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我国人工智能创新生态展现活力 业界建议多措并举助产业发展脱虚向实

2023-07-06 09:35:03

来源:中国经济网

  本报记者 贾 丽

  今年以来,人工智能产业迎来新一轮发展热潮。一方面,深度学习、核心算力等技术应用日益深入,相关技术及应用“百花齐放”。另一方面,相关细分领域投融资火爆,相关概念股股价显著提升。

  但值得关注的是,热度之下,人工智能产业已有泡沫化现象出现。“我国AI产业发展现状如何?”“有哪些问题亟待解决?”“产业发展如何脱虚向实?”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当下,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迈入快速发展阶段。中国科学院预测,2030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有望超过1万亿元。

  从企业布局方面看,BAT等互联网巨头均已在芯片、框架及应用层面进行全局部署,并推出AI大模型。在基础模型、大算力等领域,多家上市公司也进行了深度布局,科大讯飞、商汤科技等一批企业在AI领域崭露头角。进入人工智能芯片领域的寒武纪、北京君正等也已积累大量专利。另外,部分软硬件企业如大疆、零度智控等都将无人驾驶技术与机器人结合。深兰科技、图灵机器人等创业公司亦在机器学习等方面加强研发,产品大量出口海外。

  无锡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吴琦向记者表示,目前,我国人工智能已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建成了富有活力的产业创新生态。互联网大厂和“独角兽”公司均在预训练大模型等领域进行角逐。从投资方向看,专业AI芯片的投资及研发投入可能会放缓,但AI硬件领域还会持续爆发。产业链投资将转向大型科学计算与人工智能的交叉领域。

  “目前包括大模型等在内的人工智能技术及应用已‘百花齐放’,蓬勃发展。”哈尔滨工业大学人工智能领域一位专家对记者称,“不过受限于超大规模算力等,目前认知智能体正在从雏形逐步发展,大量的基础建设工作还有待开展。”

  喧嚣之下,是我国人工智能企业普遍处于初创阶段的现实。据天眼查数据显示,55.4%的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成立仅1年至5年。虽然我国人工智能研发和应用实现了快速发展,但由于起步较晚,仍存数据质量不足、基础设施建设待加强、人才缺乏、能耗高等问题。

  对此,国泰君安电子人工智能团队相关负责人表示,缺乏用于构建更好模式的训练数据,存在功能孤岛、算法瓶颈,都会影响AI基础领域研发。

  谈及能耗高问题,联想高性能计算和人工智能主任技术顾问郝常杰对记者表示,在降耗方面,高性能计算系统应遵循开放融合原则,完成对国产生态的覆盖,支持海光CPU、麒麟的操作系统等。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A股市场对AI概念的炒作很热,泡沫化现象已在一定程度上显现。

  “在ChatGPT的带动下,国内AI市场热度居高不下,但这种热度总有一天会降下来。”南京大学高性能计算中心高级工程师盛乐标认为,需警惕AI产业泡沫化风险,企业和机构要真正投入科研,让产业发展脱虚向实。

  受访专家普遍认为,使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脱虚向实,需重视基础研究,攻关关键核心技术。吴琦认为,行业应强化对人工智能基础研究与技术开发的支持,培育多元化投资主体,同时探索AI应用市场化运营机制。

  上海市人工智能学会秘书长汪镭建议:“对于国内人工智能基础产业平台的整体性建设,需要给予长期的规模型投资及系统性产业政策支持,加强真正的学科基础研究投资。”

  钧山资管董事总经理王浩宇表示,企业应不断研究新的数据处理和模型训练方法。各方应加强跨产业、跨学科的研究和合作,从多角度推动人工智能产业的飞跃式发展。(证券日报)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我国植被生态质量整体较好

      我国植被生态质量整体较好  2022年全国植被生态质量较常年提高6.2%  光明日报北京7月4日电(记者袁于飞)黄土高原是我国近年来水土流失治理的重点区域。4日,中国气象局在北京发布《2022年全国生态气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公报显示我国植被生态质量整体较好,2000年至2022年全国有91.9%的区...

