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焦点访谈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向“实”而行

2023-07-07 10:59:29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赢得大国竞争主动的迫切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强物质支撑。”为什么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它有哪些特征和要求?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应该在哪些方面重点发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关系我们在未来发展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要把握人工智能等新科技革命浪潮,适应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要求,保持并增强产业体系完备和配套能力强的优势,高效集聚全球创新要素,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丛亮: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既有短期紧迫性,也是长期战略性的需要。当前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经济、政治、环境发生了深刻复杂的变化,国家之间围绕产业的竞争更加激烈,只有加快建设现代化的产业体系,才能够有效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筑牢国家发展的安全根基,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工业、农业、服务业和基础设施发展迈上了新台阶。2022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近30%,连续13年位居世界首位;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服务业发展日益壮大,撑起了国民经济“半边天”;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持续增强。建成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和世界级港口群,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现代化的工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最重要的基础和核心。今年,很多创新性、标志性装备取得突破,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5月28日,C919从上海开启首次商业载客飞行。6月6日,我国首艘国产大型邮轮顺利出坞。从上天入海的大国重器,到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每一个片段,都连接着巨大市场,牵动着亿万人群。

  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 辛国斌:重视实体经济发展实体经济,是由我国国情所决定的。我国有十四亿多人口,老百姓衣食住行用,经济社会运行发展,离开了实体经济是不行的,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有能力供给我们。因此,制造业必须筑牢。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全球门类最为齐全、产业体系最为完整的制造业,但同时也应该看到,产业体系大而不强、全而不精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改变。在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实体经济为重,防止脱实向虚;坚持稳中求进、循序渐进,不能贪大求洋;坚持三次产业融合发展,避免割裂对立;坚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能当成“低端产业”简单退出;坚持开放合作,不能闭门造车。

  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 辛国斌:一段时期以来,一些地方对传统产业的发展产生了认识上的偏差,比如把钢铁、石化、有色、建材等高载能产业等同于落后产业、夕阳产业。实际上,这些产业能耗、排放总量更多是由于产业特性及规模总量所决定的,并不意味着落后。

  在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方面,一些地方也在积极探索。石油化工是大连市最大的工业板块,面对当前国内炼油能力过剩、燃料油附加值低等行业发展瓶颈,大连市充分发挥石化产业基础优势,积极推动石化产业减油增化和转型升级,目前已吸引30多个精细化工产业项目落地。

  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 辛国斌:对这部分产业实施技术改造升级,不仅能够拉动大量的投资需求,还能够催生新的增长点,所以说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企业、落伍的产品。今年,我们将研究制定支持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专门政策,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巩固延伸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引导产业合理有序梯度转移,增强制造业根植性。

  传统制造业在加速改造升级,传统农业也在加快迈向现代化。在广袤的田野间,各类农业机械正开足马力抢收抢种,在鳞次栉比的设施大棚中,各种蔬菜瓜果正茁壮生长,施肥灌溉,调温控湿,全程实现自动化控制。

  现代化的农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根基。会议指出,要更加重视藏粮于技,突破耕地等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限制。

  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副部长 邓小刚: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本要求,粮食安全是最基本最关键的安全,是国之大者。只有农业稳了,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有可靠保障,我们才不会在吃饭问题上看别人的脸色,被别人卡脖子。坚持用现代设施拓展农业生产空间,突破耕地、水资源等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限制,不断拓展农业生产可能性边界。

  当前我国粮食安全总体有了保障,但是基础仍不稳固,部分农产品自给率偏低,未来一个时期粮食需求呈刚性增长态势,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仍面临巨大挑战。

  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副部长 邓小刚:今后要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推进盐碱地综合开发利用,加强东北黑土地保护,把粮食安全的根基打得更牢更扎实,把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稳、更放心、更安心。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从根本上讲,就是要建设由科技创新支撑引领的产业体系。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科技创新的渗透性、扩散性、颠覆性特征更加显著。面对科技革命的新形势和国家发展的新需求,迫切需要充分发挥科技对产业发展的前瞻引领作用。

  科学技术部党组成员、副部长 吴朝晖:一是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瞄准事关国家发展和安全的战略性产业领域,着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保证战略性产业的创新链、供应链自主可控;二是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瞄准科技前沿领域超前部署,引领带动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开辟更多的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优势。

  优质企业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主力军。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指出,要大力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倍加珍惜爱护优秀企业家,大力培养大国工匠。要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战略性资源支撑,从制度上落实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科学技术部党组成员、副部长 吴朝晖:第一,强化企业科技创新决策方面的主体地位;第二,强化企业科研组织的主体地位;第三,强化企业在研发投入的主体地位;第四,强化企业作为成果转化的主体,进一步发挥企业创新作为应用者的作用。

  没有开放合作,就不会有现代化的产业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吸引外资,大大加快了产业体系现代化进程,在华跨国企业也成为我国产业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会议指出,要用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把扩大内需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机结合起来,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开放合作。

