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中国如何加速产业转型升级,打造绿色发展新范式?

2023-06-21 08:53:14

来源:中国新闻网

  (经济观察)中国如何加速产业转型升级,打造绿色发展新范式?

  中新社北京6月21日电 (记者 陈康亮)当前,中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如何破解绿色转型难题、探索产业升级路径是各方关注的焦点。20日,多位专家在国是论坛之“能源中国”上表示,统筹用好技术、政策、市场等多种力量,中国有望实现产业转型,并成为绿色新发展范式的引领者。

  在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看来,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中国要以更少的人均碳排放来实现相似的收入水平,达到可持续发展;以较低的峰值水平、较短的平台期达到碳峰值,以较短的时间达到碳中和。中国发展路径需要创新,需要艰苦卓绝的努力。这就需要包括树立严格目标,划定碳资产总边界;向市场主体分配碳资产的责任和权利;发展市场,由市场发现碳价格,与资本市场连接;为低碳投资、融资和技术创新提供激励;制定相关政策和体制支撑经济转型。

  “相信通过这样一系列长期努力,中国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型一定会实现。”邹骥说,近年来,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新三样”在推动中国经济增长方面异军突起,这是中国经济转型的重大信号。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贺克斌表示,世界经济将从能源资源依赖型走向能源技术依赖型。任何技术要有序地进入市场都需要两个牵引力:一个是政策,一个是市场机制。从政策层面看,全球各类政策的制定都会对未来的投资和技术发展走向产生重要影响。去年7月,中国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标志着中国开启了从“碳有价”走向“碳涨价”的进程,这将成为各类低碳、零碳、负碳技术进入市场非常关键的驱动力。

  从市场机制看,贺克斌表示,根据相关分析,以减碳、减排的贡献看,已经商业化的技术仅占三分之一。“可以说,未来的技术研发和新技术逐渐进入市场,是实现‘双碳’目标最关键的因素。”

  在红杉中国投资合伙人、红杉碳中和研究院院长李俊峰看来,经济转型离不开能源转型。李俊峰表示,能源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解决了资源限制和环境问题,还能推动经济发展、降低成本,并为未来的创新发展提供无限想象空间。未来能源转型的过程中,由于电力成本的大幅下降,将带来算力成本的大幅下降,从而带来算力水平大幅度提高。随着能源和算力问题得到解决,中国所面临的发展制约将得到进一步破解。

  就具体产业而言,能源转型委员会主席、英国气候变化委员会前主席、英国金融服务监管局(FSA)前主席阿代尔·特纳以线上方式参与论坛时称,中国是电动汽车推广的世界领导者,电池技术处于领先地位,太阳能光伏板的生产也快速扩张,可以说中国在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作为经济转型的关键产业,电动汽车行业发展引发与会专家的关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首席专家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斌表示,在碳中和背景下,纯电动汽车将成为新车市场和保有量的主流。以特斯拉、比亚迪为代表的电动车生产商已经带来了汽车研发、生产制造、营销、服务等全产业以及价值链的变革,也带动了产业间的融合。相关融合主要体现在:纯电动汽车+低碳交通融合发展,纯电动汽车+新能源融合互促,纯电动汽车+绿色材料加速应用。

  兴业研究公司总裁助理、学术评审委员会副主席郑仁福认为,目前新能源发展的隐忧不是过剩,是新型电力系统的消纳问题,对于电力系统来说,平衡供给和需求并不容易,储能是实现电力有效供应的工具和手段,会成为未来新能源行业发展重要领域。如今,中国官方正逐步完善政策,推动新型储能快速发展。在他看来,储能可像光伏一样,凭借政策扶持具有经济性,进而形成一定市场规模,形成规模之后又哺育市场,进一步推动技术进步,促进行业降本增效。如今储能技术多元发展,仍需政策促进平价“拐点”到来,从而驱动产业投资和技术创新,重复光伏行业的发展故事。(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邹骥:“新三样”的异军突起是中国经济转型的重大信号

      中新网6月20日电 题:邹骥:“新三样”的异军突起是中国经济转型的重大信号  中新财经记者 陈康亮  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在20日举行的2023年第二期国是论坛之“能源中国”上表示,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新三样”在推动我国经济增长方面异军突起,这是中国经济转型的重大信号。这个转型是经济...

