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十五所高校开展大调查 学术助力云南乡村振兴

2023-07-11 21:58:15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昆明7月11日电 (黄兴鸿)记者11日从云南大学获悉,该校组织全国14所高校共同开展“中国乡村社会大调查”(以下简称“大调查”)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接下来将聚焦24个专项研究课题,围绕云南乡村振兴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用学术助力好云南社会经济发展

  大调查于2022年10月27日启动,云南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社科院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南大学、贵州财经大学等15所全国高校的875名师生奔赴云南42个县,围绕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乡村振兴目标开展系统调查。

  “去年10月至今年4月为大调查第一个阶段,顺利完成了348个行政村、696个自然村和9048个家庭户的问卷调查。”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党委书记李晓斌介绍,通过大调查,截至今年6月共发表学术论文17篇;发现100多个乡村振兴成功案例。此外,也发现了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生态保护如何与发展衔接问题、土地流转问题、农村空心化问题等。“现在我们遴选并立项了24个专项研究课题,今年7月至8月为大调查第二个阶段,我们将充分利用好暑期时间,结合主题教育,聚焦课题并提供解决方案。”

图为师生在田间地头开展调查。 云南大学供图

  据悉,为加快推进大调查成果产出,全面提升大调查影响力,云南大学力争在今年内完成42本成果丛书、24本专题研究丛书初稿并进入出版程序,出版一批高水平中英文学术论文,形成一批高质量咨询专报。明年内建成云南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库,开发云南乡村振兴大调查数据库的智能化应用,为云南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为全云南乃至全国提供乡村振兴经验借鉴。

  此次大调查是云南大学历史上第四次大调查。20世纪40年代,在该校任教的费孝通先生带领一群年轻学者在云南各地展开了一系列实地调查研究,产生了以《云南三村》为代表的影响深远的系列学术著作。此后,该校全面参与了“民族识别和民族大调查”的工作,推动云南各民族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进程,创造了中国民族学研究的一段辉煌。到21世纪初,该校组织开展的覆盖全国民族的“中国民族村寨调查”,真实书写中国民族半个世纪的经济社会变迁历程及文化态势。(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5所大陆高校36名师生将赴台交流 国台办:支持鼓励两岸青年加强往来

      中新网7月11日电 11日,国台办发言人陈斌华答记者问。  问:据悉,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郝平近期将率团赴台交流,请介绍有关情况。  答:今年3月底4月初,马英九先生率团来大陆祭祖参访,在与武汉大学、湖南大学、复旦大学等3所高校师生交流座谈期间,多次表示希望大陆高校师生也能够赴台交流。应马英九文教基...

    时间:07-11
  • 四省市高校外籍师生走进四川自贡:感受“恐龙之乡”“中国灯城”魅力

      中新网自贡7月11日电 (王利文)“地面上有恐龙脚印!”11日,西南民族大学印度尼西亚籍学生李亚芳走进被誉为“东方龙宫”的自贡恐龙博物馆,为展馆地面的脚印“巧思”惊叹。展厅中,众多恐龙骨骼交错堆积,镶嵌在岩中。来自也门的西南民族大学学生萨利赫正在制作花灯。 王利文 摄  11日,第二期“文化中...

    时间:07-11
  • 四省市高校外籍师生开启巴蜀文化品悟之旅

      中新网成都7月10日电 (王利文)“‘王’是我中文名的姓氏,我为自己捏了一份独特的‘四川礼物’。”10日,经“成都面人”非遗传承人指导,来自塔吉克斯坦的暨南大学学生王曼宁捏出了一只大熊猫形状的面人,面人肚子上,汉字“王”格外醒目。  当日,第二期“文化中国·锦绣四川——高校外籍师生巴蜀文化品...

    时间:07-10
  • 两岸暨港澳133名师生赴湖北偏远地区支教

      【港澳台专线】两岸暨港澳133名师生赴湖北偏远地区支教  中新社武汉7月7日电 (记者 马芙蓉)2023年“阳光支教·孔子行脚”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大学生支教活动7日在武汉启动,来自两岸暨港澳26所高校的133名师生,将奔赴湖北偏远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开展为期10天的义务支教。7月7日,2023年“...

    时间:07-07
  • 北方民族大学师生在京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展演

      中新网6月30日电 (马壮)6月29日起,北方民族大学在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开展以“中华魂·黄河情”为主题的展演,该活动将持续至7月2日。  本次展演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内容紧紧围绕黄河流域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根源和文化传承规律而编创。共分为三个篇章,包括《唐渠流玉》和《我的家乡...

    时间:06-30
  • 四国艺术院校师生将“头脑风暴”中老铁路沿线站点设计

    原标题:四国艺术院校师生将“头脑风暴”中老铁路沿线站点设计  图为中老铁路沿线站点文化空间设计国际工作坊启动仪式现场。 周毅 摄  互鉴之美——中老铁路沿线站点文化空间设计国际工作坊17日在四川美术学院启动。  该活动是由四川美术学院建筑与环境艺术学院环境设计系、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发起的国际合...

    时间:06-18
  • 35年,守礁官兵与中学师生的“纸短情长”

    一  写第一封信的时候,胡四海只有26岁。那是1988年,中国刚刚进入改革开放第十年,周边环境并不太平。春节的喜庆氛围还未弥散,一条重磅新闻再次拨动了人们兴奋的神经。3月14日,我英勇的人民海军为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在赤瓜礁海域取得了骄人战绩!  英雄的故事,迅速传遍大江南北。浙江省宁波市大...

    时间:06-08
  • 35年,守礁官兵与中学师生的“纸短情长”

    一  写第一封信的时候,胡四海只有26岁。那是1988年,中国刚刚进入改革开放第十年,周边环境并不太平。春节的喜庆氛围还未弥散,一条重磅新闻再次拨动了人们兴奋的神经。3月14日,我英勇的人民海军为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在赤瓜礁海域取得了骄人战绩!  英雄的故事,迅速传遍大江南北。浙江省宁波市大...

    时间:06-08
  • 最后一课 师生同唱《再见》 许下“十年之约”

      “我会牢牢记住你的脸,我会珍惜你给的思念…”  最后一课 师生同唱《再见》 许下“十年之约”  6月6日,成都七中万达学校高三年级各班高考前的“最后一课”陆续开展。此时,挂在墙角的高考倒计时牌数字定格在了“1”。  学生们即将奔赴考场,临行前的“最后一课”是属于师生们的专属温情时光。...

    时间:06-07
  • 最后一课 师生同唱《再见》 许下“十年之约”

      “我会牢牢记住你的脸,我会珍惜你给的思念…”  最后一课 师生同唱《再见》 许下“十年之约”  6月6日,成都七中万达学校高三年级各班高考前的“最后一课”陆续开展。此时,挂在墙角的高考倒计时牌数字定格在了“1”。  学生们即将奔赴考场,临行前的“最后一课”是属于师生们的专属温情时光。...

    时间:06-07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