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未来或实现残疾车位预定 上海推动“随申码”迭代升级为“城市码”

2023-07-10 14:52:21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上海7月10日电 (谢梦圆)“我平时在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商场、医院这些地方的停车场时,就发现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设置的无障碍停车位往往会被一般车辆占有。”于是,上海市长宁区愚一小学向红分校的五年级学生徐小隐设计了一个系统,通过扫描“随申码”进行身份认定,确保无障碍车位能提供给真正有需要的人。她的这项设计也在首届上海“随申码”应用创新大赛上获得了创新组二等奖。

  9日,首届上海“随申码”应用创新大赛评选结果在沪正式揭晓。据悉,该大赛旨在向全市创新人才及企业征集实用、好用的“随申码”应用方案,力争让“随申码”更好融入市民日常生活和企业日常经营。

  创新大赛启动后,共收到有效参赛作品200余份,参赛作品聚焦科技助老助残、智慧校园、医疗健康、政务服务、城市治理等领域,激发“随申码”转型数字新力量。

  例如,“医疗服务情况随身查”作品,排队等候就医叫号成为当前患者就医流程中耗时最长的一个环节,参赛团队提出创意:患者到院后,展示“随申码”在自助机上进行签到,患者信息会自动进入排队序列,包括门诊以及各检查检验科室。在“随申办”App上可以查看各队列的实时排队情况并推荐排队就诊优先级,通过短信提醒和院内导航可以帮助患者尽快抵达就诊地点,在缩短患者就医排队时间的同时减少患者在院接触,在已有的“随申码”就医服务基础上,又有了更深更广的功能拓展。

  据悉,“随申码”是上海市2020年推出的市民、企业二维码数字名片,几年来经历了多个版本的快速迭代。近期正在加快推进“随申码”向“城市码”的功能升级,构建“一人一码、一企一码、一物一码”全方位的城市服务和治理体系。

  目前,已制订新版“随申码”标准规范和管理制度,升级建设“随申码”运行管理平台,建立“随申码”全方位运行支撑体系。

  未来“随申码”将从三个方面迭代升级:深化个人服务,深化完善线下政务服务、看病就医、交通出行、文体旅游等场景,提供便捷“一码服务”体验;加强企业服务,推进“企业随申码”在信息公示、安全生产、服务推荐、政策送达及综合监管等场景的应用,打造企业数字名片,为企业量身定制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对城市部件分级分类赋码,市民扫码后可知道城市部件(如公用设施、道路交通设施、园林绿化设施、历史文化建筑等)管理主体、空间地理等属性信息,再叠加区块链等创新技术,实现可监管、可溯源的“码上管理”。(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患者亲身讲述:抑郁症有何症状?专家详解:能否治愈?

      文/赵斌  歌手李玟轻生离世,一片惋惜与悲痛声中,她所患的抑郁症再度引起人们关注。  目前尚无权威资料统计我国抑郁症患者人数。根据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黄悦勤教授2021年9月在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精神病学》上领衔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国成人抑郁障碍终生患病率高达6.8%。  患抑郁症患者有何症...

    时间:07-10
  • 世界过敏性疾病日:尽早干预、有效治疗,让更多患者脱离过敏性疾病困扰

      随着环境、气候、人类生活方式等的变化,过敏性疾病已成为全球性挑战,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21世纪重点防治的三大慢性疾病之一。在7月8日第19个“世界过敏性疾病日”期间,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过敏诊疗中心主任程雷教授围绕过敏性疾病的发病概况、导致疾病的原因、有效诊疗方式等作出了解答。程雷教...

    时间:07-08
  • 上海探索不断升级数智客服 “AI助医”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中新网上海7月8日电 (陈静 汤丽 王春鸣)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  记者8日了解到,当下,全国众多的医院上线智慧医疗服务,覆盖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成为提升患者使用互联网医院缓解就医难题的重要推动力量。“AI助医”正成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在上海,如何让互联网医院更适老化,让老年患...

    时间:07-08
  • 心理支持是抑郁症患者走向治疗和康复的关键

      看起来阳光开朗的人,为什么也会得抑郁症?生活中,抑郁症患者并不都是看起来郁郁寡欢,很多开朗爱笑的人,内心可能也正在经历巨大的痛苦和煎熬,这被称为“微笑抑郁症”。  这种“微笑”并不是发自内心的真实感受,而是一种负担。它并不能消除工作、生活等各方面带来的压力、...

    时间:07-08
  • 源自香港,“健康快车”让22万余名眼疾患者重见光明

      中新社新疆库尔勒7月7日电 题:源自香港,“健康快车”让22万余名眼疾患者重见光明  中新社记者 李雪峰  “没想到不花一分钱,还能在火车上做手术,现在看东西很清楚,完全康复后还要继续打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尔勒市沙依东园艺场68岁的村民尼扎木丁·阿尔西丁日前对中新社记者说。  不久前,尼...

    时间:07-07
  • 干眼症患者人数众多 上海探索为患者建“干眼症档案”全程跟踪诊疗

      中新网上海7月6日电 (记者 陈静)干眼症为多因素引起的慢性眼表疾病,已成为目前最常见的眼表疾病之一。干眼、视疲劳的患病人群非常庞大。  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上海市眼科医院)干眼诊治工作室(下称:工作室)6日正式揭牌启用。该工作室将在对患者开展连续的规范化、个性化诊疗的同时,探索全程跟踪诊疗,建立属于患者的“干眼...

    时间:07-06
  • 专家: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需定期评估器官损伤

      中新网广州7月6日电 (记者 蔡敏婕)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疾病。多位专家近日在线上接受采访时表示,近年来,我国红斑狼疮总体疾病控制情况在临床实践下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但由于疾病活动、反复复发和药物毒性,患者常存在多器官系统不可逆损伤的风险,需多管齐下做好器官保护。  系统性红斑狼疮高发于15岁至45岁育龄期女...

    时间:07-06
  • 探访老年医学科 患者:就医体验感好

      中新网海口7月6日电 题:探访老年医学科 患者:就医体验感好  作者 陈英清  “阿婆,如果一顿吃不了太多,我们就少吃多餐。”“最近恢复不错,继续加油。”“多出去走走晒晒太阳有利于恢复。”这是记者在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老年医学科里听到的温馨对话,类似的对话在老年医学科中还有许多。  《...

    时间:07-06
  • 中国专家善用外科机器人 最大限度为泌尿系统肿瘤患者保留器官功能

      中新网上海7月5日电 (陈静 王根华)近年来,中国泌尿系统肿瘤患者人数不断增加,前列腺癌、肾癌都是常见的恶性肿瘤。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医生和患者不再满足于“简单”的肿瘤切除,而是更加关注在肿瘤根治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保留器官功能。  记者5日了解到,中国的专家们率先探索将机器人/单孔腹腔镜...

    时间:07-05
  • 新型角膜供体材料 助致盲眼病患者重见光明

      ◎本报记者 王延斌 通讯员 汪心海  角膜病是我国仅次于白内障的第二大致盲眼病,角膜移植是治疗角膜病的唯一手段。虽然角膜捐献的志愿者越来越多,但是捐献量仍远远少于等待复明的患者。如何化解这一难题?  在近日召开的山东省科技创新大会上,荣获山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的“新型角膜供体材料的关键技术创新与临床应用”项...

    时间:07-05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