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丨向“绿”而行 “黔景”无限好

2023-07-08 16:45:45

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贵阳7月7日消息(记者栾小琳 任振国)如果要赋予贵州一种色彩,绿色无疑是最好的答案。这里绿带环绕,森林围城;这里山城交融,城在林中;这里蓝天白云游,绿野无尽头。这里的人们以青山为邻,以绿水为伴,共享生态和发展两大红利。

  作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的贵州,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多措并举,坚持做好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在梵净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乌江流域铁腕治污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实现了山变绿、水变清、绿变富的精彩蝶变。

  今天的贵州,不断提升高质量发展“含绿量”,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坚定不移地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以“绿”为谋

  下好生态修复“一盘棋”

  山地和丘陵占贵州国土面积的90%以上。据统计,贵州全省共有125.8万个山头,从它们看贵州,“山地公园省”的称号名副其实。

  被称为“地球独生子”的黔金丝猴,仅栖息在武陵山脉主峰的梵净山中。仲夏时节,猴儿们在茂密高大的乔木林中自由穿梭,觅食嬉戏。

  今年以来,地处梵净山西麓的铜仁市印江自治县紫薇镇核桃塆,陆续完成了最后一批生态廊道树木的种植。植绿添新绿,将进一步拓展黔金丝猴生存活动的家园。建设这条生态廊道,也是武陵山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梵净山所处的印江、松桃和江口三县目前均启动了生态廊道建设,“黔金丝猴生活区域内遍布高大乔木,而我们所在的区域植被比较单一,严重遏制着黔金丝猴的活动空间。通过生态廊道的建设,种植供它们栖息和捕食的武当玉兰、风杨、四照花等植被,将从根本上优化林分结构,更好地保护梵净山生物多样性。”武陵山生态保护修复印江县技术负责人余金华说。

  当下,贵州正积极探索“生物多样性+环境保护”的武陵山模式,武陵山区涉及的各生态修复子项目有序推进。项目实施完成后,区域森林覆盖率将提升至63%,土壤流失量年均可减少30万吨;废弃矿山修复率达100%;中度以上石漠化治理率达15.49%;耕地质量显著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重要进展。

  绵绵发力,久久为功,贵州对全省生态修复工作进行“一盘棋”综合规划,计划2021年至2035年,分步骤有序实施武陵山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工程、黔中城镇生态修复和国土整治重点工程等“十大生态修复工程”,围绕修复高原生态屏障、保障流域生态廊道、提升城镇生态品质、维护生物多样性四大任务,构建全省生态修复新格局。

  经济见“绿”

  低碳发展持续获益

  2009年,生态文明贵阳会议首次亮相,并在中国首次提出了“绿色经济”的概念。

  “每公里出行成本不到3毛钱,实在太节能了!”去年6月30日,全球首款甲醇混合动力轿车——吉利第4代帝豪醇电混动轿车在贵阳上市,市民王先生在现场看后,当即决定购买一辆,“开这辆车,每年可以省下几千元油费不说,还能节能减排,让我们的城市越来越漂亮!”

  作为清洁能源汽车,该车型实现了40%节能率,百公里醇耗低至9.2L(相当于汽油车百公里油耗3L),每行驶1万公里可减碳约0.8吨,相当于为地球增添40平方米森林。

  近年来,贵州一直走在绿色能源变革、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前沿阵地,是全国最早一批甲醇汽车试点地区。省会城市贵阳更是建立起完善的甲醇生产、甲醇燃料调配、甲醇燃料基础设施、甲醇发动机和甲醇汽车生产制造、市场应用推广的甲醇生态产业链,创造了独树一帜的“贵阳模式”。

  截至目前,贵州省已通过市场化方式推广甲醇汽车17000辆,全省投入运营甲醇燃料加注站超过60座,年消耗甲醇约25万吨,替代汽油约15万吨。贵阳甲醇出租车投运量居全球第一,甲醇汽车和甲醇燃料加注站数量全国第一,成为全球甲醇燃料和甲醇汽车市场化推广最成功、规模最大、覆盖区域最广的城市。

  吉利新能源只是贵州探索绿色能源变革发展的缩影。近年来,随着宁德时代、比亚迪、奇瑞万达和玖行能源等企业的相继落户,贵州正沿着自己修建的 “碳”索之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蝶变跃升。

  为“绿”加持

  创新立法“有保障

  乌江是长江上游南岸最大的支流,也是贵州境内的第一大河,因水生态环境问题突出,乌江曾被当地一些群众称为“污江”。

  乌江清,贵州兴!近年来,贵州打出系列治污组合拳,先后在赤水河、乌江流域实施了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在清水江、红枫湖、赤水河实施生态补偿机制,同时,在全省七大流域实施了河长制。

  乌江治理是贵州铁腕治污的一个典型案例。作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从2014年起出台一系列政策法规,将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由“软约束”变成了“硬杠杠”。其中包括在全国省级层面率先成立公、检、法、司配套的生态环境保护司法专门机构,集中管辖和处理全省生态环境保护案件。

