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福建推动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2023-06-30 07:35:48

来源:人民日报

  “过去天天风吹日晒,还常因台风、赤潮担惊受怕。”养鱼几十年,59岁的颜家强没想到,快到退休年龄了还能体验一把“高科技”,“现在每天动动手指就能操作设备。”

  去年9月,全国首台半潜式渔旅融合深海养殖装备“闽投1号”在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定海湾下水。原来在近海养鱼的颜家强,受聘成为“闽投1号”工人,工作环境迎来改变。“过去渔民最怕渔网上长东西,海藻能把网目堵住,海蛎会把渔网磨破。”颜家强说,有了“闽投1号”,养殖网箱可以自动清洁,还能抗御超强台风。

  “平台主体长92米、宽36米、高27米,甲板可活动面积达3000平方米。”“闽投1号”运营总负责人许航介绍,平台水下养殖水体达6.2万立方米,每年可出产优质大黄鱼600吨,年产值达1亿元左右。

  告别传统渔业,迈向智慧渔业。在“闽投1号”智慧渔业系统显示屏上,记者能清晰看到大黄鱼活动的景象。水下安装有声呐、视频监控、海流监测和传输设备,便于工作人员及时调整养殖方案。“在深海养殖的大黄鱼,活动水域比传统养殖宽广,体形、肉质更接近野生大黄鱼,市场价格更高。”颜家强说。

  渔旅融合也是“闽投1号”的发展方向。基于宽阔的甲板空间和稳定的主体结构,“闽投1号”建有海景客房、海上餐厅、智能会议室等功能舱室,并配备海水淡化、污水处理设备,实现养殖平台的多功能及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福建是海洋与渔业大省,去年海洋生产总值近1.2万亿元,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1/5;水产品人均占有量、出口额均为全国第一。

  “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近年来,福建不断壮大海洋新兴产业,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积极助力海洋强国建设。

  截至2022年底,全省累计投建深远海养殖平台17台套,深远海养殖迈出坚实步伐。

  养殖大黄鱼,宁德市蕉城区三都澳渔民宋向国曾走过弯路,“以前光想着扩大养殖面积,环保意识不强,导致养殖区所在水域水质变差,养鱼成活率也跟着下降。”

  生态环保倒逼产业升级。2018年,宁德市大规模开展海上养殖综合整治,在全省率先对传统的木质渔排进行升级改造,共清退和升级改造渔排142.7万座。同时,制定海水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科学划分禁养区、养殖区和限养区,摒弃原来的粗放发展模式,推动绿色健康养殖。

  海风徐来,碧波荡漾。从空中俯瞰,84口新型塑胶深水网箱紧密相连,宛若一块块“蓝色良田”。宋向国说:“我所在的公司,大黄鱼年产量由原来的7500吨提高到了8500吨。”

  渔业增产,水产良种是关键。在连江县,官坞海洋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哲龙告诉记者,公司培育有“闽优1号”等8个海带良种,品质更优、抗病害能力更强,“增产2倍多,亩产值增加1万多元。”连江县还建立起鲍鱼种质资源库,目前已拥有绿鲍、红鲍、黄鲍、皱纹盘鲍等多个原种,其中自主培育的“福鲍一号”今年投苗量可达6亿粒,同比增长超2倍。

  “要有好收成,得有好种源。”林哲龙深有感触。近些年,福建实施大黄鱼、鲍鱼、海参等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建成大黄鱼、海带、花蛤、鲍鱼等苗种产业化生产基地,形成一批种业龙头企业及品牌,主要养殖品种良种覆盖率达70%以上。

  “我们要持续推进海洋科技创新、水产种业工程、智慧海洋建设等重点工作。”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罗志涛表示,福建将进一步完善海洋与渔业产业链条,持续增强产业发展新动能,全力推动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翁宇菲、张博岚、王影迪参与采写)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森林草原防火“高科技”山西长治“落地开花”

      中新网长治6月29日电 (任丽娜)28日,由山西长治经济技术开发区(下称“长治经开区”)举办的创新成果发布会上,SLM系列航空灭火弹、新型BC超细干粉灭火剂两项森林草原防火“高科技”亮相,助力当前中国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  长治经开区是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通...

    时间:06-29
  • 因地制宜、量身定制......来看各地的高科技“三夏”!

