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浙江“千万工程”,何以“赢人心”?

2023-06-28 11:38:17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杭州6月28日电 (赵晔娇 钱晨菲)90%以上村庄达到新时代美丽乡村标准;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38年居各省区第一;超4.7万名大学生农创客回乡创业……如今在浙江,乡村正成为一种“符号”,代表着发展的无限可能。

  这是20年来,该省一以贯之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千万工程”)所造就的新气象。从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入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美丽中国建设,浙江走出了自己的科学路径。更值得注意的是,其也被该省农民誉为“继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党和政府为农民办的最受欢迎、最为受益的一件实事”。

杭州市余杭区小古城村。 王刚 摄

  “千万工程”改变了什么,何以赢得人心?答案,就在浙江当下持续上演的蜕变故事中。

  开辟美丽“新跑道”

  农村环境脏乱差,是浙江在改革开放20多年后累积下的“成长的烦恼”。这也是“千万工程”于2003年启动实施的重要原因。20年来,其为浙江带来的显著变化之一,便是于“硬件”层面全面塑造起宜居宜人的农村人居环境,并以此为基底全面激活创业创富的农村发展动能。

  “起码我们的小伙子成家不会那么难了。”谈起村庄变化,安吉县横山坞村党总支书记蔡明福笑言。

  1998年就进入村两委的他对以前的日子还历历在目——村外,人们开采矿山谋生,植被破坏严重。村内,污水沟散发恶臭,走路要捂着鼻子。“那时我们是青年成家难、村民收入低、集体负债多。全村收款收据加起来还不到9万元,许多村民都搬走了。”

  实施“千万工程”后,该村在村道硬化、垃圾收集、河沟清淤、村庄绿化等方面进行改善,拆违3万多平方米、新增绿地2万多平方米,修建文体设施7个,面貌焕然一新。

一位村民在村中体验智慧化卫生健康服务。 王刚 摄

  后来,“洗干净脸”的村子建起特色民宿30余家,配套植入图书馆、咖啡馆等业态,吸引创新创业人才600余人。同时培育、招引田园嘉乐比乐园、高式熊艺术馆等文旅休闲项目十余个。

  “90后”返乡青年向自琳在村里经营一家国风咖啡吧,村里旅游的红火让其店面也吸粉无数,月营业额平均达15万元。

  去年,该村接待游客61万人次,村经营性收入752万元,相关产业为村民提供岗位170余个,农民人均收入达5.5万元。

  横山坞村折射的是浙江农村的时下面貌。该省新时代美丽乡村覆盖率达90%以上,创成A级景区村11531个,创建美丽庭院300多万户;建成年产值超10亿元农业全产业链82条,乡村旅游经营总收入超过800亿元……

  为让乡村踏上美丽“新跑道”,浙江围绕“宜居宜业”下足了功夫。

  如治理污水方面,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姚昭晖介绍,该省出台全国首部专门针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地方性法规《浙江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管理条例》,陆续编制40多个标准规范;建成处理设施58411个,日处理能力近246万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89.2%。

  在农村道路提升上,浙江省交通运输部门2003年起实施“乡村康庄工程”,农村公路里程从3.7万公里增至11万公里,解决1.9万个建制村、5万个自然村通等级硬化路问题,创建18个“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在推动产业富美上,该省打出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组合拳。以加快推进乡村经营为例,浙江推动十万闲置农房激活,累计盘活农房11万宗,实现总价值超170亿元。

  对于上述努力与嬗变,浙江“三农”问题专家顾益康认为,“千万工程”和美丽乡村建设持续推进,让越来越多的美丽乡村把建设与经营结合起来。经营美丽乡村、发展美丽经济、共享幸福生活成为浙江的新风景。

  提振乡村“精气神”

  浙江正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其中物质富裕与精神富裕的同步提升可谓重点。“千万工程”实施20年,通过全面提升和乐和美的农民生活品质、全面提升善治善成的乡村治理水平,提振了乡村“精气神”,也为该省走好共富路打下了坚实基础。

  嘉兴海宁桃园村,通过“千万工程”的实施有了“桃源”般的环境,而发展苗木、掘金“园艺+直播”全产业链条等让其实现了富起来。“物质富裕后大家都想要追求精神生活。”该村党委书记金正华说。

  这些年,拥有舞蹈房、图书室、书画室、健身房等10多个功能室的村文化礼堂是该村最热闹的地方。到了村里爱乒协会活动的时间,村民肖耀打开了文化礼堂乒乓球室的门,开始了热身。“这里我们随时可以来,随时能开门。”