    时间:06-20
  • 西安市前五月工业生产增势较好 经济转型升级持续推进

      中新网西安6月19日电 (杨英琦)记者19日从西安市统计局获悉,1月至5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0%,工业生产增势较好。  分行业看,西安市工业35个大类行业中,21个行业产值增长。装备制造业总产值增长11.6%,快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速1.6个百分点,其中,汽车制造业总产值增长40.1%,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

    时间:06-19
  • 倡导低碳出行 天津举办沿海河休闲骑行活动

      中新网天津6月17日电(张少宣)17日,2023年首届“渤海骑行日——低碳出行,骑遇津城”休闲骑行活动在渤海银行大楼门前鸣笛开启。  活动共吸引来自天津市内各区400余人参加,群众以更放松自由的方式体验城市骑行,以更绿色环保的方式享受沿途风景。  “本次骑行以打造群众高品质生活,助力天津市体育局‘海河蓝丝带’骑行车道项...

    时间:06-17
  • 垃圾分类融入“新日常” 重庆市民低碳生活成“新时尚”

      中新网重庆6月16日电 题:垃圾分类融入“新日常” 重庆市民低碳生活成“新时尚”  作者 张霁雯  “我注意到视频里说焚烧一吨其他垃圾可发电500度,我们更应该做好垃圾分类,变废为宝,实现资源化利用。”从外地出差回来的重庆市民侯柏羽告诉记者,自己和家人平时都有主动做垃圾分类的意识,厨房和客厅放置了不同的垃圾桶,分类...

    时间:06-16
  • 交通运输和绿色如何融合?陆家嘴产业金融论坛刮起“低碳风”

      中新网上海6月16日电 (高志苗)通过计算,包裹订单送达后,通过订单对应的运单真实路径的提取,实现高精确度和细颗粒度轨迹采集,一张“订单碳足迹地图”便生成。  2023亚洲物流双年展正在上海召开,在配套的“陆家嘴产业金融论坛2023—亚洲航运及物流峰会”上,京东物流集团X事业部低碳专家王秭为观众展现了京东物流如何将“科学...

    时间:06-16
  • 中国低碳市场潜能大 国际合作前景广阔

      中新社上海6月14日电 (谢梦圆)自“双碳”目标确立以来,越来越多的低碳技术应用场景得以出现。在正在举办的“2023上海国际碳中和技术、产品与成果博览会”上,记者了解到多家中外企业都看好中国低碳市场,并表达了合作意向。  “合作”是中国建筑节能协会被动式建筑专委会秘书长李晓旭多次提及的词汇,以建筑行业为例,她认为想...

    时间:06-14
  • “新三样”出口乘风破浪 中国外贸提质升级

      数读中国 | “新三样”出口乘风破浪 中国外贸提质升级  (人民网)...

    时间:06-14
  • 学者、官员、业界上海聚焦绿色低碳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

      中新网上海6月13日电 (记者 陈静)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的共识;数字化转型亦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记者13日获悉,专家学者、官员、业界人士共聚一堂,探讨数字化发展与绿色低碳相互融合,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热点话题。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柏国强指出,绿色低碳和人工智能是高质...

    时间:06-13
  • 亚洲最大煤电CCUS项目投产 高效“碳捕手”助煤电走低碳路

    ◎本报记者 陆成宽  目前,该项目已与8家单位签订购销合同,合同量为4万吨/月,另外,还有2万吨/年液态二氧化碳将用于与周边油田开展驱油利用研究,实现了捕集二氧化碳的100%消纳利用,并具备稳定的盈利能力,为煤电CCUS长期可持续运营提供了样本,成为创新链协同攻坚的示范案例。  “3、2、1,投产。”近日,随着一声令下,国家能源集团江苏...

    时间:06-13
  • 西澳铁矿项目之后再携手 宝武集团与力拓集团合作低碳钢铁项目

      中新社北京6月12日电 (记者 庞无忌)全球最大的钢铁企业中国宝武钢铁集团与全球最大的铁矿石生产商力拓集团12日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在中国和澳大利亚共同探索一系列行业领先的新项目,助力钢铁行业价值链实现脱碳。  该合作备忘录由力拓集团首席商务官白睿明(Alf Barrios)和宝武集团副总经理侯安贵签署。这是双方继成...

    时间:06-12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