  今年3月1日,《贵州省乌江保护条例》正式开始实施,从明确规定各部门、企业和地方政府在乌江保护中的职责,到明确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从依法加强乌江流域生态环境风险管理,到采取有效措施实施应急处置……每条都力求真管用、可执行,切实为推进乌江流域生态保护提供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贵州牢牢抓住责任追究,为领导干部戴上环保“紧箍咒”,给生态执法“镶牙”,将“生态问责”融入绿水青山之中。

  铺好绿色发展的底色,才有高质量发展的成色。今之贵州,山河成片,“黔景”无限好,以“生态文明”建设看贵州“高颜值”,既有与生俱来的“天然绿”,更有久久为功的“保护色”,新征程上,多彩贵州向“绿”而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绿色成为多彩贵州最鲜明的底色

      中新网贵阳7月8日电 (记者 杨茜)“绿色成为多彩贵州最鲜明的底色!”8日,在2023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开幕式上,贵州省委副书记、省长李炳军如是说。  贵州是长江、珠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是国家级生态文明试验区。近年来,贵州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推动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截至2...

    时间:07-08
  • 2023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启幕

      中新网贵阳7月8日电 (记者 张伟)2023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7月8日在贵州省贵阳市开幕。海内外政要、专家学者、行业精英汇聚一堂,共商生态文明建设、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大计。  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以下简称,论坛)是中国唯一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性论坛,自2009年举办以来,长期致力于推动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

    时间:07-08
  • 去年我国新接造船订单中绿色船舶占比近五成 创历史最高水平

      造船业是现代工业的集大成者,彰显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工业实力。我国是世界最大造船国,2022年我国全年新接绿色动力船舶订单占总订单的49.1%,创历史最高水平。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船舶旗下江南造船、沪东中华等船厂绿色船舶在订单中占比均超过了90%。  总台央视记者 孟湛东:中国船舶沪东中华造船厂的一艘13000箱的双燃料集装箱...

    时间:07-08
  • 去年我国新接造船订单中绿色船舶占比近五成 创历史最高水平

      造船业是现代工业的集大成者,彰显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工业实力。我国是世界最大造船国,2022年我国全年新接绿色动力船舶订单占总订单的49.1%,创历史最高水平。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船舶旗下江南造船、沪东中华等船厂绿色船舶在订单中占比均超过了90%。  总台央视记者 孟湛东:中国船舶沪东中华造船厂的一艘13000箱的双燃料集装箱...

    时间:07-08
  • 海内外专家共同探讨科技引领绿色发展创新路径

      中新网贵阳7月7日电 (记者 杨茜)2023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主题论坛之一“科技引领绿色发展”论坛7日在贵阳举行。  本次论坛邀请海内外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围绕喀斯特生态环境与资源利用、碳达峰碳中和、水污染防治、大宗固废无害化资源化利用等领域进行广泛交流,深入研讨科技引领绿色发展的...

    时间:07-07
  • 民族地区如何践行“两山论”?绿色中国十人谈聚焦彭水模式

      中新网彭水7月7日电 (记者 陈溯)民族地区如何践行“两山论”?7日,大型电视访谈节目《绿色中国十人谈》:两山路上看变迁(彭水篇)在重庆市彭水县拉开帷幕,与会嘉宾一同探讨民族地区践行“两山论”的彭水模式。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彭水苗族土家...

    时间:07-07
  • 中外经济专家论道山东济南:构建低碳、绿色、包容、可持续的全球战略价值链

      中新网济南7月7日电 (李明芮)黄河湾国际青年经济论坛7月7日在山东济南召开,中外经济专家聚焦全球价值链重构中的新型工业化,探讨全球价值链重构趋势和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新机遇,提出构建低碳、绿色、包容、可持续的全球战略价值链将成为发展新方向。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黄河湾国际青年经济论坛专家顾问委员会...

    时间:07-07
  • 山西曲沃 “氢”装上阵向“绿”而行 打造氢能全产业链生态

      中新网临汾7月7日电 (任丽娜)在能源加速变革、“双碳”目标背景下,全国各地政府和企业纷纷向绿色能源挺进,抢占万亿元市场规模的氢能发展赛道。如今,“氢”装上阵的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现已初步形成氢能“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发展生态。  7日,中新网记者走访调研曲沃经济技术开发区,探寻当地氢能产业发展的“加速密...

    时间:07-07
  • 湖南娄底打造“智慧钢城”赋能绿色发展

      中新网娄底7月7日电(李中声)盛夏时节,走进湖南钢铁集团涟钢(简称“涟钢”)210转炉厂,滚滚热浪瞬间将人包裹。一辆满载铁水的罐车稳稳停在工位上,火红的铁水自动注入罐槽,到中途的合金添加、熔剂加入,炼钢的各环节全由计算机全流程控制,全部自动化完成。  湖南娄底是“因钢而建、因钢而兴”的老工业城市。近年来,该市钢铁企业...

    时间:07-07
  • 机电商会:将以光伏、空调为试点建立出口产品绿色贸易标准体系

      中新网北京7月7日电 (王梦瑶)中国机电商会会长张钰晶日前称,将以光伏、空调为试点建立出口产品绿色贸易标准体系,引导行业绿色转型。  张钰晶在6日北京举行的“第二届碳中和国际合作论坛”上表示,绿色低碳国际合作委员会于2021年10月由中国机电商会设立,该委员会自成立以来便致力于搭建绿色发展国际交流平台和服务绿色贸易...

    时间:07-07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