  此前,该村推行了“每人一把钥匙”的村民自主管理模式,发放4000余把文化礼堂钥匙。后在升级为人脸识别、指纹开锁后,人人都是主人,人人也是管理员依然是这里的最大特色。该村也实现了文化礼堂天天有活动、月月有节目、年年有比赛,涵养了文明乡风。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宗明介绍,聚焦乡风淳美,以文化革新乡村人文风尚是浙江不断深化“千万工程”的重要着力点。目前,该省已累计建成农村文化礼堂1.98万个。

  让农民生活品质和乐和美,需要充足的文化空间供给,也需要丰富的文化内容提供。

  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明办主任俞慧敏介绍,这些年浙江以“文明素质工程”为总抓手,通过思想引领、素质提升、风尚浸润、文化赋能,以文明乡风助力“千万工程”、引领乡村振兴。

  以文化赋能为例,浙江通过持续开展“结对子、种文化、育文明”活动,“文艺送万家 文明助共富”文艺志愿服务“三万”工程,把送文化与种文化、育文明紧密结合起来,同时组织开展了省属院团惠民演出季、民族艺术进礼堂、省属院团公益性送戏下乡等文化惠民演出活动,不断满足农民群众高品质精神文化需求。

  20年来,“千万工程”的深化不断增强着浙江农民的利益共同体意识,这也让善治善成的乡村治理成为乡村“精气神”提振的重要体现。

  “靠着众人商量,我们之前推进了围墙整治。村里帮助我们把辅房提升改造成了农家乐,家里又多了一份收入。”杭州余杭小古城村村民施雪琴说。长期以来,小古城村探索民主协商机制——在村口大香樟树下,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这不仅让该村成为经济强村,更让村民凝聚力不断聚合。

  从成立中国第一个村务监督委员会,到创新打造“邻舍家”村级民主议事协商平台,在金华市武义县后陈村,民主监督和有商有量已成为传统,阳光透明换来了和乐和美……

位于杭州市萧山区梅林村的“美好生活中心”。 王刚 摄

  王宗明介绍,20年来,浙江持续深化乡村“四治融合”,构建以党建为统领的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相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实施万村善治工程,已创建善治示范村8097个。

  推动城乡“同奔赴”

  实现“三农”高质量发展,需充分考虑复杂的历史、代际和阶层问题,及城乡、区域差异,探索破除制度不平等与机会不平等路径。“千万工程”带来的另一变化,便是让农民拥有平等发展机会,通过构建城乡融合科学聚变的新机制,全面理顺互动互促的城乡一体关系。

  “数字化已经融入农村生活。村里的大事小事在一个平台上就能知道,反映问题很快就能解决。看病拿药不用再跑去城里,智慧化卫生健康服务可以实现‘慢病配药不出村’。”聊起现在的日子,杭州萧山梅林村村民朱丽华掏出手机,饶有兴致地向记者展示。

  其所说的手机上的平台,是该村依托“沥家园”数字基层治理体系,在“云端”搭建起的大邻里中心,村民可线上反映问题、报名志愿服务赢取积分等。而“慢病配药不出村”是通过区级的“健康大脑+智慧医疗”建设,实现原先必须要去三甲医院才能配到的药,现在可直接配送到村,同时对慢病人群进行监测并预警。

  在该村,提升农民幸福感的智慧化探索还有很多。村里的“美好生活中心”分布着影院、24小时乡村数字书房、无人健身房、无人超市等。村里还有一条数字跑道,人脸识别后,跑多远、消耗多少卡路里,智能设备会自动记录并实时在屏幕显示。

  “千万工程”启动时,浙江官方就提出“有效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梅林村的面貌正是该省牢牢把握这一原则和方向的体现。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章春华介绍,20年来,浙江重点推动城乡空间融合、产业融合、体制融合,推动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全面对接。

  如在着力推进城乡空间融合上,该省将城乡战略协同推进,把都市圈发展、县城为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小城市和中心镇培育发展、“千年古城复兴”工程、乡村振兴等战略作为一个整体来抓,构建了以都市区为主体形态,大中小城市和城镇、乡村协调发展的城乡空间格局。

  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浙江推进城乡体制融合的重要着力点。如医疗方面,该省大力推进县域医共体、医联体建设,县域就诊率达89.5%,95.7%的乡镇卫生院能开展门诊手术。如交通服务上,浙江实现1.9万个建制村通客车,城乡公交一体化率提高19个百分点、达85%。

  “‘千万工程’不仅是乡村人居环境改善的建设工程、乡村的民心与民生工程、村庄的治理与发展工程,也是城乡协调与融合的枢纽工程,对促进浙江发展的作用是全方位的。”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黄祖辉说。

