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人民财评:以“科技范儿”保障“丰收味儿”

2023-07-09 13:31:32

来源:人民网

  夏收夏种时节,全国各地抢抓农时,丰收的喜悦和劳作的繁忙弥漫田间。和以往不同,如今不少田间地头有了不少新面孔,满满的“科技范儿”。联合收割机、温度传感器、北斗导航、无人驾驶农机;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随着越来越多人科学种田,农业正在成为一项“技术活”。

  农业机械好不好用?农业科技合不合算?算算账就能一清二楚。有人统计,一位种粮“老把式”单靠人力一天只能收割一两亩水稻,农机手开收割机每天能收割50亩左右,而无人收割机每天能收割七八十亩。除此之外,无人收割机不仅作业时间长、效率高,而且路线、株距更整齐,有利于降低粮食损耗。新农机驰骋、新品种落地、新农艺见效,现代农业科技产业链不断延伸,有助于带动广大农民多种粮、种好粮,能获利、多得利,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纵观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的作用,节本增效是一个关键词。在河北保定涿州市,当地农业部门大力推广铁茬机械播种技术,大幅提高播种的效率和质量;在安徽马鞍山含山县,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的应用省工、省时、省力、更高效;在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大杨镇,采用先进除尘技术的烘干塔摆脱天气因素的制约……事实证明,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支撑,既可以大量节省人力物力成本,也能够极大提升农作物的品质,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有农户感慨:“有了科技撑腰,今年丰收底气足”。丰收的底气,来自大农机,来自新技术。农业机械化、智能化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村生产力的重要基础。当前,我国农业生产已从主要依靠人力畜力转向主要依靠机械动力,进入机械化为主导的新阶段。数据显示,小麦、水稻、玉米机收率分别超过97%、94%、78%,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从2012年的54.5%提高到目前的62%以上。只有不断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才能将“中国饭碗”端得更牢。

  “推动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先进农机研发推广”“支持北斗智能监测终端及辅助驾驶系统集成应用”……《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对“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提出了明确要求、作出了有关部署。保障粮食安全,既要藏粮于地,更要藏粮于技。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手段,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农机智能装备技术应用水平、推动农机农艺融合,推动实现产能提升、结构优化、韧性增强、收益提高,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

  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希望的田野上,新的技术正在应用,新的丰收正在孕育。(风凌度)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新疆兵团:科技让棉花田间管理更精准 助力节本增效

      中新网乌鲁木齐7月7日电 (崔显朝 高磊 张树飞)眼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95万亩棉花进入盛蕾期,当地首次将由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对地观测与北斗导航等信息技术组成的“天空地一体化观测体系”投入使用,实现对棉花墒情、苗情、长势等多方面的实时监测,为棉花生长科学化、精准化管理提供数据支撑,不断提升棉...

    时间:07-07
  • “田管家”服务提高水稻种植效率 湖南祁阳39万亩早稻开镰

      中新网永州7月6日电 (邹乔夫 刘志军)连日来,湖南祁阳市39万亩早稻陆续开镰收割。在该市肖家镇牛头湾村“早专晚优”双季稻万亩示范片,大型收割机在金色稻浪中来回穿梭。  “今年早稻结实率比较高。”种粮大户刘定付介绍,经祁阳市农业农村局专家实割测产,他种植的300多亩“两优152”早稻获大丰收,湿...

    时间:07-06
  • 时评:“水稻上山”之后,该科普“下山”了

      “水稻上山”之后,该科普“下山”了   【科技观察家】  ◎孙 越  近日,一则关于“水稻上山”的视频在互联网广为传播,大意是某地开展的“水稻上山”项目,因为进入汛期雨水增多,暴雨将梯田冲毁了,令人痛心。与此同时,有文章称,“水稻上山”不过是“旧瓶装新酒”的把戏...

    时间:07-05
  • 新疆昌吉推广新型无人农机发展智慧农田

      中新网乌鲁木齐7月4日电 (王小军 梁宏涛 马旭)“人在家中坐,‘智牛’田中忙”的科幻场景已经逐渐成为新疆智慧农业的真实写照……在新疆在昌吉市,一个以智慧农业为导向,以信息化建设为引领,以适度规模经营为目标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新模式正在悄然兴起,一批现代数字化农业智慧生产技术在这里推广应用。  7月4日,在新疆昌吉市华...

    时间:07-04
  • 江苏大学:瞄准农机特色 助力农业建设

    原标题:江苏大学:瞄准农机特色 助力农业建设   打造农业工程高峰学科集群、打造智能农业装备研发重要平台、打造现代农业装备人才培养重要基地……作为国内最早设立农机专业、最早系统开展农机教育的高校,江苏大学推出“095工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助力农业强国建设。   “江苏大学牢记历史使命...

    时间:07-03
  • 湖北襄阳:粮食生产大市加快推广北斗智能农机

      中新网襄阳6月30日电 (江伟兵 龚良杰 胡传林)记者近日走进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南河流域乡村振兴示范区示范田里,两台自动驾驶播种拖拉机正按北斗导航匀速行进,施肥、旋耕、起垄、播种、覆土等有序进行,不到10分钟,一亩地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作业便完成。  “看,2行玉米种子和4行大豆种子按照设定的行比和间距,一气呵成,我只...

    时间:06-30
  • 中国耐盐碱水稻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

      中新网长沙6月25日电 (记者 唐小晴)中国耐盐碱水稻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25日,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长沙种业研究中心在长沙召开湖南省联合攻关推进会,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唐文帮汇报了该中心在耐盐碱水稻研究方面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这些成果包括挖掘出显著提高水稻耐盐碱的关键基因STRK1;培育出全生育...

    时间:06-25
  • 河北200万台农机收麦忙

      正值“三夏”时节,在河北省邯郸市魏县北皋镇东张岗村的千亩农田里,20多台大型小麦联合收割机轰鸣向前,开启了河北省麦收“第一镰”。  望着金黄饱满的麦穗,种粮大户李红堂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我种了1400多亩小麦,平均亩产能达到500多公斤。”李红堂随手扯掉一根麦穗,揉碎,轻轻一吹,“你看这籽粒多饱满,光泽度也好,今年收成...

    时间:06-25
  • “智能农机”让种地更有底气

      【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36】   记者从农业农村部了解到,截至6月20日,四川、湖北、河南、安徽、江苏、河北、山东、陕西、山西等9省已收获冬小麦3.01亿亩,收获进度达99%,黄淮海地区大规模机收基本结束。进度快于往年!  取得这一佳绩,与“智能农机”大力推广有关:今年“...

    时间:06-24
  • 全国农技中心、耕地质量中心负责人就“水稻上山”等问题答记者问

      近日,记者就“水稻上山”等问题采访了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负责人。  问:朱有勇院士的“水稻上山”引起网民热议,很多人不理解,质疑山上种水稻不切实际,产量也不可能那么高,能否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答:朱有勇院士所说的“水稻上山”,实际上是一种杂交稻雨养旱种...

    时间:06-23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