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2023世界交通运输大会在武汉开幕 聚焦更可持续的交通

2023-06-14 22:01:21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武汉6月14日电 (记者 孙自法)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交通运输部、中国工程院、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3世界交通运输大会(WTC2023),6月14日下午在有“九省通衢”之誉的湖北省武汉市开幕。本次大会以“创新低碳智慧共享——更可持续的交通”为主题,充分展示近年来世界各国在可持续交通、绿色交通、智慧交通、数字交通、综合交通、智能建造、交通与能源融合发展等领域的创新科技成果与发展模式。

  大会开幕式上,湖北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忠林,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党组副书记、书记处书记束为,交通运输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王刚,中国工程院主席团成员、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主任卢春房代表主办单位致辞;国际运输论坛秘书长金永泰、国际道路联合会主席阿诺瓦·贝纳祖兹、世界道路协会主席纳齐尔·阿利分别以视频方式代表国际组织致辞;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总经理王海怀代表大会合作伙伴致辞;湖北省副省长邵新宇主持开幕式。大会支持单位和协办单位负责人、10余个国际组织代表、30位中外院士以及来自53个国家和地区交通主管部门、驻华使馆、高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等代表共有近万人参会。

  王忠林说,湖北区位优越,正加速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发展更可持续的交通大有可为、前景广阔。湖北将坚持创新引领、数智赋能,强化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加快构建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全力塑造交通科技创新新优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优化交通基础设施结构、能源结构、组织结构,完善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全力构筑低碳交通运输发展新标杆;坚持产业支撑、聚链成群,加快培育世界级产业集群,全力打造综合交通产业新高地,与社会各界携手并进、精诚合作,共同谱写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束为指出,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2017年以来,世界交通运输大会立足综合性、国际性、创新性和前瞻性,正逐步成为全球交通合作的重要平台,成为多学科、多领域专家学者交流探讨的重要盛会。他强调,大会要坚持开拓创新、提升交通运输关键核心技术水平;坚持协同融合、推动交通运输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坚持开放合作、开创交通运输更加美好的未来。广大中国的交通领域科技工作者要坚定创新自信、勇攀科学高峰,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积极贡献中国智慧,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推动形成有利于创新的良好氛围。中国科协愿与全球科技界、产业界一道,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塑造科技向善的文化理念,让科技更好增进人类福祉,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王刚表示,交通是经济的脉络和文明的纽带。当前,传统交通行业正在加速实现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全球交通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也在迅速呈现新的面貌。本次大会对于推动全球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促进世界经济贸易稳定复苏具有重要意义。应坚持创新引领,提升交通运输服务能力和水平;坚持生态优先,加快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坚持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智慧交通智慧物流;坚持交通天下,打造全球交通合作伙伴关系。中国交通运输部将一如既往坚持开放包容、创新变革、合作共赢,与世界各国和社会各界一道,持续深化交流、强化合作,为全球可持续交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卢春房指出,交通运输作为人类交流的大动脉,是人类经济发展的引擎,是人类文明链接的纽带。本次大会聚焦世界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集中展示各国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实践,希望各国与会代表以此为机,促进分享,凝聚共识,深化合作,合力应对和解决交通运输发展中面临的共同挑战,为全球交通运输治理及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他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支撑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以绿色低碳推动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以开放共享构建交通运输全球共同体。未来,中国工程院将充分发挥国家高端智库作用,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关注重大需求、策源重大战略、推动重大攻关,为交通强国建设和交通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工程科技智慧和力量。

  随后在大会主旨报告环节,中外5位世界交通运输领域知名专家,围绕大型复杂钢结构桥梁智能数字化预拼装技术、碳中和与20世纪移动性文明的蜕变、数实融合与产业创新、运用颠覆性创新技术改善交通安全、车路协同赋能智慧交通与智能驾驶等主题作报告,分享交通运输相关领域最前沿的科技观点和发展战略趋势。

  2023世界交通运输大会为期4天,重点打造261场平行论坛,44场专项活动,近2000篇墙报论文、1700多个学术报告,聚焦可持续交通、“一带一路”倡议、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未来智慧公路工程科技、零碳交通、自动驾驶与车路协同、水中悬浮隧道、真空管道磁浮交通、国际运输与物流、特种道面铺装,以及“双碳”背景下交通与其他产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等行业和科技界共同关注的重大战略、前瞻性技术问题进行多方面的交流,展现当前世界交通运输领域最新科技成果、水平及发展动向。大会同期推出交通科技博览会,展出300余项颇具代表性的成果,汇集全球交通运输领域的典型科技创新主体、最新技术与工程实例,特别是智慧工程、智能管理、智能制造及新型系统、装备、材料、方案等技术成果。

  大会期间还将举办“一带一路”国际交通研讨会、中日院士论坛、中国工程院智慧公路工程科技论坛、世界交通科技期刊论坛、“感动中国”——国际学生特别活动等多场活动,以及2023世界大学生桥梁设计大赛现场总决赛、2023世界人行桥颁奖典礼、2022年度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颁奖大会等奖赛活动,并发布20余项智库成果。

  主办方称,2023世界交通运输大会较往年有四大亮点:一是坚持高站位谋划,为全球可持续交通发展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二是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助推沿线国家和地区间的务实合作;三是突出“更可持续”“低碳”“智慧”主题,围绕交通运输领域未来重要科技方向和重大战略需求进行深入、广泛研讨;四是服务主办地经济社会发展,增强区域综合立体交通科技创新力和支撑力,助力湖北省及武汉市交通运输的高质量发展