      这几天,天津的冬小麦陆续进入收割期。其中,位于天津南部的静海区,冬小麦基本成熟,麦收工作正逐步展开。今年当地的收成如何?收割有什么特点呢?  天津:风吹麦浪穗飘香  180万亩小麦开始收割  总台记者 朱辛未:我现在所在的位置是天津市静海区独流镇的一片麦田旁,大家可...

    时间:06-18
  • 广西长洲枢纽船闸高科技“防撞装置”:一根“小铁链”可保船闸安然无恙

      中新网梧州5月22日电(杨陈 黄必成 林炳勇)一艘3000吨级满载货物的大船正在过闸,“不小心”失控速度加快,眼看就要撞上闸门,此时安装在离人字型闸门二十米远的一根“小小”的铁链,很快地将大船拦截住,大船和闸门均“相安无事”......近日,在广西梧州市长洲枢纽四线船闸下闸首,这根“小小”的铁链展现了它的试验威力。  上述新...

    时间:05-22
  • 近距离接触高科技 福州科技活动周启动

      中新网福州5月20日电 (吕明)2023年福州市科技活动周启动仪式20日在福州马尾船政文化城举行。“AI四足机器人”(俗称“机器狗”)、阿尔法狗和“科技人”同台炫舞技、“科普实验秀”,新大陆、福信富通、福莱航空、帝视科技、博思等福州本土科技企业带来的无人机、AI人脸识别技术、北斗应急指挥服务...

    时间:05-20
  • 中国科研团队成功合成厘米级细胞培养“大黄鱼肉”

      中新社杭州5月16日电 (童笑雨 柯溢能)5月16日,记者从浙江大学(下称“浙大”)获悉,该校细胞培养鱼肉团队联合大连工业大学朱蓓薇院士团队成功合成中国首例厘米级细胞培养大黄鱼组织仿真鱼排。未来,在3D打印的仿生结构中“长”出的鱼肉或能量产,走上餐桌。  细胞培养肉被认为是最有潜力解决未来人类...

    时间:05-16
  • 美或将严格限制美企对华部分高科技产业投资 商务部回应

      中新社北京5月11日电 (记者 李晓喻)针对美国或将严格限制美企对中国部分高科技产业投资一事,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11日称,如果消息属实,中方将坚决反对。  据彭博社报道,美国总统拜登计划在19日到21日的七国集团领导人广岛峰会前后签署一项行政令,严格限制美国企业对中国部分高科技产业投资;...

    时间:05-11
  • 春耕备耕一线扫描丨主打高科技!这些“神器”来助力

      央广网哈尔滨4月26日消息(记者马俊玮)眼下正是春耕备耕的好时节,各地追着春光赶农时。  随着气温不断升高,农业大省黑龙江省春耕生产正在由南到北次第展开。分层施肥机、电控播种机、无人插秧机、卫星平地机……各种新型智慧农机往来穿梭在田地间,农机农技“强强联手”,为粮食丰产丰收奠定基础,助力春耕生产跑出“加速度”...

    时间:04-27
  • 中国高科技企业探索开发硅基知识大模型 构建“数字人”

      中新网上海4月24日电 (记者 陈静)记者24日在此间获悉,一款面向个人数字化领域的移动终端应用——metamind APP开始内测。metamind根据个人信息生成一个“数字的自我”,构建符合用户真实知识和思维的数字人。  相关中国高科技企业创始人、董事长陈海波当日告诉记者,metamind项目的核心技术是中国企业自主研发的大模型——...

    时间:04-24
  • 山东海阳加速建设百亿级商业航天高科技产业集群

      中新网山东海阳4月23日电 (王娇妮 侯俊南)东方航天港产业发展大会、地球空间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工作会议、东方航天港产融合作大会……4月22日,在第八个中国航天日即将到来之际,山东省海阳市举办系列会议,助力航空航天事业发展。  据悉,自东方航天港项目在山东海阳建设以来,当地以发射带动制造应用,正崛起中国首个百亿级商...

    时间:04-23
  • 澳门青年在闽“高科技”实习 体验闽都文化

    21日,澳门青年参加闽都文化研习活动。 郑江洛 摄“我来自澳门,今天在福州才知道‘澳’字的由来。”澳门青年何宇恒21日在福州参加澳门青年闽都文化研习活动时感慨,原来“澳”是“港湾”的意思。在福州举办的澳门青年闽都文化研习活动以“闽都文化”为主题,包括文化参访、交流座谈、非遗体验等,以便让澳门青年更多地...

    时间:04-21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