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春耕备耕一线扫描丨主打高科技!这些“神器”来助力

2023-04-27 09:12:57

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哈尔滨4月26日消息(记者马俊玮)眼下正是春耕备耕的好时节,各地追着春光赶农时。

  随着气温不断升高,农业大省黑龙江省春耕生产正在由南到北次第展开。分层施肥机、电控播种机、无人插秧机、卫星平地机……各种新型智慧农机往来穿梭在田地间,农机农技“强强联手”,为粮食丰产丰收奠定基础,助力春耕生产跑出“加速度”。

  无人插秧机——高效

  “加装北斗导航系统,我的高速插秧机就能变成自动驾驶的无人插秧机了。”近日,北大荒集团胜利农场有限公司第六管理区技术人员为近百台高速插秧机加装北斗导航系统,种植户李玉龙一边说一边迫不及待开始学习北斗自动驾驶系统。

  加装了北斗导航辅助直行系统后,每台插秧机配备了一个平板电脑控制器,只需要在平板电脑上按键操作,就可以控制插秧机的对正、直行,保证插秧时作业幅宽接行误差在2.5厘米内,让插秧作业变得充满“科技范儿”。

  技术人员辛海江说:“此次加装北斗导航系统后的插秧机不仅可以节省人工成本,更可以不受农机驾驶员体力限制,智能工作时间长使作业效率、标准有效提高,推进水稻生产全程化机械化。”

  近年来,胜利农场积极探索智慧农业发展模式,大力推进农机智能化、农业生产信息化、黑土保护数字化、管理服务精准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进一步推动现代农业向数字化、标准化和智能化迈进。

  无人大马力拖拉机——标准

  日前,北大荒农业股份宝泉岭分公司各管理区春播生产正如火如荼开展。在北大荒农业股份宝泉岭分公司岭瓜乡管理区,分层施肥机、电控播种机、镇压机和自走式风幕喷药机联合作业,玉米高标准播种、分层施肥、播后镇压同时进行,高光谱遥感、智能水肥一体化等技术轮番上阵。

  “我们与中国农大合作开展智能水肥一体化栽培模式,通过实时监测土壤水分和作物需肥情况,系统生成水肥施用计划,远程监测和控制滴灌设备,实现精确水肥配比和施用,从而实现精准、高效、节水的水肥管理,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降低水肥施用成本。”北大荒农业股份宝泉岭分公司副总经理赵海成说。

  在岭瓜乡管理区玉米播种现场,无人驾驶的大马力拖拉机正牵引播种机、镇压机等机械进行联合作业,机车行驶路径笔直,速度均匀,拨开播后的覆土,种子间距、播深一致,作业效果精准,能更好达到苗齐、苗全、苗匀、苗壮的“四苗”标准,为粮食丰产丰收打下良好基础。

  北大荒农业股份宝泉岭分公司农业生产部业务主管左丹剑飞介绍,无人农机每千米播种作业偏差正负不超过3厘米,可有效避免重播、漏播现象,能长时间连续作业,每天可完成900多亩耕地播种任务,在节省种子、人工成本和提高作业标准方面有很大优势。

  卫星平地机——精准

  近日,新引进的卫星平地机开始在北大荒农业股份庆丰分公司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水田地进行精准平地作业,机车行驶过后土地顷刻间变得平整,压茬抹平后土地更加平整,不需要再捞稻茬,大大提高了作业质量和作业标准,为秧苗后期生长创造了良好条件。

  “应用卫星平地机不仅使土地更加平整、泥浆均匀、插秧深度一致、秧苗成活率提高,还可以减少畦埂占地面积,增加实际种植作物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同时还能将施用的肥料有效保留在水稻根部,并且按需上水、合理灌溉,为水稻生长提供最适合的水肥环境。”北大荒农业股份庆丰分公司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科技园区主任吕益民说。

  据了解,卫星平地机由高精度GNSS定位设备、控制器、数据通讯设备、自动控制设备和平地铲组成,能够自动对地块进行数据采集,并以当前铲子所在点的高程作为平地的高程基准,根据铲斗的实时高度,控制平地机的自动举升,作业精度可达到2厘米左右,从而实现精准平地。除此之外,卫星平地机采用3点悬挂设计,能有效避免因支撑轮反复作业造成的土地压实情况,还能根据作业地块的实际情况,利用北斗卫星定位系统,让平地作业更有针对性、更高效。

  据悉,截至4月22日,黑龙江省旱田农作物已播410.6万亩;粮食作物已播287万亩;经济作物已播121.5万亩;全省已完成春整地3992.46万亩,占计划整地的34.19%;水稻已育苗3.5亿平方米。(王志弘、姜焜林、马文竹、王帅、许红德、范玲玉参与采写)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智慧农机、智能监管 江西上饶春耕生产更显“科技范”

      中新网南昌4月19日电(卢梦梦  乐以军)19日,在江西上饶余干县杨埠镇水稻机械化育秧中心,工作人员正在育秧车间内紧张有序地开展早稻育秧工作。随着现代化的育秧设备有序运转,一粒粒早稻种子被装进秧盘,送入暗化室内催芽。  “目前,育秧中心已经完成一期建设,建成了3000平方米的集播种、催芽及展示于一体的厂房和50亩旱床炼秧...