  业内专家表示,作为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汇聚中外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创新、推动创新、展示创新国际化交流平台,2023世界交通运输大会积极展示和分享交通运输领域的新成就、新理念、新趋势、新技术和新产品,必将对提升中国交通运输行业技术创新水平、加快建设交通强国起到重要推动作用,也将积极推动国际交通运输领域达成共识与合作,有力推动中国世界交通运输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中国低碳市场潜能大 国际合作前景广阔

      中新社上海6月14日电 (谢梦圆)自“双碳”目标确立以来,越来越多的低碳技术应用场景得以出现。在正在举办的“2023上海国际碳中和技术、产品与成果博览会”上,记者了解到多家中外企业都看好中国低碳市场,并表达了合作意向。  “合作”是中国建筑节能协会被动式建筑专委会秘书长李晓旭多次提及的词汇,以建筑行业为例,她认为想...

    时间:06-14
  • 广西致力打通海铁联运“最后一公里” 北部湾港集疏运体系建设提速

      中新网南宁6月14日电 题:广西致力打通海铁联运“最后一公里” 北部湾港集疏运体系建设提速  作者 谭雪飞 蒋颖秋 凌秋发  近日,一辆满载4170吨铁矿粉和卷钢的45036次货物列车在电力机车牵引下从广西防城港钢铁基地铁路专用线鸣笛驶出,通过企沙铁路支线将货物快速运送至腹地。  据了解,企沙铁路支线经电气化改造后,货物...

    时间:06-14
  • 学者、官员、业界上海聚焦绿色低碳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

      中新网上海6月13日电 (记者 陈静)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的共识;数字化转型亦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记者13日获悉,专家学者、官员、业界人士共聚一堂,探讨数字化发展与绿色低碳相互融合,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热点话题。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柏国强指出,绿色低碳和人工智能是高质...

    时间:06-13
  • 文化和旅游部、北京大学携手抖音集团打造“古籍智慧图书馆”

      2023年6月12日,文化和旅游部、北京大学、抖音集团在国家图书馆举行签约仪式。三方将以中华古籍智慧化整理和服务为突破口,共建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到2025年底,完成国家图书馆等收藏单位提供的2.5万种古籍的数字化整理,并提供公益性公众阅读服务。活动相关海报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存古籍有20万种,大部分未实现文本数字化。同...

    时间:06-13
  • 走进一线感受改革新变化:身边的“智慧”国企啥模样?

      走进矿山、油田、电厂、车间一线,感受改革给老国企带来的新变化——  身边的“智慧”国企啥模样?   从能源、电力、通信到装备、粮食、运输,中国的国有企业多分布于涉及国计民生的基础性行业,一举一动关注度高、牵动面广。  近日,本报记者跟随国务院国资委“走进新国企·改革赋能新发展”采访...

    时间:06-13
  • 走进一线感受改革新变化:身边的“智慧”国企啥模样?

      走进矿山、油田、电厂、车间一线,感受改革给老国企带来的新变化——  身边的“智慧”国企啥模样?   从能源、电力、通信到装备、粮食、运输,中国的国有企业多分布于涉及国计民生的基础性行业,一举一动关注度高、牵动面广。  近日,本报记者跟随国务院国资委“走进新国企·改革赋能新发展”采访活动,走进矿山、油田、电厂...

    时间:06-13
  • 亚洲最大煤电CCUS项目投产 高效“碳捕手”助煤电走低碳路

    ◎本报记者 陆成宽  目前,该项目已与8家单位签订购销合同,合同量为4万吨/月,另外,还有2万吨/年液态二氧化碳将用于与周边油田开展驱油利用研究,实现了捕集二氧化碳的100%消纳利用,并具备稳定的盈利能力,为煤电CCUS长期可持续运营提供了样本,成为创新链协同攻坚的示范案例。  “3、2、1,投产。”近日,随着一声令下,国家能源集团江苏...

    时间:06-13
  • 西澳铁矿项目之后再携手 宝武集团与力拓集团合作低碳钢铁项目

      中新社北京6月12日电 (记者 庞无忌)全球最大的钢铁企业中国宝武钢铁集团与全球最大的铁矿石生产商力拓集团12日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在中国和澳大利亚共同探索一系列行业领先的新项目,助力钢铁行业价值链实现脱碳。  该合作备忘录由力拓集团首席商务官白睿明(Alf Barrios)和宝武集团副总经理侯安贵签署。这是双方继成...

    时间:06-12
  • 新型新能源环卫作业装备亮相2023上海国际碳博会 实现低碳、高效

      中新网上海6月12日电 (记者 陈静)纯电动洗扫车、纯电动压缩式垃圾车、含氢燃料扫路车和太阳能锂电扫路机……在2023上海国际碳中和技术、产品与成果博览会(下称:2023上海国际碳博会)的“循环经济”板块,多款新型新能源环卫作业装备参展。  正在此间举行的2023上海国际碳博会以“走向碳中和之路”为主题,聚焦绿色低碳技术...

    时间:06-12
  • 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又“扩容”!孩子想学的这里都有

      近日,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陆续上线了“基础教育精品课”“数字化精品课堂”“实验教学精品课”“实验教学说课”“科学公开课”“给孩子们的大师讲堂”等优质资源,满足广大师生对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多样化的需求。  基础教育精品课  “基础教育精品课”是教育部依托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开...

    时间:06-12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