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江苏大学:瞄准农机特色 助力农业建设

2023-07-03 08:36:00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江苏大学:瞄准农机特色 助力农业建设

   打造农业工程高峰学科集群、打造智能农业装备研发重要平台、打造现代农业装备人才培养重要基地……作为国内最早设立农机专业、最早系统开展农机教育的高校,江苏大学推出“095工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助力农业强国建设。

   “江苏大学牢记历史使命,勇担时代责任,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全身心创建农机特色一流大学。”江苏大学党委书记李洪波说,学校立足江苏、服务行业,深情书写“农”字文章。

  把科研的根扎在泥土里

   “记录一下,这是20厘米处土壤样本,这是40厘米处、60厘米处……”6月8日,在全国人大代表、“新农人”魏巧的江苏润果水稻高标准农田里,江苏大学流体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朱兴业赶在插秧之前,抓紧获取土壤含水率、氮磷钾含量等理化信息,建立基层土壤墒情监测站。

   这套智慧灌排决策支持系统,是基于数字孪生开发的水稻高标准农田智慧灌排关键技术与装备,将助力水稻农田的数字化管理,为润果农场水稻管理工作提供更加准确的生产建议。

   一直以来,江苏大学聚焦农业装备行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项目牵引攻关模式,推进高端智能农业装备研发。学校建有省部共建现代农业装备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农业农村部水肥药一体化智能装备重点实验室,形成“重点实验室+农装学部+农业工程学院+涉农研究院+协同创新中心”多位一体的涉农科研创新体系,荣获我国农机收获领域唯一中国专利金奖,突破现代农业装备领域关键技术38项,开发出无人驾驶联合收割机、蔬菜移栽机、葡萄采摘机器人等26种高端装备,13项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今年3月,全球首款混动电驱无级变速动力总成配套拖拉机正式发布,被业界专家称为“开创了中国农业装备电驱无级变速新时代”。

   电驱动无级变速混合动力总成,正是江苏大学与企业共同攻关的成果。该产品可实现“田间作业”和“道路行驶”双模式运行,各地域犁耕或旋耕作业效率比传统拖拉机提升15%~35%,最高节油超过30%,具有作业噪声小、驾驶和操纵舒适性高等特点。

  科研成果走出“象牙塔”

   科研成果走出“象牙塔”才能更有生命力。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赵亚夫向学校抛出问题:戴庄的再生稻收割损失率为什么那么高?江苏大学为其“量身定制”了低碾压率再生稻收获机,如今历经四年“迭代升级”,该机型可以降低碾压率超40%,大大提高了再生季水稻的出芽率,实现再生季产量提高25%以上。

   “校企联合创新,有助于打通产学研用‘任督二脉’。”江苏大学智能农机装备理论与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徐立章介绍,学校与沃得农机共建平台、协同攻关,是再生稻收获机持续创新的关键,也是实现农机产业链与教育链有效对接的重要举措。

   “我们沃得农机与江苏大学有着20多年的产学研合作历史,在油菜、水稻、小麦等收获机械领域取得了丰硕的合作成果。”江苏沃得农业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林军介绍,与江苏大学联合研发的履带式联合收割机全国占有率达到66%以上,国内排名第一;最新研发的低碾压再生稻收获机2022年实现了产业化,销量200余台;沃得农机全年收获装备销售额约90亿元,实现营收、利润双双15%左右的增长。

   “江苏大学全方位服务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国家战略,大力推进产教融合创新,引导更多教师深入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揭榜挂帅,为农业现代化注入了高校智慧。”江苏大学校长邢卫红说。

   在新疆库尔勒的大田里,由江苏大学陈学庚院士团队研发的牵引式棉田残膜回收机正在大展拳脚,机器所到之处,回收残膜、秸秆粉碎还田、保持水土三大问题被一口气解决。

   这项“棉田残膜回收技术”以1000万元转让给常州汉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成果的转化应用也让汉森机械尝到了“甜头”。目前,残膜回收机在汉森机械实现量产,得到了新疆多地试用推广,推广面积累计超20万亩,预计3年内销量可达2000台套,销售额净增3亿元。

   近年来,面向江苏农业强省建设布局,江苏大学积极参与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助力句容成为首批“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助力宜兴成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推进江苏在农业现代化上走在前,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鱼米之乡。

  培育更多高素质“新农人”

   今年是“新农人”刘欢欢的“丰收年”,在上半年第一季羊肚菌种植中,他带领乡亲们实现了产量5万斤、产值2000万元的突破。日前,他还获得了“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

   刘欢欢是江苏大学2015届毕业生,2017年,他返乡创业,从事珍贵食用菌品种的研发、种植和销售,探索出羊肚菌“南菌北种”的种植方法。

   “我们首创‘羊肚菌+桑蚕’轮作、‘羊肚菌+大蒜’套种方式,每亩地年增收近2万元。”刘欢欢通过“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向农户提供免费技术支持和保底收购,实现“研产销”一体化,带动了家乡180多户农民致富。

   江苏大学培养的知农爱农新型人才还有很多。该校毕业生就业去向统计显示:近10年来,涉农行业就业和升学的毕业生从2012年的547名跃升至2023年的2388名,特别是本科毕业生赴涉农行业就业和升学的人数增幅明显。截至目前,江苏大学已为国家输送近9万名农机人才和超过1/3的农机龙头企业管理者。

   参天密林,源于沃土。在今年毕业前夕,111名江苏大学毕业生收到学校发放的特殊“毕业礼”——总额40万元的毕业季奖学金,奖励他们扎根“三农”,前往农业农机相关领域就业。

