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千万工程”看“浙”里】画好面子做足里子 浙江衢州绘就乡村共富图

2023-06-30 10:46:12

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衢州6月29日消息(记者 王文伟 见习记者 王春然)“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浙江农村的成功实践。十余年来,浙江省久久为功,扎实推进“千万工程”,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带动浙江乡村整体人居环境领跑全国。

  如今的之江大地,“千万工程”持续迈向纵深,进入“千村未来、万村共富”的新阶段。一幅生态美、百姓富的“富春山居图”正徐徐展开。

  浙江省衢州市沟溪乡余东村是蜚声海内外的中国农民画村,是浙江重点历史文化传统村落,因风格独特的农民画被誉为“中国第一农民画村”。如今,只有800多人的余东村,已有300多人加入农民画家队伍中,创作的多幅画作在“全国农民画大赛”中屡屡获奖。

  “我们的农民画要做成全国最好的农民画。我们‘请进来’知名艺术大师在余东村建立个人研学工作站,中国美术学院等院校也在我们这里设立了研学基地,我们还鼓励农民画‘走出去’,把农民画推广到国外,走出国门。”余东村党支部书记余晓勤饶有兴致地向记者介绍。

  在余东村,最具知名度的当属中国乡村美术馆,馆内展出的上百幅“名画”都出自农民画家之手。余晓勤告诉记者:“在做强乡村文化品牌的基础上,余东村以农民画为核心,推动形成‘农民画+文创+旅游+研学’的新型文化产业链,实现了农民画从卖画到卖文创、卖版权、卖风景、卖旅游的‘四个转变’。”如今,余东村积极拓展农民画销路,开发了很多文创产品,这座江南村落以一幅画兴一方产业,富一方百姓,走出了以农民画为主导的文旅融合发展,共建、共享、共富的新道路。

  而在衢州下淤村,“绿水青山”的生态画卷已跃然眼前。

  自2008年起,下淤村把多幢闲置老宅收储至村集体,并针对每幢老宅的特点,修缮成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艺术空间,着力打造“网红打卡地”。在空间转换的同时,村庄还通过邀约吸引了10多位艺术家入驻。艺术家们让老房子焕发出新的生命与价值,让下淤村的历史记忆与文化痕迹得到了保留和传承。

  村党支部书记叶志廷向记者介绍:“把乡村的资源整合好,找到适应我们村的产业发展路径,产业搞起来了,才能实现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

  村民叶小平在下淤村经营着一家旅游饭店。“我们家的店从2015年开始经营,粉蒸肉、开化清水鱼、腊猪脚的回头客很多,游客吃好之后会买点带回去。”在家门口赚钱让他有了越来越多的归属感和获得感。随着下淤村游客的增多,生意也一年比一年好。

  作为浙江省首批未来乡村试点村,下淤村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走出了一条“艺创源乡、治水造景、乐活下淤”的共富之路。

  在衢州溪口镇未来乡村,“三个共,三个地,三个人”的发展思路正在这里生根发芽。

  建筑设计师高丞锴在溪口镇开了一间自己的工作室,他扎根在这里工作、生活。如今,溪口镇形成了一支“青春创客联盟”:民宿运营师、乡村主播、手作达人……他们的到来将现代化的产业直接嫁接在乡土之上,越来越多的要素在此汇聚,并被乡村容纳为自身生产力的一部分。

  “未来乡村的建设与小城镇的最大区别就在于理念上,未来乡村建设是以人为中心的,溪口未来乡村主打的理念是共创、共建、共享。我们镇里的干部跟老百姓、青年创客,一起工作,一起生活,一起创业。”溪口镇党委书记佘律星告诉记者。

  未来乡村还围绕“改革集成地、旅游集散地、双创集聚地”的目标定位,组建产业联盟、创客联盟、治理联盟,构建“5分钟奋斗公社,15分钟美丽城镇,30分钟龙南一镇三乡”幸福生活圈层,打造集优良宜居、有源有脉、宜居宜业、创业创新、共建共享、智慧治理于一体的居业协同未来乡村。

  一批乡愁可寄、梦想可承、未来可期的未来乡村加速照进现实,景美、业兴、民富的共同富裕新图景正在徐徐绘就。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坐上“开往幸福”的公交车 看“千万工程”如何让乡村蝶变

      20年来,“千万工程”在改变浙江农村面貌的同时,也在不断缩小城市和乡村的差距。嘉兴是全国首批开通城乡公交的城市,而行驶了20年的101路是嘉兴市最早连通城市和乡村的公交路线。如今二十年过去了,嘉兴的城乡一体化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101路城乡公交车的变迁  早上8点,在嘉兴市凤桥镇公交枢纽站,101...

    时间:06-29
  • 浙江日报评论员:“大宝库”要学透用活——二论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全面打造乡村振兴浙江样板

      “千万工程”实施20周年,推动浙江成为全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最快速、农村产业最兴旺、乡村环境最宜居、农民生活最富裕、城乡发展最协调、基层治理最高效的省份之一。实践证明,“千万工程”是蕴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省域层面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成果的“大...

    时间:06-28
  • 余村为何越变越“年轻”?看“千万工程”如何改变乡村面貌

      2003年,“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在浙江省正式启动。20年来,“千万工程”,不仅改变了浙江乡村的面貌,也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探索了新路径。近日,我们的记者走进浙江多个村庄,看“千万工程”是如何改变乡村面貌和百姓生活的,今天我们来关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发源地...

    时间:06-28
  • 浙江“千万工程”,何以“赢人心”?

      中新网杭州6月28日电 (赵晔娇 钱晨菲)90%以上村庄达到新时代美丽乡村标准;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38年居各省区第一;超4.7万名大学生农创客回乡创业……如今在浙江,乡村正成为一种“符号”,代表着发展的无限可能。  这是20年来,该省一以贯之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千万工程”)所造就的...

    时间:06-28
  • 浙江“千万工程”,何以“赢人心”?

      中新网杭州6月28日电 (赵晔娇 钱晨菲)90%以上村庄达到新时代美丽乡村标准;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38年居各省区第一;超4.7万名大学生农创客回乡创业……如今在浙江,乡村正成为一种“符号”,代表着发展的无限可能。  这是20年来,该省一以贯之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千万工程”)所造就的...

    时间:06-28
  • 焦点访谈:“千万工程”让万千乡村蝶变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2002年冬,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浙江杭州萧山区梅林村考察调研时提出,要“建设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叫得响的小康示范村镇”。半年后,2003年6月5日,在习近平同志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下,一项名为“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的工程拉开帷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

    时间:06-28
  • 人民论坛网评 | 从“千万工程”中感悟“五坚”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经过20年的实践,深刻改变了浙江农村的面貌,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绘就了一幅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相融合的乡村新画卷。其之所以深得“...

    时间:06-27
  • 【理响中国】久久为功“三级跳”,“千万工程”助共富

      作者:任梅 郭帅颖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浙江“千万工程”在中国人民探索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做出有益探索。 “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

    时间:06-27
  • 从“千万工程”中深刻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蕴含的科学思维

      生态文明建设是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2003年6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浙江实施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的宏大工程。“千万工程”实施20年来,改变了浙江农村的面貌,走出了一条别具浙江特色的示范带动、整体推进、深化拓展、转型升级的农村人居环境...

    时间:06-27
  • 总结好运用好“千万工程”的好做法好经验(人民要论)

      内容提要  “千万工程”探索出一条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的科学路径,造就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万千农民群众,成效显著,影响深远。要系统总结、深入把握浙江“千万工程”的好做法好经验,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提供借鉴。  ...

    时间:06-27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