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年内A股市场并购事件近3000起 产业整合为核心逻辑

2023-07-06 09:31:23

来源:中国经济网

  本报记者 谢若琳

  见习记者 毛艺融

  随着全面注册制的推进以及产业结构升级推进,今年以来,A股市场并购重组愈发活跃。一方面,产业化并购的逻辑持续加深,尤其医药、半导体等热门赛道并购活跃,推动产业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创新型并购案例不断涌现,“A并A”案例持续推进、出境并购回暖。

  从并购交易数据来看,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7月5日,按首次公告日并剔除失败案例计,A股市场并购事件接近3000起。从进度来看,1999起正在进行中,916起已完成。从交易数据看,已公布的并购标的总价值达9250亿元。

  高禾投资管理合伙人刘盛宇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今年以来,A股并购市场回暖,尤其是对于并购方来说,有更明确的动力和诉求积极地寻找并购标的,以满足自身的需求。以产业整合为核心逻辑的交易案例比之前明显增多。

  医药、半导体等领域并购活跃

  今年以来,A股市场以产业整合为核心逻辑的并购交易活跃。在已披露的并购事件中,按申万一级行业来看,医药生物、机械设备、基础化工、电子等并购数量居前,均在250起以上。细分领域来看,先进制造、半导体、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展现较强的并购意愿。

  以医药生物行业为例,截至7月5日,年内A股市场已披露268起并购事件,已公布的并购标的价值达到533亿元。其中,A股上市公司作为买方的有118起并购事件,主要集中在化学制药、医疗器械、中药等细分领域。

  在全球半导体并购潮下,国内的芯片、半导体、集成电路公司亦纷纷加入并购队伍。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5日,年内A股市场有74起半导体并购,同比增长三成左右,且出现了7起百亿元级别的并购案。

  “今年,国际半导体行业并购案不断,国内半导体厂商也主动开展并购,其原因可能在于行业下行周期中,市场需求下降,导致供应过剩和价格竞争加剧,通过并购可以整合市场份额和资源,获得具有先进技术和创新能力的公司,寻找新的增长机会。”一位半导体行业人士表示。

  例如,6月10日,模拟芯片公司思瑞浦发布预案,拟收购电池管理芯片公司创芯微部分股权。根据公告,双方有望在产品品类、技术积累及客户资源等多方面产生协同效应。

  数据显示,截至7月5日,年内已有240家上市公司拟参与设立产业并购基金,投向生物医药、半导体、人工智能、专精特新等热门领域。从实践来看,较常见的是“上市公司+PE”模式,上市公司通过成立并购基金做强业务,后续将标的公司注入上市公司。

  刘盛宇认为,上市公司,尤其是行业龙头,有天然的规模优势和产业优势,进行横向和纵向延伸,通过并购快速扩大经营规模和市场占有率。此外,在行业周期变化与产业升级的大环境下,并购需求持续释放,中小市值的公司也会寻求优质并购标的,以此实现规模扩张。

  “一般而言,上市公司的单体收购不要超过自身市值的30%。对于上市公司,并购要量力而行。同时,并购的资金主要来自于定增,定增能否吸引到投资者,是大型并购能否成功的重要原因。”一位不愿具名的投行人士向记者表示。

  创新型案例不断涌现

  今年以来,A股市场并购事件持续活跃,并购交易创新案例亦不断涌现。

  “A并A”热度延续。建发股份拟控股美凯龙、山东黄金拟控股银泰黄金、神州数码收购山石网科等案例陆续启动、平稳推进。其中,山东黄金欲以127.6亿元收购银泰黄金,或成为百亿元级并购事件之一。

  “分拆+借壳”案例频频出现。今年年初,中国能建完成分拆所属子公司易普力重组上市,成为首例A股“分拆+借壳”的案例。7月4日晚,恒力石化公布了分拆控股子公司康辉新材重组上市的预案,拟分拆子公司康辉新材通过与大连热电进行重组的方式实现重组上市,有望成为A股首个由民营上市公司主导的“分拆+借壳”案例。

  佛慈制药、创维数字、齐翔腾达等要约收购案例涌现。据7月3日佛慈制药的公告,本次交易完成后,甘肃国投通过佛慈集团间接拥有公司的权益将超过公司已发行股份的30%,从而触发全面要约收购义务。

  此外,A股上市公司出境并购进一步回暖。仅上半年,已披露的出境并购约30单。例如,豫园股份拟以110亿日元收购日本项目公司Napier TMK100%股权、GK KM100%股权。

  展望下半年,受访人士普遍认为,随着全面注册制的实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发展趋势,A股市场并购需求将持续释放,交易规模有望进一步提升。

  刘盛宇认为,IPO与并购重组本质都是完成证券化的过程。在全面注册制下,资本市场愈发成熟,并购将逐渐成为企业资产证券化的重要工具。

  “虽然并购潜在资源愈发丰富,但并购要基于公司发展战略、合适的时机、合适的标的进行,不能为了并购而并购。”前述投行人士补充说。(证券日报)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A股市场“专精特新”企业队伍再扩容 资本市场多纬度助力做大做优做强

      本报记者 田 鹏  见习记者 杨笑寒  6月27日,在第十八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和第二届中小企业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金壮龙通过视频致辞表示,支持“专精特新”发展。积极分享优质企业培育发展经验,支持中小企业聚焦主业、精耕细作,不断增强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我国依靠多层次资...

