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银行掀增额终身寿险产品代销热潮

2023-06-28 09:52:26

来源:广州日报

  预定利率3.5%保险产品进入下架倒计时?

  银行掀增额终身寿险产品代销热潮

  伴随当前存款利率的下行以及“预定利率3.5%保险即将大面积下架”的传言,银行和保险机构等在社交平台上掀起一阵增额终身寿险产品的推销热。记者近日走访了解到,对于市场传闻“预定利率3.5%保险产品将在6月30日之后调降至3.0%”的消息,目前还未见到监管部门正式通知。不过也有险企透露,6月30日后,该公司将停售部分产品或下调部分产品的预定利率。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险企在银保渠道的保费收入增长迅猛。2022年五大上市险企银保渠道保费收入均实现同比正增长,同比增长最高超过300%。对此,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在个人保险代理人渠道调整的背景下,银保渠道保费收入占比有望进一步提升。

  文、表/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方圆、王楚涵

  预定利率3.5%寿险产品银行销售热情高

  “最近存款利率下调,想配置点收益率稍高的稳定理财产品,银行理财经理向我力推了保险产品。”广州市民张女士告诉记者,近期经常在朋友圈刷到银行和保险工作人员发布“复利3.5%的保险产品即将停售”的内容。

  记者走访了解到,当前存款利率下行,增额终身寿险产品等代销保险产品成为银行的重点热销“对象”。

  “我们增额终身寿险产品第一批额度已经被抢完了,现在这批争取了2亿元的额度,最近很多客户都在抢。”广州地区某股份制商业银行客户经理告诉记者,不过他表示如果三年内要用这笔钱的话,不建议购买这款增额终身寿险产品,建议是不急用的钱来购买这款产品,至少放四年以上才能有较好的收益。

  该客户经理向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展示了一款增额终身寿险产品的模拟测算表。假设投保人为一名30岁的女性,每年投保2万元,连续缴费3年,该产品前三年为构建期,第四年的现金价值增长率为3.4%,此后逐年增长,第九年的时候现金价值增长率将超过4%。模拟测算表上显示,3年交的现金价值满4年高于所交保费,本金安全无忧。该产品收益确定,3.5%保额复利终身,写进合同。

  “目前我们主推的产品里面,复利3.5%的增额终身寿险产品算是收益比较高且保本的产品,现在力推是因为这款产品月底可能要下架了。”广州地区某国有银行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不仅是银行在推,保险公司推的力度更大。

  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师刘银平分析指出,银行在推荐保险产品方面一直都非常积极,其中一个原因是银行及员工可以从中拿到较高的佣金及提成。“目前银行压力也不小,特别是伴随银行息差不断收窄,其对中间业务收入的提升需求是很迫切的。”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研究负责人朱俊生告诉记者。

  某寿险广东分公司相关人士分析认为,一方面与目前银行存款利率下调有关,预定利率3.5%的保险产品肯定相对更加受热捧;另一方面,也与目前市场传闻“预定利率3.5%保险产品将于6月底后降至3.0%”等消息有关,因此银行渠道、保险代理人都有很高的销售热情。

  寿险银保渠道保费收入占比有望进一步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保险公司银保渠道增长迅猛,记者梳理2022年A股五大上市险企寿险板块发现,银保渠道保费均实现同比正增长,其中中国太保旗下的太保寿险银保渠道收入增速最高,同步大幅增长308.7%。

  具体来看,中国人寿、平安人寿、人保寿险、太保寿险、新华人寿2022年分别实现银保渠道保费收入634.15亿元、109.89亿元、440.3亿元、304.78亿元、439.3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8.6%、18.28%、3.1%、308.7%、7.8%。

  来自保险行业的数据也显示,今年一季度,个人代理渠道原保险保费收入7506.84亿元,同比增长1.92%,占比47.58%,同比减少3.24个百分点。而银行邮政代理渠道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6665.43亿元,同比增长18.13%,占比42.25%,同比上升3.31个百分点。其中,新单保费4105.02亿元,同比增长13.68%;首年期交保费1879.45亿元,超过个人代理渠道首年期交保费规模,同比增长59.65%。

  业内分析认为,近年来,在个人代理人队伍规模下滑和个人代理人渠道保费规模缩减的情况下,险企投入更多资源发展银保渠道。“银行的覆盖面广,客户优势明显。因此,从目前来看,银保渠道发展潜力还是很大的。”朱俊生表示。

  “目前,对于一些保险公司来说,银保渠道已经成为占比过半的渠道;与此同时,保险业务佣金收入也已经成为银行重要的收入构成。”北京工商大学中国保险研究院副秘书长宋占军告诉记者,未来,在个人保险代理人渠道调整的背景下,银保渠道的保费收入占比有望进一步提升。(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吉林银保监局原党委委员、副局长赵丹被“双开”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讯 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纪检监察组、吉林省监察委员会消息:日前,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纪检监察组、吉林省监察委员会对吉林银保监局原党委委员、副局长赵丹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了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经查,赵丹严重违反政治纪律...