    时间:04-19
  • 青海16万余台(套)农机为春耕生产按下“加速键”

      中新网西宁3月20日电 (记者 李江宁)20日,记者从青海省农业农村厅获悉,为确保春耕生产期间农业机械保持良好技术性能,为青海全省春耕生产按下“加速键”,该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积极采取措施,截至目前,该省共检修各类农机具16.3万台(套),培训人员4676人次。  据介绍,春耕生产前期,青海各地区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农机合作社、农机户等,...

    时间:03-20
  • 2023全国农业机械展览会开幕 多款智慧农机亮相

      中新网驻马店3月18日电 (记者 韩章云)无人驾驶拖拉机、番茄采收机器人、粮损测试验证平台……3月18日,汇聚众多智慧农机的2023全国农业机械展览会在河南驻马店开幕,全面展示了农业机械化全产业链发展成果。图为50马力轮边/轮毂电机电动拖拉机。 张怡潇 摄  本次展会的主题为“聚焦用户与市场、关注科技和未来”,包括中国...

    时间:03-18
  • 中外企业携最新农机研发成果赴吉林拓市场

      中新网吉林3月17日电 (记者 石洪宇)吉林省今年以来规模最大的农机专业展会——吉林市春季现代农业机械装备博览会17日开幕,中外450余家企业参展,业界专家学者、科研院所人士与会展开交流。  作为吉林省第二大城市,吉林市在装备制造、“智慧农业”等领域颇具产业优势。近年来,农业机械装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纷纷来到当地开展...

    时间:03-17
  • 吉林农民“玉米地里搞试验” 研发农机年售过亿元

      中新网吉林3月16日电 题:吉林农民“玉米地里搞试验” 研发农机年售过亿元  中新网记者 苍雁 石洪宇  东北乡村的土地尚未完全解冻,惊蛰时节依旧春寒料峭。农机车间里,机器的轰鸣声与钢板的切割声此起彼伏。工人们忙着备料,王昆希望这些农机可以尽快出厂。  “80后”王昆是吉林省磐石市吉昌镇当石村人,作为地道的农民,他...

    时间:03-16
  • 【一线调研】小农机上山岗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眼下,全国由南向北进入春耕大忙时节。在我国,丘陵山区耕地面积占到了全国的三分之一,也是保障粮食产量的重要来源。如何把这些分布零散、耕作不易的土地利用起来?来看记者的春耕一线调研。  在湖南郴州,这里的丘陵山区占到了耕地面积的70%左右。...

    时间:03-16
  • 补链强链,农机配件产业向百亿级进军

      ◎实习记者 陈汝健 通讯员 杨 弥  随着大地回暖,广袤田野春意盎然,各地春耕生产陆续展开。在田间忙碌的,除了农民,还有农业装备。  “农业装备现代化是现代农业的标志,而农机配件是农业装备的‘细胞’。近年来,作为农机配件大省,河北在强基础的同时,不断推进相关产业升级。”河北省保定市高阳县庞口镇党委书记赵曙光介绍。 ...

    时间:03-10
  • (两会声音)全国人大代表韩秋香:加快推进小型农机现代化 助力乡村振兴

      中新网北京3月3日电 (记者 韩宏)“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实现农业强国和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要着眼为各类农业生产提供特色农业小农机的装备保障。”全国人大代表韩秋香3月3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她将建议推广小型农机的普及应用,保障大食物观视野下的粮食安全。  近年来,中国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农机行业得到长足发展,推动着传统...

    时间:03-03
  • 广西培育壮大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 去年作业收入逾9亿元

      中新网南宁2月21日电 (林浩 黄文莲)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机械化服务中心主任李凤云21日介绍,广西培育壮大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2022年全区农机专业合作社数量达1743个,入社成员2.75万户,拥有机具10万台套,作业服务面积1079万亩,服务农户86.62万户,作业服务收入9.42亿元人民币。  2023年广西农机化工作会...

    时间:02-21
  • 内蒙古“农民发明家”张朋:让外来农机具“服水土”、接地气

      中新网通辽2月21日电 题:内蒙古“农民发明家”张朋:让外来农机具“服水土”、接地气  中新网记者张林虎  购肥、备种、犁地、播种……时下正是春耕备耕的好时节,内蒙古自治区各地拉开了全年农业生产的序幕,一幅春耕备耕的忙碌景象次第展开。  田间地头“搞”发明图为张朋在调试机器。 吕志敏...

    时间:02-21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