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中国北方植树造林增汇效应系统评估取得新成果

2023-06-13 10:33:26

来源:光明日报

  我国北方植树造林增汇效应系统评估取得新成果

  本报北京6月12日电(记者晋浩天)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朴世龙院士团队聚焦我国绿色长城——三北防护林,历时多年,开展了大尺度的配对采样调查研究。团队首次通过严格配对的大尺度采样调查系统评估了中国北方植树造林的增汇效应,并揭示了人工林植被碳汇和土壤碳汇的不对称变化受到土壤氮水平的调控,这对实现植树造林增汇的准确核算和精确预估具有积极意义。该研究成果以《造林后植被和土壤的不对称固碳受土壤氮调节》为题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

  本文第一作者、北京大学博士后洪松柏介绍,植树造林被认为是增加碳汇、缓解气候变化的有效措施。然而,当前学术界对植树造林增汇潜力的估算仍然存在很大不确定性,一方面由于缺乏大尺度的野外调查数据,另一方面在于对植被碳动态和土壤碳动态之间的联系认识不足。造林带来的植被生物量增长既可通过增加凋落物输入促进土壤有机碳积累,但同时也会增强植物对土壤养分(尤其是土壤氮)的需求,从而激发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对二者之间这种复杂耦合关系及其调控机制的有限认知极大制约了对未来植树造林固碳潜力的准确估算。

  对此,团队选取了163个对照样方和614个造林样方,共调查了25000余棵树木,采集分析了11000余份土壤样品,并结合机器学习模型,系统估算了我国北方大规模植树造林的碳汇效应,进而解析了土壤氮对植被碳库和土壤有机碳库二者动态关系的调节作用。

  团队研究发现,中国北方大规模的植树造林贡献了约9.13亿吨碳汇,其中74%源于植被生物量的增加,26%源于土壤有机碳固定。“有趣的是,生物量和土壤有机碳库的动态呈现出不对称变化。具体来说,随着土壤氮的增加,生物量碳汇先增大后减小,而土壤有机碳则由碳汇转变为逐渐增强的碳源。”朴世龙说,这一结果表明,土壤氮对人工林生物量变化和土壤有机碳动态具有关键调节作用,体现了两者由于养分需求所表现出的权衡,且这种权衡在不同树种间表现更为突出:相比之下,生物量增长更快的树种,其导致的土壤有机碳变化量沿土壤氮梯度的下降更加显著。由此可知,基于生物量估算土壤碳汇的方法存在很大不确定性,碳循环模型需要进一步考虑植物养分吸收对土壤有机碳分解的影响。(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包头市推进林草碳汇试点示范

      中新网包头6月12日电 (记者 李爱平)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林业和草原局12日对外消息称,该市林草部门正在稳妥推进林草碳汇试点示范,“三个效益”明显提升。  2021年3月,包头市率先提出并启动建设碳达峰碳中和林草碳汇(包头)试验区,后被确定为内蒙古自治区首个林草碳汇试点。2022年11月,包头市入选首批国家林业碳汇试点市。  ...

    时间:06-12
  • 第15个“世界海洋日” 浙江达成首单红树林碳汇交易

      中新社温州6月8日电 (汪俐辰 庞无忌)6月8日是第15个“世界海洋日”。浙江省首单红树林蓝碳交易启动仪式当日在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进行。  本次交易双方为苍南县沿浦镇人民政府(卖方)和远景(苍南)新能源有限公司(买方),双方签订交易协议。此次交易的红树林位于苍南县沿浦湾,面积为31.4公顷。此次交易核算了该区域红树林20...

    时间:06-08
  • 江苏首笔林果树碳汇贷成功落地 开辟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新路径

      中新网6月7日电 题:江苏首笔林果树碳汇贷成功落地,开辟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新路径  中新财经记者 夏宾  江苏省首笔“林果树碳汇贷——梨园贷”7日在盐城市大丰区落地。邮政储蓄银行大丰支行向盐城市时鸣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大丰区大中街道精品梨园”项目授信2亿元,贷款期限10年。  据悉,该笔梨园贷,以梨树种植产生的减碳量...

    时间:06-07
  • 海南首例“司法+林业碳汇”民事公益诉讼案公开开庭

      中新网海口6月5日电 (记者 王晓斌)记者5日从海南省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获悉,当日该法院在琼海市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一宗生态破坏民事公益诉讼案件。该案系海南首例适用购买“林业碳汇”作为替代履行生态损害赔偿责任的民事公益诉讼案件。  案件由海南省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对琼海某公司提起诉讼...

    时间:06-05
  • 中国国家林草局:持续推进森林碳汇提升行动

      中新社北京5月30日电 (记者 陈溯)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唐芳林30日表示,中国将深入推进国土绿化和森林保护,持续推进森林碳汇提升行动。  当天,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林草局)、国际竹藤组织和亚太森林组织共同主办的2023林草碳汇创新国际论坛在北京举办。  唐芳林在论坛上表示,气候变化...

    时间:05-30
  • 广西首次完成自然资源碳汇试点野外调查

      中新网南宁5月5日电(黄尚宁 张玉姣 郑志安)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5日介绍,2022年以来,该厅立足于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在田东县等7个县(区)启动实施自然资源碳汇调查监测试点工作。目前,包括水田、旱地、水浇地在内,试点县区耕地碳汇本底外业调查已基本结束,标志着广西首次开展的自然资源碳汇试...

    时间:05-05
  • 提高森林碳汇能力 塞罕坝2040年混交林面积将达49万亩

      中新社石家庄4月25日电 (姚伟强)据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25日消息,《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营造近自然异龄混交林工作方案》(简称《方案》)近日正式印发。《方案》规划到2040年,世界最大人工林塞罕坝机械林场全场混交林面积新增24.4万亩,总面积达到49万亩。  《方案》有针对性采取保护性抚育促进形成...

    时间:04-26
  • 专家共话“碳汇改革”:发挥碳市场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

      中新网湖州4月20日电(记者 施紫楠)“川原五十里,修竹半其间。”作为“中国第一竹乡”,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境内拥有竹林面积101.1万亩,其中毛竹林87万亩,曾以全国1.8%的竹产量创造了全国20%的竹业产值。  20日,“国家自愿减排碳市场助力地方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该县召开,各专家教授就竹林碳汇改革、《竹林经营碳汇项目方法学...

    时间:04-20
  • 土壤有机碳降解受何影响?跨度超3000公里剖面最新研究揭秘

      中新网北京3月23日电 (记者 孙自法)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中储量最大的活跃碳库,理解土壤有机碳周转(即降解)及其对气候变暖的响应,对准确预测未来气候变化至关重要,组成复杂的土壤有机碳降解受何影响,也一直备受学界关注和聚焦研究。  来自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科院植物所)的最新消息说,基于中国...

    时间:03-23
  • (两会观察)为林业碳汇探路,如何打通GEP向GDP转化通道?

      中新网北京3月8日电 题:为林业碳汇探路,如何打通GEP向GDP转化通道?  中新网记者 张玮  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体量为每年100多亿吨,专家估算中国森林碳汇每年的贡献在20亿吨以上。林业碳汇作为凝结生态保护建设成果的优质生态产品,如何架起市场与生态建设企业的桥梁,打通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向GDP(国内生产总值)转化的通道?...

    时间:03-08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