  “浙”里的乡村,未来依然有着无限想象空间。浙江省委书记易炼红公开表示,浙江将有力有效推动“千万工程”走深走实,奋力跑出城乡融合发展排头兵的加速度,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塑造乡村风貌新气质,探索共同富裕新路径,更加注重完善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推动乡风文明、乡村治理再提升,让农村群众享受到现代化建设新成果。(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再创新纪录!“毛泽东号”机车实现安全开行1200万公里

      记者从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今天(6月28日)下午,以伟大领袖毛主席名字命名的英雄机车——“毛泽东号”机车,安全平稳停靠在丰台机务段整备场区,实现安全开行1200万公里,再次创造连续安全开行的新纪录。  “毛泽东号”机车诞生于1946年的解放战争中,是以伟大领袖毛主席名字命名的机车,被誉...

    时间:06-28
  • 越南总理范明政首次访华,中越关系何以迸发新动能?

      中新社北京6月28日电 (谢雁冰)应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邀请,越南总理范明政于6月25日至28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此次中国之行是范明政就任总理后首次访华,也是越南总理时隔7年再次访华。在受访的国际问题专家看来,这次访问将从三个维度推动中越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深入发展,促进中越关系迸发新动...

    时间:06-28
  • 中国最高检对贵州省政协原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周建琨决定逮捕

      中新社北京6月28日电 (记者 张素)中国最高人民检察院28日通报,贵州省政协原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周建琨涉嫌受贿一案,由国家监察委员会调查终结,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日前,最高人民检察院依法以涉嫌受贿罪对周建琨作出逮捕决定。该案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公开资料显示,周建琨生于1960年6月,河南...

    时间:06-28
  • 梳理美台军事勾连动向 朱凤莲点明局势紧张始作俑者和幕后推手

      中新社北京6月28日电 (记者 杨程晨)在28日举行的国务院台办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朱凤莲展示了一张图片,梳理美台军事勾连动向。她由此指明,美国反华势力和“台独”分裂势力是当前台海局势紧张的始作俑者和幕后推手。  美参议院军委会日前通过“2024财年国防授权法案”,提出“建立训练台军计划...

    时间:06-28
  • 全国人大常委会设立代表工作委员会

      中新社北京6月28日电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28日表决通过关于设立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的决定,设立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  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是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机构。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全国人大代表名额分配、资格审查、联络服务有关工作;承担代表集...

    时间:06-28
  • 中国最高检:继续加大非法采矿领域办案力度

      中新社北京6月28日电 (记者 张素)28日,中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外发布督促整治非法采矿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并表示将“引导各级检察机关继续加大办案力度,提升办案质效”。  “通过发布典型案例,不仅加大公益诉讼案件办理力度,而且旨在与刑事检察以及相关行政职能部门加强协作配合,通过共同履职形成...

    时间:06-28
  • 四川汶川县“6·27”山洪泥石流灾害搜救工作仍在进行

      “6·27”山洪泥石流灾害发生后,汶川县全力组织力量开展搜救,加强现场安全管控,严防次生灾害发生,妥善做好失联人员、遇难人员家属安抚和受灾群众转移安置工作。武警、消防救援、森林消防、绵虒镇干部和民兵组成5支搜救队伍,对绵虒镇板子沟和岷江下游镇村,开展沿河巡查搜救工作,目前搜救队伍未发现3名...

    时间:06-28
  • 联合国报告称关塔那摩监狱在押人员仍受美国非人道对待 外交部回应

      中新网北京6月28日电 (记者 张蔚然 黄钰钦)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6月28日主持例行记者会。  有记者提问:据报道,近日,联合国特别报告员在查看关塔那摩监狱后指出,监狱在押人员仍受到美国的非人道对待,美国政府应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并向受害者道歉、救助、赔偿。中方对此有何评论?外交部发言人毛宁。 薛...

    时间:06-28
  • 检察机关依法分别对厉德才、刘华龙、张运来决定逮捕

      中新网6月28日电 据最高检官方微信公众号消息,日前,检察机关依法分别对厉德才、刘华龙、张运来决定逮捕。  安徽省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厉德才决定逮捕  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原委员、城乡建设环境与资源保护工作委员会原主任厉德才(正厅级)涉嫌受贿、利用影响力受贿一案,由安徽省监察委员会调查终结,移...

    时间:06-28
  • 全国首个政企合作电力双碳中心正式启用

      昨天(27日),全国首个政企合作的电力双碳中心在天津正式启用。  电力双碳中心整合了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的大数据,把企业的产能产值、排污等相关数据汇集起来,依托这些大数据,电力双碳中心以用电量来换算碳排放量,研发出“碳排放核查”“企业碳减排咨询”等7项特色场景应用,为政府和企业的碳排放管...

    时间:06-28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