   据了解,江苏大学聚焦新型农业人才培养,设立涉农专业奖学金,逐年增加涉农专项博士硕士招生计划,引导学生学农爱农为农;学校建有江苏白马智慧农场、江苏大学—润果农业附属农场,在赵亚夫事迹馆、江苏农博园等地建立校外耕读教育实践基地15个,与中国一拖、雷沃等龙头企业共建国际人才实践基地102个。

   “农业现代化关键是种地人的现代化。”李洪波表示,学校将进一步完善农机教育的学科体系、教学体系、科研体系和管理体系,提升现代农业人才培养契合度,为江苏构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新格局,服务科技强国、农业强国建设提供更大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记者 苏雁 通讯员 单毅君)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北京市东城区2023年初中入学电脑派位今天举行 下午15时可查询结果

    人民网北京7月3日电 (记者孙竞)今天上午,北京市2023年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入学东城区电脑派位现场会在东城区教育招生考试中心举行。今年东城区电脑派位仍分为三个批次进行,志愿同时填报,录取同时进行。今天下午15时即开通网上公开查询系统,学生可凭借教育ID号查询派位结果。日前,东城区初中入学工作已完成了特色校入学、...

    时间:07-03
  • 福建高校暑期社会实践陆续开展 学子走村入户服务乡村振兴

    图为实践队员带着孩子写书法。 陈一鸣 摄暑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全方位发展的重要环节。随着期末考试的结束,福建各高校暑期社会实践也正在陆续展开。畲族村推广普通话、七彩课堂进社区、反诈宣传进乡村……2日,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与福建师范大学光电与信息工程学院师生一行60余人在福建省南平市政和县开展暑期社...

    时间:07-03
  • 呵护青少年的好奇心(创新谈)

      培养和呵护青少年的好奇心,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为他们营造好问求知、探求未知的良好环境    前不久,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付巧妹被授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阿勒福赞科学、技术、工程、数学领域杰出青年科学家国际奖,成为首位获此奖项的中国科学家。她在颁奖仪式上感言,正是好奇...

    时间:07-03
  • 运动相伴 助力学生茁壮成长

      晚上7:30,酷暑逐渐收起了燥热,新疆教育学院实验小学五年级学生毛艺煊做完热身,换上轮滑鞋冲进了运动场地。刚刚放暑假,毛艺煊跟随老师练习轮滑,“轮滑和冰球,是我最喜欢的运动项目。学校开设了冰球课,我练了一年了,非常有意思。”  “我们教学楼地下一层有仿真冰场,还有跆拳道场地。学校开设了冰球课、围棋课,还以兴...

    时间:07-03
  • 吸引年轻老师 服务老年大学(办实事 解民忧)

      核心阅读  青岛市积极探索老年教育新思路、新模式。为稳定师资队伍,探索采用教师派遣制聘用模式,让中青年教师安心教学,用心服务;新增无人机航拍等特色课程,丰富课程体系,满足多元需求,让老年人了解新鲜事物、会用新技术新手段,让晚年生活更加舒适、丰富。    山东青岛,前海一线,海天中心俯瞰岛城;市南老城,红瓦绿...

    时间:07-03
  • 云上科研智算平台在复旦大学上线

      本报北京电(记者谷业凯)国内高校最大的云上科研智算平台近日在复旦大学上线。这台为发现和解决复杂科学问题而建的科研“超级计算机”由复旦大学与阿里云、中国电信共同打造,以先进的公共云模式提供超千卡并行智能计算,支持千亿参数的大模型训练,在国内高校中尚属首例。  据介绍,该平台由面向多学科融合创新的智...

    时间:07-03
  • 北师大成立传统工艺设计创新中心

      本报电(文雅)近日,北京师范大学未来设计学院成立传统工艺设计创新中心,该中心基于未来设计学院专业优势,通过校企合作、校地合作的方式,对中国传统工艺进行设计创新,用设计语言讲好中国故事,助力中国传统工艺“走出去”,面向国际、面向未来。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设计学院院长高鹏表示,传统工艺设计创新中心立足文化传...

    时间:07-03
  • 就业指导需从“短途”变“长效”

    原标题:就业指导需从“短途”变“长效”(社会杂谈)  今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158万人。5月至8月,教育部开展2023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百日冲刺”行动,各地高校多措并举,出台各有侧重的就业指导政策,为毕业生求职之路保驾护航。  各高校作为培育人才的摇篮,是做好2023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抓手,对于稳定就业大局...

    时间:07-03
  • 重庆中医药学院成立

    原标题:重庆中医药学院成立 日前,重庆中医药学院成立大会举行。会上宣读了《教育部关于同意设置重庆中医药学院的函》,举行了重庆中医药学院揭牌仪式。 新成立的重庆中医药学院将于今年9月正式开学,首批设置中医学、中药学、针灸推拿学、中医骨伤科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中药制药等6个本科专业,计划招收1200余名学生...

    时间:07-03
  • 精准化供岗 靶向式引才

    原标题:精准化供岗 靶向式引才 6月28日,湖北长阳县人社局,走进三峡电力职业学院开展就业促进专项行动;6月27日,湖北监利市人社局,走进湖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宣讲“就业扬帆 政策护航”;6月15日,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招才局,走进华中科技大学举办毕业生专场招聘会…… 就业,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百姓冷暖,一头连着企业运营...

    时间:07-03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