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拼多多杯”第二届科技小院大赛启动 青年学子在乡土深处展开比拼

2023-07-05 14:26:19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不解民生,何以治学问?

  7月5日,“中国研究生乡村振兴科技强农+创新大赛之‘拼多多杯’第二届科技小院大赛”正式启动。以“解民生、治学问”为赛事主题,本次大赛面向全国各高校科技小院团队,评比过去一年深入农业、农村一线,针对生产、生活实际问题,通过科技创新、应用创新、产业创新等方式助力乡村振兴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根据赛制,大赛分为区赛与决赛,设置福建、吉林、山东、陕西、重庆五大赛区,参赛团队可就近报名参赛,通过路演答辩与科研成果展示的形式,争夺晋级全国总决赛的名额。而决赛将从项目创新性、实效性、应用前景等维度进行综合评审,最终确定获奖名单并对优胜团队进行表彰。

  从2009年中国农业大学派驻研究生到河北省曲周县首创科技小院到如今全国各地建起千余个科技小院,这些扎根田间地头的“实验室”在服务脱贫攻坚过程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科技小院大赛鼓励青年研究生不断创新技术与模式,将课堂知识与时代需求紧密结合,让科技小院在乡村振兴和国家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科技小院创始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福锁表示。

  近年来,拥抱高质量发展的拼多多积极参与农业科技的创新与普惠,持续关注并深度支持科技小院发展。“如果说科技小院拆了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墙、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墙、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墙、教与学之间的墙。我们还想拆一堵墙——科研与市场之间的墙。”拼多多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大赛支持单位,平台希望与优秀团队深化合作,助力先进技术下沉、科研成果转化以及优质农产品的产销对接。

▲首届科技小院大赛初赛评比现场

  在自找苦吃中较量“研”值

  近年来,科技小院的快速推广与发展见证了年轻人“自讨苦吃”的精神与青年学子的“研”值担当。作为创新赛事,科技小院大赛是全国科技小院“学生专家”切磋兴农本领、共享乡村产学研成果、激扬青春风采的全新舞台。

  “科技创新是现代农业的出路,而核心是科研人才,同学们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边学习边实践,不仅帮农民解决了实际问题,也储备了自身技能、提高了科研水平。”上述拼多多负责人表示,为全国农业专业人才提供展示与交流的平台,为广大青年深入农村生产一线提供实际的助力,正是企业投身科技小院大赛的初衷。

  去年首届“拼多多杯”科技小院大赛,全国共有30支农业高校团队晋级决赛。最终,由川渝柑橘科技小院群、北京大兴小黑垡村科技小院、福建平和蜜柚科技小院等6个团队提报的项目成果夺得特等奖。

▲北京西樊各庄科技小院的学生在查看园艺种植机器中植物生长情况

  与首届比赛相比,本次大赛尽管决赛晋级队伍依然是30支,但赛事覆盖面更广、规模更大、竞争更激烈。根据安排,即日起至8月初,各地科技小院团队可报名所在省份对应的赛区并提交材料。预计,全国或将有100余支队伍参与区赛阶段的角逐。

  同时,参赛项目的设置亦区别于去年。秉承“研究生深入农村开展实用技术研究和推广服务工作”的原则,贯彻大赛“解民生、治学问”的主题,今年的比赛从科技小院社会服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三大功能出发,设置解民生、治学问、育英才三类项目,制定多层次、全方位的评价体系,从而更好地聚人才、出成果、促创新

  “通过科技小院大赛舞台,我们分享了北京西槐庄科技小院为提高村集体收入所做的一系列工作成果,这对我们的团队的学习、工作既是一个肯定,也是一个鼓励。同时,利用赛事平台,与其他团队、其他高校的同学交流在乡村一线工作的方法,很有收获。目前我的师弟师妹也入驻到西槐庄科技小院了,将继续在田间地头解民生、治学问。”首届科技小院大赛一等奖获得者、中国农业大学硕士毕业生吴林静说。

  以赛促研助力科研转化

  除了继续支持科技小院赛事,以农业起家的拼多多近年来还积极投身科技小院建设,推动乡村产业提档升级。

  拼多多支持建设的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龙凤科技小院,自2021年3月成立至今,结合撒拉溪镇和周边地区实际情况,已帮助引进经济价值高且适宜地区种植的刺梨、马铃薯等新品种,同时引入刺梨微肥(硼肥)施用技术、刺梨丛生枝修剪技术、马铃薯病虫害防治技术、马铃薯良种技术等5项以上种植新技术。去年,该小院探索以刺梨、跑山鸡、蛋鸡产业为抓手发展现代农业的实践,荣获首届科技小院大赛二等奖。

▲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撒拉溪镇龙凤村,科技小院学生简宜伟等在指导村民进行马铃薯种植管护

  今年,中国农业大学的驻扎学生协同当地农业农村局引进马铃薯良种累计1000余亩,预计能够生产优质马铃薯1500吨,创造直接经济价值300多万元。其间,团队尤为注重技术的传播与实践的示范。在马铃薯生产示范试验中,他们培养了8户科技农民,并通过以点带面的技术辐射,累计将马铃薯种植技术传授给了50个农户。