    时间:06-29
  • 截至今年5月底西藏有A股上市公司22家 总市值达2403.70亿元

      中新网拉萨6月15日电 (顿旦旺姆 格桑拉姆)西藏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公室15日召开西藏自治区推进企业上市“格桑花行动”新闻发布会。西藏证监局局长张松介绍,截至今年5月底,西藏共有A股上市公司22家,总市值2403.70亿元(人民币,下同),上市公司累计在藏纳税145.2亿元、在藏投资19.86亿元、在藏新增解决就业2754人、在藏扶贫投入2.41...

    时间:06-15
  • 增强对A股市场的信心、决心和耐心

      近段时间,A股波动有所加大,一些投资者心绪跟着跌宕起伏、焦虑难安。这反映出部分资金对目前形势的认识不够清晰,甚至存在情绪上的宣泄。  拨开障目的迷雾,清醒认识,坚定信心、决心和耐心,是当前市场参与各方的首要任务。  坚定信心。事关A股长期表现的核心因素,如基本面、流动性等仍是相对稳定且不断向好的。  论宏观经济...

    时间:06-05
  • 做好“三篇文章”,助A股上市公司成为“优等生”

      (经济观察)做好“三篇文章”,助A股上市公司成为“优等生”  中新社北京5月28日电 题:做好“三篇文章”,助A股上市公司成为“优等生”  中新社记者    刘亮  高质量发展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如何助力A股上市公司成为“优等生”,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加油”?日前在北京举办的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年会(理事会)暨2023中...

    时间:05-28
  • 证监会:A股上市公司逾5000家 多方面发挥“压舱石”作用

    证监会:A股上市公司逾5000家 多方面发挥“压舱石”作用...

    时间:05-27
  • 中国证监会:A股上市公司逾5000家,多方面发挥“压舱石”作用

      中新社北京5月27日电 (记者 刘亮)据中国证监会副主席王建军27日在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年会暨2023中国上市公司峰会上介绍,近年来,中国境内上市公司面貌和质量发生可喜变化,目前A股上市公司超过5000家,占全国企业数量不足万分之一,但在科技创新、吸纳就业、稳定经济等方面发挥着“压舱石”作用。  王建军指出,2022年上市公司实现...

    时间:05-27
  • 中国证监会:A股上市公司逾5000家,多方面发挥“压舱石”作用

      中新社北京5月27日电 (记者 刘亮)据中国证监会副主席王建军27日在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年会暨2023中国上市公司峰会上介绍,近年来,中国境内上市公司面貌和质量发生可喜变化,目前A股上市公司超过5000家,占全国企业数量不足万分之一,但在科技创新、吸纳就业、稳定经济等方面发挥着“压舱石”作用。  王建...

    时间:05-27
  • A股上市公司薪酬指标揭榜 三家公司员工人均百万年薪

      羊城晚报记者 黄颖琳  年报季报落下帷幕,A股上市公司多项薪酬指标全体揭榜。在过去一年中,高薪潜力行业有哪些?最大方公司花落谁家?羊城晚报记者根据同花顺iFinD数据梳理发现,2022年27个行业员工人均薪酬实现上涨,金融、地产行业仍是高薪集聚地,但去年也经受降薪潮冲击,另有三家上市公司员工“荷包”满满,揽获令人羡慕的百万年...

    时间:05-23
  • 扶优限劣 退市制度正在发挥A股市场“净化器”作用

      注册制改革的本质是把选择权交给市场,强化市场约束和法治约束,提高投融资的便利性。随着2022年报披露季落下帷幕,一批上市公司将从A股市场退出。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A股确定退市公司数量已达30多家。  业内人士指出,退市制度是注册制实施的重要配套制度安排。监管部门进一步健全退市机制、完善退...

    时间:05-18
  • 扶优限劣 退市制度正在发挥A股市场“净化器”作用

      注册制改革的本质是把选择权交给市场,强化市场约束和法治约束,提高投融资的便利性。随着2022年报披露季落下帷幕,一批上市公司将从A股市场退出。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A股确定退市公司数量已达30多家。  业内人士指出,退市制度是注册制实施的重要配套制度安排。监管部门进一步健全退市机制、完善退市标准、简化退市流程,有利...

    时间:05-18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