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毫不动摇严守耕地红线

2023-06-25 10:51:19

来源:经济日报

  金观平:毫不动摇严守耕地红线

  6月25日是第33个全国土地日,今年的主题是“节约集约用地 严守耕地红线”,再次强调节约集约用地,尤其要用“长牙齿”的硬措施保护耕地。为什么耕地保护受到如此重视?

  “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我国粮食生产已实现十九连丰,粮食产量连续多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全国国土变更调查初步数据显示,多年来耕地总量减少的势头也得到初步遏制。2022年全国耕地净增130万亩,继2021年全国耕地总量增长后再次实现净增。

  应引起重视的是,从数量上看,我国耕地面积总量仍然趋紧,人多地少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户均耕地规模仅相当于欧盟的四十分之一、美国的四百分之一。“人均一亩三分地、户均不过十亩田”,是许多地方农业的真实写照。

  从质量上看,《2016年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主要数据成果的公告》显示,全国耕地质量平均等别为9.96等,高于平均等别的耕地仅占全国耕地评定面积的39.89%,低于平均等别的耕地占60.11%。也就是说,我国六成左右耕地质量并不高。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对土地产生了较大需求。目前,我国经济总量已超12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经济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和土地供应硬约束之间的矛盾愈加凸显。2022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5.22%,低于发达国家80%至90%的水平,未来人口城镇化进程仍需增加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等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资源的需求仍将持续增长。而且,我国增量为主、外延扩张的资源开发利用态势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

  此外,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出现的耕地“非粮化”倾向值得警惕。一些地方把农业结构调整简单理解为压减粮食生产,一些经营主体违规在永久基本农田上种树挖塘。更有甚者,一些工商资本大规模流转耕地改种非粮作物。

  当前,外部形势波谲云诡,国际农产品市场频繁波动,随着消费结构升级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趋紧,我国粮食产需未来仍将处于紧平衡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粮食安全,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因此,在土地问题上,须统筹好发展与保护的一体两面,坚定不移推进节约集约,毫不动摇严守耕地红线。要从源头上减少各项建设占用耕地,严控新增用地,做到用地总量和强度双重控制。加快构建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的责任体系。在稳定总量的基础上通过有计划恢复耕地优化布局。从严落实“农田就是农田”的耕地用途管制,严格规范耕地占补平衡,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同时,严禁简单化“一刀切”,切实维护群众权益。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金观平)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守护良田听我说!耕地总量连续两年净增加

      今天是第33个全国土地日,主题为“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记者从自然资源部了解到,今年我国将继续强化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保护理念,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最新数据显示,我国耕地总量已连续两年实现净增加,两年增加面积累计超过200万亩。  数据显示,目前全国耕地面积达到19.14亿亩,为粮...

    时间:06-25
  • 全国农技中心、耕地质量中心负责人就“水稻上山”等问题答记者问

      近日,记者就“水稻上山”等问题采访了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负责人。  问:朱有勇院士的“水稻上山”引起网民热议,很多人不理解,质疑山上种水稻不切实际,产量也不可能那么高,能否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答:朱有勇院士所说的“水稻上山”,实际上是一种杂交稻雨养旱种...

    时间:06-23
  • 全国农技中心、耕地质量中心负责人就“水稻上山”等问题答记者问

      近日,记者就“水稻上山”等问题采访了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负责人。  问:朱有勇院士的“水稻上山”引起网民热议,很多人不理解,质疑山上种水稻不切实际,产量也不可能那么高,能否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答:朱有勇院士所说的“水稻上山”,实际上是一种杂交稻雨养旱种...

    时间:06-23
  • 报告显示我国粮食全产业链减损可节粮上千亿斤

      《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2023》显示  我国粮食全产业链减损可节粮上千亿斤  本报讯(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丽颖)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和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联合发布《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2023》和《2023全球粮食政策报告》。其中,《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2023》显示,到2035年,若我国粮食收获...

    时间:05-25
  • 农业农村部:我国耕地质量监测基本网络初步建立

      在今天(4月20日)举行的全国农田建设现场会上,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国耕地质量监测基本网络初步建立,在耕地质量建设保护方面实现了新突破。  最新监测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已设立2.8万个各级耕地质量监测点,基本覆盖了主要耕地土壤类型和种植制度。针对东北黑土地、南方酸化地、北方盐碱地等重...

    时间:04-20
  • 我国粮食产量连续8年站稳1.3万亿斤台阶 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  中国粮食、中国饭碗,在总书记心里有着特殊的分量。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总书记殷殷嘱托:“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  人勤春早...

    时间:01-23
  • 农业农村部:我国粮食产量连续8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中新网1月18日电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8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在会上通报2022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时表示,2022年我国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粮食播种面积17.75亿亩、比上年增加1052万亩,产量13731亿斤、增产74亿斤,连续8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曾衍德介绍,2022年大豆油料扩种成效明显...

    时间:01-18
  • 复种+灌溉,促进我国粮食稳产增产

      1月17日,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发布《2022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共包含“北极地区冰雪与植被变化”和“全球大宗粮油作物生产形势及复种与灌溉的贡献”两个专题。  《报告》显示,仅占全球耕地总面积14.8%的复种耕地生产了19.8%的粮食,占全...

    时间:01-18
  • 更好服务我国粮食安全 期货市场全面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记者 王 宁  1月12日,郑州商品交易所的菜籽油、菜籽粕、花生期货及期权作为境内特定品种正式引入境外交易者参与交易。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参加当日启动活动并致辞,中国证监会期货监管部一级巡视员程莘宣读批复文件,郑商所总经理鲁东升主持启动活动。  方星海指出,菜籽油、菜籽粕、花生期货及期权作为境内特定品种引...

    时间:01-13
  • 我国粮食产量连续8年站稳1.3万亿斤台阶

      我国粮食产量连续8年站稳1.3万亿斤台阶   依靠自己力量端牢饭碗   机声隆隆,成排的犁铧把秸秆深埋在黑土地里,三江平原迎来了雪花漫舞。小麦泛青,油菜吐绿,江南水乡斑驳的耕地迎接着细雨霜花。由东到西,从北到南,神州大地秋收冬藏,穰穰满家。   “今年粮食喜获丰收,接着改造提升整地,来年春耕就更省劲,增产增收就更稳当!”黑...

    时间:12-25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