    时间:06-27
  • 鲜有银行推出端午节专属理财产品 节日理财产品已“过气”?

      本报记者 彭 妍  在以往节假日里,银行常会借节日推出多项理财优惠来吸引客户。但在刚刚过去的端午假期,银行理财营销却明显“淡了”。  近期,《证券日报》记者走访北京地区多家银行网点发现,大多数银行并未在节日期间推出“端午档”相关主题理财产品。多家银行的理财经理告诉记者,近年来,节日款专属理财产品的“转淡”已经...

    时间:06-27
  • 京津冀三地银保监局联合发文推动绿色金融发展

      中新网天津6月14日电 (周亚强)记者从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天津监管局获悉,6月14日,北京银保监局、天津银保监局、河北银保监局联合印发《关于协同推动绿色金融助力京津冀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三地协同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从体制机制、重点区域、产业项目、改革探索、风险防控...

    时间:06-14
  • 上海银保监局:截至2022年末上海辖内中资银行共投放纾困融资4678.7亿元

      中新网上海6月7日电 (高志苗)近日,上海银保监局发布的《2022年上海银行业保险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末,上海辖内中资银行共投放纾困融资4678.7亿元。  支持抗疫情稳经济保民生方面,上海银保监局提出十五条“惠民保企”举措,支持防疫工作和复工复产,建立上海银行业“纾困融资”工作机制,提供金融纾困支持。...

    时间:06-07
  • 报告:截至2022年末 上海地区理财产品存续规模3万亿元

      中新网上海6月7日电 (高志苗)7日,上海银行保险资产管理机构联席会议发布的《上海银行保险资产管理行业2022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末,上海地区理财产品存续规模3万亿元。  《报告》指出,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初见成效,净值型产品约占95%。上海辖内中外资法人银行已清零不符合资管新规的老产品,无个案遗留...

    时间:06-07
  • 影响近30万亿 理财产品新规要来了

      近30万亿元规模的银行理财市场,将迎来自律新规。  5月24日,中国证券报·中证金牛座记者从多位业内人士处获悉,日前中国银行业协会理财业务专委会召集研讨会,探讨《理财产品过往业绩展示行为准则》的研究制定。这意味着,理财产品过往业绩展示,将迎来统一的自律规范。  具体来看,会上讨论的《理财产品过往业绩展示行为准则》,...

    时间:05-25
  • 理财登记中心调研理财产品流动性风险管理

      近日,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以下简称“理财登记中心”)在交银理财召开理财产品流动性风险管理座谈会,对银行理财产品流动性风险管理进行深入探讨。理财登记中心统计研究部,交银理财副总裁陈伯君、高级专家于丹、产品研发部高级经理李洁婷、副高级经理方舟、业务骨干,以及兴银理财、信银理财、浦银理财、广银理财、上银理财...

    时间:05-24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一季度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95万亿元

      中新网5月22日电 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微信公众号22日消息,日前,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召开偿付能力监管委员会工作会议,分析了整体保险业、重点公司的偿付能力和风险状况,研究了2023年第一季度保险公司风险综合评级结果。  2023年第一季度末,纳入会议审议的185家保险公司平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90.3%,平均核心偿付能力...

    时间:05-22
  • 银保监会叶燕斐:积极发展绿色金融 有力促进能源转型

      中新网北京5月13日电 (记者 王恩博)中国银保监会政策研究局一级巡视员叶燕斐12日在中国新闻社与能源基金会联合举办的2023年第一期国是论坛之“能源中国”上表示,要积极发展绿色金融,有力促进能源转型。  叶燕斐表示,解决煤电保供问题应从需求侧想办法。在正常情况下,煤电机组设计年平均发电小时数是5500个小时,20世纪80、9...

    时间:05-13
  • 银保监会:2022年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4.7万亿元

      银保监会昨天(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4.7万亿元,同比增长4.6%。我国保险业偿付能力指标维持在合理区间,风险总体可控。原保险保费收入是保险公司履行保险合同中所规定的义务向投保人收取的费用,主要是与再保险保费收入进行区分。  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保险业原保险保费...

    时间:05-05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