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护航创新,中国如何让金融更“宽容”?

2023-06-29 20:38:48

来源:中国新闻网

  (经济观察)护航创新中国如何让金融更“宽容”?

  中新社北京6月29日电 (记者 王恩博)创新被视作引领中国发展的第一动力。如何引金融“活水”护航企业创新,在29日举行的2023中新财经年中会“中国式现代化新金融服务”主题论坛上,这个话题受到与会专家关注。

图为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发言。中新社记者 田雨昊 摄

  创新是对未知路径的探索,往往从零到一、从无到有。在此过程中,风险和不确定性如影随形。在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看来,激励企业创新需要“宽容”的金融市场,其特征之一就是对失败的高度容忍。

  田轩表示,存续期相对较短的风险投资基金,往往只能投发展比较稳定、商业模式比较清楚的中后期项目,通过包装帮助其上市。存续期较长的基金则能够投资早期项目,并慢慢培育扶植企业,允许其不断探索试错。研究发现,领投的风险投资对失败容忍度越高,被投企业上市后的创新数量和质量越好。

  “宽容”的金融市场里,长期机构投资者也不可或缺。田轩指出,这类投资者往往不在意下周或下个季度的短期回报,而是更关心长期稳定现金流。这种“耐心的资本”能够为创新创业企业提供“长钱”,很好地监督企业发展

图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张晓晶发言。李太源 摄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张晓晶认为,金融体系更好支持科技创新仍存在难题。例如,一个科技创新项目要么投资者都不看好,无法获得融资;要么投资者纷纷看好,导致项目获得的融资远超当前发展需要,产生大量泡沫,监管部门只得出手抑制。

  张晓晶认为,其破题关键在于要意识到金融是面向未来的,资本价值取决于未来预期,“现在的经济不过是未来的资本化”;科技也是面向未来的,发展过程伴随着巨大不确定性和风险。“金融就是给风险定价的,二者有天然的结合点,因此需要用预期(包括信心)来决定资产价值。”

  “我们的金融体系以及监管机构要接受这种认识论上的革命。支持科技创新,‘耐心资本’与‘风险资本’应齐头并进。”张晓晶说。

  在中国金融领域各行各业中,这种“宽容”和“耐心”越来越多。

图为光大理财副总经理李永锋发言。中新社记者 田雨昊 摄

  光大理财副总经理李永锋表示,“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提高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比重。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不仅有利于支持直接融资市场发展,而且通过债券投资、项目融资、权益投资等,有效支持了实体经济

  例如,资管行业通过投资中长期限债券、资产支持证券、各种权益类资产、REITs(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等,为中国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提供长线、稳定的资金和资本,有助于弥补过去金融体系中流动性资金多、稳定性资金少,短期资金多、长线资本少,债务融资多、权益融资少,扩张杠杆多、盘活存量少等短板,有效优化金融市场结构,改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图为中国银行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周景彤发言。李太源 摄

  中国正持续为实体经济创新发展营造良好金融环境,这种努力不能放慢脚步。中国银行研究院副院长周景彤表示,中国式现代化对金融提出了新要求,要打造金融助力科技创新的新模式,变革风险管理理念。

  在周景彤看来,围绕体制机制如何突破,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变革风险管理的理念;二是根据科创企业专利技术等软资产丰富的特点,开展科技信贷、知识产权抵押等金融产品的创新;三是加快投贷联动等方面业务的发展和完善。(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张晓晶: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要解决两大难题

      中新网6月29日电 题:张晓晶: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要解决两大难题  中新财经记者 庞无忌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张晓晶29日在2023中新财经年中会“中国式现代化新金融服务”主题论坛上表示,实现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要解决两大难题。  “中国式现代化新金融服务”主题论坛由中国...

    时间:06-29
  • 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激励企业创新需要“宽容”的金融市场

      中新网北京6月29日电 题: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激励企业创新需要“宽容”的金融市场  中新财经记者 王恩博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29日在北京参加2023中新财经年中会“中国式现代化新金融服务”主题论坛时表示,创新本质上是对未知路径的探索,激励企业创新需要“宽容”的金融市场。6月29日,清华大学五...

    时间:06-29
  • 陈思昌:中国式现代化点燃各国实现现代化的信心

      中新网6月28日电(记者 彭大伟 张尼)“中国式现代化点燃了各国实现现代化的信心,激励着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梦想,让他们相信每个国家都能实现从无到有的发展。”28日,中国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陈思昌在“2023中新财经年中会”上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28日,中国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陈思昌...

    时间:06-28
  • 聚焦高质量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 2023中新财经年中会举行

      中新网北京6月28日电 为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部署,以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中国新闻社于2023年6月28至29日举办“2023中新财经年中会”,主题为“高质量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2023中新财经年中会”现场。 中新社记者 富田 摄  本次会议由中国新闻社主...

    时间:06-28
  • 中国物流集团总经理廖家生: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有一批现代化企业

      中新网6月28日电 题:中国物流集团总经理廖家生: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有一批现代化企业  中新财经记者  刘亮  “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有一批现代化的企业。”中国物流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董事廖家生28日在2023中新财经年中会“现代新国企”主题论坛上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国有企业聚焦主责主业推进转型升级,...

    时间:06-28
  • 张燕生:中国式现代化要跨越三个陷阱

      中新网北京6月28日电 (中新财经 彭婧如)6月28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在“2023中新财经年中会”上表示,中国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要跨越三个陷阱,一是修昔底德陷阱,二是萨缪尔森陷阱,三是金德尔伯格陷阱。2023年6月28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在“2023中新财经年中会”上作主旨发言。  ...

    时间:06-28
  • 中外专家共话中国式现代化:对于全世界都是机遇!

      中新网北京6月28日电 (记者 李金磊)“中国式现代化的叙事与西方历史完全不同”“中国式现代化对全世界来说都是机遇”“中国能够实现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必须依靠创新”“高质量发展必须告别惯性思维”……  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

    时间:06-28
  • 孙东生:以产业体系的现代化水平支撑高质量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

      中新网北京6月28日电 (记者 左宇坤)“高质量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都需要一个共同的支撑点,这个支撑点就是产业体系的现代化水平,高质量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立。”6月28日,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建中央副主席孙东生在“2023中新财经年中会”上表示。  “2023中新财经年中会”由中国新闻社主办,中国新闻网承办,《国资报告》杂...

    时间:06-28
  • 英国学者马丁·雅克:中国式现代化不同于以往模式 对全世界都是机遇

      中新社北京6月28日电 (记者 李晓喻)英国著名学者、中国问题专家马丁·雅克28日在北京“2023中新财经年中会”上称,中国式现代化不同于以往的现代化模式,对全世界而言都是机遇。  “2023中新财经年中会”由中国新闻社主办、中国新闻网承办。马丁·雅克在会上表示,中国曾经花了很长时间试图赶上西方,达到西方设立的标准,特别...

    时间:06-28
  • 【理响中国|社科青年开讲啦】杨洪源:解码中国式现代化之突破

      杨洪源,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已有基础上继续前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今天,我们继续来说中国式现代化,聊一聊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在理论和实践上实现了哪些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

    时间:06-27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