    时间:07-06
  • “AI诈骗”多发 完善监管体系迫在眉睫

      本报记者 王丽新 见习记者 寇佳丽  在AI技术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有不法分子借用这一新兴技术做起了坏事。6月份以来,“AI诈骗”一词频频冲上热搜。“10分钟骗走430万元”“换脸合成不雅视频试图敲诈18万元”“AI换声伪装好友借钱不还”等案件相继出现。  受访专家认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不法...

    时间:07-06
  • 白皮书:AIGC异军突起,成为最热门的投融资领域

      中新网7月6日电(记者 吴涛)“2022年,美国、中国、德国、日本、韩国五个世界主要国家的数字经济总量为31万亿美元,数字经济占GDP比重为58%,较2016年提升约11个百分点。”5日发布的一份白皮书指出。7月4日至7日,2023全球数字经济大会在北京举行。中新网记者 吴涛 摄  7月5日,在2023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

    时间:07-06
  • AI全面参与影视制作,人类还能做什么

      最近,一部名叫《神女杂货铺》的24集网剧正在某视频平台播出,每集8分钟,讲述了一个现代女孩穿越进游戏的奇幻故事。坦白说,这并不是一部“爆款”,但在某种意义上,这是一部值得关注的影视作品,毕竟,剧中演员已不全是“人类”了——数字人“果果”完成了她的“出道”首秀。而...

    时间:07-06
  • 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责处级以上干部1615人

      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责处级以上干部1615人  严肃问责倒逼职能部门承担环保责任   □ 本报记者 张维  随着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移交问题追责问责工作的全面完成,一个所涉规模庞大、问责不失严厉的结果也公之于众:158个责任追究问题,3371人被问责...

    时间:07-06
  • 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责处级以上干部1615人

      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责处级以上干部1615人  严肃问责倒逼职能部门承担环保责任  □ 本报记者 张维  随着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移交问题追责问责工作的全面完成,一个所涉规模庞大、问责不失严厉的结果也公之于众:158个责任追究问题,3371人被问责,其中1692人受到党纪政务处分,处...

    时间:07-06
  • 山西:“大练兵”着力打造生态环境保护执法铁军

      中新网太原7月5日电 (记者 杨杰英)“铁军担当、铁纪严管、铁面无私、铁腕治污……”5日,山西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王帅红对全省生态环境保护执法铁军中的主力军提出新要求。  当日,山西省生态环境厅召开2023年全省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工作暨大练兵推进部署会,总结2022年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

    时间:07-05
  • 陕西守护黄河安澜,“母亲河”生态环境治理如何“对症下药”?

      中新网西安7月5日电 (记者 张一辰)“黄河流域矛盾最集中的问题,就是水资源的短缺。要坚持最严法治观,坚决依法惩治各类破坏黄河流域环境资源犯罪。”陕西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王旭光5日表示。  当日,陕西省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专项行动推进会在西安举行。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全长约5464公里。呈...

    时间:07-05
  • 中国生态环境部部长出席“77国集团和中国”环境、科学、技术和创新部长级会议

      中新社北京7月5日电  当地时间7月4日,“77国集团和中国”环境、科学、技术和创新部长级会议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古巴哈瓦那举行。中国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应邀以视频方式出席会议并发言。  黄润秋指出,人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面对全球生态环境挑战,只有和衷共济、和合共...

    时间:07-05
  • 白皮书:去年全球AI市场收入达4500亿美元 同比增长17.3%

      中新网北京7月5日电 (记者 徐婧)2022年,全球5G快速发展。截至今年3月,全球5G网络人口覆盖率为30.6%,同比提高5.5%;人工智能产业平稳发展,2022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收入达4500亿美元,同比增长17.3%。  2023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正在北京举行,5日举办的大会主论坛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发布《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并对全球数...

    时间:07-05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