  西南大学川渝柑橘科技小院群去年申报的“科技小院助推川渝柑橘产业绿色发展”项目获大赛特等奖。其中,2017年成立的四川丹棱桔橙科技小院是该团队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至今,先后有五位农业高校研究生驻扎丹棱,通过与四川丹橙果业等本地龙头企业合作,为当地柑橘全产业链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这些倾注了小院专家心血的丹棱桔橙,拼多多近年来持续投入补贴,推动科研成果从产品到爆品的转化。以丹棱桔橙最具代表性的品种之一爱媛38号为例,它被更多拼单者所熟知的名字是果冻橙。在拼多多上,丹棱果冻橙几乎每个产季都稳居平台“橙子排行榜”前三。此前疫情期间,拼多多还连续两年与四川丹橙果业合作,以直播的形式带动果冻橙、不知火等桔橙产品的销售,助力农户增收。

  以土地为课堂,以农民需要为方向,青年学生进村读研,在田间深造。“学生们的青春选择与汗水付出让我们感动。我们将发挥全国最大农产品上行平台的优势、深化与各地科技小院的合作,在新农人技能培训、地域土特产上行、乡村产业振兴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拼多多相关负责人表示。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青春在科技小院闪闪发光(新时代画卷)

      人才培养   在浙江省衢州市鲟鱼科技小院,学生深入一线,参与鲟鱼繁育、养殖、加工各个环节,增强实践能力。   卢世学摄(人民视觉)  人才培养   在辽宁省营口市鲅鱼圈区葡萄科技小院,沈阳农业大学师生在田间进行指标测定。   邢若男摄(人民视觉)  科技创新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福锁(中)和科技小院学生、农...

    时间:07-05
  • 科技小院 大有可为(深度观察)

      图①:科技小院学生在河北曲周王庄科技小院和农民讨论玉米种植技术。   张宏彦摄   图②:沙野(右)和同学在试验田里组装光合作用测量系统。  张 楠摄   图③:张福锁(右一)和小院师生在云南大理古生村了解水稻种植情况。   赵 渝摄  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提出殷切期望,希...

    时间:06-05
  • “网红”杏遇上“科技”马铃薯 浙大粮经试验地获丰收

      中新网杭州5月29日电(记者 谢盼盼)初夏时节,浙江杭州富春江畔一排排整齐划一的“金家杏”杏树,结满累累果实,而树下地里种植的“科技”马铃薯也同样“挂果”成熟。  5月29日,从浙江杭州桐庐县富春江镇金家村先跃家庭农场的浙江大学粮经兼顾功能特色型农作物试验示范基地传来好消息:杏树粮经复合种...

    时间:05-29
  • 春争日夏争时 夏收时间到!来看小麦、马铃薯、金银花丰收现场

      “春争日,夏争时”,眼下,我国多地夏收正在火热进行。  河南焦作  250万亩小麦即将开镰收割  目前,河南焦作的250万亩小麦正处于灌浆后期,这也是籽粒形成的关键时期。在麦子即将成熟之际,焦作市投入的6000台收割机正蓄势以待,静等开镰收割、颗粒归仓。  在焦作市博...

    时间:05-28
  • “一带一路”倡议共建国家代表在渝共商马铃薯产业发展

      中新网重庆5月25日电 (记者 钟旖)“一带一路”国际马铃薯产业发展合作论坛暨长江上游马铃薯种质创制与利用研讨会25日在重庆西南大学召开。  研讨会旨在促进“一带一路”倡议共建国家和中国长江上游地区马铃薯产业发展,服务与推动区域马铃薯科技突破性、跨越式发展。来自哈萨克斯坦、俄罗斯、...

    时间:05-25
  • 追着花儿看新疆|家庭小院盛开民族团结之花

      初夏时节,祖国西北边陲山花烂漫,额敏河水静静流淌。河畔上,马大姐的爱心小院里迎来一拨又一拨的参观者。  小院里最打动人的,还是那张“全家福”。照片上,汉族“爸爸”杨吉春,哈萨克族“弟弟”叶尔木拉特·克孜尔汗,还有哈萨克族“儿子”吾拉孜别克,跟马大姐一家站在一起,笑容灿烂,他们一起生活了10多年...

    时间:05-21
  • 科技小院日志

      新华社记者 张 楠摄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强调,希望同学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  2009年,中国农业...

    时间:05-21
  • 科技小院日志(深聚焦)

      图①:海南省东方火龙果科技小院学生采摘果实。   周兵辉摄   图②:云南省大理市古生村科技小院师生在测算水稻产量。   赵 渝摄   图③:吉林省梨树县玉米科技小院学生在观察样本。   新华社记者 张 楠摄   版式设计:沈亦伶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强调,希望同学们志...

    时间:05-21
  • 安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让农业科技“从田间来,到田间去”

      中新网庐江5月18日电 (姜家生、周铃、昌蔚)“在科技小院我们深入农村,和当地村民紧密相连,进一步了解农民的需求,只有自己亲身体会了才能想到更好的解决办法。实验室固然能够写出好文章,但是科技小院深入三农,让我能够把文章写在农民的心坎上。真正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安徽农业大学2021级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专业研究生李智...

    时间:05-18
  • 看科技小院年轻人怎样种出新天地

      中国农业大学在河北曲周县扎根十五年——  看科技小院年轻人怎样种出新天地(一线调研)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提出殷切期望,希望同学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为加快推进农...

    时间:05-16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