  商务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 陈春江:今年以来,我们把吸引外商投资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概括地讲是聚焦“三个着力”,促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着力扩开放,着力促招商,着力优服务。今年1—5月份,高技术产业引资增长7.5%,其中研发与设计服务引资增长49.8%,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引资增长34.6%。

  而近来销售和出口火热的“新三样”产品,在全球产业升级转型的大趋势下,也成为各国争相布局的重点产业项目。近年来,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光伏电池产业的强势崛起,也反映出我国科技创新、产业优化升级的成果。

  商务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 陈春江:今年前5个月,“新三样”出口成为外贸新亮点,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光伏电池出口分别增长172.4%、78.5%和25.2%,有力推动了汽车、电气机械等产业开放发展。进口方面,充分发挥进口博览会的作用。5届进博会,已发布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约2000项,很多都是“全球首发、中国首展”,促进了产业创新发展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 丛亮: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坚持系统观念,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统筹稳增长和调结构,夯实发展基础;统筹强支撑和促融合,增强创新能力;统筹补短板和锻长板,守住安全底线,加快建设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产业体系的现代化是现代化的核心,是决定大国兴衰的关键因素。我们必须要从统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高度,深刻理解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大意义,结合国内国际新形势,加快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夯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

  编辑丨蒋薇薇

  摄像丨张敏

  剪辑丨郑昱 赵鹏

  (央视新闻客户端)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为什么重要?该如何发力?

      新闻1+1丨现代化产业体系,该如何发力?  今年以来,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摆在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为什么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如此重要?在新的经济形势和国际环境之下,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能解决和应对哪些问题?又该怎么建设? 新闻1+1邀请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常务副主任赵昌文,共同关注:现代化...

    时间:07-07
  •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为什么重要?该如何发力?

      新闻1+1丨现代化产业体系,该如何发力?  今年以来,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摆在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为什么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如此重要?在新的经济形势和国际环境之下,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能解决和应对哪些问题?又该怎么建设? 新闻1+1邀请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常务副主任赵昌文,共同关注:现代化...

    时间:07-07
  • 以科技创新引领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成都“出实招”

      中新网成都7月4日电 (记者 贺劭清)记者4日从中共成都市委新闻发布会获悉,中国共产党成都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成都市委关于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定》(简称《决定》),提出了“到2027年,创新发展综合优势显著增强,科技成果本地转化能力有效提升,科技...

    时间:07-04
  • 现代化产业体系要融合发展

      金观平:现代化产业体系要融合发展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赢得大国竞争主动的迫切需要。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要求,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产业体系完备、配套能力强,是我国经济的一大优势。我国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

    时间:07-03
  • 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 中国服务业对外开放如何“更上一层楼”?

      (经济观察)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 中国服务业对外开放如何“更上一层楼”?  中新社北京7月2日电 (记者 刘文文)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全球服务业生产分工加速推进,对服务业开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今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已成为当前中国经济工作中重点研究的问题之一,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国服务...

    时间:07-02
  • 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 中国服务业对外开放如何“更上一层楼”?

      (经济观察)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 中国服务业对外开放如何“更上一层楼”?  中新社北京7月2日电 (记者 刘文文)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全球服务业生产分工加速推进,对服务业开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今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已成为当前中国经济工作中重点研究的问题之一,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国服务业对外开放如何“更上一层...

    时间:07-02
  • 金观平: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锚定绿色化

      绿色化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本特征之一。在全球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应对气候变化共识不断增强的背景下,推进产业绿色化不仅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键。  近年来,我国绿色发展成就举世瞩目。无论是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还是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在全球范围内均遥遥领先。2012年至2022...

    时间:07-02
  • 农业“破圈”夯实农业现代化产业体系根基

      (经济观察)农业“破圈”夯实农业现代化产业体系根基  中新社北京7月1日电 (记者 陈溯)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更好端稳中国饭碗,已成为当今中国的一项重要课题。中国官方提出,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其中,农业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是重要构成部分之一。中国将如何建立农业现代化产业体系?如何探索农业“破圈”之策?  对于农业...

    时间:07-01
  • 夯实现代化产业体系基础,中国工业如何“由大到强”?

      (经济观察)夯实现代化产业体系基础,中国工业如何“由大到强”?  中新社北京6月30日电 题:夯实现代化产业体系基础,中国工业如何“由大到强”?  中新社记者 夏宾  中国汽车产业实现“逆袭”:今年一季度汽车出口107万辆,首次超越日本,跃升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出口国。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功不可没。  ...

    时间:06-30
  • 夯实现代化产业体系基础,中国工业如何“由大到强”?

      (经济观察)夯实现代化产业体系基础,中国工业如何“由大到强”?  中新社北京6月30日电 题:夯实现代化产业体系基础,中国工业如何“由大到强”?  中新社记者 夏宾  中国汽车产业实现“逆袭”:今年一季度汽车出口107万辆,首次超越日本,跃升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出口国。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功不可没。  今年以来,中国工业领域可谓...

    时间:06-30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