服务,为外地文化游客提供一个观察和体验首都文化旅游和城市发展历史的窗口,一个文化交流的平台。

  记者从北京市文物局了解到,近年来,北京文化遗产保护活化利用取得新进展。北京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推进“进京赶考之路(北京段)”整体保护利用,清华园车站旧址、颐和园益寿堂于今年3月对社会开放。同月,蒙藏学校旧址腾退修缮后以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主题展和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向社会开放。

  北京坚持“文物+”融合发展。不断拓展文物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途径与领域,涵盖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文化内涵挖掘、生态环境治理、文旅融合发展、区域交流合作等诸多方面,在创新文物保护利用模式、利用疏解腾退空间提升文化功能等方面的改革力度不断加强。创造性实施文物“活历计划”,涌现出“会馆有戏”“白塔夜话”等依托文物建筑打造的文化品牌。同时,坚持连片保护、主题打造,三大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片区建设成效初显,“三条文化带”的文化影响力日益增强。

  北京还探索文物建筑活化利用新路径。东城区与西城区利用各自文物资源,积极打造文物活化利用项目。比如,东城区发布《东城区焕发会馆文化活力伙伴计划》,与多省市签订焕发会馆文化活力的合作意向书,打造会馆文化体验群落,为会馆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和生机;西城区分两批公布文物建筑活化利用计划,像新市区泰安里率先实现文物活化利用项目签约并成功变身为泰安里文化艺术中心,并通过市场化运作引进多种业态,力争实现文物活化利用自给自足、可持续发展

  北京有着50多万年的人类史、1万多年的文化史、3000多年的建城史、870年的建都史,现有7处世界文化遗产,有3840处不可移动文文物,北京历史文化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伟大见证。今后,北京将持续擦亮北京历史文化遗产“金名片”,而众多的文物建筑将在活化利用中重焕新生,融入民众的新生活,成为城市的新窗口。(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兰州七里河深挖“百合资源”促旅游 邀客沉浸式体验秀美风光

      中新网兰州7月13日电 (杨娜)已经举办了9届的兰州百合文化旅游节,2023年迎来全新升级。兰州市七里河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岳江虎13日表示,此次打造升级百合文化旅游季,活动场地及内容,都做了大幅创新,力求更加符合游客需求,提高游客参与度。  第十届兰州百合文化旅游季新闻发布当日举行,有“百合之都”美誉的七里河区依托得天独厚...

    时间:07-13
  • 台湾学生广州开启“沉浸式”实习体验 近三分之一为首次到大陆

      中新网广州7月13日电(郭军 吴善基)“能有机会到大陆实习,在实践中学习专业知识和工作技能,同时增加社会经验、提升职业能力,我感到非常幸运和自豪。”来自暨南大学的台湾学生傅继娴说。  7月12日,2023年台湾大学生广州实习体验活动正式启动,来自海内外20余所知名高校的台湾大学生,将在广州开展长达...

    时间:07-13
  • 山西太原系统推进政务改革 “一把手”沉浸式体验办事流程

      中新网太原7月12日电 (记者 李新锁)惠企政策“找不到、看不懂”,民众办事能否“一次办”“周末办”?12日,在太原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上,太原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甄咏春表示,为解决改革堵点难点,太原各级政务服务部门主要负责人转化角色,开展“一把手”走流程、沉浸式体验活动,改...

    时间:07-12
  • 2023鲁台青年文化交流节在济南启动 打造沉浸式“齐鲁文化之旅”

      中新网济南7月11日电(孙婷婷)“相约齐鲁·情系中华”2023鲁台青年文化交流节11日在济南启动,旨在深化鲁台青少年交流互动,营造两岸一家亲、两岸文化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让台湾青年学生沉浸式体验“齐鲁文化之旅”。来自台湾新北市石碇区的王宇熙在现场体验了多款机器人产品。 孙婷婷 摄  来自台...

    时间:07-11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走进“中国戏楼活化石”正乙祠:感受传统文化“焕新”与“回归”

      中新网北京7月11日电 (记者 杜燕 徐婧)北京市西城区前门西河沿220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木制结构的室内剧场——被誉为“中国戏楼活化石”的正乙祠戏楼。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声声曲调婉转动听,步步轻盈舞步摇曳。7月10日,记者跟随“高质...

    时间:07-11
  • 古都文旅消费向深度沉浸式转变 新职业、新商圈、新产业链应运而生

      央视网消息:着力扩大内需、恢复和扩大消费是今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今年以来,一些千年古都依托自身特点,挖掘历史文化资源,让文旅消费从传统观光型向深度沉浸式转变,满足人们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近日,总台记者分多路深入北京、南京、西安、洛阳等地进行了采访。今天(7月8日)我们先来看洛阳的情况。  出行平台数据显示,最...

    时间:07-08
  • 数字化、沉浸式、人工智能成教育行业年中关键词

      中新网7月3日电 题:数字化、沉浸式、人工智能成教育行业年中关键词  中新财经记者 夏宾  随着中高考陆续结束,2023年转眼过半,即将进入暑假模式。循着“教育、科技、人才三大战略的一体规划及统筹部署”,2023年教育科技领域有重大进展,数字化、人工智能、数实融合等成为行业发展关键词。  先看坚定不移推进教育数字化战...

    时间:07-03
  • 沪上古风端午节引关注 在玉佛禅寺沉浸式体验传统文化

      中新网上海6月23日电 题:沪上古风端午节引关注在玉佛禅寺沉浸式体验传统文化  作者 谢梦圆  玉佛禅寺内,一位法师正满含情感地朗诵着屈原的经典作品,在场游人纷纷驻足聆听,一首毕,现场掌声一片。  22日,“2023上海觉群诗社端午诗歌节”在上海市玉佛禅寺中举行,除了欣赏现场的诗歌朗诵和吟唱,游客还可以在寺庙广场参加诗词...

    时间:06-23
  • 沉浸式体验传统文化魅力 共赴一场端午奇妙之旅

      央视网消息:让我们来一场时空穿越之旅,沉浸式感受古代端午的节日气氛。  走进江西新余宽心小镇,这里仿古建筑群充满唐风宋韵,沿街而设的古风集市热闹非凡,吸引了众多游客。当地还原古代端午节日场景,游客可以沉浸式感受古人过端午的仪式感,亲身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游客 张婧:能感受到浓...

    时间:06-22
  • 四川南充:外国留学生包粽子 沉浸式感受中国传统节日“味道”

      中新网成都6月22日电(王爵 杨波)6月22日(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当天上午,位于四川省南充市的川北医学院近50名外国留学生和中国学生一起包粽子感受中国端午节日氛围,沉浸式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留学生和粽子拍照合影。 杨波 摄  据了解,这些外国留学生们分别来自印度、巴基斯坦、...

    时间:06-22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